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军事 > 笏剑曲 > 第九六回 武英殿曹印论法纪 紫禁城崇祯得良臣

笏剑曲 第九六回 武英殿曹印论法纪 紫禁城崇祯得良臣

作者:王惟福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12-29 07:45:56 来源:书海阁

1

张献忠大军直逼信阳,信阳守军坚守三日后归降,张献忠又拨出五千兵马着李定国、段七、狼霸围攻罗山。县令王武率众抵抗,怎奈义军势大,抵抗一日,城池沦陷。段七、狼霸带着一千义军闯入县衙,将里面大大小小官吏三百多人尽行屠戮,王武等朝廷命官六人被削首悬于东门示众。

大军开拔后,襄阳城内仅有二千义军把守。恰在此时,左良玉在朱仙镇与闯王李自成交战,大败而逃,探得襄阳空虚,遂回师来夺,守城义军见左良玉来势汹涌,不得已弃城而走,襄阳城又回到官军手中。

这日左良玉巡视回营,参将李静禀道:“如今民间到处传扬曹印鬼门关走‘黄泉路’的事,将军可曾闻得?”

左良玉道:“早听说过了,想不到曹印一介书生,竟能挺得住张献忠地百般暴虐,不容易呀!比起那些食朝廷俸禄,遇见贼寇立马跪地投降的官员和将军,他曹印倒也算个英雄。”

李静道:“听说义军走后,将曹印留在城中医馆里治病,还给了大夫五十两银子,将军何不将他请来,好生照顾?”

左良玉斜着眼睛看了看李静,诧异言道:“请他?好好的大明天下,就是被他们这些迂腐文人给弄乱的,请他来做什么?”

李静道:“将军有所不知,这曹印向来主张严行法令,皇上也几次有意重用他,只因朝中大臣多有阻拦,才使他一直未得重用。张献忠攻破襄阳,要拜他为刑部尚书,被他严词拒绝,又设‘黄泉路’逼他,他宁死不屈,这事传得沸沸扬扬,迟早有一天会传道皇上耳朵里。”

左良玉道:“你是说,皇上感其忠义,会再次启用他?”

李静道:“皇上用人,反复无常,此人今天是个朝廷罪臣,说不定明日就成了咱的上司。”

左良玉若有所悟,喜道:“快,快带我去医馆,本将军要敲锣打鼓,热热闹闹地将曹大人迎来。”

左良玉与李静骑着马,带着一百随从和一顶空轿子,敲锣打鼓地亲来驿馆迎请曹印。大夫不敢怠慢,慌忙通报曹印,曹印听了,驻着拐杖一步一步来到门口。左良玉下了马,笑脸迎上前道:“曹大人受苦了。曹大人忠义,良玉敬佩。”

曹印听说左良玉亲自带着军士前来寻找,以为是来抓自己回牢房的,没想到他一脸善意,且备轿相迎,排场盛大,于是诧异地问道:“左将军,曹印乃朝廷囚犯,你这是何意?”

左良玉笑道:“话虽如此,可曹大人忠良,天下谁人不知?皇上圣明,赦免大人是早晚的事。”

“但愿如此,然皇上未赦免曹印之前,曹印仍旧是朝廷的钦犯,还望将军速将曹印上了枷锁,押入囚车,送进大牢,莫要坏了大明法度,”曹印拜了拜道。

左良玉与李静面面相觑,李静素知曹印迂腐,愣了一小会后回过神来,小声提议道:“不如依了曹大人。”左良玉无奈,只好命随从锁了曹印,押入襄阳牢城,好生照看起来。

2

果然不出李静所料,左良玉刚将曹印押入牢中十日,皇上圣旨就来了,言曹印虽有小过,但忠贞不二,走黄泉路而不屈,闯鬼门关而不畏,扬朝廷之宏威,显忠良之本色,特赦先前之罪,着左良玉派人好生护送曹印进京,圣旨到日,即刻启程云云。

左良玉接了圣旨,暗赞李静料事如神,当即命他领一百名精壮军士护卫曹印绕道安徽北上。走了一个多月送至京城,内阁接住,将曹印安置在户部衙门外的一院落内,衣食用度俱全,丫鬟仆役周到,又遣锦衣卫日夜护卫,待遇不亚于朝中三品大员。

是夜,曹印抚摸着通天笏,回忆起二十年来的历历往事彻夜难眠,眼见天已拂晓,索性步出房间外散心。

曹印恍恍惚惚地来到一座高垚之下,放眼望去,海榴初绽,朵朵蹙红罗。侧耳倾听,乳燕雏莺弄语,高柳鸣蝉相和。再看近前山塘,琼珠乱撒,打遍新荷。曹印大喜,想不到北国京都也有这么极致的江南风光。

信步游去,越走越远,过了流水溪桥,行至绿荫稠处,见一避暑凉亭,内有山僧野叟埋头对弈,旁边围着四名青衣男子静默围观。曹印来了兴致,也踏步入亭观弈。山僧肥头大耳,野叟清瘦如柴,二人对阵酣战,低首苦思,曹印看了一阵,无意中瞥了一眼围观四人,颇觉眼熟,一个个仔细辨别,竟然是四荆,曹印恍然大悟,原来自己来到岭南,怪不得有这么好的风光。

曹印喜问道:“荆悝,你们在这里,太好了,为师正寻你四个。”四人不答,依旧面无表情地看着山僧野叟对弈。曹印拉了拉荆悝、荆鞅的臂,又牵起荆斯、荆非的手道:“为师苦熬二十年,今日终于熬出头了,皇上明日即要召见我,你我师徒平生所学终于有了用武之地。走,跟为师回京城去。”

四荆依旧不语,曹印也不管,拉着荆斯、荆非走出数步,回头又来推着荆悝、荆鞅走。那老叟对山僧道:“德清,你可别只顾赢我,也该劝劝这个痴人。”山僧抬头一看,见曹印带走四荆,摇头笑道:“他呀,不撞南墙不回头,由他去吧。”复又吩咐四荆道:“你们既有师徒缘分,不去不孝,然高处不胜寒,你四人须处处小心,莫要贪恋虚无之富贵,早去早回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说来也怪,四荆得了山僧地首肯,突然间恢复了神智,一个个“恩师,恩师”地叫,荆悝道:“恩师,我们兄弟四个充军岭南,日日做苦工,闲暇时听听德清大师讲经,虽然艰辛,倒也苦中有乐。原以为今生再也见不到恩师了,不曾想今日恩师竟然也来到这里。”

曹印道:“我也是闲暇无事信步来的,走,我们回京去,皇上要重用你我。”

四荆大喜,都道:“既如此,我们速去,莫要让皇上久等。”

师徒五人携手前行,不知不觉竟然飞了起来,一路上先过巍巍回雁峰,再越淼淼洞庭水,飞了绿绿白云山,再踏混混黄河涛,眼见下面一片茂盛地园林,曹印喜道:“这就是历代皇帝狩猎御园南海子,我们终于到了。”

岂料话音刚落,四荆忽然重重地往下掉去,吓得曹印大呼:“荆家兄弟……”

一觉醒来,曹印惊得一身冷汗,三个锦衣卫旗尉听见叫声,慌忙闯了进来:“大人怎么了?”曹印定了定神,发现只是南柯一梦,这才长长地吁了一口气,愣愣地道:“没事。”

一个旗尉道:“大人昨夜一定睡得很晚,今日都晌午了才醒。”

曹印:“哦,晌午了?”

旗尉道:“早上兵部传来喜讯,他们奉皇上圣旨,已护送荆悝、荆鞅、荆斯、荆非四人回京,现在四荆正在兵部衙门办理交接手续,一两个时辰后就将他们送来,曹大人和四位爱徒就要团聚了。”

“啊?当真?”曹印大喜过望,自己做了个好梦,未曾想竟然梦想成真了。

“小人岂敢妄语,”旗尉见曹印无事,遂告退道:“大人,小人们先行告退,如有差遣,只管吩咐就是。”

旗尉退出房间,曹印欣喜若狂,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感谢皇恩浩荡,曹印一片忠心,今朝终于有了回报。

两个时辰后,户部尚书吴履带着四荆匆匆赶来,师徒相见,热泪盈眶。吴履喜道:“曹大人,明日面圣,皇上定然委以重任,你师徒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大明天下,就靠你了。”

曹印拜道:“曹印能有今日,全赖吴大人屡次侠义相救。”四荆也拜道:“吴大人数番仗义,我师徒真不知何以为报。”

吴履道: “只要你师徒五人能兴我大明社稷,安我大明百姓,吴履心满意足矣!”

曹印道:“皇上宠爱,众忠义之士支持,曹印定要倾尽全力复兴大明天下。”又对四荆道:“为师一直挂念你们四兄弟,一来忧虑你们性命,二来担心你们受了这许多磨难,放弃了先前的抱负,现在见你们安然回来,且志向不改,可喜可贺。”

荆悝道:“我四人在岭南曹溪,常去南华寺参拜憨山大师肉身佛像,发誓要像憨山大师一样,委身天下百姓之安危。”

“憨山大师?”曹印问道:“他是什么人?”

“憨山大师是罗空大师的师父,他一生为天下苍生祈福,圆寂后肉身供奉在曹溪南华寺。在岭南,百姓都敬他高德,将他奉若神灵。”

“哦,原来如此,”曹印感叹道:“名师出高徒,怪不得罗空大师一心维系众生之苦。”

荆非道:“憨山是他自号,大师法号德清。”

“德清?”曹印大惊失色,我梦中的胖和尚不就是叫什么“德清”么?

3

次日一早,曹印刻意着装一番,手捧通天笏,激动万分地来到紫禁城内,由太监方正化引入太和门外,方正化道:“大人自便。”说罢即自行退下。曹印慌忙拉住道:“方公公,你不去通报,下官如何得见圣颜?”方正化道:“皇上有言,曹印手持通天笏,可自由出入,侍卫不得阻拦。“又凑近曹印悄声道:“皇上就在武英殿内,曹大人自去就是,何须通报。”

曹印动容,热泪夺眶,方正化走出十来步远,回头见曹印仍在原地不动,催道:“曹大人还不速去?成败在此一举,切不可坐失良机。”曹印拜道:“多谢方公公。”

曹印急忙忙穿过太和门,绕过太和殿,径直来到武英殿前长跪不起,口称:“臣曹印叩见皇上。”有太监出来道:“曹大人,皇上正等着你呢。”曹印慌忙立起,拭了悲泪,跨步进殿,匍拜长跪,山呼万岁。

崇祯见曹印虽面容清瘦,却精神抖擞,心中暗喜,赐座后道:“曹印,先皇赐你通天笏,盼你为国进言,为君分忧,不想造化弄人,逼得忠臣流离失所,满腹才华陷入囵圄,你受委屈了。”

曹印悲心复起,痛哭道:“皇上知臣之屈,臣死无恨矣!”

“如今大明内忧外患,满朝大臣,无有能为朕分忧者。曹印,天下人都道你精通古今律法,今日有何良策献朕?”

曹印精神为之一振,倾身向前道:“皇上,治国无他,唯法而已。”

崇祯帝眉头一皱,淡然道:“大明律法繁而严,比之于历朝历代,有过之而无不及。”

“臣观历代律法,均大同小异,然有治世,亦有乱世,可见世之盛衰,国之治乱,不在法之多少,刑之宽严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崇祯帝倾身向前:“曹爱卿继续说,你说律法多少、宽严与国之盛衰没有关系,那我们还要律法干什么?”

“非也。先贤有遗训:‘治民无常,唯法为治。’所以,法能治国,律能安邦,是千古真义,圣王不必疑虑。臣的意思是,皇上欲要安邦定国,一要有良法,二要有良臣。”

崇祯为之一振:“此话怎讲?”

“循天道之法谓之良法,敬律令之臣谓之良臣。良法,重百姓生死,求世间公义;良臣,守君臣大义,行圣贤遗训。民爱良法,欣欣然守律不犯;臣忠人主,谨谨兮执法如山。苟能若此,天下何来的动乱?”

崇祯帝大喜:“曹爱卿,以你之见,我大明今日之乱从何而来?”

“历朝历代之乱,皆因律法废弛,政令不通。初时,法令颁出,天下皆知,民皆守之,而后偶有人小犯,官吏或因懒惰,或因徇私,或因小犯而不在意,或因怜悯而动私情,一旦不严惩这个首犯,刁民受惑,效而仿之,违律者愈来愈多,地方官吏必定左右忙碌,无暇顾及,致使有大量漏网者。长此以往,民心蠢蠢,作奸犯科者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常年积累,终至万万千千,今日大明,流寇层出不穷,正为此也。”

崇祯帝恍然大悟:“是了是了,当年贼乱方起之时,本应一举剿灭,不给他蔓延之机,可恨杨鹤、吴甡误国,偏要搞什么招抚,不仅未能安抚住首恶者,反而诱引出更多贼寇,唉!庸臣误国。”

“皇上以为贼寇方起之时乃乱初么?”

崇祯帝奇道:“难道不是?”

“流寇多为饥民,而百姓之饥,一因天灾,二因**。天灾固然难免,但**完全可防。灾荒之年,官府若能或减免税赋,或开仓放粮,或兴修水利,或广开农耕,则民不至于饿死,天灾亦不能生乱。可如今,地方各级府衙擅增税目,压得百姓难以存活,又加官员贪得无厌,鱼肉百姓,一则加重百姓负担,二则恶化仇官情结,三则损害天子声誉。百姓目不赌天子尊容,耳不闻天子玉音,皇上爱民如子,可纵然拨下百万银两,千万粮食,也全被贪官污吏收入囊中,百姓不知实情,直道天子昏庸不爱苍生,这种境况,百姓无饭可吃,又将官府视为仇敌,饥民岂有不反之理? 故而,王嘉胤、王自用、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唐海之流反叛,并非一时饥饿,乃阉党蒙蔽先帝,跋扈专权,祸乱国政七年所致。而,魏阉之所以能祸国,又因法之不行,太祖发令:阉党不得干政。先帝一时不察,未能行太祖之法,导致这一系列恶果。所以,以臣愚见,十四年前,贼寇之起,并非乱初,乃乱末也,此乱罪魁祸首乃法之不行。”

崇祯如梦初醒,喜道:“古人言:扁鹊之治其病也,以刀刺骨;圣人之救危国也,以忠拂耳。刺骨,故小痛在体而长利在身;拂耳,故小逆在心而久福在国。故甚病之人利在忍痛,猛毅之君以福拂耳。忍痛,故扁鹊尽巧;拂耳,则子胥不失。曹爱卿正是大明之扁鹊,朕之子婿也!”

曹印听了大为感动,俯地再拜:“皇上登大宝于乱末,当推行法度,振兴朝纲,唯如此,方能力挽狂澜,再兴大明!”

崇祯帝大喜,快步走下宝座,急扶曹印道:“爱卿,如今朕既有良法,又有良臣,接下来该如何做?这,力行法度真的就能治乱么?”

“天下大治在一个法字,天下大乱也在一个法字。皇上可知治、乱、法的微妙关系?”

“治?乱?法?三者有什么关系?”崇祯帝将曹印扶上座位坐好,自己回到宝座上整了整衣冠,恭敬地倾听曹印论法。

“请许臣举例说之。假如有一万人小国,国中有百人犯律例,违法度,据臣精心测算,这一百犯人中,若无一人归案,则三年后,国中必人人违律。若有一人归案,则三年后,国中违律者必为百中之九九。若有二人归案,则三年后,国中违律者必为百中之九八……依此类推,若百人全部归案,则国中无人作奸犯科矣!总言之,犯人被抓捕的比率越高,百姓犯罪的比率就越低,反之亦然。故,有法必行,天下治,守法不施,天下乱。”

崇祯帝茅塞顿开,大喜道:“天赐爱卿于朕,大明有救了。”

曹印又道:“法之命在信,无信之法恶于无法。‘法’与‘信’合则威力无穷,分则天下大乱,一个‘信’字,可取天下,可保万世,历代君王虽有良法,却不谙此道,与无法等。”

帝大喜,站立起来,在宝座前辍着手来回走动,自言自语道:“朕当封爱卿什么官职才好,刑部尚书?都察院御史?大理寺卿?”

“皇上不必封臣官职,只消给臣一个国子监博士即可,另臣有学生四人,皇上可着他四人为助教,另选清明廉洁的举人三百,臣师徒五人授其律学,讲授治、乱、法之机理,半年后皇上授与他们监察大权,派往各州各县督察地方官员擒贪、捕盗、捉奸。贪官奸吏,哪怕贪一文钱,枉一丝法,一律革职。作奸犯科者,即便偷抢一个馒头也务必归案。只要皇上赐予这些督察大臣绝对权力,允其先斩后奏,胜如钦差,臣料不出一年,定然百姓称颂,地方安定。”

崇祯帝龙颜大悦:“好,朝中百官多有贪腐误国之辈,朕封爱卿为刑部尚书,兼国子监祭酒,再赐尚方宝剑,查察京城百官。”

曹印大喜:“谢皇上。臣以为,若要彰显皇上行法之决心,皇上须赐百姓相机违律之权,也即若有官吏、恶霸、大户、或其他刁民违律而不被追究,则百姓犯同样之罪者,亦可依此对抗官吏缉拿,官吏若要收捕此人,须先将其他违律者一并捉拿方可。”

崇祯帝先是一愣,继而呵呵笑道:“爱卿是在考验朕行法之决心。”

曹印道:“为父母官者,当不惧百姓享受这相机违律之权。只有那心存私念的贪官污吏才惧怕百姓拥有此权。对违律百姓而言,你公,可抓我,不公,无权抓我。如此一来,地方官吏捉拿违法百姓,违法百姓反过来又监督地方官吏。”

帝猛捶御案道:“千古一来,历朝历代,未有皇帝敢赐百姓相机违律之权的,就让朕来开此先例!”

喜欢笏剑曲请大家收藏:(wuxia.one)笏剑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