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我在诏狱看大门(重生) > 分卷(52)

我在诏狱看大门(重生) 分卷(52)

作者:雁过寒潭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9 07:47:02 来源:免费小说

  蓝大娘子放开了梅千张,从袖子里头扯出一块绢帕,贴在面颊上,扭着她那已经算不上纤细的腰肢,斜着扑倒在梅千张的身上。

  我的儿,听娘一句劝,从此以后,安安心心地跟着大人做事吧。总好过做贼做强梁。莫说博个前程,至少不用日夜奔逃啊。

  梅千张听她这么说,立即抬眼朝万达望去,后者同样回给他一个莫名其妙的眼神。

  大人啊!收下我儿吧,老身给您叩头了。

  这边扑完了梅千张,蓝娘子老腰一扭,以雷霆万钧之势又扒拉上了万达的裤腿。

  万达一个不查,整条裤子都被她拉了下来。

  杨休羡连呼吸都停顿了。

  万达当即吓得一手捂住裆,一手提溜着裤腰带,也不管这老婆子说了什么,只不停点头说好。

  阿婆,有话好好说,先放开我的裤子。

  蓝娘子见他满口答应,这才放开双手,抖了抖裙子上的尘土,慢悠悠地站了起来。还不忘记拉了她干儿子一把。

  众人看得是叹为观止。

  好一个蓝娘子,这等心机和手段,果然是行首出身。甩她只能去做偷儿的干儿子几条街!

  将蒸好的硕大寿桃,烧酿鲫鱼,简易版佛跳墙,爆炒母鸡,香覃猪肉饵块外加干炒莲白一一端上桌子,万达等人好整以暇,看着梅千张跪在桌前给蓝大娘子叩头。

  虽然这场寿宴出席的只有他们几个人,蓝娘子还是依照年轻时候的旧习,将自己隆重地装扮了起来。

  点翠攒金丝宝石的全套头面,福寿满地花的対襟大袄子,妆金白绫水波纹马面裙。

  虽然艳了些,俗了些,蓝娘子脸上的妆容过时了些,整体倒是很符合这个金碧辉煌却又有些不伦不类的客堂间。

  她头上那套狄髻,就是浔州府治下某个县太爷小妾的吧

  万达凑到杨休羡耳边低声说道,还有身上的绫罗绸缎,应该是桂林府那个绸缎商丢的。

  你看这桌布

  杨休羡扯了扯黑檀镶螺钿八仙桌上铺着的红色满地锦大花布,应该就是咱们船上丢的那块南京花布没错了。

  好家伙,这个一剪梅偷遍湖广两地,就是为了攒全这些花花绿绿的好东西,给他干娘过寿啊

  这不知道要骂他一声贼子,还是夸他一声孝子。

  这蓝大娘也够没心的,明知道这些东西的来处,居然还花的心安理得

  邱子晋的眼睛盯着桌上那坛煲了一整天的佛跳墙,低声说道。

  这桌上的食材,一半都是贼赃。另有一半,是他偷来的银钱置办的。算起来都是赃物,一会儿你可别吃啊。闻了都算是给贼销赃呢。

  万达故意说道。

  哎,我不是这个意思行吧,不吃就不吃。

  邱子晋考虑了一下口腹之欲和文人气节之间的关系,突然之间呆气发作。

  他掏出一块手巾,捂住口鼻,在脑后打了个结儿,这是准备彻底不闻了。然后闷闷地环抱住双手,当真是要放弃这到嘴的美食了。

  万达见惯了他平日馋猫的腔势,见他如此大义凛然的样子,一时都有些不习惯了。

  这头面本就是我娘年轻时候的爱物,一直到几年前都在我干娘身边,后来被人骗走了,流落到那县衙小妾的手上。我现在把它取回来,还给我娘,有何不可?

  梅千张叩了头,坐回到蓝大娘子身边,看到邱子晋这般模样,嘲讽地说道,我一剪梅下手的从来都是不义之财。你们看我是个贼,我看你们这些当官的才是国贼之流。

  蓝大娘子本来受了干儿子的孝敬还乐呵呵的,听到梅千张居然出口就是不逊,她想都没想,立即又是一拳。

  娘,我没说错!他们这些京里来的公子贵人,从小都在锦绣堆里长大,衔着金汤匙出生的,知道什么人间疾苦

  梅千张抱着脑袋,不依不饶地说道。

  那个县衙老爷,根本不是什么好官。广西连年兵乱,这几年又接连发了好几场洪水,那老爷非但不把朝廷派下的米粮分发给老百姓,还联合当地的粮商坐地起价。把朝廷的赈灾米粮高价卖给百姓,谋取暴利。

  小千!闭嘴!

  蓝大娘子跺着脚。

  让他说。

  万达伸手,阻止了蓝娘子又高高抬起的胳膊。

  他倒是要听听,这些两广和湖南的官员们,是怎么一个国贼法。

  那被我剪了头发的小妾,已经是那老头的第四房姨太太了。他来到浔州,为官三载,光顾着搜刮民脂民膏,什么好事儿都没干.小老婆倒是一个接着一个地迎入门。

  梅千张伸手,拿过一边的酒壶和酒盅,给自己满满地倒上了一杯,大口灌了下去。

  我不止剪了那个小妾的头发,我还刮了那个老爷的胡子呢。

  他恶狠狠地笑了笑。

  我把老头子的胡子和女人的头发都放在了存放县令宝印的匣子里。原封不动地给封上了。我就是要告诉那个恶官,我一剪梅今天能够拿了你女人的头面,割了你们的头发,明天就可以在梦中取你的首级!

  为官一任,不造福一方,只想着搜刮地皮,享受富贵温柔乡,那做个什么官呢?这种人,不是国贼是什么?

  说到兴起处,梅千张重重地拍了下桌子。

  说得好!

  邱子晋听他所言,头脑发热,一把扯下面上的手巾,为他大声叫好。

  幼稚

  杨休羡冷哼了一声,将头别到一边。

  他以为吓了那县官一下,人家之后就会夹起尾巴乖乖做人了?

  还不是该怎么搜刮,照样怎么搜刮,甚至变得更加变本加厉,要把损失都给补回来呢。

  还有那几个富商和绸缎商。

  几杯好酒下肚,又尝了几块肉菜,梅千张的脸上已经是一片红晕了。不知道是因为激动,还是吃多了酒潮红。

  在看另一边之前还口口声声文人气节的邱子晋,虽然还是很有骨气地没有吃肉,却已经喝得与梅千张滚到一处去了。

  哎大人慢坐,老身到后头去散散酒气,再做一锅醒酒汤来。

  蓝大娘子见已然这个样子,自己也把拦不住。干脆起身,转到房间里,卸下了头面首饰,换上了寻常衣服,下厨做汤去了。

  高会这会子倒是机敏,跟着走到厨房里,明里是帮忙,其实是监视。

  那些富商,勾结朝廷的宦官对,我说的就是黄太监那种。名为守备,应该护持一方吧。实则跟当地的官员,商人们勾结,以采办贡品为名,戕害百姓,搜刮民脂民膏。

  梅千张醉醺醺地拍了拍自己的胸膛,老子把他们的钱财和锦缎偷出来,散发给百姓么这叫做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我做的不对么?

  唔

  邱子晋抱住酒壶,想要说对,又觉得哪里有些不妥。

  嘴巴张开又合上,可怜兮兮地看了看满桌好菜,有点后悔刚才的豪言壮语了。

  这就是你去偷盗别人的绸缎,给你干娘做衣服的理由?

  万达叹了口气,不同意地摇了摇头。

  偷东西就是偷东西,旁人做错了事情,你打着侠义的旗号,劫了他们的财物,散发给老百姓就算是出了气,赎了罪不成?

  过去上学的时候万达最喜欢看武侠小说,什么金庸古龙梁羽生,还珠楼主温瑞安他一个都不曾放过。

  也曾经赞叹里面行侠仗义的侠客,觉得他们杀贪官,灭狗贼,快意恩仇,向往他们的江湖人生。

  但是自从进了锦衣卫衙门,结结实实地办了好些案子,他才渐渐懂得了什么叫做侠以武犯禁。

  如果人人都以自己的那套所谓正义和公理里为行动准则,那么哪里还需要官府,哪里还需要律法。

  天下不就真的大乱了么?

  哼你们官府都是官官相护的。旁的不说,我朝规定,只要是民告官,无论缘由,先打五十杀威棒。五十棒下去,命都被打没了,谁还敢告?

  梅千张看到万达不同意的眼神,气的又拍了一下桌子,就算只是平日告诉。这八字衙门向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的道理,大人不懂么?普通百姓,哪里来的钱上下打点。又是衙役,又是典簿,又是牢头,又是勾摄。状子还没递进去,银钱已经花没了。

  听到这里,万达倒是反驳不出来了。

  别说普通衙门,锦衣卫衙门也是一样。

  俸禄太少,贪污过甚,程序繁多。

  除了效率低下这一条锦衣卫没有,样样都能沾边。

  他只能管住自己不捞,却无法对旁人置喙。

  大人可知道,我们广西是不产丝绸的?但是为什么朝廷会年年往桂林府摊派贡缎的份额?

  梅千张歪着脑袋笑道,你知道不能定期定额上缴贡品会怎么样么?你知道像是黄仁那种为富不仁的狗宦官,不但会为了讨好上峰,买通僚人土司,拼命搜刮所谓珍品,祥瑞。甚至还会向他们出卖军事情报,换取利益么?

  什么?

  听到这里,万达终于忍不住了,他一把拉住一剪梅的领口,厉声质问,你刚说的是什么意思?快说清楚些!

  你们还真的以为,自己在京里看到的那些情报,是真的情报么?

  梅千张朝地上啐了一口,讥讽道,放屁吧。那些都是编纂出来骗人的。真的按照这些情报行军布阵,能打赢才怪了。

  那你又是如何知道?

  万达追问。

  呵呵,小爷我黑白两道什么人不认识,多少英雄好汉都是我的八拜之交。

  梅千张是真的喝多了,开始语无伦次起来。

  打鱼的,打猎的,放印子钱的,开典当铺的暗娼行院,镖行土匪。除了玉皇大帝,十殿阎罗,你爷爷我攀不上关系。便是那紫禁城里的皇帝老儿

  住嘴!

  唯恐这厮说了什么,玷污了皇上,杨休羡乓地重重拍了下桌子,把这些碗筷碟子震的叮当作响。

  已经醉得趴在桌子上的邱子晋迷瞪瞪地抬起头,看了两眼,见到梅千张醉眼朦胧的样子,还特意把凳子朝他那边挪了挪,推了推他的胳膊,哎,你别睡,继续说呀。我听着呢别睡

  话音未落,自己却又呼呼大睡起来。

  看到这两个已然醉的不省人事的家伙,万达无奈地和看向杨休羡。

  他刚才说的是什么意思?出卖军情,编纂情报,都是真的么?

  祖上规矩,我们锦衣卫不能直接参战,很多军情只有东厂和监军守备太监才了解

  锦衣卫虽然是皇帝近侍,却还是属于军人。大明朝的皇帝,历来都是信任太监多过信任军人的。

  毕竟只有军人才能造反,而宦官离开皇帝,就什么都不是。

  当年的曹吉祥,王振,都是权势滔天的东厂掌印。但是其生死,也不过就是皇帝的一句话而已,根本连反抗的心都谈不上。

  杨休羡自然知道这一句话是怎样的分量。

  去年一整年,他都在广西大藤峡前线探听军情,几次出生入死,就是为了知道山上各个寨子的分布情况,人员构成,组织动向为此,锦衣卫和团营里牺牲了不知其数的探子。

  如果他们搭上性命弄回来的情报,成为了军队中高层和当地叛军的所谓买卖

  那么死去的军士是何等无辜,被战火波及的百姓又何等无辜,为了一次次平叛,被朝廷抽调的壮丁,多加摊派的赋税又是何等无辜!

  这个人说的未必是醉话

  杨休羡沉吟道,看来我们这次广西之行的重点,就是这个了。

  看着这一桌的杯盘狼藉,万达沉重地点了点头。

  这一边,万达一行人在乱打乱撞之下,渐渐拨开迷雾,找出连年平叛不顺的原因。

  另一方面,四月中下旬,朱见深下令,在应天府的南京兵部设立两广用兵中心。开始为调集兵马,筹措粮草和军饷做准备。

  就在这时,一封由翰林院编修邱浚,根据这些年广西驻军、太监守备和探马的情报而写就的《平叛方略》,由首府李贤李阁老呈到了朱见深的御案前。

  这封方略的梗概,总体就是四个字围而不攻。

  指出广西连年战乱,多次平叛无果的很大原因,是因为朝廷的部队不适应当地气候。加上那边地形险要,易守难攻,发再多的兵也是于事无补。

  不如两广军队合力将匪首赶入大藤峡悬崖处。切断叛军补给。围上他各三年五载,将叛军困死在大山里,到时候待其士气大降,再发兵一举歼灭,可大胜也!

  这封《方略》被朱见深看过之后,觉得有理有据,深以为然。他连夜着怀恩太监唤来兵部尚书王竑进宫商讨。王尚书亦是觉得可以以此作为此次战役的大致方略执行。

  次日朝会,朱见深将这折子发了下去,命发到南京军部,着全军高级将领查看。

  主将赵辅,总兵欧信,都指挥等人看了,又结合这些年当地驻军汇总的情报,觉得这《方略》确实言之有理,是一条良计。

  只有一人,在看完了《方略》后,一巴掌将其拍在了案几上,当着主将等人的面,大声驳斥,一派胡言!

  这个人,就是翰林出身的大军总统领,如今的右佥都御史,曾经跟着万达一块前往于谦祠,祭祀了于谦的大将韩雍。

  第39章 有缘千里来相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