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军事 > 笏剑曲 > 一零六回 千秋亭再辞破邪剑 玉渊潭喜受归隐候

笏剑曲 一零六回 千秋亭再辞破邪剑 玉渊潭喜受归隐候

作者:王惟福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12-29 07:45:56 来源:书海阁

1

大顺永昌二年四月初三,大顺王李自成正在御花园内赏景,卫兵来报:“制将军唐海求见。”大顺王喜道:“快带唐将军来千秋亭饮茶。”唐海趋步前往千秋亭跪拜毕,大顺王赐坐,早有侍女斟茶倒水,大顺王道:“唐将军,尝尝这碧螺春。”唐海道:“谢大王!”而后端茶细饮。

饮了一杯,侍女复又斟满。大顺王道:“城外民情如何?”唐海回道:“百姓安定,人心向顺,只是追赃助饷引起少许百姓不满,臣以为不可不慎。”大顺王叹道:“宗敏与过儿作战虽勇,但稍欠权谋,嫉恶如仇,却不晓通达,孤亦为此事忧虑。目前,北京城周边已无大的战事,江南尚需用兵,左良玉三十万大军也在长江沿线往复流窜,这几日,孤正思虑由李岩将军负责追赃助饷之事,派宗敏和过儿率军南征。”

唐海道:“大王,臣闻明廷户部尚书吴履曾对昏君崇祯说,满清欲趁乱寇边犯我华夏,他建言依此为由说服大王受封西北王而退回西京,后来此事不了了之,臣不知虚实,为防万一,派细作远探蒙古边境,并未发现满清动向。虽如此,可臣这心里仍忐忑不安。想当年,这帮东虏鞑子多次绕过山海关犯境劫掠,昏君无能,畏敌如虎不敢出战,清军每次都是满载着金银财宝,驱赶着百姓牛羊扬长而去,如今华夏大乱,他们却毫无动静,岂不令人生疑?”

大顺王笑道:“东虏鞑子每次入关,都只是在京师附近劫掠而不敢深入中原腹地,将军可知缘故?”

唐海道:“臣料满清自度尚无力一统天下,故采取蚕食之策,每入侵一次,明廷势力就衰弱一次,而他们获得百姓、金银、牛羊无数,势力逐渐增强,时至今日,他们应该有能力长驱直入,大王,我们不可不防呀。”

大顺王笑道:“将军所言极是,不过,孤以为,皇太极之所以不敢深入,更有他因---攻不破山海关。山海关不破,关宁军随时可能切断皇太极归路,满清大军随时有被明军两面夹击之危,所以,皇太极想入主中原,必先破山海关解除后顾之忧。去年皇太极病死,满清朝廷争权夺利,虽然有传言众臣推荐多尔衮为摄政王,但他初掌大权,必无暇南顾。再者,吴三桂已经归顺,孤已派精兵接管了山海关,即便多尔衮犯险入侵,孤令山海关守军一分为二,一军切断其归路,再调各路大军围剿,让他有来无回,另一军长驱直入沈阳捣他的老巢,让他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

唐海道:“大王运筹帷幄,臣钦佩。”

大顺王哈哈大笑,又道:“从沈阳到北京有一千三百余里,从山海关到沈阳仅七百余里,多尔衮胆敢长途来袭,孤乘势收复辽东,一举铲除这个祸根。”

唐海忧道:“可臣听说,吴三桂归降,大王只派了唐通率军两万接收山海关,此人原为明廷宣化总兵,不得已归降,乃有勇无谋之辈,臣担心……”

大顺王道:“将军言之有理,孤明日再派精兵强将赶往山海关加强防务。”

唐海道:“大王英明。”

二人又喝了一会茶,大顺王道:“想当年,汉中落难,将军救孤于南沙河中,商洛受困,又是将军带兵助孤东伐中原,如今孤即将贵为天子,在这千秋亭中享千秋之福,全赖将军及众臣之力,不日孤登基,将军胸怀经纬,是我大顺股肱重臣,不知中意何官何职?”

唐海慌忙再拜道:“臣本江湖闲人,偶遇大王才有今日,何敢居功自傲,今真龙归位,天下归仁,臣只求复为草民,无有他求。”

大顺王笑道:“唐将军快快起来说话。”唐海站起来坐下,大顺王道:“将军不必过谦,孤之言乃是肺腑,爱卿想在新朝中为何官职,只管说来。”

唐海道:“臣之语亦是肺腑,臣今日见驾,就是为此事而来,望大王成全。”

大顺王大惊,问道:“将军要弃孤而去?”

唐海道:“非也,天下乃大王之天下,臣或在朝廷,或在乡野,皆是大王之臣民。

大顺王奇道:“你这是为何?”

唐海道:“臣本江湖游客,但怜百姓疾苦,因而聚集众兄弟打家劫舍,破邪立正,专杀贪官污吏和江湖豪强,后幸遇大王,知大王乃天下雄才仁主,因而率兄弟们举义相投,今日大王功成名就,天下百姓安居有望,唐海心满意足,何敢再求富贵?再则,臣多日前本欲好意规劝曹印归降大顺,岂料他不但不降,反而对臣一番指责,臣一时气恼,晕了过去,这些天虽然痊愈,但时长昏沉,也想找个清净之地休养。臣此来,特请大王准许臣还乡为民,安享余生。”

大顺王暗自寻思:“唐海隐退,定然不是真心话,想必是我调走了他兄弟,心中有怨,再者,怪我征收赋税,军纪不严,失信于民?”乃笑道:“好兄弟,明廷残余仍在江南踹息,我本想待江南平定后,让你兄弟十八人同在一省为官,镇守一方,那时你们兄弟朝夕相处,岂不快乐?你们现在就走,孤一时不知如何安置,要再让兄弟们流落江湖,岂不让天下人指责孤忘恩负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唐海心想,大王以为我要带走众兄弟,我须预说明了,好教他放心,乃道:“大王登基后,天下归仁,百姓感恩戴德,只会咸赞圣主仁德,又怎会责怪大王?且臣别无他求,众兄弟武艺出众,只盼着他们日后追随大王建功立业,光宗耀祖,那时,臣也就心满意足了。臣所请,万望大王准许。”

“怎么?将军独自隐退?”大顺王讶然失惊。

唐海道:“众兄弟跟随唐海只能是吃吃喝喝,庸庸碌碌,埋没了翻江倒海的手段,可惜了擒龙伏虎的本领,而跟随大王则大不相同,纵横四方,开疆拓土,立不世之功勋,留千古之芳名,唐海虽是舍不得离开他们,岂可因一己之私而毁众兄弟前程。”

“难道,将军就不带走一个?”大顺王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唐海道:“恳求大王许臣带洪世安和卫队六十六人回归大巴山。”

“世安将军武艺出众,义军中难有与之匹敌者,只是这六十六人是?”

唐海道:“臣当年与曹印象山斗志,誓言不枉一人,后带一万八千巴山子弟跟随大王伐暴,如今仅剩这六十六人,那一万七千九百三十四人均死于征战之中,他们虽非臣所杀,然所谓‘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此事让臣日夜愧疚,臣之所以无心为官,正是为此。今我王大功告成,臣只求携生还者返回巴山好生安居,望大王恩准。”

唐海说到痛处,声音哽塞,复再跪下行礼,忍不住悲悲切切地哭了起来。大顺王猛地站起,慌扶起唐海道:“将军,你真仁义忠信之人,快快起来,孤依你就是。”

唐海大喜道:“谢大王。”

大顺王扶唐海坐下,自己也回到座位上落座,问道:“将军,你要归隐,孤不强留,你有何要求只管说来,孤无不应允。”

唐海动容:“大王果真怜悯唐海,请降天恩,免除巴山十县百姓十年赋税,如此,唐海愧疚之心方可稍安!”

大顺王道:“好,孤依你就是,孤登基后,先免大巴山十县十年赋税,令户部拨白银六千六百两赏给六十六位巴山将士,每人再赐良田三十亩,终身免赋。”

唐海大喜,随即呈上破邪剑,正欲退给大顺王,大顺王赶紧将剑推回道:“还要封将军为归隐候,将军可佩破邪剑,畅游天涯,地方各级官吏见剑如见钦差,恭迎礼送,不可怠慢。明朝官吏贪暴,将军尚且为民除之,若我大顺朝治下有贪官恶霸,望将军切不可手软,替孤除之。”

唐海感激涕零,慌忙跪地谢恩,喜泣交加。

2

唐海刚走出宫门,迎面遇到宋献策的车驾急急赶来,二人相互见礼,宋献策道:“唐将军几时进城来的?”唐海道:“今日刚来。”宋献策道:“城外可有什么变故?”唐海躬身行礼道:“军师宽心,城外稳固,并无意外。”宋献策道:“那就好,那就好。对了,大王可在忙碌?”唐海道:“大王在千秋亭饮茶。”宋献策道:“我去见见大王。”唐海道:“军师请便。”

宋献策别了唐海,径入御花园来见大顺王,奏道:“山海关守将吴三桂已来京降我大顺,可不知何故,行至半途又返回去了。”大顺王一惊:“怎么,他敢降而复反?难道他不顾北京城内的一家老小性命?”宋献策道:“此贼反复,大王宜早作定夺,不可迁延。”大顺王道:“他敢反,我必亲往剿之。”又吩咐伺候在侧的卫士道:“传旨,着众将明日大殿议事。”

卫士领旨而去,宋献策问道:“大王召见唐海了?”

大顺王道:“非孤召见,是他自来请辞的。”

宋献策大奇,问:“请辞?他要去那里?”

大顺王叹道:“唐海无意于官场,如今功成名就,想学古之隐者,到大巴山过清闲自在的生活,孤再三挽留,怎奈他去意已定,实在可惜。”

宋献策略作沉思道:“怪哉,如今天下已定,人人都思争功夺利,唐海却辞官隐退,却是何故?莫非……”

大顺王笑道:“唐海此去仅带洪世安和六十六名巴山卫士,他的十六个兄弟和数万大军仍为我所用,足见他并无二心。”

宋献策道:“万岁不可小瞧了此人,他以前只有山勇、林源、叶阳三人时,就在江湖上赫赫有名,闹得大明州府县衙惶惶不可终日,后来聚集了十七人,更是如虎添翼,江湖豪强和贪官污吏闻之色变。且唐海极善出奇制胜,仅凭九人之力,轻轻松松地就铲除了龙虎帮建兰宁,区区十八人徒手灭了大佛国苗少春,眨眼功夫就募得一万八千壮士。”

大顺王笑道:“军师多虑了,唐海虽有大志,却并无反心,他这人,只认死理,不通权宜,他或怨我失信于民,但绝无异志,此一点,孤自信没有错看。”

宋献策见圣意已定,也就不再劝说,只得道:“如此甚好。大王,有关登基之事,臣已请来明廷老臣数人,他们精通典制,颇晓礼法,现已在宫外候旨,大王可亲召见垂询,以免登基典礼上出了差错。”李自成叹道:“辽东未定,战事未平,登基之事缓缓吧,你让他们先回去,待孤处理好吴三桂的事后再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宋献策退出皇宫,遣散了明廷遗老。来到丞相府上拜见牛金星,牛金星迎入正堂道:“军师登门,必有见教。”

宋献策道:“丞相可知唐海辞官归隐之事?”

牛金星道:“不知,他为何要辞官?”宋献策道:“我也不知,听大王说,是他无意于功名,想学古之隐者。”

牛金星“哦”了一声也不言语,宋献策问:“明廷已亡,天下初定,他却执意要归隐,丞相不觉得令人生疑?”

牛金星反问:“大王不听军师劝阻,任由他去?”

宋献策道:“是呀,万岁极信唐海,我也不便多谏。”

牛金星道:“唐海归隐,带谁走?”

宋献策道:“听说只带洪世安和六十六名卫兵。”

牛金星道:“万不可让他离京。”

宋献策道:“圣意已决,如何能留?”

牛金星笑道:“我自有妙计。”说着就用手一招,宋献策附耳过去,牛金星在宋献策耳边嘀咕几句,宋献策大惊失色道:“啊?这,这样岂不要了唐海性命?”

牛金星阴笑道:“既不为我大顺朝所用,留之何用?”

宋献策道:“不可,丞相不知,我今得探子密报,吴三桂降而复反,看来战事又要来了,在此当口,斩了唐海,于军不利。”

牛金星惊道:“吴三桂变卦了?”

宋献策道:“是呀,大王已传令明日众将大殿议事。”

牛金星道:“即便如此,也要让他唐海乖乖地给我呆在京城里。”

送走了宋献策,牛金星坐轿来到皇宫,此时大顺王已在交泰殿内批阅奏章,见了牛金星,问道:“丞相何事?”

牛金星道:“臣近日闻报,有人偷偷往城外运送金银、军械、马匹、食盐、粮食等物,臣怀疑明朝遗臣虽然名为归顺,实乃暗中捣鬼,企图在北京城制造饥荒,他们好趁机作乱。”

大顺王大怒:“孤就知道这帮遗臣风吹两边倒,不是好东西,要不是李岩、唐海等人劝孤少杀慎杀,孤早就将他们统统给宰了。”

牛金星道:“万岁何不下一道圣旨,着京郊守军对出城人员严加盘查,有私自携带金银、军械、马匹、食盐、粮食出城者,没收所带物品,如敢反抗,先斩后奏,如此,看谁还敢与我大顺作对。”

大顺王道:“好,此事由你去办。”

3

唐海派人招来世安道:“贤弟,今日招你前来,实有心腹之事诉说,大王不日登基,众兄弟劳苦功高,大小有个封赏,唐海本该与兄弟们共享富贵,可惜本性清雅,不喜喧哗,值此天下归仁之时,愿择一山一水,结草为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做一个世外神仙。然七姐和唐喜兄弟分兵驻守城西,我走了,城北大军仅有金子妹妹一人在此,我极不放心,众兄弟中独你武艺最好,烦请你来协助她,如何?”

世安大惊,跪地拜道:“大哥,世安早已厌倦厮杀,大哥既然要走,请务必带上世安。”

唐海扶起道:“兄弟甘愿放弃到手的富贵?你可要想好了。”

世安脑中又浮现出张丹那清秀如水的脸容,不禁内心酸楚,一阵钻心刺骨的疼后,斩钉截铁地道:“荣华富贵,过往云烟。”

唐海喜道:“既如此,你我兄弟同去。”又道:“你稍等,我去跟金子妹妹说一声,她还不知道呢。”

唐海正要出门,门开了,金子进屋禀道:“大哥,世安哥,你们和卫队路上所需全部备齐,金五百,银三万,马六十八,粮草一百石,刀剑弓箭一车,还需要什么吗?”

唐海惊愕地看着金子,良久才道:“你知道了?”

金子淡淡地道:“大哥宽心地去,七姐说了,会让唐喜哥哥来清河帮我的。”

“并非大哥无情无义……”

“两只脚深陷泥潭,要抽身,也只能一只脚一只脚地抽,”金子脸无表情。

“不,”唐海分辩道:“大哥走了,是因为大哥不仅平生夙愿未能实现,反倒害死了巴山子弟一万七千九百三十四人,大哥对不住巴山兄弟,辜负了王常月真人,大哥愧疚,失望,而你们大可不必如此,你们为大顺江山立下赫赫战功,理当跟随大王,效忠大王。”

金子浅浅一笑道:“大哥莫要急,我们听你的就是,以后,大家都会来大巴山看你和世安哥。”

唐海见说,这才放心下来,问道:“准备刀剑弓箭干什么,河北、河南、荆襄全归大顺,我们一路去,必然畅通无阻,何须这么多兵器?”

金子道:“大顺朝新立,天下尚未太平,大哥南下,虽说一路上都是大顺地盘,可也须防着明朝余孽从中偷袭,还是有备无患的好。”

唐海赞道:“难得金子想得如此周全!”

4

唐海与世安点齐六十六名卫士,让众人一一报了姓名和职务,将卫队分为六队,从中挑选了六名健壮将士黄依、薛涛、詹平、王化、李杰、吴飞为队长。唐海、世安别了段七、唐喜、金子,带着卫队,骑着骏马,各佩腰刀,拉着粮食器物从清河南下,一路朝大巴山而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行至玉渊潭,后面一队人马赶来,为首将军却是李岩。唐海道:“京都初定,诸位将军军务繁忙,恕不一一道别。”李岩道:“唐将军远行,李岩一来传旨,二来饯行。”唐海惊道:“大王有何旨意?”李岩跳下马道:“唐海听旨。”

众人跪下,李岩宣旨道:“敕封制将军唐海为归隐候,持破邪剑,督查百万义军,如有将士不义者,许先斩后奏!”唐海大喜,拜而领旨。李岩又敬酒三杯,唐海饮了,方才辞别而去。

当日太阳落山时,行至保定,保定府义军守将张世杰开门迎众将入城,双方寒暄过后,张世杰道:“唐将军前来保定有何见教?”

唐海笑道:“非也,唐海自巴山举义以来,六年未归,甚是思念,如今天下大局已定,寰宇宁静指日可待,唐海特求得大王亲允回巴山一探,路过保定,多有骚扰。”

张世杰大惊道:“你是要离开京城?”

唐海道:“正是。”张世杰露出一副为难之色,唐海怪问道:“怎么?张将军以为有何不可?”

张世杰拱手道:“末将今日早晨接到牛丞相令,言北京初定,粮食匮乏、军械稀缺,马匹珍贵,令末将严加盘查管辖之地,不许任何人私自带领粮食、军械、马匹、金银等物离京南下。将军既然是得到大王亲允,还清出示允许将军携带粮食、马匹、军械等物的诏书,末将日后也好交差。”

唐海道:“唐海来得匆忙,未曾讨得什么诏书,还望将军便宜行事。”

张世杰道:“那就难了,丞相有令,严设关卡,任何人不许例外,末将官轻职微,岂敢违抗丞相之令?”

唐海左思右想,觉得是自己思虑不周,离京之前就应该向大顺王李自成讨一道诏令才是。于是说道:“既如此,我等留下马匹、刀剑武器和粮食就是,如今河北、河南尽归大顺,我等也无需刀剑防身了。至于马匹,本是脚力,既然丞相有令,我众人步行也无妨。只是唐海带有一些金银,一路上吃喝住宿少不得要用,还望将军通融。”

张世杰道:“既是盘缠,末将岂敢扣留,只是,此去大巴山两千余里,没了马匹,将军走路到巴山去,岂不需要一两月之久?以末将之见,将军还不如暂时回京,向大王或丞相讨一道命令,如此,可保一路畅通无阻。”

唐海道:“大王勤政辛劳,做臣子的不能分忧已是不忠,岂能反去叨扰?牛丞相也是日理万机,唐海还是休去打搅的好,如今江北悉归新朝,我们就徒步行走吧,正好细细欣赏欣赏我大顺多姿江山。”

唐海说罢,遂命世安将六十六人所携带的武器和坐骑悉数收齐交与张世杰,张世杰命人收下,拱手道:“唐将军真开明达礼,末将谢过,请将军及众军士到馆驿休憩。”

送走唐海等人,张世杰召来亲信张威道:“你骑快马速速进京,今晚一定要见到丞相,就说本将军虽然依令没收了唐海军械、粮食和马匹,然唐海去意坚定,拒不回京。”张威领命,出了城门,策马扬鞭直奔京城,牛金星得报大惊,暗自生疑:“他去意如此坚定,真是归隐么?”

喜欢笏剑曲请大家收藏:(wuxia.one)笏剑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