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我在诏狱看大门(重生) > 分卷(84)

我在诏狱看大门(重生) 分卷(84)

作者:雁过寒潭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9 07:47:02 来源:免费小说

  但更多的,是走着走着,突然一座牌楼就撞到了眼前,它的旁边甚至可能只是一块荒地。

  和旁边光秃秃的景象比起来,这雕龙画凤,造型精美,刻着御赐恩荣之类皇家专用词汇的石质牌楼,就显得特别触目惊心。

  有一种壮阔又凄凉的美感。

  这是徽州的特产。

  挨了状告的罗老爷和郭员外,这回没心思给万达介绍了,邱子晋倒是开始侃侃而谈了起来。

  这牌楼就是一家一族的荣耀。你不要觉得他们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地出现在各地。其实那里都是堪舆过后的风水宝地,据说可以保佑子孙代代繁盛,永葆无虞。对宗族来说,一个牌坊重要的程度,不亚于祖坟。

  明代的徽州,除了钱多,文人多,牌坊多,还有一多,就是风水先生多。

  徽州的人笃信风水的程度,只要从每年结案的卷宗中就可以窥一斑而识全豹。

  当地居民打官司,十有八,九是谁占了谁家的好风水,谁破了谁家的好坟头。

  为了风水,宗族和村子之间反目成仇几近常事。这也是来此地做官的县令和州府老爷们最头疼的事情之一。

  麻烦的程度某种意义上来说,甚至超越了税收和教育方面。毕竟这两项是他们的长处,而风水这种事情真的只有天知道。

  邱子晋指着前面蜿蜒的道路上,连续排着的一群牌坊道。

  你看这些牌楼,有的是为了表彰功名,有的是为了嘉奖孝义,不过更多的,是宣传贞烈。

  贞烈?

  万达眉头一皱,一种不好的预感袭上心头。

  徽州是朱老夫子的故乡,所以盛行程朱理学。所谓存天理,灭人欲。大人听说过么?

  学渣似懂非懂地点了点脑袋。

  女子不像男子,可以通过读书为家族光耀门楣。但是她们可以通过另外一个方法比如教养出一个有出息的儿子。

  杨休羡接着说道。

  就像是邱子晋的母亲一样,据说去年陛下就派人下了旨,允许邱家在家门口建造百岁恩荣牌坊,表彰邱母教子有方。

  还有一种,就是为死去的丈夫守节。

  众人来到一座高大的贞洁牌坊前头,一起抬头,看着上面刻着的牌坊由来,和表彰的烈女的名字。

  十八岁开始守寡,一直到六十岁离开人世。这位钱夫人的儿子,因为母亲的贞洁,向州府上表,州府再向京内的礼部上表。最后得到了这座用来夸耀门楣的牌楼。

  邱子晋指着上面记录的故事说道。

  那这里那么多贞洁牌坊,都是这样来的么?

  好像对寡妇有些不友好啊?

  身为现代人,万达生理性地觉得有些反感。

  这样太慢了。等一座牌坊要等至少四十年,要是这位女子寿数够长,说不定要五、六十年。

  杨休羡上前一步,沉痛地说道,我刚才一路上看了一遍。有很多女子都是丧夫不久后就自杀殉葬的。为此,她们的夫家得到了旌表。

  殉葬?先帝都已经取消了殉葬制度,民间的女子为何要殉节?

  万达从不知道温婉的江南人居然有如此烈性的一面,不由得大吃一惊。

  就是不知道是自愿,还是被自愿的。

  邱子晋冷笑。

  你知道丁老爷的状子上,告罗县令什么么?

  他难道逼妇人自杀殉葬?

  万达被自己这个想法惊到了。

  这倒不至于。

  邱子晋摇了摇头,根据丁老爷所说,他的母亲曾经因为为夫守节四十年,得到了一座贞洁牌坊。

  而这座牌坊,最近被罗老爷派人给拆了。

  邱子晋转身,看着畏缩不前的罗县令。

  理由是,县内有另外一家为他们刚去世不满两年的儿媳妇请了旌表,已经被朝廷许可。而那座牌坊,就是属于郭家的。

  郭家在竖牌坊的时候,把原先丁老太太的牌坊给拆了。

  作者有话要说: 关于皇长子未来如何,我目前还不能剧透。各位先等等。

  豆知识:明朝历代科举考试,最多录取的一次是在,永乐二年,一共录取472人;最少一科是在洪武二十四年,31人。

  明朝一共举办了89科会试,一共录取24866人(此数字可能不准确),平均每科276.5人。

  在洪武朝考科举的考生太可怜了,除了二十四年,赶上年全国最低录取率。万一不幸在洪武三十年考试,还会赶上了南北榜之争,死了一大片读书人不说。所有南方考生的考试成绩都被取消了(江苏考生设身处地体会一下考上了会死的悲哀)

  第56章 无妻无子

  万达等人拒绝了当地士绅的邀请,当晚宿在官府的驿站。

  罗县令和那位郭员外,暂时不能离开县衙。

  邱子晋要求他们明天一早和自己一起出发,往丁家庄考证去。

  万达则当即派了四个锦衣卫,分别贴身监视他们两人。又派了一队人,立即前往郭家和丁家,防止这段时间内,两家人马上下活动。

  这里毕竟是繁华的黄山白岳之地,加上日下还处在春日,虽然是小小驿站,但也是干净整洁。院子里头一片绿植,透着融融暖意,算是打理的还不错。

  万达双手背在后头,看着兵士们将行李一件件地搬了进去,转头望着外头。只见青山绿水间,夹杂着白墙黛瓦,身在其内,宛如侧身画中。

  可怜的小邱同学,大好春光,只能被困在屋子里处理案子。

  放下行李,万达就和杨休羡换下官服,穿上寻常的春衣,出门闲逛去了。

  至于高会,自然要贴身保护邱青天的安全。

  谁知道驿站里,会不会又突然冲出来一个要告御状的人呢。他毕竟是几十年都难得光临一回的八府巡按呐。

  此地果然是烟雨江南,四月芳菲。

  青石小路上走过的寻常百姓的穿着,皆是朴实中不失素雅。路上放学的小童们,行动举着皆有孔孟遗风。偶尔有女子经过,见到陌生的男子,急忙低下头,只露出一段雪白的粉颈,踩着轻盈的步伐渐渐远去。

  站在这如梦似花的江南小巷,闻着空气中不知名的花树的香味,万达感觉自己的骨头都有些酥了。

  难怪当皇帝的都喜欢有事没事,下江南来耍耍。

  万达记得清朝的那个乾隆爷,就是小燕子她爹,就下了七次还是八次江南。

  明朝皇帝里,好像也有一个叫正,正什么皇帝来的?

  万达敲了敲脑袋,怎么想都想不出来。

  好吧,也不知道这个正什么皇帝的什么时候才出现呢,何必操这个心。

  万达眯起眼睛,感受着和暖的春风,心想徽州已经是如此了,真不知道扬州更是缠绵成什么样子。

  万大人那么喜欢,不如以后就定居江南如何?

  杨休羡见他坐在茶寮里,看着来来往往的江南美人们,一副飘飘欲仙的表情,好笑地问道。

  嘿嘿,说起这个吧也不是不可以。

  万达转过脑袋,对着杨休羡半真半假地说道。

  你觉得,我是在南京买宅子好?还是扬州?再不然,松江府如何?

  提前六百年在魔都买房,这个眼光不可谓不长远。

  星海,你你不会真的想离开京师了吧?

  杨休羡之前从未听万达提过有这种想法,现下一愣。

  如果他真的决定在江南终老,岂不是意味着将会抛弃侯爵府的亲人们么?

  说实话,自打上次从广西回来之后,我就觉得我和家里人都格格不入的。像是个外人。

  万达垂头丧气地歪过脑袋,悻悻说道。

  说到底,他的骨子里还是一个来自六百年后,经过九年制义务教育洗涤过的灵魂。

  什么纳妾,什么嫡庶之争,虽然大嫂本人已经认命,接受了那个小万氏和她肚子里孩子的存在。甚至已经做好了在今后的岁月里,接受更多的女人和孩子出现在自己的生命里。

  但是他实在不想逼迫自己接受这一切,不想在未来的时光里,眼睁睁地看着大哥把一个又一个女人接回家。

  而他万贵老爹,则只要家里多子多孙,就全然不顾当年对赵家的承诺,摆明了要背信弃义。

  以前在霸州乡下还好,他们一家四口人虽然穷,但也过的和和乐乐。如今官位爵位都有了,房子车子都是朝廷发的,万达反而觉得,自己住不惯了。

  京里那栋金碧辉煌的侯爵府,是万府。

  不是他万达的家。

  当然,他现在如果提出要和他们分府而居,一定会引起轩然大波。

  不说别人,姐姐就会担心不已。

  但是等再过个十几年,等他翅膀再硬一些,想要换个地方定居,也不是不可能啊。

  万达甚至都打听过了南京也有锦衣卫衙门呢!他接受常驻外地,平级调职的。

  到时候京城里实在住不下去了,就长居南京吧。

  再说了,南京鸭子也好吃啊,是北京烤鸭的祖宗呢。

  广怀,到时候,你会陪我去南京么?

  万达真诚地邀请道。

  好啊,你都可以将家业抛下,那我更加没有什么可以牵挂的了。

  杨休羡笑着,毫不犹豫地点了点头。

  杨冯氏和那个客商约定的一年之期已过,因为眼前这个并不打算兄友弟恭的杨千户死都不松口,他的弟弟不得不再多做一年的大龄男青年。

  杨冯氏气的要死,但是上次领教过万达的手段,是再也不敢随便上门找茬了。

  他爹倒是几次找家人传口信,让他到西山家里坐坐,他们父子两好好谈谈心。

  都被杨休羡以公务繁忙为由拒绝了。

  头铁的杨千户宁可不要这个修武校尉的寄禄官名额,也不甘心将它奉送给自己的亲弟弟。

  礼部和兵部迟迟等不到杨休羡的回复,难免催促了一下。

  而皇帝姐夫在昭德宫内,听小郎舅说臣子八卦,听得津津有味。

  虽然这个事情,东厂那边已经有人报上来了,但是怎么听都是小郎舅这个版本有意思些。毕竟小郎舅正面和那个杨冯氏杠过。

  然后朱见深联想了一下,自己曾经差点被周太后所生的朱见泽给代替了太子之位

  小皇帝大手一挥,表示这个寄禄官就给杨大人保留着吧。他什么时候成亲,或者有了后代之后,再封也不迟。

  另外,凭什么杨千户的锦衣卫功名要传给嫡子?

  朕也不是嫡子,只是先帝的庶长子;朕和万侍长的孩子也不是嫡子,只是庶长子。

  庶长子怎么了?

  朕这个皇帝干得不是挺好的么?

  杨千户的父亲也未免太迂腐了些。只要孩子有才干就好,分什么嫡庶。

  再说了,杨千户早就被过继给他兄弟了。

  按名分,杨父现在才是真的伯父,这老头全家干嘛老打别人家孩子官职的主意。

  抱着儿子坐在一边的万贞儿,听得频频点头。

  她知道,这是陛下说给自己听的,是说给自己怀里的孩子听的,更是说给永清宫里的那位太后听的。

  既然朱见深都这么说,杨休羡决定彻底与父亲那边断绝往来,过年也不登门了,派下人送个帖子意思一下。

  若他是个文官,还有招人非议的可能。偏他是个武将,还是北镇抚司的千户,哪个谏官都不敢参他。杨冯氏不管是闹到族里还是闹到衙门里,都理亏。

  对杨休羡而言,眼前的这个人,才是真正的家人。

  所谓家人,不应该只有血缘关系。

  感情和恩情,才是维持一切关系的纽带。

  天南海北,人间天上,只要他们两个人能够在一起,那就处处是家。

  两人隔着路边茶寮的小破桌子,互相看着对方眼里的缱绻柔情,仿佛真的看到了无限星海和广袤的草原。

  一时间,眼神交汇,脉脉无语。

  两位是要买地建房么?这个可以问我啊。整个长江以南,就没有我刘铁齿不知道的好风水。

  正在他们两个深情对望的时候,一个煞风景的家伙闯了进来,打横坐在他们两个的桌子中间。

  在下刘铁齿,专门替人看风水。不管是阴宅,阳宅,玄空,葬法,在下都略知一二。

  另算,八字日柱,紫微斗数,掌纹面相,在下也无不精通。两位要不要来一卦?

  万达无言地转过头,看着眼前这个年纪大约三十多岁,头戴九阳巾,身穿皂色鹤髦,脚蹬云头履的男子。

  这男子眉目清俊,说话间,不停地捻着唇下的一把山羊胡须,潇洒的不得了,确实有点仙风道骨的味道。

  刘铁齿?道士?

  杨休羡转过头看着他。

  正是正是。无量天尊,善哉善哉。

  这人朝万达二人打了一个稽首,在下乃是正一派天师传人,云游到此。今日有幸识得二位,都是上天的意思啊。

  明朝两位公务员很想问问这位天师,他是不是不识字。

  几个月前,陛下下旨,为了阻止云游僧道到处流窜生事。大运河沿途的所有僧道,都被要求在年底禁令解除之前,不得离开各自所属的寺庙和道观。

  榜文此刻就在县衙门口和各个码头渡口贴着呢,他不会看不到吧。

  还是这里的和尚道士们,已经嚣张到连皇榜都不屑一顾的程度了?

  非也非也,打卦算命,乃是百姓的需求。尤其是徽州百姓,不论婚丧嫁娶,上梁造册,乃至沐浴洗头都习惯先来一卦。小道不是故意违抗皇命,我是舍小家,为大家。

  刘铁齿不愧是吃开口饭的,这小嘴叭叭的,满口胡说八道。

  眼看他在这里废话那么久了,旁边巡街的差役都从茶寮边走过一回,也不见得哪个冲进来将他捉走。可见大家都没把这皇榜当回事。

  万达和杨休羡对视一眼。

  来,给我看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