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逍遥江山 > 第2921章 3105章:朱家还有烽火燃

逍遥江山 第2921章 3105章:朱家还有烽火燃

作者:一景之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8 10:13:57 来源:闪舞小说

窗外夜色已将至,伴随着阵阵的呼喝之声,大队人马已在门前集聚完毕,清一色的黑色骏马,泛着褐色的鸟铳,鲜明的铠甲,燃烧的火把,宛如一幅动人的画卷。

杨峥忽的将手中的酒汤一饮而尽,整个人腾的一下站了起来,曼声长吟:

去年战桑干源,

今年战葱河道。

洗兵条支海上波,

放马天山雪中草。

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

匈奴以杀戮为耕作,

古来唯见白骨黄沙田。

秦家筑城备胡处,

汉家还有烽火燃。

烽火燃不息,

征战无已时。

野战格斗死,

败马号鸣向天悲。

乌鸢啄人肠,

衔飞上挂枯树枝。

士卒涂草莽,

将军空尔为。

乃知兵者是凶器,

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

乃知兵者是凶器,

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不得已啊……

“好久没听到这样歌声了,不知下一次听会是什么时候”。楼下,高航自言自语的声,忽的冲着天空挥动了手中的火把。

燃烧的火把带着绮丽之美,照亮了整个真武庙。

杨峥目光闪动,猛吸了一口气,忽的吐出来喊道:“开拔。”

“开拔!”

数十万大军齐声呼喊,雷鸣般的呼啸声,彻底打破了京城的宁静。

数十万大军状如八月十五钱塘江的浪潮往阜成门方向而去。

正统十四年,十二月冬至,这一夜注定是不平静的。

夜色如水,今晚是冬至。

书上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

圣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因此,冬至又被称为“小年”,一是说明年关将近,余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把冬至作为节日来过源于汉代,盛于唐宋,并相沿至今。

在这一天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则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等忙完了这一切,可以一家人围在一起就这火炉吃些平日里不曾吃的东西。

吃的东西不一而足,北方水饺、潮汕汤圆、东南麻糍、台州擂圆、合肥南瓜饼、宁波番薯汤果、滕州羊肉汤、江南米饭、苏州酿酒等。凡是自己喜欢的,且可以延年益寿的,都可以端上桌来,也没人说什么。

吃完了晚饭,百姓拥着妻儿老小上了床榻,说些不着边际的话,偶读书的穷酸书生则少不了念上几段圣人文章,听得懂的纷纷叫好,听不得的少不了喝骂。

京城毕竟是繁华之地,虽有战事,但在这样的日子也不冷清。

大户有大户的门道,小店有小店的热闹,将偌大的京城渲染得热闹非凡。

比起京城外的热闹,皇上就显得冷清了许多。

这样的日子,帝王家终究比不上寻常百姓家的自由,过于沉重的繁文缛节,过于沉重的气氛,一切都得合乎帝王家的尊严。

所以这样的日子,唯独这里一片冷清。

当然了也不是全都死水一片,比如为了照顾后宫,今日一早皇上就下了命令,可以请些戏班子唱些小曲,马上就要过年了,宫中的衣物也可抽着空儿换一换,灯笼,烟火只要不太过分,也是可以放一放的。

所以天色将黑的时候,死水一般的皇城开始多了几分热闹。

皇城

冬暖阁

小皇帝一身紫地缂丝龙袍端坐在龙案旁,紫地缂丝龙袍绣工细腻,一丝不苟,绣线饱含丝光,金彩交辉,彰显皇家服饰的奢华与尊贵。

小皇帝就那么披着,丝毫没有顾忌帝王家的尊严与华贵。

他低着头,眉头紧锁,手中的朱笔迟迟没有落下,明亮的烛光摇摆不定,映射着他的脸忽明忽暗,但哪双眼睛却闪烁不定,神色显得有些犹豫。

“这个决定还真不好下?”许久小皇帝才沉吟了一声,跟着张开嘴巴大大的松了一口气,方才搁了手中的朱笔,开始活动手腕,他将双手上下交叉,用力相握,然后突然猛力拉开,听得骨骼发出咯吱咯吱一阵响,才将双手松了开来,如此做了几下,灯火下的那张脸忽的多了几分红润,整个人也显得精神不少。

小皇帝看了看自己的双手,自言自语的道:“这手指操法还真有些用处,怪不得杨爱卿时时活动活动,”

小皇帝嘀咕了两句,又重新拿起了朱笔,笔端在奏章上游走,却迟迟没有落,自从王振死后,司礼监太监也没了秉笔太监,往年王振帮着干的活儿,不得不重新回到他的手中,好在这活儿也不需要动多大的力气,就着内阁的意思批几个字儿,就算完事,这半年来内阁在杨峥的领导下,开始发挥应有的作用,杨峥年富力强,他亲自挑选的几个内阁大臣也都是老成持重,才干卓越之人,几人通力合作,倒也有几分三杨内阁的样子,就说眼前的这票拟上建议就十分的中肯,既考虑到了百官的利益,也顾全了他的意思,兼顾着百姓需求,算是面面俱到了,这样的奏章,他朱批也省了不少事。

但眼前的这份奏章却让他有些为难了,奏章是六部以及科道官员送来上的,其问题的关键还在死去的王振身上,依着督察院、翰林院的意思,王振之所以能当权,鱼肉百姓,核心在于制度的建立,洪武爷那会儿,太监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铁一般的规矩定在那儿,由不得太监不遵从,所以在洪武一朝,乃至建文帝一朝都极少看到太监的身影,作为皇帝身边的人,太监不仅不允许干预朝政,更不能与官吏串通一气,甚至连置产业的权力也没有。

这种严厉的制度,彻底限制了太监干预政务走上历史舞台的,从而达到了防微杜渐的效果。

然而到了本朝,太监脱离了太祖爷定下的规矩,读书识字不说,还拥有了结交朝臣,搬弄是非,左右朝政的能力,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归根结底得益于两样东西,其一太监秉笔,帮皇帝在公文上批红;拥有了参与朝政的权势,其二,太监掌握东厂,监督百官;算上太监出使、专征、监军、分镇以及刺探臣民隐情的权势,太监的权势并不小,因权势过大,才导致太监乱政的局面。

喜欢逍遥江山请大家收藏:(wuxia.one)逍遥江山武侠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