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都市 > 定风波(GL) > 分卷(52)

定风波(GL) 分卷(52)

作者:于欢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12-29 06:23:50 来源:免费小说

  女皇称帝后不久,巡查使上奏称地方发生躁动,遂下诏命十余位宰臣与京官前往地方存抚诸道。

  几匹快马停在司刑寺官署大门外,府史们不敢阻拦这些传达诏命官员的内臣,王主簿可在官署内?

  我就是。

  内臣众青绿公服的人群里一眼便瞧中了王瑾晨,打开手中的黄纸宣道:门下,司刑主簿王瑾晨...擢升司刑评事,掌出使推事,制书如右,符到奉行。

  吏部升迁的敕命下来,引起了司刑寺的官员与府史们的一阵议论,他才来司刑寺多久啊,明明什么都没干还晋升了,前阵子更是连人影都没有瞧见。

  是啊,程主簿比可比他厉害的多...

  小声点,人家可是陛下跟前的大红人呢,连新任的宰相都亲自跑到司刑寺问候,一个六品官职又能算什么?

  张顺走到人群中间轻斥,旋即又回到王瑾晨身侧,他们就是瞧着您升官眼红。

  这种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议论声王瑾晨听得多了也就不在意了,内臣宣读完后没有当即离去,而是拿出了另外一封手书,另外,陛下有旨,朕登基,地方频生躁动,社稷未稳,朕寝食难安,遂诏宰臣前往诸道安抚百姓,平息□□,命司刑评事王瑾晨为抚慰使随同协审。内臣朝身后的人招手,小宦官将一身折叠齐整的绯色公服呈上,陛下还特许王评事借绯出使。

  抚慰使?升迁王瑾晨并不意外,是让我随各位宰相出使地方么?

  内臣摇头,王评事,这次地方躁动比以往都要大,还有地方官因此而受到百姓围攻,陛下接到上都留后院诸州所呈的奏疏气得一夜没有合眼,朝廷也极为重视此事,故而派了十几位重臣前去安抚,另外也从秋官及肃正台与司刑寺三司调了几位执法官,不过受封抚慰使的却只有您一个。

  让我一个刚中进士不满一年的新官员独自出使地方,这...妥当吗?

  陛下的圣旨,那自然是妥当的。内臣回道。

  陛下要臣前往何处?

  安西都护府。

  王瑾晨僵在原地,内臣便将敕命与手诏一同交到王瑾晨手中,又抬手拍了拍她的肩膀,昔日丢安西四镇引朝中哗然,陛下既然命王评事前去安抚,必是极为器重与看好评事的。内臣见王瑾晨一动不动便走到她身侧小声道:哦,陛下还让小人私下转告您四个字。

  什么?王瑾晨侧头。

  内臣盯着她的眸子转告道:君无戏言。

  作者有话要说: 站一秒六姑娘与小宋。

  第66章 王评事

  修文坊

  马车赶在宵禁前抵达坊内,车上下来一个两鬓花白的紫袍官员。

  阿爷今日怎回来的这样晚?

  李轻舟扭着酸涩的脖子坐下,接过女儿端来的热茶,陛下刚登基地方就有异动,还闹出了人命,上都留候院奏疏接连不断的奏疏惹得陛下龙颜大怒,现下已经安排三法司的人员随出使的大臣至地方,特赐节许以先斩后奏之权。李轻舟抿下一口茶,哦对了,陛下升了子玗正六品的司刑评事,也随在了这次出使地方的名列中。

  出使地方办案吗?

  对,司刑司直与评事皆要承制出使推覆,但这次加上异动,所以既是办案也是平息躁动与安抚人心。

  可他是文官,身在法司办案倒是没什么,但这安抚人心与平乱不该交由有司去办吗?李锦眼里充满了担忧。

  你觉得陛下掌权多年,为了这一日做了多少铺垫,异动?李轻舟摇头,不过是陛下自导自演,意在考察各地方官将其称为安抚异动罢了,陛下行事一向摸不准头脑,许是想要磨炼磨炼他吧,毕竟他如今还是太过年轻了些。

  磨炼?陛下把他派到哪儿去了?

  李轻舟低下头有些犹豫要不要开口,李锦见父亲似乎不想告知便凑上前焦急的问道:子玗哥哥就住在修文坊,阿爷不说难道我还打听不到吗?

  李轻舟叹道:安西都护府。

  李锦瞪着眼睛呆愣住,阿翁曾经说过唐蕃争夺安西的战争一直未曾断过,安西几夺几失,西域碎叶城距离中原数千里远,且地势偏僻,陇右道皆为异族人所居,女儿听说北方的突厥人极为野蛮,中原到安西一带常有盗匪出没,子玗哥哥只是个读书人...

  这是圣旨,为父也没有办法。李轻舟有些无奈,虽说是危险了些,可若他为陛下解决了安西的隐患稳定了边疆的人心这便是大功一件。

  难道要为了高官厚禄连命都舍弃吗?李锦转身,不行,我不放心,王宅的小环姑娘说子玗哥哥昔日在长安落水之后便下留下了病根,如今已是深秋,又哪里经得起如此舟车劳顿。

  李轻舟摸着胡须,你呀,就是替他想得太多了,他一个血气方刚的年轻小伙子被你说得倒像是个柔弱的姑娘了,你放心吧,既然是特使,陛下肯定会派重兵保护的。

  大漠的风沙可不是靠那些金吾卫就可以抵挡的,女儿又不是三岁小孩子,阿爷不用说好话糊弄我。

  李轻舟对这个已经胳膊肘外拐的女儿颇有些无奈,安西都护府尚在大周控制之下,只是路长了些罢了,而且以陛下的眼光,又岂会随便派人去如此重要之地?

  我不管,李锦回头拽着父亲的手,女儿也要去。

  原本只是无奈的李轻舟一下变得十分严肃,甩手道:胡闹!

  西域不比中原,那种地方,路上几百里连个歇脚的茶肆都没有,你一个还未出阁的女儿家...

  女儿家怎么了?李锦扭头,若不是诸多规矩束缚,男子能做的,女子未必不能做,女儿难道还不能跟随未来的夫君一同吗?

  他是去出使,你跟着瞎折腾什么?

  我不放心他。

  你不放心他,我还不放心你呢,李轻舟凑近小声道:这要被你娘知道,还不抽死我?

  阿爷放心吧,我又不是那种足不出户的小娘子。

  别胡闹,安安心心呆在家,等他回来我便催促着王家将这门婚事办了。李轻舟拒绝道。

  见父亲如何都不肯妥协,李锦轻哼一声,哼,我讨厌阿爷。旋即转身离去,并未死缠着不放。

  李轻舟摸着胡须轻吐了一口气,很是无奈的摇头道:还真是跟你母亲一个模样,上哪儿都要跟着。

  王瑾晨接到圣旨后便匆匆赶回了家中收拾行礼,地方异动与朝廷派遣使臣出巡地方安抚异动的消息在神都传的极快。

  洛阳至陇右近万里之远,陛下就让郎君一人前去么?小环站在房中盯着正在收拾衣物的王瑾晨,郎君真的不考虑带小奴一起去吗,山高路远,连个照看您的人都没有。

  会有随行的官员一同,你留下来持家吧。

  郎君去的可是陇右,小奴怎放心得下。小环担忧道。

  王瑾晨从柜子里拿出一个小匣子,将里面的金簪取出轻轻摩挲了几下后揣进红袍内,摇头道:真要遇到什么山匪与盗贼,你在也没用啊。随后又将一封墨迹刚风干的新签装进信封里,去帮我将信寄回越州交给母亲。

  喏。

  王瑾晨扭着脖子刚坐下,门口便传来一阵清香,王瑾晨将欲要提笔的手收回,抬头道:不知是神都的风吹得快,还是宋姑娘灵通的消息比风还快?

  王评事一脸轻松,看来倒是奴家瞎操心了。

  王瑾晨摇头,是祸躲不过,天要亡我,又奈之若何,不过我相信上天并不想亡我。

  宋令仪不再同她打哑谜,关内至陇右那一带北有突厥南有吐蕃,盗匪极为猖狂连军饷都敢截,何况你们一群文臣,哦不对,出使陇右安西都护府的只有你宋令仪坐在她的书桌上细细打量着,就凭你,也能震慑住陇右那些身经百战的边防军与将领?

  王瑾晨眯起眼睛笑道:我当然不能,但是我身后的大周朝可以,边军再强悍,那也是大周子民,国君死社稷,大夫死众,士死制,国家危难,身为人臣怎么可以退缩呢。

  宋令仪起身在房中转悠了一圈,王评事为国为民,看来要有一阵子见不到王评事了呢。

  宋姑娘不辞辛苦跑到我家来,就是为了临走前与我寒暄几句的?王瑾晨又低头重新提起笔,将家中要交代的琐事一一记下。

  你最近与傅游艺还有岑长倩走得太近了,岑长倩与武承嗣是敌对你应该知道的,公主要我给你带话,这一路不仅要提防山贼匪寇更要小心嚣小。

  他们是敌对,但是陛下在立储一事上犹豫不决,立子又怕大周最后又要回归李唐,立侄,两个亲侄都不是合格的人选,但若立武承嗣,天下一定会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如今能与他抗衡的,只有岑长倩。

  出了神都与长安,公主与我的手便伸不出去了,但是丘神勣却掌管着金吾卫与诸州府兵,你要从神都去陇右,必然经过他的地盘,所以不得不堤防。宋令仪担忧道。

  一个是文昌左相,一个是左金吾卫大将军,王瑾晨低头一笑,正三品的将相竟然联合起来对付我这样一个不起眼的绿袍,这是什么道理?

  武承嗣的为人你知道么,眼里揉不进半粒砂子,你这样崭露头角,他能不先下手铲除?宋令仪对他的不以为然越发担忧,丘神勣为人阴险歹毒,他的大将军之职可是屠戮无辜官员满门数千家性命得来的,这些人都是靠吃人与踩着同僚头颅一步步爬上来的。

  所以我当初如果与他们为伍,定然也会有一天被他们所遗弃,王瑾晨合起双手摩挲着手背分析道:武承嗣为百官之首,权势还在岑长倩之上,而丘神勣又掌管如此重要的左金吾卫,这二人联合起来便是朝廷最大的一股势力,若放任,日后一定会成为陛下的隐忧与心头刺。

  王瑾晨松开手将干涸的砚台注水,换了一张白宣纸,兵权谋十三家,谓之权谋者,以正守国,既然宋姑娘亲自来了,那便劳烦宋姑娘再跑一趟。

  哦?宋令仪背起手走到王瑾晨身后,伸手搭上她的肩膀俯下身抵在耳侧轻声道:奴家的跑腿费可是很贵的。

  王瑾晨将她的手拨开,涨红着脸问道:宋姑娘想要什么?

  宋令仪的手落了空,便垂下从她腰间金带所挂的钩子上取下一只香囊,还未来得及端详便被人眼疾手快的夺了回去,王瑾晨紧张的将香囊收起,其他的都可,唯独香囊不行。

  王评事还真是小气,连个香囊都不舍得?

  宋姑娘若是喜欢在下做的熏香,我可以做些送与姑娘,但是这香囊...王瑾晨摇头,及冠后的随身之物,当只予妻儿。说话间,一支金簪从绯色的袍子中滑落。

  宋令仪愣了一会儿,旋即直起身离了几步,瞧奴家这记性,都快忘了王评事还是个情种呢。

  王瑾晨紧张的拾起金簪,用袖子上的小团花绫罗轻轻将灰尘擦拭干净,宋姑娘这样聪慧的人,岂会不知道送香囊的含义。

  是是是,王评事的香囊都是要给萧姑娘的,不过你出使陇右这么大的事还是写信告知一下她比较好,最好是途径长安亲自告诉她。

  你怎么知道七娘去了长安?王瑾晨抬头盯着宋令仪质疑道。

  怎么,很稀奇吗?宋令仪没有回答,她难道还是偷偷去的不成?王评事托人办事都是这种语气?

  我不是这个意思...

  宋令仪笑问道:行了,王评事对付女人可不像在朝中那样游刃有余,还是说因为同是,所以更懂怜香惜玉?

  王瑾晨继续提笔写道,宋姑娘觉得是什么便是什么吧。

  无趣。

  第67章 遇长安

  天授元年九月下旬迁司刑寺丞徐有功为秋官郎中,十余位朝官奉旨前往地方安抚异动。

  相公,那位便是陛下此次特派陇右安西都护府的抚慰使王瑾晨。绯袍官员站在左纳言史务滋身侧恭敬道。

  紫袍摸着银白的长须,一脸正气的盯着出巡人群,我记得他是从地方来的贡举人吧?

  回相公,是,是越州山阴人,也是琅琊王氏小圣的后人。

  两榜进士?紫袍凝视着帮忙搬行李上马车的少年,或许是个可塑之才。

  绯袍瞧了瞧左右,凑近道:可惜他的名声不好,京中将他与二来等酷吏并在了一起,只不过他是贡举人清流入仕。

  紫袍摇头,你我为官多年,还不知这泥潭如何之深吗,国朝诸多宰相,为何偏偏让他去了最重要的陇右,随宰相出巡的三法司人数并不在少数,为何没有二来与周兴等人呢?

  绯袍觉得言之有理,相公说得极是,否则右相也不会对他改观。

  说着说着绯袍口中的右相便拿了一个暖手的炉子匆匆赶来,树德。

  紫袍转过身,提步迎上前,适才不是送过行么,大内距西郊也不少里路呢,右相怎么亲自来了?

  我想着如今深秋马上便要至冬日,天寒,你要去北方必然少不了受冻,我便带了些炭与炉子给你。

  哥哥有心了。

  大内人多眼杂不好言语。岑长倩拉着紫袍走到一边,此次出使代替天子巡游地方你要小心,武承嗣与丘神勣合谋,如今武承嗣成为了大周宗室便等于顶着一块免死金牌。

  紫袍点头,我知道的,哥哥的权势在他之下,如今我又离去,莫要与之起干戈,能躲便躲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