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我在诏狱看大门(重生) > 分卷(48)

我在诏狱看大门(重生) 分卷(48)

作者:雁过寒潭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9 07:47:02 来源:免费小说

  原来只是进出城门和住店才需要出示的路引,现在却连吃个饭,买个东西,都不得不取出勘察。

  各个店铺只做熟人买卖,若是来了个面生的外乡人,那就非要证明自己的身份是某州某府某县某地之人,在什么籍,做的什么营生,保人是谁,皆要一一出示。

  若是没有随身携带路引,轻则空手而归,做不了买卖。重责立即有店内伙计唤来街上巡逻的县衙差役,当堂认证。

  因绝大部分的水手、伙计,路引都在自家东家身上,自己是不带的。如果东家又一时找寻不到,无法当场验明正身。衙役们就二话不说,先缉拿回县衙,找个地方或拷或蹲,总之先圈起来,再行勘验。

  若是不常出门的本地人,身上自然没有路引,进了店来,想要买些干粮果蔬,那也不行。

  必然要请里长,保长,至少是邻居出来作证,证实确实是本地居民,才准放行。

  一时之间,小港的县衙人满为患,抓来的各地人等,将整个府衙挤的满满当当。

  其中有汉人,有瑶人,还有苗人,甚至还有零星几个从南越国、交趾国、狮子国来的异邦行商。弄得府衙例外都是叽里咕噜,哇哩哇啦,说什么话的人都有。无一不是怒火朝天,怨声载道的。

  眼看抓来的人,比衙门里的官员差役数量都要多了,典吏和主簿急得团团转。

  县老爷也是一筹莫展,想不通自己是不是过年的时候,少拜了哪路神仙,怎么一开春就遇到了这样荒唐的事情。

  什么话,这跟神仙有什么关系,还不是一剪梅这厮搞得鬼,弄得大家都不得安生!

  主簿大人气的胡子都歪了。

  就为了追捕这个义盗一剪梅,主簿大人他整整五天都没有回家睡觉了。熬鹰似得日夜在衙门里熬着,累得眼睛都凹进去了几分。

  这里刚放完一批出去,那边又抓了一批人进来,简直是没完没了。

  什么地痞流氓,暗娼小偷,连多少年前影射逃税到此的黑户都被抓出来了。五天之内,差役们缉捕到的盗贼数量,超过了去年全年的总和。

  但即便是这样,楞是没有半点这一剪梅的消息。

  话说两广和湖南的各大州府海捕一剪梅的文书下发了一年有余了。除了刚开始的那一两个月,各地府衙还装模作样地应付应付,在城门口盘问的时候多两句嘴,之后就彻底不把这事儿当一桩事情了。

  从来衙门里有句俗话,叫做官无三日急。

  甭管皇上那边,台阁之上多么沸反盈天,落实到具体州府县衙,那就得一层层地来,慢慢来地来,各种磨时间,磨程序。

  磨着磨着,兴许几天后,新的命令一来,把前头的诏令就给撤了。这样也就省去了劳师动众的功夫。做老爷省心,办差的省力。

  抓捕这一剪梅,自然也是同样的道理。

  一开始,这一剪梅反正也是在别的地方犯案,本地又不曾有过损失。正所谓各人自扫门前雪,别家的损失,管他作甚。

  府衙上下也不当回事情,只把海捕文书在县衙门口一贴,就当了事。

  谁知道前几天,这一剪梅居然漂泊到他们这儿来了。非但如此,还偷了永州府守备太监的银子,截胡了他要买的东西。

  这守备太监也应该是上下运作了一番,短短时间内,逼得州府衙门,连同布政司,团营军衙一块下了令,督促县衙即时展开抓捕,务必将这一剪梅缉拿归案。

  要说这种事情,过去也不是没有过。三四个部门一块协作,但只要贼首不出现,等个两三个月,风波过去了,大家还是照样慢吞吞熬日子。

  只要巡按大人和巡查使不来,那就没什么火烧眉毛的。

  县老爷心想啊,一剪梅你要是但凡有点脑子,这段时间就找个地方钻进去躲着,把风头熬过去再说。

  这样一来,你好我好大家好,不动兵戈,和气生财。

  至于那守备黄公公,也真是吃饱了撑的,为了一罐价值五十两的滇红把大家好一阵折腾。

  可见这公公也真是没多大的眼界。

  公公是个不省心的就罢了,偏那一剪梅也像是发了失心疯。明知道正在追捕他,非但不去避风头,还天天在外头顶风犯案,简直就像是在故意嘲讽黄公公和府衙上下似得,是可忍孰不可忍。

  大人,又有人来报案,说家中失窃了。

  捕头老梁哭丧着一张脸走进衙厅。

  这老爷们再累,都是坐在县衙里头办案。真正苦的是他们手下这些差役啊!

  巡城,核验,还有勘察案发现场,可不都是他们亲力亲为的么。

  就这几天的功夫,老梁都把过年刚穿上的新鞋给跑出个洞来了。

  这次又是谁?

  老爷趴在案几后头,一手抵着额头,拧着眉毛问道。

  是城东头铁匠铺。

  一剪梅偷了什么?难道把铁匠铺里的风箱给偷了?

  老爷头疼地问道。

  他他偷了铁匠六十岁老奶奶的陈年裹脚布。老太太的儿媳妇昨天晚上伺候她洗了脚,把裹脚布浆洗好了挂在院子里头。今天一早儿媳妇一打开门,发现裹脚布不见了,院子的影壁上被人画了一朵五瓣梅这可不就是一剪梅的手笔嘛

  说完,捕头老梁也是一脸哭笑不得,现在老太太闹的要死要活的。说清白了一辈子,老了老了居然被采花大盗给玷污了,闹着要去跳河。好说歹说的,才被她儿子劝下来了。这会子还在哭呢

  一剪梅你有毛病啊?老太太的裹脚布你都不放过,你还是人么?

  县老爷听得频频摇头,唉声不已。

  要说过去,一剪梅在外地的时候虽然也时常作案,但是下手的对象无不都是非富即贵,从来不向斗升小民下手。

  非但如此,还时不时地传出他将偷盗来的财物,无偿发给穷苦百姓的传闻,所以才有了义盗一剪梅的诨名。

  街头的那些无知妇孺,穷苦百姓,提起他的名号来,也先是说一声义,然后才接着一个盗字的。

  至于采花大盗这个名头,多半也是调侃,实在是因为此人有事办事有些荒诞不羁的缘故。

  所以他虽然偷盗无数,在普通百姓中的声名却很是不错。

  甚至有些年轻不经事的闲汉,因为仰慕他的威名,居然以他为榜样,也做了一些打劫富家的事情来。

  他们可不是一剪梅本尊,有飞天遁地之能。弄得要么下被了狱,要么被流放,下场凄惨。简直就是败坏人心风气,很是要不得。

  若他只是对富户下手,也就罢了。

  本县穷苦,除了一个港口,多是山地。最大地主都没有几亩田。

  县衙的库房摇摇欲坠,台风天来了,里头和外头一块漏水。按照一剪梅以往下手的那些人家的标准,全县上下也没有几家能富得入他的法眼。

  没想到的是,他来到本县之后,却是一反常态,朝小老百姓下手了。

  最早偷了黄太监的五十两银子不算,居然连客栈酒楼里的点心果子和茶叶,还有客船上的大花布都不放过。

  更加过分的是,在黄太监下令缉拿后。这一剪梅就跟疯了一样。五天之内,连连犯案,有时候甚至一个晚上就能偷好几家。

  而且偷的都是普通百姓。

  今天这东城铁匠铺老太太的裹脚布不算。

  就光说这三天前,城南井水边刘婆子家喂鸡的喂食盆就被偷了。

  本来县老爷以为这是个古董,所以被一剪梅看上了。

  结果刘婆子的儿子说,是前几年赶集的时候,用一捆柴和一个寡妇换的,还是粗陶的。后面写着大大的天顺年制四个大字。撑死不过烧出来才八年,一剪梅居然也不嫌弃。

  最可怜的受害人,就是港口上给人挑担子的吴大郎的儿子,吴小满。

  人家吴小满才六岁,因为吃糖吃的满口蛀牙。她娘平日里就管着他,不许他多吃。

  但是架不住他的奶奶疼孙子,大前天特意在路上给他买了一包粽子糖。那天老太太只给他吃了两颗,多余的就放在家里的柜子里,想着之后慢慢吃。

  结果第二天,吴小满小朋友央求着奶奶打开柜子要找糖吃。

  谁曾想,糖没找到,只看到柜子里面被人扔了一张纸条,纸条上画了一朵梅花。看的小朋友当场呜哇一声就哭了出来。

  这一剪梅居然连小孩子的粽子糖都不放过。

  果然和传说中一样嗜甜如命。

  一剪梅在本县连连犯案,但是见过他的人却是一个都没有。

  苦主们众说纷纭,有的说他是个高高大大的男子,多高的墙都能翻过去。有的说他瘦的跟猴子一样,多窄的门缝都能挤过来。

  还有的说其实他是个女子,长得还很有几分姿色,衙役们只在街头巷尾向男人盘问,所以才一直查不出来。

  总之,这个一剪梅到底是何地人士,身高如何,长相如何,居然谁都不知道除了那条嗜甜如命,什么靠谱的线索都没有。

  一剪梅啊一剪梅,你真是要了老爷的命了。

  县太爷欲哭无泪。

  求求你了,快逃去别的县府祸害别人吧。不然老爷升职无望不提,这条老命都要交代在这里了。

  杨大人,这个是不是过分了点?

  看着杨休羡从夜行衣里掏出的一团白色布条,小万大人不忍直视地别过头去。

  虽说我们是为了陷害一剪梅,好逼他早日出现,但是你怎么连老太太的裹脚布都不放过?

  邱子晋用袖子捂着鼻子,指着扔在地上的陈年裹脚布说道。

  捂什么呢,都是洗干净的。

  杨休羡坐到板凳上,给自己倒了杯水。

  跑了半个晚上,只偷了这么一个东西,这地方真的是穷的清汤寡水。

  高会呢?

  他看了屋子一圈,没见到高会。

  去买糖葫芦了,准备今天夜里偷偷送到港口的吴家,赔给那家的小孩子。

  万达有些心虚地摸了摸鼻子,粽子糖被我和邱子晋吃了。没办法,只好买了别的还回去还不能叫他娘发现。

  原来这五天里,在这小港口里闹得翻天覆地的,压根不是什么一剪梅犯案,而是这群京城卧底小分队搞的鬼。

  为了将一剪梅钓出来,杨休羡和高会这几天每到晚上,就穿上深色的衣服到百姓家里偷窃。

  他们毕竟是有底线的官差,不会真的偷走人家赖以生存的银钱或是吃饭家伙。

  没办法,只好专找这种乱七八糟,鸡零狗碎的东西下手。

  什么鸡食盆,擀面杖,庙里和尚的木鱼,还有小孩子的糖所过之处,鸡飞狗跳,骂声一片。

  反正是为了给一剪梅抹黑,把他从暗处给逼出来,他们也就不讲什么武德了。

  当然了,之后他们会想个办法,偷偷把东西给还回去,总不能真的让人家吃了亏。

  杨大人,我们闹了那么久,怎么一剪梅还是不出现,他也太沉得住起了吧?

  要是我,被人那么辱没名声,还不找他们来拼命?

  万达脑袋一歪,头上的不听管束的呆毛也跟着一歪。

  你放心,他指不定就在哪个地方观察着我们呢。

  杨休羡实在忍不住,伸手朝万达的脑袋上撸了一把,将他的那根呆毛压了下去。

  旁的案子不提,就那黄太监到处宣传一剪梅嗜甜,他就应该知道,幕后黑手就是我们这群人。毕竟他只给我们留过条子,又被小邱给伪造了一份出来,如今在黄仁的手里。

  一剪梅放在食盒里的那根纸条,当日就被万达给撕毁了。后来黄太监看见的那一张,是邱子晋按照他的笔法来伪造的。

  莫说那一张,就这几天来,他们在各家墙壁上画的梅花,都得到了邱子晋的指导。

  可以说,那花瓣的落笔,那叶子的起势,那枝丫的走向,即便不是和一剪梅画的一模一样,也能有个七八分类似了。

  邱子晋这个大学霸,关键时刻还是很派的上用场的。

  那是!

  小邱被夸的心安理得,扬起脖子说道,莫说小小的一剪梅的标记。这天底下,甭管什么人的书法笔迹,只要我邱子晋掌过眼,就没有模仿不出来的。

  万达心想你这个技能棒极了,要是我上辈子小时候有你这样的朋友,考试不及格也不怕家长签名那一关了。

  说起来,那一剪梅到底是什么模样?等他被我们骗来之后,我一定要好好瞧瞧。然后狠狠给他两个老拳!

  万达一想到那一盒千辛万苦做出来的点心,气就不打一处来,举起拳头恶狠狠地说道。

  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那个一剪梅恐怕有易容和身形变化之术。所以他才能逃过层层追捕,至今都没有人能说出他是个什么模样来。

  杨休羡肯定地说道。

  易容?这世界上还真的有易容之术?

  万达听到这一句,顿时嘴巴张的好大。

  易容什么的,难道不是武侠小说里瞎说的么,这世上居然真的有人会易容?

  怎么没有?

  邱子晋摇头晃脑地引经据典,你可知道三国的乌角先生左慈?他曾经变化成一头羊,躲过了枭雄曹操的追杀。还有大宋朝的时候,有一个神偷叫做宋四公的,就是靠一手出神入化的易容术,外加能够随心所以地变化体貌,轻而易举地躲过了官府的追捕。这些都是书上言之凿凿记载下来的。

  万达摇了摇脑袋,谦虚地说我是个半文盲,没有看过你说的那些书,真是不好意思了。

  没有小邱说的那么神奇,普通人经过训练,也能做得到。甚至锦衣卫里就有人精通此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