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村边杏花白(GL) > 分卷(103)

村边杏花白(GL) 分卷(103)

作者:方便面君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2-29 16:54:36 来源:免费小说

  祖师婆婆让人引我入内就行,何须亲自出来迎接?曲清江道。

  如今你有诰命在身,我可不能乱了规矩。洛春鸠笑道。

  曲清江没说话,过了会儿,看到了从面前经过的廖敏,才道:祖师婆婆家里热闹。

  洛春鸠叹气:希望你不要怪我。

  她这话无疑是承认了,指使廖敏来向她状告岳揺纺的人就是她自己。

  曲清江的心情复杂,道:不管您是出于私心,或是义举,我总要谢谢祖师婆婆始终没有忘了我娘,您为她正名了,她在泉下有知,想必也能解脱了。

  洛春鸠惭愧,她不全是出于为岳机杼报仇的心思,之所以这么做,也是因为岳揺纺陷害她,害她被逐出文绣院。

  您接下来有何打算?您若想回文绣院,我可请官人帮忙说情。曲清江问。

  虽然已经弄清楚了当初那幅绣作是岳揺纺搞的鬼,但不代表洛春鸠还能回到文绣院去。

  洛春鸠道:不必了,我已经老眼昏花,哪怕这次的刺绣是岳揺纺搞的鬼,可难保下次就不会是我自己出的错。所以我已经打定主意,不日便回乡去。汴京始终是一个是非之地,你当初没有听我的,进文绣院也是极为正确的

  曲清江也没有劝阻洛春鸠。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在2021110921:09:22~2021111018:08:25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火箭炮的小天使:掠星照野1个;

  感谢投出手榴弹的小天使:书枫1个;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焦糖馬頭2个;3X、昵吗滴瞄鱼、开开心心的过日子、夜雨寄北、佛系包、北洛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狗子爱星星25瓶;书枫20瓶;小徐吧、我家小崽子、141007、雁过掉毛、沧渊10瓶;花花世界、3517、洛书5瓶;昀之、墨得宇2瓶;日月当空、松花酿酒、未央feiyu、小泰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17章 终章

  燕王的案子余波还未过去,官家便因为病危而引得朝中人心惶惶,太子也连日在宫中侍疾,希望官家能挺过去。

  然而五月初,端午刚过没多久,官家便崩了,太子在皇后与荣相等重臣的扶持下于灵柩前继位,尔后大赦天下。

  官家刚驾崩,朝中还有些混乱,好在太子监国有一段时日了,刚刚接手政务也不至于手足无措。

  而等朝局稳定后,新帝便循例封赐近臣与重臣。

  五月是新麦收割的时节,去年赵长夏进京时已经过了小麦的栽种时节,所以没来得及用系统流动农贸市场买的种子。去年的九月,她便趁着各种活动打折,囤积了不少常规品种小麦,整整种了五百多亩。

  而在五月收割之前,负责打理农田的农人便已经相信了赵长夏曾经说出的增产数倍的豪言壮语,因为小麦的生长情况,他们再清楚不过了。

  步入五月后,小麦陆陆续续成熟,农人按批次将这五百多亩麦田收割了,等最后一番清点,他们顿时呆了,九个甲头,郑阳十分信任赵长夏,并不怀疑这个产出,反复确认了七八遍,最终才确定这个数值是真的!

  以往只有一石多一点的小麦,竟然产出了七石!比赵长夏说的三四石足足多了一倍,也是以往的产量的七倍!

  七倍是什么概念?

  三倍就已经足够一家五口过上温饱的日子了,四倍能让一家五口稍稍盈余,七倍,足以让一个穷苦之家奔小康!

  这个数据层层上报,惊动了太常寺、司农寺,然后是宰相们,最后是新帝,几乎所有人都亲自到籍田司来清点和确认这些数据的真实性。

  禁军侍卫将每一袋谷子都打开了检查,发现里面确实是新麦,也不存在赵长夏去买外头的小麦来充数的情况,由此可以确定,赵长夏是真的将高产的小麦种出来了!

  一时之间,新帝刚登基就五谷丰登、百姓富足,必定是天降祥瑞,新帝乃天命之子等恭贺之言纷至沓来,把新帝乐得找不着北。

  然而新帝也清楚这是赵长夏的功劳,所以趁着恩封近臣的机会,他也给赵长夏升了官。

  因赵长夏没有出身,对仕途有些影响,所以新帝干脆赐她进士出身,又擢升她为从六品的寄禄官,再判户部左曹员外郎,负责户部左曹事务。

  从赵长夏被封官至今也不过两年,她就从一个九品的芝麻官跻身中层官阶,比大多数正儿八经的进士及第出身的官员晋升得都快,着实招人嫉妒。

  奈何这些人嫉妒归嫉妒,却也十分清楚赵长夏的功劳之大,别说升两级,连升四级,宰相们也不会有异议了。

  赵长夏在户部左曹任职,又可近一步推广这些高产的作物。

  首先要先让京畿一带种上这些,同时她又买了不少合适山东那边种植的小麦品种,令人在那边推广开来。

  只有这些地方先富庶起来,动荡才会少一点。

  南方有水稻,在筠州知州等人的努力下,如今筠州已经遍植高产品种的水稻,而且种植面积还往四周扩大。

  受益于此,赵长夏的任务奖励一直在增加,哪怕她什么都不干,一天也有数十万的成就点进账。她再用这些成就点买谷种,继续推广。

  赵长夏的成就点太多,有些花不完,所以她买了许多超级农具给郑阳,道:这一批农具由你统一管理,每次用完需要清点和回收。

  众人心里纳罕,不过是一些农具,用得着吗?

  等他们用过了这些农具,才发现这还真是宝贝,使用起来轻便,但不会影响耕地的效率,也不知道是如何打造的

  他们也不敢偷换这些农具,因为这些农具上都有一个一模一样的羊图腾,赵长夏说这是防伪标志,他们也确实模仿不出来。

  除了这些基本的农具,还有很多粮食加工类的工具,比如石磨、石碾等,籍田司有专门的磨面、加工粮食的地方,不过赵长夏置换了这些新工具后,那些旧的就被淘汰了。

  农人对此也没有异议,反正新工具操作起来更有效率。

  等到了年底,郑阳看着恩恩爱爱的赵长夏与曲清江,越发想念家中的妻女,他想了很久,便跟赵长夏坦白:郎君,我想离开籍田司。

  赵长夏问他有什么打算,他便厚着脸皮道:我想找郎君买些石磨,专门替人磨面,收取一些佣金。

  赵长夏明白了,郑阳这是学习她在老家的操作。

  她也没拒绝,毕竟郑阳这些年来帮了她不少忙,由于他很配合她的工作,使得她当初在籍田司的工作能开展起来。

  她送了五台超级石磨给郑阳,郑阳又另外买了几台,然后在南郊租了个场地,挂上专门替人磨面的招牌。由于他收费不算高,但磨出来的面又细腻又干净,份量还很足,所以汴京许多大户人家都找他磨面,他光是磨面,一日的收益便有上千钱。

  加上大家都知道郑阳的靠山是赵长夏,而暂时没人敢得罪新帝跟前的红人,所以即便有人眼红郑阳的进账,却也无人敢上去闹事。

  等郑阳的加工生意彻底稳定了,他便给家里寄信,将妻女接到了汴京来。

  郑父郑母虽然不高兴郑阳不把他们接到汴京去,让他们也见识一下汴京的风情,但郑阳的兄弟对此却十分高兴。他们知道郑嫂名下的田其实是郑阳的,若是郑阳跟郑嫂都不在家了,那他们那些田地不就是郑家的了?

  他们怀着这点小心思,欢欢喜喜地将郑嫂母女送走,等她们走了好些天了,郑家人去郑嫂的田里,才从那些佃户的口中得知,郑嫂早就将田卖给胡惟务,然后带着所有的家产进京去了。

  郑家人气得跳脚,奈何他们不敢招惹胡惟务,便只能在家咒骂郑阳不孝。

  寒来暑往、冬去春来。

  高产的小麦品种已经在京畿、山东一带广为种植,国库逐渐充盈,新帝亲政后,又给赵长夏升了官。

  不过这一次,赵长夏没有接受,反而向新帝提出了致仕的请求。

  新帝:

  朝臣:

  你丫的才三十岁,你这就致仕了?你让那些六七十还在岗位上辛勤劳作的官员们如何定义致仕的概念?

  新帝不允许,回绝了她的致仕请求,还给她弄了户部郎中来当。

  赵长夏:

  感觉新帝这是报复性升官

  第一年没能辞职,赵长夏也不气馁,第二年接着提出辞呈。这次她的理由十分充分,就是自己的身体出现了毛病,她跟曲清江成亲多年,却未有子嗣,忧虑之下,生了病,病情严重的她没法再上班,可是霸着这个位置又不太好,所以要因病致仕。

  新帝:

  有病?有病就治,派太医给你治!治好了继续给我卖命!

  君臣之间这么你来我往地对抗了一年半载,终于有一回,有看不惯赵长夏的人找到了攻讦她的理由,弹劾她一个月上班迟到五次,实在是不称职。

  新帝怀疑这是赵长夏为了辞职而故意的,毕竟上班迟到也是要处罚的。

  最后新帝见高产的粮食推广计划已经在有条不紊地开展,哪怕她不在,问题也不大。而她铁了心要辞职,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新帝便只能惋惜地同意了。

  不过新帝念在她对社稷有功的份上,令她守本官,然后分司南京。此南京不是后世的南京,而是相对东京汴梁而言的南边的陪都应天府;除了东京汴梁的一套官职体系之外,南京也有一套一模一样的官职体系。不过这套官职体系只是虚衔,也就是光领工资不用干活的。

  命赵长夏守本官也就是她的官职不变,照常领俸禄,不过她可以光明正大地在家养病。

  不过一般情况下,只有那些退休后的老干部才会有如此安置,赵长夏年纪轻轻就获得了退休老干部的待遇,不得不说,新帝对她真的十分宠信了。

  新帝再舍不得,赵长夏也是不会为了他或是权势、地位而改变主意的。

  在得到诏令后没多久,赵长夏立马以去江南寻找名医为由,带着曲清江去了苏州。

  之所以去苏州,那是因为曲清江想在这儿学习苏绣,寻访名医是假,找寻苏绣大师才是真。

  和她们同行的还有绣娘钱氏,她跟蒲氏学会了异色绣后,在汴京也算是传出了名声来。文绣院几次想招她们进入文绣院,但都被她们拒绝了。

  蒲氏在学成之后便回了成都,她打算将异色绣与蜀绣融合,然后将十年之约过去,再将之传给自己的弟子。她不在汴京发展,也是为了兑现当初对曲清江许下的承诺。

  一行人到达苏州的时候,正值春雨绵绵的时节。文人雅客倒是喜欢这时节,常常咏诗颂词借景抒情,不过老百姓却不喜这样的天气,因为影响了日常生活。

  衣服晾不干倒是其次,毕竟老百姓也不是天天洗澡换衣服的,他们比较苦恼的是这样的天气谷物容易受潮,从而容易发霉和变质。

  曲清江也不太喜欢这样的天气,因为对织染有影响。不过这会儿她并不需要织染,所以带着游山玩水的心情看待这样的景致,倒也体会到了文人雅客们内心的诗情画意。

  赵长夏与曲清江在苏州待了一年,之后想着难得来一趟江南,不去杭州看看未免有些可惜。于是二人又去了杭州等地游玩了一番,最后才从杭州回筠州。

  她们回筠州时先走的陆路,回到江西的地界后便改水路,长江段的水路难走,等船进了鄱阳湖水系便平稳多了,曲清江的晕船症状也减轻了不少,二人便到船舱外头透透气。

  到了饶州地界,湖边肉眼可见地多了许多用木桩和渔网围起来的区域。曲清江想起芳芷说过,鄱阳湖的鱼最是美味,她便问船家:鄱阳湖什么鱼最美味?

  船家笑称:鄱阳湖什么鱼都美味,不过最美味的仍属唐副使家的鱼。

  唐副使?

  提到此人,船家的话匣子便打开了来:这唐副使原是饶州大族,唐氏的子弟后来剿匪立了功,当了供备库副使。

  赵长夏感觉自己在哪里听过这个人,问:这唐副使叫什么?

  好像叫唐斯羡。

  曲清江问赵长夏:六月认识?

  赵长夏道:听官家提过一两回,也是一个奇人。哦对了,那次官家赏赐我们的柑橘,好像就是这唐副使上贡的。

  那你们见过面吗?

  赵长夏摇头:他不曾进京,但跟荣相家的公子有交情。

  船家听见她们的对话,惊讶道:说曹操,曹操便到!那是唐副使的船。

  赵长夏与曲清江顺着船家所指的方向看去,便见湖面上缓缓驶来一艘船,有渔夫在上面撒着渔网,而船头还立着一道修长的身影。

  两艘船逐渐靠近,她们才看清楚船头的身影的模样,令二人有些许意外的是,对方长得也有些阴柔,眼睛稍稍往她们这边一挑,有些凌厉,但也有一丝别样的风情。

  赵长夏与之目光相触,只是那么一瞬,便仿佛已经经历了一场腥风血雨,最后又归于平静。船只靠近时,彼此微微颔首示意。

  等船远去,曲清江才低声道:我怎么觉得那唐副使其实

  跟赵长夏一样?

  赵长夏道:嗯,我们算是同类人。

  曲清江微微吃惊,但不知道赵长夏说的是哪一类,是指性别、性向、脾性、经历,还是来历?

  她回头,那船却已经在波光粼粼中划远了。

  作者有话要说:正文完结,接下来是比较长(约10章左右),但是更新不定时的秀恩爱番外了!

  感谢在2021111018:08:26~2021111101:29:47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火箭炮的小天使:掠星照野1个;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佛系包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35175瓶;一介布衣2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18章 饶州见闻录1

  赵长夏与曲清江最终还是选择在饶州停留些许时日,一来是游玩的机会难得,二来她们也想尝一尝这唐副使家的鱼到底有多美味。

  船家将船停到了渡口,又告诉她们:官人、大娘子,你们若想吃最正宗的唐副使家的鱼,那可以去唐氏食庄,那是唐副使家亲戚开的,所有的鱼与果子都是唐副使家提供的。旁的只有一些大酒肆才有唐副使家的鱼供应,有许多打着唐副使的招牌招摇撞骗的小店,你们可要擦亮眼睛仔细甄别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