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我在诏狱看大门(重生) > 分卷(86)

我在诏狱看大门(重生) 分卷(86)

作者:雁过寒潭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9 07:47:02 来源:免费小说

  加油,我看好你哦!

  万达可不是邱子晋那种学霸,会从文字堆里找线索,查案子。

  既然徽州人笃信风水,那他就从这方面下手,去摸摸他们的老底。

  有句话是怎么说的用魔法,打败魔法!

  第57章 鱼鳞图册

  要说这歙县,乃是徽州府下属的第大县。西北接黄山脉,东南接天目山脉,下有新安江环绕,宛如二龙戏水,确实得天独厚。

  而丁家庄,则位于群山叠嶂之间的个盆地,条淙淙溪水柔软地将整个村落环抱在其中。流淌着花瓣的溪流,倒映出片古朴的灰白色建筑。

  在邱子晋看来,这村子颇有点晋代陶渊明笔下的那个桃花村的味道。倒不是说风景多么宜人,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而是整个村子都在盆地里头,四面环山,又有干净水源,外人轻易不能进来,里面的人却能靠着活水和田地自给自足。

  不愧是当年丁家先祖特意选来避难的地方。

  也就是后来丁家后人主动出了仕,从了商,才会从这个村子里往外头探索出去。

  万达等人路走来,就听见那个刘铁齿不断啧啧称赞,好风水,好地方,有眼光说个不停,似乎向千多年前为丁家选定这块风水宝地定居的先辈致敬。

  草民丁煊携同丁家各房子孙,见过巡按老爷,见过锦衣卫老爷,见过县老爷。

  还未进村口,就看到个年过六旬的老爷子,在群子孙的搀扶下,对着邱子晋要磕头。

  万达看他年纪把了,更是病的站都站不稳,急忙上前几步,将他搀扶起来。

  邱子晋看他子子孙孙至少带出来二、三十个人,各个穿着还算体面,见到官家人也算行礼如仪,心想怎么就至于连祖坟都被人占据的地步了。

  与此同时,郭家的郭员外,也带着三四十个男丁,从另侧迎了过来。

  原来这两家居然是比邻而居的,分别属于丁家庄和郭家庄。以这条小溪为界,左右,分列两侧。

  不过两家人家似乎感情并不是非常和谐的样子,哪怕有官员和官兵在此,两家人家在见到对方子弟的时候,也点都没有做出哪怕表面上的谦让,而是互相怒目而视。

  空气中散布着浓浓的火药味。

  看到这样的情形,万达和杨休羡就知道大事不好了。

  为了防止这些人在现场闹事,邱子晋只允许每家人派两人跟随他们同去现场。于是丁老爷和郭员外各自找了位族中的可靠人选跟随。

  就在群人往牌坊所在地走去的时候,万达慢行两步,拉着罗县令到旁偷偷问道,这两家是不是有什么仇怨。

  是这两家多少年了,不管做什么都要争争,斗斗。

  说到这里,罗县令也是小声地叫苦不迭。

  歙县是富户扎堆的地方,文气又重,按理说在这里当官不是什么难事。

  偏偏就这两家互相作对,年到头不知道要因为争斗而惹出多少祸端来。

  郭家也是本地的大家族,他们是南宋时候,为了躲避战乱从开封逃过来的,和当年来此避难的丁家有些异曲同工之妙。

  也是看中了这里与世隔绝,与世无争。

  照理说,这盆地够大,丁家和郭家完全可以和睦相处。前头几个朝代,这两家确实相处的还算不错,互相还有婚嫁。

  但是自打进入了大明朝,本来关系还算融洽的两家,因为各种鸡毛蒜皮小事的累加,矛盾也越来越多,居然隐隐有些世仇的味道了。

  因为年代久远,当时两个村子之间没有明确的界碑,村民之间不是说你家占了我家的土地,就是说你家用了我家的水闸。三天两头打进山下的县衙,要县太爷给个说法。

  两家都是在本地经营百年以上的大家族了,子孙也多,历任县令想要偏帮谁都讨不到什么好处,只能天天和稀泥。

  罗县令在这里就和了三年的稀泥。

  本来以为和到调令来,就能离开这手的湿面粉。谁知道呢,他们居然闹到了监察御史这里来,真是害人不浅。

  万达听了也是不停摇头,心想基层官员哪朝哪代果然都不好做啊。

  等到行人终于步行到了位于河岸旁的丁家祖坟的时候,顿时傻眼。

  丁老爷,你说这里是你家的祖坟。请问坟呢?

  万达看着眼前间孤零零的屋子,转头问道。

  眼前哪里有什么祖坟,只有间土黄色墙壁,青灰色瓦片的小庙,间土地庙。

  这间土地庙共也只有进,眼就能看到头。

  庙堂不大,只有位灰扑扑的塑像在里头,看起来挺凄凉的。

  庙的右侧有张小床,小床前头是个火炉。火炉上放着个小锅子,看来平日里应该是有人居住的。

  土地庙的后头,就是已经被郭家拆了大半的大牌楼。大牌楼底下堆着片石块和砂石,看起来应该是被敲下的牌坊的构件。

  牌楼后面临着河水,今年雨水般,河水不徐不疾,慢慢地流淌着。

  万达坐看右看,实在看不出来,这哪里像是有个唐朝坟茔的模样。

  按照丁老爷的说法,他们家从唐朝迁徙来的那代高祖,就应该埋骨在此才对。

  丁老爷,你家祖坟呢?

  万达追问道。

  这,回禀诸位老爷在,在山上再往上走半里路的地方。

  什么?这里原来不是你家祖坟?

  众人大惊失色。

  岂有此理,你让家仆前来告状,是说郭家侵占你的祖坟,拆了你母亲的贞洁牌坊。如今你同本官说,你家祖坟早就不再此地,这不是诬告是什么?

  别说邱子晋,万达他们都想不到,堂堂十三省巡按大人到了地方之后,接的第个案子,居然是报假案!

  丁老爷,你可真牛啊。

  诬告可是重罪。

  跟在县令身后的郭员外和家人则露出了脸轻蔑的笑容。

  等等,我之前查看了本县的县志确实有记载,丁家是看上了这山的风水,然后定居在此,难道县志有错?罗县令,你可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邱子晋转身,看向罗县令。

  罗县令不敢怠慢,急忙上前解释,大人,这县志自然是做不得伪的。但是自从小人上任之际,此地就已经是土地庙了。而且县志只写了丁家的祖坟在这山上而已,具体在哪里,方圆多少里,并没有写明,下官不是推脱,只是这事儿确实糊涂。

  邱子晋为难地拧起眉头。

  是的,这也是他昨天翻遍了县衙内所有文书和典籍后感到棘手的地方。

  依照唐代时候流传下来的文字,并不足以推断丁家具体的祖坟具体所在地。

  各位大人,请听我说。在下并没有欺瞒各位大人,这里确实也是我家的祖坟所在地,只不过被迁走了而已。

  丁老爷急忙解释道。

  二十三年前,歙县遭逢淫雨,那年夏天,足足下了半个月的大雨都没有停歇的。

  说起往事,丁老爷有些伤心。

  山上的滚石跌落,把我家原来建造在坟茔旁的宗祠的房顶砸了个大洞。幸好祖先庇佑,没有人受伤。我们就急忙将高祖的牌位移走。

  没想到豪雨依然不停,诸位也看到了,这里旁边就是河水。平时还好,连续下了十几天的大雨后,眼看就要淹掉坟地了,所以我们不得不忍痛将高祖的坟茔迁走。

  邱子晋转头又看了看罗县令。

  罗县令尴尬地笑了笑,说二十年前他连个进士都不是,更没有来到此处当官。并不知道洪水之事。

  邱子晋也笑了笑,说罗大人难道身为父母官,上任之际,连当地的风土人俗都不探勘探勘。

  二十年前的豪雨在县志和好几册本地学子的著述中都有记录,看来罗县令平时不怎么关心典籍这块。

  罗县令闻言直接在这崎岖不平的砂砾路上跪下了,直念叨:下官有罪,下官知错。

  边念边磕头,看着就疼。

  小邱这次,好大的官威啊

  万达看着满脸严肃的邱子晋,有点被惊到了。他悄咪咪地退到杨休羡身边,低声说道。

  他年轻,又是刚上任的官儿。那些人不知道之前他手里早就经过好几个大案子,虽然口口声声叫他巡按大人,心里难免轻视,说不定还想要拿捏拿捏小邱他是故意在众人面前抖威风呢。

  杨休羡笑了笑答道。

  哇哦,没看出来啊,邱子晋那么有心机呢。

  之前他路在船上猛嗑蜜饯糖果,万达还以为他是有什么心事。

  看来人家是路都在研究怎么办案呢。

  万达转头看了看刘铁齿,后者心领神会地点了点头,拿着罗盘,带着小队人就往山上跑去。为了防止意外,高会也同跟了上去。

  过了大约盏茶的功夫,刘铁齿跑的气喘吁吁地回来了。

  大,大人,从风水上来说,此地方圆三里,都是背靠黄龙,面对白川的,是千载难逢的好穴位。我刚才上去看了看,那上头确实有个坟地。看所刻碑文的时间,是唐朝的坟茔。

  大人,这个丁老头就是在撒谎,什么迁坟,从来没有的事情。他家祖坟直都在山上。

  郭员外趁机说道,这里直都是我们郭家的田地,而且这个庙就是最好的见证。大人看到里面那个小床了么?那是我们郭家的子弟,平日里负责在里头看庙的。今天听说有大人要来,怕冲撞了大人,所以特意避开。大人若是想要见他,现在去我们郭家村找人,马上就能来见您。

  大人,这里真的是我家的祖坟。这庙是我家的坟地迁走之后才建的。

  丁老爷慌忙解释道。

  匆忙迁坟,必然有许多不妥之处。为何洪水退去之后,你们没有将坟地迁回,而是在这建了座庙呢?

  这才是让万达不解的地方。

  这庙不是我家建的

  丁老爷脸为难。

  回禀老爷,这庙是二十年多前的县令下令建的。

  这回罗县令终于打起精神来,大人看过县志的话,应该记得上面也有所记载。上头有记录这座庙宇的庙志。

  邱子晋点了点头。

  他昨日翻看县志的时候,自然也是看到了二十三年前,这里曾经建起了座土地庙。并且和县志上记载的丁家的祖坟,在同个山头上。

  但是只是看文字的时候,并没有想到这座庙居然和丁家所谓的祖坟的地址是重合的。

  只能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百闻不如见了。

  二十三年前,歙县大雨不止。不止丁家,我们郭家也遭了大灾,房屋损毁严重,死了好多人。

  邱子晋听了频频点头。

  这两个村子都在盆里里头,经不住水淹。

  根据记录,当时歙县的县令姓孙,他带头带领全县民众共同抗击洪水,用石砾填补在低洼之处,防止河水倒灌。

  不但如此,孙县令还呼吁各家的大户们捐粮捐款,救助民众。丁家和郭家作为两个最大的富户,在自家的危机排除后,也是慷慨解囊,救济乡民。

  结果在朝廷的救助到来之前,歙县自己就凑够了救济的米粮,分发给了受灾的百姓。

  那次洪水之后,孙县令因为表现突出,连升了两级官职,被召到南京的户部任职去了。

  洪水退去之后,孙县令想要为民祈福。就在这里建造了座土地庙,来用以镇压洪水,二来用于作为铭记。我家家训向来仁义,就当仁不让地出资了。之后还直派人守护。所以当年这里是荒地,并不是什么你家的祖坟。

  你胡说,这分明是我家的祖坟!是你趁着洪水,侵占了我家的祖坟,私建庙宇才对。

  丁老爷骂道。

  呸!如果是你家的祖坟,为何当年建庙的时候不曾提出?现在倒是跑出来哭爹喊娘了。

  当年,你还敢跟我提当年?当年那个孙县令同当时还是族长的我叔父商谈,说建庙是功德,算来也是我家先祖换了个方式庇佑后人。我叔父思前想后很久才同意的。

  丁老爷边说边痛哭流涕,当年我叔父要是知道,这建庙是你家同县令勾结,为了图谋我家的地产做出的举动,说什么都不答应。

  派胡言。你倒是拿出证据来呀。

  郭老爷得意洋洋地说道,没有证据,我还说我家的祖坟就在你家的祖宅里头呢,你倒是搬家呀。再说了,你是在诽谤孙县令么?你个什么功名都没有的白丁,居然敢诬陷朝廷命官,你好大的胆子啊!

  丁老爷比这郭员外要年长些,口舌也笨拙些,时被他刺激的捂住胸口,老脸涨成了猪肝色,白眼朝天番,竟是撅了过去。

  顿时现场乱作团。

  万达和邱子晋越听越糊涂,旁边站着的更是糊涂县令,句句问三不知。

  事情就这么焦灼起来了。

  无奈之下,万达等人只好打道回府,派人把丁老爷子送回家去。

  邱子晋则派士兵留在两个村子里打听,看看二十年前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结果是显而易见的。

  三天之后,分别去两个村落里找耆老和年长乡亲们打探消息的兵士们前来汇报。

  郭家的人都说,土地庙从来都是荒地,没有见过什么祖坟,庙倒是直都在那里。香火虽然不盛,但是初十五也有人祭拜的。

  丁家的人则纷纷咬定,他们家最早的祖坟确定就是在那里,他们是被骗了。

  当年说好的,这个庙建好之后,福泽乡里,作为两家共同抵御洪水的见证。丁家仁厚,就没有坚持要将祖坟迁回来。

  最主要的是,丁老太太的贞洁牌坊竖在那里,这就是铁打的见证,证明这就是丁家的土地。

  谁知道才过去了二十多年,郭家人居然反水了,坚称那边是无主荒地,丁老太太的牌坊建在那边毫无道理,他们要拆掉是天经地义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