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六零穿成女配闺蜜 > 六零穿成女配闺蜜 第51节

六零穿成女配闺蜜 六零穿成女配闺蜜 第51节

作者:林果冻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9 09:37:54 来源:免费小说

  于笑昨晚上睡得早,所以柯景阳有点动静的时候,她就醒了,但是醒来之后喜欢闭着眼睛懒床是很多人的习惯,她也不例外。直到柯景阳叫她:“几点了?”

  柯景阳道:“快五点了。”

  “这么早?”

  柯景阳解释:“从这里坐牛车到城区,然后还要从城区坐中巴车到县城,在县城再做部队后勤车回部队,所以要赶车。”

  于笑一听:“这来回也挺不容易的。”如果自己有车就方便了。“我起床了,你出去吧。”

  “行。”

  柯景阳出去,听到厨房里已经有动静了,就去了厨房:“娘,你在做早饭吗?”香味已经闻到了。

  柯母:“起床了,做了面条,马上可以吃了,笑笑起来了吗?”柯母想着,昨儿儿媳妇肯定辛苦了,得做点好吃的补补。

  柯景阳:“起床了,在洗漱,马上就好了。”

  于笑的动作很快,洗漱好,也去了厨房。柯母已经做好面条了:“你们快来吃,吃好好赶路。”

  于笑:“娘不吃吗?”

  柯母:“我等等,和你们爹、爷爷一起吃。”

  于笑听了,也没说什么,不过,她面前是一大碗的面,太多了吃不光,于笑问柯景阳:“我太多了,你还要吗?”

  第69章

  柯景阳把碗推到她面前:“夹碗里。”于笑又夹了三分之一的面条给他。

  柯母看着儿媳和儿媳妇互动,真是高兴。

  早饭后,柯景阳拎着行李,于笑背着包,两人坐牛车走了。柯母去送了儿子和儿媳妇上牛车,就回家了。回家后,她先去了儿子的房间整理,见都是整理好的,她锁了门出去了。接着,她又去了空房,把昨天晚上洗的衣服拿出来晒了。

  厨房里的面条其实不多了,给儿子和儿媳妇盛了满满的两碗,余下的不够三个人吃的,她又动手做个几个饼子,等柯父和柯爷爷过来吃饭的时候,她把大部分的面条给了柯爷爷,她和柯父喝面汤吃饼子,因为老人家牙口不好,面条比较软。

  牛车上,柯景阳道:“如果累的话,靠着我睡一会儿,从范家沟坐牛车到城区门口要一个多小时。”

  于笑道:“不累,大清早的,我就打几个坐,做几个深呼吸吧。”不然弯腰坐着胃不舒服。“你跟我说说部队里的事情呗,你们部队是什么样的?”

  柯景阳本来倒不是话多的人,不过说到部队,倒是有话题了:“我们部队在城外区,相当于你们那的县城,部队大部分两块,一块是部队区、一块是家属区,此外还有学校,学校只有孤儿所和托儿所,小学的话最近是去大队里的小学,初中的话最近去公社初中,高中只有县城里才有。不过,因为部队不属于任何公社,所以孩子们也可以直接去县城里念小学和初中。”

  “那你们部队里每天忙什么啊?只有训练吗?”

  “对训练,各种演练,我们要以最好的状态面对随时下来的任务。”

  “那你们随军的军嫂呢,她们都是在干什么的啊?”

  “部队和生产大队相差不远,又有山,所以部队开荒有地,军嫂们可以去田地里干活,跟大队的安排一样,干活可以领工分,工分换粮食和钱。此外部队里还有给军嫂安排工作的,不过工作都要面试,基本是几个人争取一个名额,看谁面试的好。面试工作是没办法走关系,在部队里走关系是一件很严重的行为,不仅会被批评,也会影响到男人的上升。”不然,大家都走关系,那工作都是领导家的了。

  “那孤儿所呢,有多少人了?”

  “这个我倒是不知道,以前支援孤儿所的时候,我都是直接给钱的。孤儿所的所长是杨团长的媳妇,杨团长是我直属上司,我们侦察队是特殊训练的,和其他兵的训练不同。”说到这个,他又介绍了一下杨团长,“我参军之后就跟着杨团长了,杨团长今年四十了,按照辈分得叫叔。他参军的时候国家还没解放,跟我这种军校毕业参军的不同,从性质上来说,我是属于直降的,他是自己一步一步打出来的。”他虽然是直降的,但是身手打的大家都服气。

  像他们这种军校毕业的,前途和背景都有,前途比农家子弟一步一步上来的要好,背景自然是军校背景,这个关系网非常的大。

  但是,别看他们一出来就有了前途和背景,才如军校前,也是自己一步一步走出来的,也许有些人天生脑子好,可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也是靠自己努力读书拼出来的。

  于笑道:“我知道了,相比于其他的战友,跟杨团长家可以亲切一点,是吗?当自家叔叔婶婶般。”

  柯景阳点点头:“是的。”他知道她是聪明的小姑娘,从在盗墓贼事件遇见她时就知道,不仅胆子大,而且也拾金不昧。那么大的一块金条,但凡有点私心的人,肯定藏起来了。倒不是说藏起来的一定是品行不好的,但是会上交的肯定品行是正的。

  “对了,到了县城,先去供销社一趟,我给孤儿所的孩子买点水果糖和富强粉吧,到时候让孤儿所的食堂给他们做馒头吃。”她有好几十斤的全国通用粮票,去年张家给的补贴,后来一直没动过。

  柯景阳倒是不反对,在不压榨自己生活的情况下,支援孤儿所,本来就是他愿意做的事情。只不过:“你不是不喜欢孩子吗?”之前说了,不想生孩子,所以是什么不婚主义者。但是又想去看孤儿所的孩子,又给他们买东西,这又奇怪了。

  于笑道:“我没有不喜欢孩子啊,而且,我支援他们,看他们,给他们买东西,跟喜欢不喜欢孩子也没有关系,这是一种……非要说的话,那就是敬仰他们为国家牺牲的父亲,同情他们这么小,就成了孤儿。所以,无关喜欢和不喜欢。”就像在现世,有各种各样的捐款一样,能力范围内的捐款,不会给自己造成生活上的困难就好。当然,打肿脸充胖子的行为,她是不会做的。

  七点半左右,两人到了城区,然后又赶到车站。这个年代的车站和后世的不同,这个年代是先上车再买票。中巴车也不没有后世大巴车那样的繁华,而是非常简陋的,说起来,于笑也只在电视里看见过这样简陋的车。

  上了车,车上也有零零散散的人,柯景阳找了两个位置的,让于笑靠着窗户坐。因为是大清早的,所以车上还没什么味道,不像之前坐火车的,人太多,味道实在不好闻。

  坐好位置,一个妇女就过来收车票了,柯景阳付了车票。

  于笑拿出军用水壶,喝了几口水,水是温的。又问柯景阳:“要喝吗?”

  柯景阳点点头,接过水壶,也没有含着壶口喝,而是水壶对着嘴巴倒。

  于笑打趣:“柯同志真行,聪明。”

  柯景阳灌了几口,笑道:“能让于同志满意,我真是受宠若惊。”

  于笑拧上盖头,刚要把水壶放进包里的时候,听到旁边座位的一个妇女道:“同志,水能给孩子喝一些吗?”

  她话一出,柯景阳和于笑都看向了她。

  只见妇女穿的衣服虽不新,但也整洁干净,她有些尴尬的解释:“同志你好,我们是去北港军区随军的,坐火车来的途中水壶不见了,在火车上用饭盒接过水,但是下了火车孩子没办法喝水,他早上刚吃了包子好像有些咽到,我们有饭盒,可以到一些水到饭盒里吗?”

  于笑笑着道:“当然可以。”这位大姐说话有条有理,看似性格挺爽朗的一个人,而且还非常的礼貌的说可以把水到水壶里,并不是拿着水壶喝,所以于笑对她印象不错。再看孩子腼腆的看着自己,像一只小兔子似的,挺可爱的。

  于笑拧开盖头,把水壶给柯景阳,柯景阳把水倒进妇女的饭盒里。妇女又感激的说:“谢谢,真是太谢谢你了。”接着,小心意义的喂孩子喝了水。她旁边的小男孩喝了水之后,她又问后面的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你们渴不渴,还不要喝水?”

  “要,娘,我也渴了。”后面的男孩道。

  “先弟弟们喝。”后面的女孩也跟着道。

  于笑看着看着妇女,再看三个孩子:“大姐的男人在北港军区当兵吗?”

  妇女道:“可不是嘛,孩子她爹上次回家说有随军资格了,这次把房子申请到了,就写信让我们随军了,我想着孩子还是跟他们爹生活在一起的好。不过我一个农村妇女,还挺怕去随军的,到了那里,也不知道做什么好。不过孩子爹说了,部队里有地,可以像在老家一样上工,用工分换粮食换钱,那我就放心了。”

  于笑道:“你考虑的挺对的,孩子还是跟他们爹一起生活的好,一家人在一起,就是吃苦也是福气。而且孩子的爹保家卫国,也该让孩子们知道,他们爹是多么伟大。”再说了,孩子们成长的途中,如果久不见父亲,只有母亲,有时候对他们的经历也不好,还是一家人整整齐齐的好。身教重于言教,父亲的形象对孩子们的成长,挺重要的。

  妇女听了,觉得于笑的话说的很对:“孩子们就是以他们的爹为荣呢。”

  柯景阳道:“部队的确有地,家属们可以上工,孩子们可以放托儿所,托儿所不收费用,只孩子的饭食要自己负责。”

  妇女一听:“这位男同志也是部队的吗?”因为听他好像对部队挺了解的。

  柯景阳道:“嗯。”

  妇女一听,很是高兴:“那真是太巧了,这位妹子也是去随军吗?我叫王艳,我丈夫叫牛志强。”

  整个军区人很多,牛志强这个名字柯景阳都是没听说过。

  于笑道:“我叫于笑,我丈夫叫柯景阳。我们是本地人,前几天刚结婚,所以还没随军,我先去熟悉熟悉路。”

  “哎哟,那真是恭喜你们了,我也是运气好,待会儿我可跟着你们走了,麻烦这位同志带路了。”王艳觉得能碰到一个军人同志,运气真是太好了,不然她带着孩子带着行李问路,还是相当不方便的。在来的路上,她一个人带着三个孩子,看的可牢了,就怕孩子在路上丢了。

  第70章

  x县城

  贺大福是车间副主任,今天收到了一封信,这封信没有写寄信人地址,但是他看了邮编,是从京城寄来的。贺大福有些纳闷,他又没有在京城的亲戚朋友,怎么能收到这样一封信?不过不管什么原因,贺大福还是拆了信。

  等贺大福看完信中的内容之后,他吃了一惊。信中竟然是举报张贺的。贺大福和张贺一直都不和,两人是一起进的厂里,从竞争小组长、大组长到副主任、到主任,他都慢张贺一步,他很不服气。主任和副主任一个字的差别,但是权利可差了很大。

  这封信是于笑写的,然后委托京城的周蜜红寄出的,就算有一天这封信到了张贺和余芳的手中,也查不到她这边,因为很多人查寄信人的话,首先会看字体、然后会看寄信地的邮政编码。她的字体跟原主不同,邮政编码也不是这边y城的邮政编码,所以查不到这里。故而,张贺和余芳也怀疑不到她身上。

  于笑之所以寄给贺大福,是因为从原主的记忆中,知道张贺和贺大福不对付,两人在厂里也仅仅是表面关系。跟贺大福不喜欢张贺一样,张贺也经常在家里唠叨贺大福,说贺大福的不是。久而久之,原主就记住了,所以于笑也知道了。要对付讨厌的人,当然借对方敌人的手是最好的。

  贺大福看完信,开始沉思。信中写的不是大问题,写的是张贺家关于下乡的问题,张家三个孩子,加一个继母带过来的孩子,长子已经结婚了,还有一个儿子还小,按照下乡政策,张家的小儿子和已经结婚的大儿子可以留下来,还有一个女儿是要下乡的,也就是说,张家有一个下乡名额。但是,张家让继母带来的孩子报名,补上了这个下乡的名额。

  因为张家补上了下乡的名额,所以知青办那边也不知道这件事。而厂里也没有人关注这件事,对厂里来说,政策下来,张家补了一个名额,这件事就结束了。一般来说,谁家也不会去管这种事情。

  信的末尾写到,张贺的这种做法欺骗了组织,欺骗组织等于欺骗国家,属于没有思想觉悟,如果去举报的话,肯定会能把他拉下车间主任的位置。

  贺大福在沉思,他能当上副主任,自然也不是没有脑子的。首先,这件事要查看一下。其次,万一背后的人有其他的目的呢?所以,贺大福要想想。

  范家沟

  儿子儿媳妇去部队了,老头子去上工了,柯母喂了鸡和猪,闲下来没事情,就去村里那大树下聊天去了。虽然现在是农忙的季节,但是村里上了年纪,或者不上工的妇人也不少。那些不上工的妇人有的像柯母一样,家里条件不差的,自己年纪也不小了,就不上工了。有的是一家子人都住在一起,老婆子负责做饭的,所以有不少闲下来的事情。有的是自己懒惰的,上工的活儿交给家里其他人的。

  柯母哼着调儿去了村头的那棵老树,大家都喜欢在那老树下聊天,因为就在村头,有什么人来了,都能看见。而且那棵树大,夏天可以乘凉,冬天可以晒太阳。范家沟的人都喜欢去那。

  柯母过去的时候,已经有几个妇女在了,她大老远的就听见了蒋冬花的声音。蒋冬花也看见柯母来了,她哼了声,移开眼睛不想看她。每次这婆娘来就是想要炫耀,她就是不喜欢她。“像个收音机似的,还唱着歌呢。”虽然不喜欢柯母,但是蒋冬花还是忍不住要嘀咕。

  柯母倒是没听到,等她找了走近了,有个婆子道:“啊哟,这是做婆婆了轻松了,手中不用干活了?”

  柯母道:“什么话啊,我家老幼两口子去部队了,再说了,就是没去部队,我是那种叫儿媳妇干活的人吗?”

  “去部队了?你们家老幼这是要随军啊?”有人吃惊道,一嫁过来就随军,这可真是好福气,不用在婆婆眼前讨日子,这得有多舒服啊。不过想到自己年轻时在婆婆手下过了二十多年的日子,又酸溜溜的说,“这刚嫁进来就去随军不好,你儿媳妇的心会野,你儿子说不定得向着你儿媳妇。这儿媳妇啊,就要留在身边做做规矩,把规矩做实了,让她知道家里是你当家,才是最重要的。”

  柯母才不同意这话:“我其他儿媳妇都没留在眼前做规矩,还拿捏小儿媳做什么?再说了,我虽然没在婆婆手下吃过苦,可我记得以前可没少听你诉苦,说婆婆的不是。这一朝没了婆婆,你就想学你婆婆怎么拿捏儿媳妇了?”

  有人道:“可不是嘛,宝兰是跟小儿子过的,拿捏儿媳妇做什么,现在拿捏她,当心老了不孝顺。”

  “可话不是这样说,男人在面前,儿媳妇在老家服侍婆婆是应该的。”

  柯母:“领导都说妇女能顶半边天了,我可不要儿媳妇服侍。我们家的人思想觉悟都很高,跟着领导走。”

  “我看是你儿媳妇不想留下来吧。”有道不屑的声音响起。

  再一看,不就是蒋冬花嘛。蒋冬花忍不住,见柯母没理她,又开了口。加上昨天被于笑说了几句,她心里也不痛快:“这找儿媳妇眼睛一定要擦亮,找听话的,找本地的,找外地儿媳妇做什么?”

  柯母撇了她一眼:“我啊,只要儿媳妇会给我做新衣服,只要儿媳妇是高中生,外地本地才不介意。”

  “说起来,外地儿媳妇也好,娘家不在本地,反而心会向着婆家。”

  有人附和:“这话倒是也有道理。”

  蒋冬花:“就嘴硬吧,只有娶不到媳妇的人才会娶外地的,所以说眼光不要这样高。”

  柯母呵呵一声:“啊哟,有些人啊,一辈子没穿过儿媳妇做的新衣服,就在那里嘴硬吧。”

  “你……”

  “有邮递员来了,你们看啊,那个骑自行车的是邮递员吧?”

  “咱们这也有邮递员啊?应该是知青们的东西吧?”

  “可不是嘛,我们家可没有人寄东西。”

  范家沟平日里很少看到邮递员,就算有邮递员来了,也是给知青们送包裹和信的,至于范家沟本地人,很少有收到的,至少他们是没有收到过。

  可能是觉得这邮递员也是给知青送东西的,所以那些婆子们就没有在意。不过,邮递员却在他们面前停了下来:“各位婶子,请问村里有叫于笑的人吗?”

  咦?

  有些人不知道于笑是谁,或者说,除了柯母,大家都不知道于笑是谁,因为大家不知道柯家小儿媳的名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