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都市 > 定风波(GL) > 分卷(39)

定风波(GL) 分卷(39)

作者:于欢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12-29 06:23:50 来源:免费小说

  七娘看不明白么,薛怀义再受宠,那也只是虚职,殿下在向世人宣告,那张椅子男人能做得她身为女子同样也能做得,凡帝王能行之事,她都能,包括男宠,皇权更迭之下,骨肉相残者不计其数,只不过是胜者为王罢了。

  所以你要辅佐皇太后称帝?萧婉吟深陷着眉头,她并不反对太后称帝,只是担忧眼前人的安危,却不曾想到那个看似木讷愚钝之人竟然如此工于心计,太平公主只不过是你拿来接近殿下的引子。

  不是我要辅佐,而是殿下称帝已成定局,不管有没有我,都不会改变这场风云。

  对于殿下来说是不会改变,可是你呢?狡兔死走狗烹,你如何周旋,如何脱身,又如何保全自己?萧婉撇过头,原来一直都是我在空忧心。

  不是的,王瑾晨解释道,我知道你怕我应付不了,怕我涉险卷进这无休止的斗争最终会与那些落败者一样身败名裂,令人心畏惧者,只有权力,投之亡地而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我唯有向死而生方有一线机会。

  黄昏的霞光慢慢从院墙东边往西挪去,王瑾晨站在光下,挡去了萧婉吟一大半的光照,昔日那个洁白无瑕的赤忱少年早已消失,又或许是根本没有存在过,世溷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宋姑娘说得对,我根本就不了解你,仗着你的喜欢一味索取,可四郎的心,妾又怎么能够知道呢。

  王瑾晨突然变得心疼,你这样问,我又何尝知道你呢,你究竟是在气我只身涉险卷入皇室斗争,还是在气我与那几位姑娘的事情?上次时间匆忙未能说清,王瑾晨抬起手对天道:我发誓,今后我的娘子,绝不会是宋氏与李氏。

  夜宿宅内,你叫我如何信你呢?

  宋氏夜宿,是我不在之时,至于李姑娘,李轻舟爱女心切,但是李姑娘并非宋氏那种人,你不喜欢,我日后避开便是。王瑾晨走到萧婉吟跟前,男女之别,我如今又公务缠身,不能时时相见,最怕的便是产生误会又没有办法解释,旋即握着萧婉吟的手放在胸口说,你说不懂我的心,可是它从来也没有在你跟前掩饰过什么。

  萧婉吟深吸了一口气,随后无奈的叹出,我在气什么呢,气你不自爱,同时也气你木纳让人有机可乘,她说的对,嫁给你,我可以获得自由,可是你却要因此堕入深渊...

  谁说的?王瑾晨不悦的反驳着,一个人若没有了欲,那就只是一具行尸走肉,我不知道宋姑娘与你说了什么,但你一定是见过她了才会对我如此,我那日找到你,并不是机缘巧合,而是上官才人无意中的透露,她与太平长公主交好,所站立场也是公主,因为我依附于太平公主,若兰陵萧氏也能归于麾下,这对夺权便是一大助力,国家的掌权者已经年近古稀,所有人都在做盘算,包括公主。

  所以我卷入斗争,并不是因为你,王瑾晨紧握着萧婉吟的手,李元符不似他父亲,空有一身才华而无德,我不会把你让给他的。

  萧婉吟反握住,你说的不对,没有我,这本来只是一双写字的手而已,刀刃锋利,更容易伤到自己。

  有牵挂才会有害怕,我会万分小心,绝不伤到自己。

  好。

  秋官尚书李轻舟宅

  阿爷,这是什么?

  名帖,京中尚未婚配的世家子弟有意与你结亲的都在这儿了,秋官尚书李轻舟将外袍脱下交给侍奉的婢女,对了,其中还有夏官侍郎李昭德之子,前月刚中进士如今释褐出任校书郎,出身陇西李氏,要不是唐律禁止同姓联姻,我倒真想将你嫁予他。

  阿爷不是看中了王家阿兄吗?李锦皱起眉头有些不悦道。

  李轻舟摇头,他与徐州刺史之女的事尚未说清,如今听闻宋学士钟意这个女婿...

  我不要这些。李锦将一沓名帖尽数扔到炭盆里。

  你这是做什么?李轻舟皱起粗浓的眉头,你已过适婚之龄,再不成婚,你阿爷我就要被弹劾了。

  除了王家哥哥,女儿谁都不要。李锦一把坐下赌气道。

  作者有话要说: 世溷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翻译:世间的复杂我能看的清清楚楚,唯独人心猜不透。

  唐代士人释褐有两条路,一条是至地方州府任参军或者到地方任县主簿与县尉,二是留在京城任校书郎与正字,历朝历代都是重京官而轻地方官,所以后者的要求要高一些,唐代很多宰相都是由校书郎出身。

  小王是有主角光环啦。

  第49章 范履冰

  夏官侍郎李昭德宅

  从温国公府吊唁回来的李元符摆着一张极为郁闷的脸,刚入门便连打了几个喷嚏,从家僮手里接过帕子擦道:定然是那厮在咒骂我!

  二郎。中堂内传来男子浑厚的呼传。

  阿爷。李元符便迎着呼唤入内,拱手道:阿爷今日午膳用的可安好?

  李昭德点点头,旋即招手道:过来。

  李元符听话的走上前,阿爷。

  你瞧瞧。李昭德将一摞册子从桌边推上前。

  这是什么?李元符不解道。

  京城官员们尚未出阁的女公子,为父特意拖媒人打听的,这些都是名门闺秀世家大族之女...

  阿爷,儿子不是说了吗,此生只娶婉吟姑娘一人为妻,况且她兄长已经答应了,等三年孝期一过...

  萧至崇的为人你知道吗?李昭德拉下脸,他图你什么,图你阿爷现在圣眷正隆,图你是进士出身的校书郎。

  他们有所图,难道别人就没有所图了吗?李元符强忍着对于父亲反悔的怒火,如若儿子并非陇西李氏出身,如若儿子没有一个做京官的父亲,如若儿子没有功名,这些人,李元符指着名册,焉会嫁与我?既然都是有所图,那为何儿子不可以选一个自己钟意之人呢?

  钟意之人未必适合你,李昭德走上前,她与那个王瑾晨是自小相识,王瑾晨刚中进士便越过地方县官及参军连校书郎与正字都不曾任过,却以进士之身去了司刑寺,殿下掌权崇尚法治,如今又受召见与升阶,如此荣宠,怕是连当初入白马寺的薛怀义都不如,这样的人不知道底细与心思,还是不要招惹为好。

  他能有什么底细,李元符不屑道,不过是个贱婢所生的庶子,便就仗着一副皮囊向皇太后殿下献媚邀宠,以色侍君王,焉能长久。

  李昭德拿起几张名册长叹道:如若他真的成了薛怀义,又是进士出身,那么他便要比薛怀义更加权重,恐有一日爬到为父头上,若那时他追究起萧氏,李昭德打开一份册子,还是早做打算,断了念想罢。

  凭什么?李元符怒道,旋即趴在父亲膝前扯着衣袖蹲伏道:阿爷,他现在只是个七品小官,等阿爷您做了宰相...

  你胡说什么!李昭德神色突变,咱们家是功臣之后,嫣能做这等肮脏龌龊之事,官场险恶,任何的歪风与邪念都有可能被人拿来做文章,此等心思,切莫再生。

  儿子知道了。

  李昭德再次叹了一口长气,秋官尚书如今正得恩宠,其幼女如今待字闺中,可惜啊,咱们都是李姓,注定结不了亲。

  秋官尚书李轻舟,李元符低头看向父亲手中的册子,可是原先从越州来的那个刺史?

  李昭德点头,我与他同僚期间,他也曾提到过王瑾晨此人,言语里甚是欣赏,咱们同为李姓不能结亲倒也不可惜,他女儿喜欢那个进士。

  王瑾晨?

  李昭德点头,可惜那姓王的小子一直惦记着萧姑娘,李尚书正为此事发愁呢,不仅是秋官尚书,就连宋学士也对其青睐有加,这个不满二十岁的弱冠少年,究竟何许人也。

  李元符依旧鄙夷不屑,还不是仰仗着太平公主之威。

  新科士子那么多人,为何太平公主偏偏就选中了他呢?李昭德摸着长须,此人看着憨厚木纳,实则城府极深,也颇为胆大,是个人才。

  阿爷从哪儿看出来他是个人才了?李元符不明白。

  你以为皇太后殿下是什么人,会随随便便施恩吗,你以为薛怀义真的是荣宠吗,他不过是皇太后养在身侧取乐的玩物罢了。

  李元符起身拍了拍下裳,再厉害,也是上位者的一颗棋子,是棋子便终会有一天成为弃子,我就不信,我争不过他。

  日落时分,神都上空突然聚集乌云,天色瞬间变得极为阴暗,云层灰蒙蒙一片似随时就要被风吹落,狂风卷起温国公宅邸内悬挂的白绫。

  灵柩前,老翁白阑缟巾屏退左右重重跪下,良嗣啊,你我同朝为臣六十余载,你怎可先为兄而去呢?圣人不掌朝政而退居它殿,天下至今已久,未曾有过一年连改三元之事,国之变尽在眼前,凭我之力,又如何逆天,可我是大唐臣民,你我祖上皆受唐皇之恩,焉能背信弃义而叛离先皇。

  王主簿,灵堂内有人。灵堂外有细细碎碎的声音传入内,老翁将一把纸钱扔进炭盆中,外头是什么人?

  王瑾晨走到门口便被拦截,随后仰着脖子瞧见里面吊唁的是个白发苍苍的老翁,里面吊唁的是何人?

  是春官尚书、同鸾台凤阁平章事范履冰范相公。苏家家僮回道。

  灵堂守灵的苏家子嗣便扭头瞧了一眼,范相公,是司刑主簿王瑾晨。

  那个还良嗣清白的新进士?老翁又问道。

  回相公,是。

  想来也是过来吊唁良嗣的,让他进来吧,不用顾忌我这个老骨头。

  喏。苏家儿郎对这个即将至期颐之年的长寿老翁极为尊敬,不因宰相之身,而是以高寿之龄仍心系大唐江山与社稷。

  因宰相吊唁的缘故,灵堂内满屋的五服子孙皆退到了院子里,一个不满三岁却戴着麻冠穿草屦的幼童恭恭敬敬的立在灵堂外,不吵也不闹,只是自王瑾晨前来堂前吊唁便目不转睛的盯着,一旁的嫡母便轻声说道:务起,不许这样盯着人看。

  王瑾晨注意到了这个可爱的小童,由于是在温国公灵堂前,她便也没有对着孩子发笑,只是客气的朝他拱手。

  幼童也回礼,母亲,这个阿兄长得好好看。

  穿着生粗麻衣的妇人面色尴尬的将幼童往后拉扯,这是你阿翁的恩人。

  幼童歪着小小的脑袋,用一双水灵的眸子盯着,妇人上前福身,小孩子不懂事,请王主簿见谅。

  王瑾晨躬身回礼,盯着幼童好奇道:令郎多大了,好生聪慧。

  快三岁了。

  苏良嗣次子苏践峻从灵堂内走出,幼童很是懂礼的拱手行礼,叔父。

  苏践峻俯身摸了摸幼童的小脑袋,朝王瑾臣拱手道:范相公在里面陪父亲说话,王主簿进去吧。

  我还是等相公出来后再去祭拜温国公吧。王瑾晨不愿进去,便是知道温国公与他几位宰相包括同平章事范履冰都是大唐的纯臣。

  是范公发话让王主簿进去。

  王瑾晨犹豫不决的跨入灵堂,在灵牌前跪下故作镇定的行完一切凶丧跪拜礼仪,旁侧的老翁依旧还在烧着纸钱,环绕的烟雾吹至王瑾晨身侧,让她呛了几口气。

  琅琊王氏。

  王瑾晨身子一震,旋即扭头拱手道:见过相公。

  你是受镇压的世家门阀之后,难怪。范履冰颤着老迈的手,你虽修改簿子替良嗣洗清攀诬,但本相是不会因此就感激你的,想你们琅琊王氏也是文人之最,读书人的气节与风骨不知还记得否。

  不用相公感激,这本来就是下官自愿做的。王瑾晨从容回道,但是下官的立场,与下官的出身并无关系,太宗与高宗皇帝打压士族,唯殿下扶持,相公家族与苏公家族一样,世代受大唐皇族之恩,可是啊,王瑾晨从草垫上起身,太.祖皇帝又何尝不是世受隋皇之恩呢,哪有政变不流血,哪有是非对错之分,任何人都会犯错,圣人亦是。

  老翁抬起头,满布皱纹的脸上充满了沧桑,脸颊处还有大大小小黑斑,这段时间,你的名声可是传遍了整个洛阳城。

  下官该庆幸么?

  你觉得呢?

  王瑾晨没有直接回答,大唐会如何我不知道,但是国家一定会越来越好,洛阳将会比长安更加繁华,你们只允许自己追随的人犯错,那么我也是如此。

  老翁冷笑道:你眼里的欲与你的功利心出卖了你,你和他们一样,为的都是功名利禄,这般青春的少年却学人做卖笑的走狗。

  王瑾晨并不恼怒,也不否认,的确,我是为了功名与利禄,这是我的自由与权力...

  也许是因为新鲜血液都倒戈向武氏而让老翁绝望,悖逆天道之事,注定不会长久,杀戮太多,将来的史书只会记上一抹黑笔,你们都将成为大唐的罪人。

  我不在乎,大唐只是一个国号,若果盛世可以延续,百姓可以获得安稳,那么天子姓什么国号为什么又有什么关系,你们心心念念不舍的,可见只是自己的高风亮节,而不是真正的民为先。

  忠臣不事二主,老翁失神的望着灵柩,寒心道:始凝劝服不了这些年轻人,他们都忘了大唐是如何一统天下还百姓安宁的了,但是只要始凝在一日便永远都是唐臣。

  范公有良相之称,是当世贤臣...王瑾晨轻皱眉头。

  你会后悔的。老翁沉声打断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