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我在诏狱看大门(重生) > 分卷(23)

我在诏狱看大门(重生) 分卷(23)

作者:雁过寒潭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9 07:47:02 来源:免费小说

  那之后,高会偶然之间听问道,原来宋嫂真的走的很匆忙。匆匆和姑子们告别后,就带着小卉离开了。

  都没有来得及留下只言片语。

  从那之后,高会就恢复了独来独往的生活。这个小院子至于他,又变成了一个只用来睡觉的场合。

  秋天的一场大风,把屋顶上的茅草掀走了。冬天的时候瓦片被冻裂,屋子又开始漏水,好在没漏在炕上,也就随它去吧。

  如果不是那个被高会插在窗台边,已经风干变形的张飞,他都几乎认为自己之前只是做了一个梦罢了。

  那个宋嫂,如今是在忘我阁么?是今天给我们做饭的人么?

  万达小心翼翼地问道。

  看到高会心痛地点了点头,万达怅然。

  不管那个忘我阁的外表如何清静,那也是烟花柳巷之地。宋嫂这么一个正经女人,怎么会到这种地方来做厨子呢?

  是了你一定是吃惯了那个宋嫂做的饭菜,今天一下子就认了出来。

  万达突然倒吸一口凉气,今天那个站在琵琶女身边的小女孩,不会就是你说的那个小卉吧!

  难怪了!那怪那个小女孩在看到装醉扑到的高会的背影时,会露出疑惑的表情。

  小卉现在还小,算起来才十岁,只能当做丫头养在青楼里。但是几年之后呢?

  等她十三四岁,婷婷袅袅的时候,忘我阁的那个林三娘还会放过她么?

  宋嫂和小卉都是正经人家的良家女子,如今流落烟花,虽然是一个厨娘,一个是丫头,但谁也吃不准将来会发生什么啊!

  你们一定是去了后厨,有没有见到宋嫂,她有没有跟你说什么呢?

  万达站了起来,着急慌张地搓手。

  我装作醉酒,一路乱撞来到后厨

  他一把推开后厨的大门,当时站在灶台边的,除了宋嫂,还有两个中年妇人,和一个年轻的小厮,看到高会突然闯入,皆是一惊。

  和他迎面相对的,就是系着围兜,绑着攀搏,满脸憔悴的宋嫂。

  看到高会出现的那一刻,宋嫂的眼睛里飘过了甚多的情绪。

  高兴,惭愧,惶恐,还有突然升起的期待。

  她马上就反应过来,自己不能让旁人看出他们两个原本是认识的。

  于是叫了一声,倒退了两步,缩到灶台后面去。

  幸好此时邓翔赶到,拉住醉醺醺的高会,怪他才喝了两杯就到处散德行,要带他去外头吹吹风,醒醒酒。

  高会立即会意,脚步蹒跚,满嘴胡话地跟着邓翔离开了厨房。

  临走之前,他回头看了看偷偷从下往上打量他的宋嫂。

  等我。

  他用嘴型说道。

  求大人救救宋嫂母女两个,她们都是好人家的女儿,会流落到青楼,一定是受了天大的委屈!

  还不等万达反应过来,高会双膝跪地,朝着他重重地磕了三个响头。

  属下以后必当尽心竭力,为大人,为朝廷办事。

  第21章 入庙刺探

  按照高会的意思,巴不得第二天一早,就带着大队人马把那个忘我阁给抄了,将宋家母女二人给救出来。

  不行不行,事儿不能这么办。

  邓翔却是连连摇头,坚决不同意这么做。

  要不是他是这小子多年的老上司,在他心目中有些威望,估计高会都要急的打人了。

  这事儿牵扯的衙门太多了。你看,先说这忘我阁虽然是在城西地界,却不止归顺天府管。如果是官营的买卖,那就牵扯到教坊司。教坊司是隶属于礼部的。

  邓翔掰着指头给他算账。

  她们之前住在慈悲庵,人是出了慈悲庵之后杳无音讯的。按理说,要查访的话,还要去慈悲庵问话。我朝自太祖以来,一切僧尼喇嘛们都归僧录司管辖,慈悲庵自然有顺天府的僧纲司来负责。

  俗话说僧俗有别,朱元璋在挣得天下之前也做过和尚,最是知道这庙里的重重门道,和僧人们的影响力。

  于是明朝立鼎初期,国家一切都在百废待兴的时候,洪武帝就设立了善世院,统领天下僧尼,同样隶属礼部之下。

  在洪武十五年改革后,朱元璋撤掉原本的善世院,在北京设立了僧录司和道录司,分别管理佛教和道教寺庙。

  僧录司下,设有左右掌印,左右阐教、左右讲经和左右觉义。其中若是僧尼犯罪,由左右觉义来自行处分。

  实际在地方上,府设僧纲司,州设僧正司,县设僧会司,分别有都纲,僧正和僧会来执掌本地佛事,调解诉讼,解决纠纷。

  北京和周围一带的僧尼们,都属于顺天府僧纲司的都纲管辖。

  这不巧了么,不管前者是青楼,后者是庵堂,一俗一僧,都是在礼部治下。

  如果这事发生在京城的其他地方,自然都归属于顺天府管辖。那么作为提督顺天府五军兵马司的锦衣卫衙门,可以直截了当地插手。就像上回的假银案,便是如此。

  而这两个嘛锦衣卫若是想管,怕是还要先找到充分的证据,提交给陛下,然后由陛下签发驾帖,才能登门搜查和抓人。

  其实这种事情,换在永乐朝,或是天顺朝前期。锦衣卫为了办案,闯山门就闯了,抄青楼也就抄了,怕谁敢多说一句?

  说起来也确实有些下面子。

  一来是当今天子,根本没打算给他们这种权力。二来是当今的礼部尚书许彬,也是参与过先皇夺门之变的老臣,如今的小皇帝朱见深对他很是敬重。

  最关键的是,这位许尚书性格中颇带些豪侠之气,交友广阔,虽然身居高位,又执掌代表国家颜面的部门,却不是个迂腐的老先生,和他们袁指挥使关系甚好。

  好的甚至曾经被风言官上本弹劾过。说他堂堂尚书,居然和锦衣卫同流合污,有辱斯文弄得袁指挥使反而不好意思起来,觉得愧对朋友,主动避嫌。

  反正这个人动不得,随便瞎弄,搞不好先得罪了袁指挥使和陛下,那就得不偿失了。

  杨千户,北镇抚司很难插手这个案子么?

  看着高会一脸低落的神情,万达忧心忡忡地问道。

  那要看,这案子会牵扯出多少人,会不会带出一个大案子来了你忘记假银案一开始,也不过是个街头骗局而已么?

  杨休羡眉头微微一皱。

  就那么小的案子,最不过也就是拐卖妇女,逼良为娼而已,哪里需要出动锦衣卫。还不是看在高会是他们多年同僚,如今又是万千户随扈的面子上才会多问一句

  等等,如果能够通过这个案子,解决了万大人的燃眉之急呢?

  杨休羡计上心来。

  他示意众人围过来,如此一般地说明了自己的打算。

  有道理啊忘我阁这样的妓馆,一定是日进斗金的。如果他们真的拐卖良家女子,抄了他们,还算是今年京师初春扫黄打非行动的胜利呢!

  万达兴奋起来了。

  忘我阁日进斗金?不不

  邓翔不屑地摇了摇食指,真的日进斗金的,怕是慈悲庵才对。

  邓大人!过分了啊。

  万达不满地看着他,难道你还想从尼姑庵里弄钱?这不是跟从乞丐嘴里抢食吃一样么?

  乞丐?

  听到万达居然这么形容尼姑们,杨休羡忍不住转过头,盯住他看了好一会儿。

  万大人,家中没有女眷信佛么?

  嫂子么?

  万达回想起来这十几年和张氏的相处,确实没看到过她求神拜佛。

  不曾。

  别说进京后了,哪怕是在霸州,邻居婶子们都会相约去庙里上香,她嫂子也都没去过。

  那真的挺少见的。

  邓翔啧啧称奇。

  明朝百姓的精神生活丰富的很,民间又以信佛和信道的为多,京城之内寺庙道观密布,基本上一个坊市之内至少有十到二十个庙宇。甚至还有私下里正在蔓延的教也拥有众多信徒,教历代皇帝们很是头疼。

  朱元璋在问鼎天下之前,做过一段时间的和尚,但是明朝的皇帝们却是迷信道教的多些。

  与之相对,百姓们信的更多的,则是佛陀珈蓝。

  每到浴佛节,观世音娘娘得道日或是天官寿辰,那基本上就是全城都沐浴在宗教的狂欢氛围下。

  若是上元、中元还有中秋这样的大节,还有各种酬神会和赛神会。

  不止民间,届时连官衙都会参加。据说有些衙门经营得好,还能从中赚一笔。

  到时候街道两边都是信众和围观的百姓,看神轿,放鞭炮,闹花灯,可以从早上一直闹到半夜。

  基本上是全民参与,全城热动。

  不止民间和皇宫里的寺庙,大明朝廷的官衙内也供奉各种神像。

  比如东厂供奉的是精忠报国的岳王爷岳飞,尚膳监供奉灶王爷,就连基层的笔吏们都会每天给仓爷上香仓爷者,造字之神仓颉是也!

  而他们北镇抚司衙门里,日日供奉的则是手把青龙偃月刀的关二爷,关羽。每天点卯之后,很多人会习惯性地给二爷上柱香,求求平安,才会出门巡街。

  我家之前穷得很,都靠我嫂子持家。我家因为是犯事充军,我爹和哥哥每个月就那么些俸禄,却有三个男人要吃饭。他们成亲那时候,为了给大哥娶妻置办家具和酒席,家里更是花了一大笔银子,欠了人很多很多钱,一直到嫂子进门五六年后才还清。后来我十三岁了,去酒店打工之后,家里少了一个人的嚼谷,才算过的松快点。

  万达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

  别说去寺庙供奉香火了,我家最穷的时候,清明节连买黄纸的钱,都是问隔壁邻居赊的,要靠我嫂子给人洗衣服还上。

  万达小时候,真的是吃军营饭,穿百家衣长大的,穷苦得心酸。

  身为官宦子弟的杨休羡完全无法想象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望向他的眼神都带了几分心疼。

  那大人,你家现在还是不供奉佛像么?

  邓翔好奇地插嘴。

  我家中只供奉祖先牌位,还有天地君亲师的牌位。

  万达摇头,然后哂笑两声,好像除了逢年过节,也不会每日去祭拜。

  过节上香也都是应个景,连临时抱佛脚都算不上。

  这么看,万家也算是明朝的一朵奇葩了。

  那难怪大人不知道了,这寺庙庵堂和道观啊,可是天下第一赚钱的地方呢!

  邓翔说到这里,满脸都是痛心疾首的表情。

  邓翔家的那位娘子,每年花在烧香磕头上的银钱,那真是不知凡几。

  家中供养的从名山宝刹请来的观音菩萨像和财神像自不必说。初一十五,一定要去城内的大庙烧香。

  不但如此,什么娘娘庙,姥姥庙,奶奶庙,她也是一个都不错过。布施、请经、请香,盂兰盆会,父母祭祀,无一不是开销。

  有时候身体不舒服,药不好好吃就算了,还听信那些姑子们的浑话,重金买来些劳什子符水喝。

  没喝死也是命大。

  去年我母亲忌日,在家中请了一班尼姑,又请了一班道姑给她念经超度。一共三天,又是搭棚子,又是布置厅堂。那些人又要吃饭,前前后后搭进去足足十两银子!所以说,我娘到底上的是谁家的西天,她老人家估计自己都不清楚。

  邓翔摇头,这办完了忌日没多久,她又和小姐妹相约去西山的潭柘寺烧香。赶上给寺里的佛像贴金做功德,二话不说,又捐了十两。大人,我这一个月的月俸才多少钱?经得起她那么花费!

  言之有理

  万达点了点头,然后疑惑地看向邓翔,那么邓夫人又是哪里来的钱,能够经得起这样的花费呢?

  咳咳

  邓总旗?你怎么了啦?

  差点把锦衣卫私吞抄家财产,和敲诈犯人家属的事情给抖落出来,邓翔连连干咳,脸都涨成了绛紫色。

  高会默默地把脑袋别向他处。

  邓翔不得已,朝杨休羡狂使眼色,满脸祈求。

  大人,邓总旗的意思是,那些庙宇僧尼,非但不穷,而且是大大的有钱。尤其是香火旺盛的大庙,全寺上下一年所得,可能占得上普通的小县衙一年收入的吧。

  眼看邓翔眼睛都要眨得抽筋,杨休羡不得不挺身而出解围。

  如果那对母女真的是被人拐骗进了忘我阁,待我们调查清楚,掌握了证据后,未必不能用来做筏子,黑吃黑一把。

  杨休羡抬头,那两条压低的眉毛下,狭长的双眼闪过一道算计的光芒。

  看着他那血红的嘴角勾起的笑容,万达突然觉得有些不寒而栗。

  你们,难道不怕阴司报应一说么?这难道不算毁僧谤道么?

  你们古代人不都是很迷信的嘛,怎么现在看来比我这个经历了九年义务制教育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还要科学严肃呢?

  我只要宋嫂母女平安,方法不论。

  高会干脆利落地说道。

  我又不是我家那婆娘,邓某人信的只有关二爷,汉寿亭侯而已。

  邓翔无所谓地说道。

  杨某心中,只有陛下。

  杨休羡说着,露出了仰不愧天,俯不愧地的表情。

  他扫了一眼无话可说的万千户,内心加了一句:可能还有陛下的小舅子吧。

  忘我阁那边,邓翔拜托了东城兵马司,这段时间盯住他们的人员出入,一有异动,马上向他汇报。

  至于慈悲庵那边,过几天刚好要过正月十五,慈悲庵会在寺庙前面的空地,举办新年灯会和庙会,到时候不拘男女,都能进庙烧香。即便他们几个男人进去了也不会引人怀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