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我在诏狱看大门(重生) > 分卷(108)

我在诏狱看大门(重生) 分卷(108)

作者:雁过寒潭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9 07:47:02 来源:免费小说

  出来了,出来了应该是个丫头。丫头还行,还算好看。

  看着梳着双丫髻,身穿一袭藕色丝裙,打着团扇从走廊那头走出来的小丫头,万达兴奋地用胳膊肘碰了碰杨休羡的手臂。

  杨大人十分怀疑他的小情侣兼小上司是不是常做这种扒人墙头,偷香窃玉的事情,不然怎么一点羞耻心都没有?

  要不是条件不允许,他怀疑他都想嗑瓜子了。

  这荣小姐游花园的排场还挺大的,只见两三个丫头开始进进出出忙碌起来。

  丫头们一会儿搬出个小茶几,一会儿搬出个小圆凳。

  有人端来香茶,有人端着水灵灵刚摘下不久的余姚杨梅和冰镇过的西瓜放到了茶几上。还有人为了防止夏天的蚊蝇侵扰小姐清静,在院子的好几处点上熏香。

  万达趴了好一会儿,胳膊都趴酸了,一直撑着的腹肌开始微微疼痛,都没见到那个荣小姐从闺房中挪出来。

  哈

  许是从一早开始忙到现在实在是累坏了,万达忍不住眯起眼睛,张大嘴巴,打了一个大大的呵欠。

  虽然明知道隔着一个湖,对面是听不见的,杨休羡还是一把捂住了他的嘴,食指竖在嘴边。

  也就是对星海才能这般放纵了,这要是换了别的锦衣卫校尉在执行监视任务的时候做这种事情,杨千户的鞭子可是不饶人的。

  万达疲敝地揉了揉眼角,刚想说不玩了,撤退吧,就听到一阵环佩叮当之声从走廊那边传来。

  荣小姐要出现了?

  睡意顿时飞走,万达瞪大眼睛,借着已经慢慢爬上来的月亮和院子里的灯笼,努力地朝着那步履轻缓,正盈盈朝着园中已经布置好的纳凉小席走来的女子身上望去。

  哎看上去比小邱大不少啊?

  邱子晋今年不过十七岁,眼前这个女子看着应该也有双十年华了吧。

  她梳着最新的苏样头,一身轻薄的夏装隐隐勾勒出玲珑有致的身材,颇有风韵。

  可惜距离太远了,五官如何看的有些模糊,不过应该是个肤白貌美的高挑女子。

  想不到啊,邱妈妈居然是个姐弟恋支持者。他以为按照邱夫人的性子,会给儿子娶一个小巧温驯的年轻媳妇呢毕竟年纪小才好掌控嘛。

  荣小姐在圆凳上坐下后,就让一旁站着的侍女都一一退下,只留下一个大丫头跟在身边。

  两人一个站着,一个坐着,打着扇子,吃着果子,似乎在说什么悄悄话。

  隔得太远也听不清,只是看她们的表情似乎不是很开心呢。

  也是啊,好不容易从昌平赶到景德镇,坐船都要半个多月,结果婚期被莫名延迟了。听说这姑娘是由家里的下人送嫁来此的,也没个娘家兄弟帮衬,确实苦闷。

  万达看了一会儿,觉得没什么意思,拉了拉杨休羡的胳膊,自己先行一步跳了下去。

  和万达不同,杨休羡似乎看出了什么端倪。

  他的表情从一开始被逼上墙的无奈,渐渐地凝肃起来。

  万达跳下院墙,转头看到杨休羡还在上面趴着,奇怪地拉了拉他的衣服下摆。

  这边不等杨休羡转身跳下来,在院子外头巡视的邱家下人远远地走了过来。

  什么人?别动!

  那两个下人没见到还在墙上的杨休羡,只看到一个鬼鬼祟祟的年轻男子站在墙根下面,就提着灯笼跑了过来。

  快走!

  杨休羡转身跳了下来,拉住万达的胳膊,施展起了轻功,腾跃了三两下,将那两个下人远远地甩在后面。

  哎喘死我了。幸好跑得快,不然太丢脸了。

  两人绕了一圈,终于回到了邱家宅外头。

  万达一手扶着恩荣牌坊下的石柱子,一手捂住自己跑的有些岔气的小肚子说道。

  说到底这可是礼教森严的封建社会,小邱他娘更是那么一个在乎规矩的老太太。要是被人发现他们身为朝廷命官居然偷窥未出嫁的女子,那就不是丢脸那么简单了。

  这段距离对于杨休羡来说压根算不了什么,他走到万达身后,用手轻轻揉着他的背部,直到万达终于平复下来,呼吸恢复了正常。

  你发现了什么不对劲么?

  杨休羡观察了一下,现在夜深人静,四下无人。他犹豫了一下,低声在万达耳边问道。

  不对劲?

  回想起刚才在墙头上看到的一切,万达迷茫地摇了摇脑袋。

  你没有发现么,那个荣小姐一直都在吃梅子。

  杨休羡看了万达一眼,问道,你说她为什么不吃西瓜?

  你别说,我也想吃杨梅了。

  说着,万达感觉自己的口腔开始自动分泌唾液了。

  你刚才跳下墙的时候,荣小姐突然吐了。

  杨休羡沉下脸道。

  吐了?

  虽然万达很想说一声荣小姐可能是夏天吃坏肚子了。不过联想到她丰韵的身材

  上一回看到这样类似的场景,貌似还是在昭德宫的事情啊。

  小邱他

  万达缓缓地张大嘴巴。

  难怪之前催婚跟催命一样,原来如此啊。

  作者有话要说: 小邱:我爱的人是我的大明!

  万达:爱是一道光!

  第71章 里应外合

  七月初七

  宁清宫内,为了今夜的乞巧做准备,大小宫女们从一早上就开始忙活了起来。

  做女人苦,做宫里的女人更苦。尤其是她们做宫女的,自从进了这红色的宫门,一生都等于抛掷在了这皇城的圈圈之中。莫说男女之爱,就连亲情都是奢望。

  像是万贵妃那样飞上上枝头做凤凰的宫女能有几个?

  更多的,都是在宫内操劳一生,白白熬老了岁月,熬死了青春。

  一年到头,除了正月里按照祖宗规矩,不必动刀剪,可以少做几天女红活计。其余的三百多个日子里,也只有七夕这一天,可以让她们稍微过的轻松些了。

  按照常例,这天从天黑开始,各宫的主子们基本上就不使唤宫女们做事了。

  这些宫女们可以穿上漂亮的衣裳和鞋袜,等着月亮初升,三五成群地在一块乞巧。

  小德子,你给我晒的水呢?

  周太后身边的宫女惠儿伺候完太后午睡,走出宁清宫的寝殿,看着偏殿的屋檐下晒着的一溜儿的水碗,着急地拉着一个路过的小太监问道。

  那些盛了清水的碗,都是清宁宫里的大小宫女们为了晚上的过节仪式准备的。

  宫里的女孩子们过七夕节,和外头一样,除了拜牛郎织女星,最重要的仪式就是向织女娘娘乞巧。

  女孩子们通常会往水碗里投绣花针,看着绣花针落在水里后展现出来的影子。若是影子纤细秀气,那就是说明得了巧。若是影子粗大笨拙,那就说明是个粗苯丫头,做出来的针织也是粗粗傻傻的。

  除了比影子,她们还会互相比赛,谁的绣花针浮在水面上的时间长。

  为了延长绣花针漂浮的时间,通常在七夕节这天的中午,女孩子们就会用把盛了水的碗放在屋檐下晒太阳。

  晒过太阳的水碗上会形成一层水皮子,绣花针浮在水皮上,坚持的时间就长了。

  照说这样的事情都是女孩子们亲力亲为的。不过今天不巧,正好是这位惠姑姑当值,她跑不开,也没时间忙这些琐事。

  周太后这段时间心情不好,做下人的就得随时准备着伺候,惠姑姑无奈,只能把这事儿交给了宫里的小太监去做。

  惠姑姑,您放心,您的水碗就在这屋檐底下放着呢。我刚才已经给您去望过一眼了,薄薄的一层水皮都凝好了,晚上您往里头丢绣花针的时候,保管它浮在水面上,不会沉下去。一定让您拔得头筹。

  小德子说着,殷勤地领着惠姑姑走到屋檐下,指着一只斗彩牡丹花碗说道。

  还真的结了一层皮子了。

  惠姑姑看了一眼水碗,午后炙热的阳光照在碗里,映出两个人的身影。一层若有似无,薄膜一样的东西覆在水面上,带着一层朦朦胧胧的灰色。她都不敢大点喘气,唯恐呼吸的力度大一些,吹散了这层好不容易凝结起来的水皮。

  另外姑姑,这个茶碗里,我今天早上已经放了一只红色的小喜蛛进去了,到了夜里,一定会织出一张漂亮的网来。

  太监说着,小心翼翼地从怀里掏出一个带着盖子的茶盏。

  惠姑姑双手接了过来,她不敢打开,怕惊动了里面正在辛勤纺织的小蜘蛛,破坏了夜间的乞巧仪式。

  这也是七夕乞巧的习俗之一。女孩子们在七夕的前一天,会抓代表着喜庆的小巧红色蜘蛛放在碗里,盖上盖子等待结网。

  等到月亮初升,她们一块打开盖子,互相看着彼此碗里的蜘蛛把网结成什么样子。

  若是网织得又密又漂亮,说明主人心灵手巧。若是网破了或是蛛网稀疏,那就说明主人的心跟这蜘蛛网一样粗大。

  不过这宁清宫一贯洁净,想要抓个活蜘蛛都难。必须去花园或者稍微冷僻些的宫殿里,让总跟着太后身边的惠姑姑犯了难。

  没想到这小太监挺机灵,居然连这个都帮她准备好了。

  干得好,这是姑姑赏你的。

  惠姑姑看着这两件重要的乞巧道具都被小德子办的妥妥帖帖,高兴地从怀里掏出一块碎银子,塞进小德子手里。

  去吧,这里用不着你了。

  谢姑姑赏。

  小德子拿了赏银开心地跑了。

  惠姑姑端着放了小蜘蛛的茶碗,走进了偏殿的阴凉处,她怕小蜘蛛被晒得不想指望,于是想找个旮旯放下。

  果不其然,和她想法类似的不在少数,偏殿的角落里已经有好几只茶碗在排队了。

  看来今晚将会是一场恶战。

  哎?我的水碗呢?怎么我的碗不见了啊?你们谁看见了我的碗?

  她放好了茶碗,正准备回寝殿接着伺候太后,就听到外面传来小宫女的大呼小叫。在这午后静悄悄的宫殿里,显得格外刺耳。

  哪个小蹄子乱嚷嚷,不知道太后刚睡下么?

  惠姑姑匆忙走了回去,看到两个丫头正站在房檐底下,惊慌地看着那排水碗。

  再嚷嚷,吵醒了太后,叫人过来掌你的嘴。

  惠姑姑压低声音,满脸不悦地说道。

  惠姑姑,我一早放在这里晒着的水碗不见了。刚才我给院子洒水的时候还见着了呢。

  小宫女急的都要哭出来了。

  怎么会,我们宁清宫多少年了都没丢过东西。不会是你没放在这里,放在后头

  刹那间,惠姑姑的脸色也成了青白色。

  她的水碗,刚才还见着的,已经结了一层水皮子的碗不过转个身的功夫,也不见了。

  宁清宫出贼了!

  陛下,这绝对是贡品,而且是景德镇御器厂烧制的。

  文华殿内,一个年逾六旬的老太监捧着手中的斗彩牡丹花碗,翻了翻碗底,又敲了敲碗身,肯定地说道。

  这位就是如今在内府伺候张公公,原是在景德镇御器厂负责督造的太监,何郎中的老搭档。

  这张太监原籍在北直隶,年老之后,不免起了思乡之情。于是上书请求回京,宫里去年将他从景德镇调了回来,目下在内府侍奉。

  今天中午过后,这位张太监正在与尚宫局的陈公公商议一个月后的八月十五,宫里要准备什么样的器物用来祭月。

  主要是昭德宫,尤其是两宫皇太后那边,最好能准备两套完全一模一样的贡品来,免得到时候哪位心里觉得不痛快。

  结果还没商议出点眉目,这边昭德宫里伺候的覃昌公公就亲自过来,将他们两人都带到了文华殿。

  像他这样身份的内侍,平日里根本不会被皇帝陛下召见。忽蒙召见,让张公公受宠若惊。

  张公公刚诚惶诚恐地跪下,就被覃昌公公往手里塞了几个杯盏茶碗和茶壶,让他看看是哪里烧制出来的。

  一个斗彩牡丹纹杯,一个红色釉下彩龙纹壶。

  张公公看着跪在他身边的尚宫局宫正陈太监,心道怕是出了大事了。

  果然,这两个器具都是御器厂出的,其中那个釉下彩龙纹壶还是他熟悉的工匠小袁的手笔这孩子喜欢在烧制瓷壶的时候,在壶口处落下一个花押,被他一眼就认了出来。

  斗彩牡丹纹杯不说,似乎是入宫的时候造册出了问题,尚宫局里找不到这套瓷器的记录。

  关键是那只红色釉下彩龙纹瓷壶,据说这套瓷器,连瓷壶带瓷杯一共八件,是陛下去年为了庆贺皇长子出生,特意命人烧制的,全天下应该只有一套才对。

  但是刚才怀恩公公却拿来两个一模一样的龙纹壶让他来辨认。

  要说一模一样也不对,这两个壶虽然都是出自小袁的手笔,但是一个光彩四溢,釉色流转的那叫一个漂亮精彩。连带上头红色的小龙都显得神气活现,仿佛下一刻要从壶身上飞出来似得。

  另外一个则表现的平平无奇,甚至有些呆板,带着几丝匠气。

  让张太监感到惶恐的是,这两个宛若孪生的瓷壶,其中那个更出彩的,下面的款识居然被人磨掉了。

  这后面意味着什么,他这个几乎在御窑厂里干了一辈子的督造太监实在是太明白了这个壶很有可能流落到宫外了。

  为了防止被人认出这是御用之物,所以特地抹去了标志。

  款识可以磨去,却无法否认这确实是皇家专属之物。

  毕竟五爪金龙的图案只有皇帝和太子才能使用,哪怕是亲王也只能使用四爪的蟒纹而已。

  至于普通民间的民窑,在使用龙纹的时候,则压根不会露出龙爪。而是以水纹或者云纹掩盖掉大部分龙爪的存在,只留下一鳞半爪,以用来避讳皇家威严。

  张公公,你来说说,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朱见深面色不虞,连说话的声音都带着一股寒气。

  昨晚上,那个被他派去保护小郎舅的家伙从江西匆匆回了宫,同行的还有北镇抚司小旗高会。

  在看到高会带来的,邱巡按递上的奏折后,朱见深感到既可笑又可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