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都市 > 定风波(GL) > 分卷(46)

定风波(GL) 分卷(46)

作者:于欢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12-29 06:23:50 来源:免费小说

  她的话让太平公主为之一愣,紧接着便是稍加急促的呼吸与轻微的恼怒,你胡说什么?

  下官说,公主也渴望权力,渴望成为像皇太后殿下那样的人,那个位子要冒天下之大不韪,所以风险也要高上太多,挟天子以令诸侯,握住帝国的最高权力则要简单的多。

  放肆!太平公主拍桌呵斥道,你知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王瑾晨走上台阶,从袖子里伸出手点在案上摆放的一本册子上,公主已经深陷其中开始布局了,王瑾晨站直又道:当今武氏外戚唯殿下两位堂侄武承嗣武三思最为得势,只是他们都是奸诈狡猾之人,不可能甘心受控,王瑾晨侧头看向屏风,公主身后,应该还有其他出谋划策的人。

  太平公主逐渐冷静下来,王主簿的心思比起朝堂上那些奸诈之人可是丝毫不逊色呢。

  公主此言,下官就当是公主对下官的夸赞吧。

  比起吾的事,王主簿还是先忧心忧心自己的婚事吧,王主簿能够在官场上游走,处理贤相之事连半分犹豫都没有,这儿女情长,也当如是也,以婉吟的性子,恐怕覆水难收。太平公主提醒道。

  公主提醒,下官感激不尽。

  我乏了,你回去吧,趁着暮鼓还未响,御赐的宅子,王主簿可要好好享受。

  听着这话里有话的语气,王瑾晨含笑的拱手后撤,下官告退。

  直到背影消失在视线内,太平公主扑在桌案上拿起一只夜光杯细细端详,姐姐现在还有疑虑么?

  上官婉儿从屏风内走出,不得不说,此人的确可以作谋臣,但我总觉得他身上有些什么秘密,否则以皇太后殿下的疑心为何会如此重视她,国朝并不缺人才。

  外面不是有答案么?

  嗯?上官婉儿不解。

  太平公主笑道:都说新贵好风仪,年轻力盛,又出身世家,深藏功名,比那薛怀义不知好了多少倍,不像武家那几个纨绔,尽是些坐享其成的酒囊饭袋。察觉上官婉儿脸色微变,太平公主俯身凑近道:姐姐可是生气了?

  若武家也有像他那样的青年才俊,公主下降,是否会出自真心上官婉儿突然发问。

  太平公主愣住,姐姐为何突然这样问?

  上官婉儿摇头,随口一问罢了,公主不必放在心上,这世上有一种人最容易对付,不为名不为利,但这种人也最难收拢,可一旦笼络,便可尽归其用,他不属于这种人,因此不可以深信。

  太平公主凝视着屏风上的凤凰,这世上哪有什么纯臣与替别人心甘情愿卖命之人,只有棋子与被抛弃的弃子罢了。

  载初元年七月,皇太后下诏,赐婚太平公主,命礼部及太常寺备礼,只是相对于十余年前那场铲除万年县县馆围墙轰动长安的婚礼而言二婚要简单了不少,诏命经上都留后院传至地方藩镇,太平长公主将要下降武氏一事很快便在全国传开,朝廷似乎故意将事情扩大弄得举国皆知太平公主已经成为了武家的新妇。

  文昌台主事及令史等负责通知的低级官员拿着诏书登驸马家门,门下,长公主太平,高宗嫡女,聪慧勤谨,扇枕温衾,右卫中郎将武攸暨,仪表堂堂,才思敏捷,特赐尚长公主,授驸马都尉,公主为予幼女,予爱之甚笃,前人不淑,每念之,追悔晚矣,望尔恪守夫道,勿负予念...告右卫中郎将武攸暨奉被,奉敕如右,符到奉行...载初元年六月十一日下。

  发妻亡故,如今续弦长公主,武攸暨接过诏书后万念俱灰,早在妻子病故内臣频繁登门时他就猜到了今日,直到诏书下来将他的担忧与惊恐坐实,先前朝廷传的消息说驸马人的选是承嗣哥哥,如今又为何?

  主事摇头,左相这些年身体欠佳,且又年长公主不少,皇太后殿下心里有疑虑,武家众多子嗣中只有中郎将您既年轻又兼备文武,主事拱手道:恭喜驸马。

  传诏的官员离去后,武攸暨拿着敕旨瘫坐在地上,我只想安安稳稳的过日子,不想成为他们争权夺利的工具,更不想伺候什么公主。

  两个时辰前

  经翰林学士起草由鸾台审核皇太后画日的敕旨被送往凤阁交由宰相签署,内臣将制书送往凤阁交内史及凤阁侍郎与凤阁舍人,签署完的制书再移交鸾台审核,无误后签字送往武成殿交皇太后画可,再交鸾台誊录,审核日期后发往文昌台,如此反复,无误后由文昌台负责执行颁布政令。

  左相。白袍内臣拿着一份誊录的文件,哆嗦的进入文昌台。

  武承嗣接过用绢黄纸所写的敕旨,殿下今日有政令颁布,我怎么不知道?

  内臣低下头,是授封的制书。

  武承嗣皱起眉头,殿下该不是又要升那个进士的官了吧?旋即带着疑惑打开公文。

  殿下钦定了左监门卫长史独子武攸暨为驸马,于载初元年七月完婚,也就是下个月。

  武承嗣差点将敕旨撕碎,忍着一口闷气栽倒在坐塌上,此举吓得内臣脸色发青,左相,您脸色不好,用不用宣太医...

  为什么?武承嗣额头上的青筋暴起,为什么临时更改人选,又为什么要给我一场空欢喜?

  这个小人不知,殿下只说这份诏书要通过上都留后院传至全国各地,务必在一月内让百姓们都知道公主是武家的儿媳。

  武承嗣抽搐着鼻子,冷下鹰眸道:我知道了,你去回禀皇太后,臣,遵旨。

  那小人就先回武成殿向殿下通报,左相为国事操劳甚是辛苦,新朝不能没有左相,望左相多多注意身体,小人告退。

  内臣走后,武承嗣将鸾台誊录的文件重重拍在案上,下一步是否连我这个宰相官职与爵位也要褫夺?武承嗣扭头看着心腹,颤抖的指着自己,我才是她的亲侄子,难道辛苦夺来的江山,她最后还要还给李家吗?这些年我替她做了多少事,铲除了多是人,武承嗣抽出一份册子,泽王李上金与许王李素节刚铲除,她就不认账了吗?

  也许只是因为长公主不愿意,而非皇太后的意思。心腹提醒道。

  不愿意....

  载初元年七月中,太平长公主下降右卫中郎将武攸暨,赐驸马宅居住,而原先从大内传出武承嗣为驸马的消息被倾覆,公主再婚,夫家为武氏成为洛阳城民口中的热议,也成为了李唐宗室的噩耗。

  大婚当日,钟鼓齐鸣,司刑寺就在婚车经过的坊间,主簿不出去看看热闹么?张顺从官署外回来蹲在王瑾晨桌前主动帮着研墨,下官有幸在长安目睹过公主大婚,不过那个时候下官才十几岁,那是下官第一次见到比上元灯会还要热闹的场景。

  谁大婚不是大婚呢,再喜庆也与自己无关。王瑾晨继续埋头誊录着堆积成山的文件。

  下官听外面茶肆里的百姓说驸马之所以临时换人,是因为太平长公主看不上武承嗣,张顺摸着脑袋,下官想不通,论亲疏,武攸暨相隔甚远,且只是个正四品下的中郎将,如何能与已是宰相之身的武承嗣相比,公主为何弃高选低。

  王瑾晨顿下笔,乱世之中,是笔杆可以救命呢,还是枪杆。

  右卫...

  张顺并没有听懂意思,也没有去深思,只是见了公主大婚便陷入感慨,人这一辈子生下来后最重要的事莫过于婚丧,一生只一次,谁不想体面一些,下官出身微寒,快而立之年仍是孤身一人...

  王瑾晨盯着眼前的公文呆滞住,一生只一次

  主簿出身世家,婚事都由双亲操持,也不用担心这嫁娶的事宜,况且主簿已有婚约在身...

  啪!写小字用的细笔杆被瘦弱的人掰成两瓣,不经意的话语像是刻意提醒,如同在她的心口划痕。

  作者有话要说: 武则天时期改中书省为凤阁,中书令则为内史,门下省为鸾台,尚书省为文昌台,其实这个改名也很有意思的,职能其实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至于为什么要改,其中字义看名称就能够明白,男权时代,女皇顶着多大压力改的。

  画日的意思是敕旨上有年月日,最后的日,时间是由皇帝填写的,也是代表着诏书皇帝看过了的意思。

  画可,是最后门下省(鸾台)审核完皇帝若批准便在诏书上写一个可字。

  一份诏书上有三省宰相及大小官员的签名,唐宋诏书出台的步骤相似,只是官员职权略有变化。

  第59章 千金诺

  载初元年八月,自五月以来朝廷开始兴告密之风,市井小民侯思止因告密而获御史之职,神都上空乌云遮日,李唐江山再次掀起腥风血雨。

  离王宅不远处另一座抄家充公的旧官员籍没之宅于前几日刚翻修完毕,此前砖瓦的动静声足足传了好几月直到今日才得以消停,见对面不远处的宅子异常热闹,王瑾晨便问道送她出门的长安,那宅子里是何人所居?

  主人,是新任朝散大夫、侍御史侯思止,和您一样,宅子是皇太后殿下赏赐的。长安侧头瞟了一眼又道:不过主人是两榜进士世家出身,那个侯思止只是个市井无赖,据说曾经是卖胡饼的,连大字都不识一个。

  欲要上车的人回头,婚事让她踌躇了许久,便将自己埋在官署内无休止的工作,对于新任的侍御史所知甚少,不识字怎能做御史?

  长安回道:他虽不识字,却口齿伶俐,殿下用人向来不按常理。

  肃政台...王瑾晨抬头望着阴沉的天空,这天变的真快。

  可不是,昨日还是晴空万里,今日就乌云密布了,长安极贴心将油纸伞奉上,主人带把伞吧,怕是要下雨。

  好。

  马车刚从修文坊出来便遇到了一队正在抓捕罪臣的金吾卫,穿山文甲的士卒压着几个紫袍玉带,为首的正是左金吾卫大将军丘神勣。

  一阵秋风略过神都,带起马车上的车帘,丘神勣盯着车内的年轻官员抬起手露着邪魅的笑脸,让咱们司刑寺王主簿先过。

  司刑寺

  马车从一群金吾卫中间驶过停在司刑寺官署的大门前,一入门便瞧见案上公文堆积,王瑾晨问道:前一阵的案子不是处理完了么,这段时间怎么还有这么多?

  王主簿,是因为程主簿告假了。

  就算告假,这也比平常增了数倍...

  张顺看了一眼其他录事走上前小声道:尚书左丞张行廉泰州剌史杜儒童与太子纳言裴居道死在了秋官的上牢里,据说审讯的是那位新御史,另外一同坐罪被诛的人还有南安王李颖与其他十余位宗室亲王及郡王与国公,受其牵连的官员多达数百家,这些案子最后都要交到司刑寺立簿,今年是下官任职录事多年以来见过案子最多的一年。张顺好似在替王瑾晨倒霉,偏偏赶上这个时候赴任于司刑寺,狄公走后,司刑寺便没有什么名声可言了,全靠徐司刑丞一人在支撑。

  王瑾晨看着桌山的纸山皱起了眉头,张顺不知道她是因为案子多忙不过来犯愁还是替这些无辜宗室及朝官惋惜,王瑾晨转头道:你派人去一趟我家,告诉家中的奴仆说我阵子不回去了。

  喏。

  整整一日,王瑾晨一步都未曾离开桌子,便是用膳都是差张顺送进来的。

  临近黄昏,张顺刚转身出门便撞见了欲要入内的大内内臣高延福,遂行礼道:高内侍。

  高延福朝里面望去,王主簿可在?

  在,主簿就在内室。

  高延福径直走入内,笑眯着眼睛道:王主簿在忙呢?

  王瑾晨搁下手中的笔起身,高内侍。

  王主簿客气了,近日神都不太平,十六卫出动了七卫,地方又躁动不安,案子堆积如山,可要辛苦王主簿好一阵子了。

  内侍哪里的话,食君俸禄,行人臣该行之事,这都是下官应尽的职责。

  王主簿是个明白人,有些话也用不着咱家提醒,咱家是来传旨的,皇太后殿下召王主簿进宫陛见。

  殿下要见下官?

  见王瑾晨错愕,高延福提醒道:放心吧,不是坏事,至于是不是好事,这个还得王主簿去才行。

  至日入,百司休务,不留值的大臣纷纷归家,王瑾晨随高延福入宫时正逢一个花甲绿袍老臣出宫。

  傅御史又来上书殿下么?

  老臣朝高延福回礼,肃正台的职责可不就是这个么,人老了,精力不复从前。

  傅御史好生回去歇息,身体要紧。

  老臣离去后,王瑾晨问道:这是什么人,此前好像未曾在朝中见过。

  高延福回道:左肃正台御史傅游艺,与周兴来俊臣等人一样都是皇太后殿下的心腹之臣,殿下喜用年轻人,他可是个例外。

  王瑾晨回头,若有所思的望着跨上车的老翁。

  太初宫武成殿

  斜长的影子从台阶底下慢慢登阶直至在阴暗地消失,**靴站定在宏伟的大殿前,殿内有女子娇弱的声音传出,高延福便止步问道守门的内臣,殿内是何人?

  内臣回道:内侍走后不久千金长公主请见殿下,已经在殿中呆了好一阵子了。

  高延福皱起乌黑的眉毛,千金长公主?犯着嘀咕道:宗室诸亲人人都自顾不暇,她这个时候来做什么?

  采光极好的大殿中,年过半百的千金长公主匍匐在皇太后膝前,态度极是恭顺,妾时常感叹,像殿下这样的女子世间仅有,若为主,必然是圣主,如今百姓无忧,战火停息,万国来朝的局面都离不开殿下的治理,论功绩,殿下比起几位先皇也是有过之而不无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