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古典架空 > 穿成皇太女后搞基建 > 第104章

穿成皇太女后搞基建 第104章

作者:枝呦九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3-12-29 05:42:20 来源:免费小说

  折青分析道:“若是真如父皇所想,在他的心里,是避强吃弱,今年大旱,燕国修养生息,没有战争,可是齐国和晋国,却是一直都是小战不断,山匪横行,齐晋两国大战,如今又旱了一年,明年必起争端,等齐国和晋国内耗的差不多了,他便趁虚而入?”

  禹皇就看着桌子上沙子堆出来的六国城池图,沉思道:“这个燕皇,是个很有意思的人。”

  ……

  “这个抽水机,倒是有意思的很。”一个晋商道:“你们看,用的是什么蒸汽机原理,稍作改良,就这么将它往水坝里一放,便能开始将水坝里的水流向田里。”

  八月,云州城里,一个商队的人停留在水坝旁边,对着前面的庞然大物称赞道:“禹国人的脑子,是怎么长的,能想出这么多奇奇怪怪的东西。”

  “全靠那位雪生姑娘先做了蒸汽机出来。”他身边的朋友便道:“哎,你知道吗?这云州城里,听闻又要改革了。”

  改革这两个字,在云州城里根本就不稀奇,好像这里给了皇太女殿下之后,就开始不断的改革改革再改革。

  所以,晋商也只是随意的道:“改革什么?”

  朋友:“听闻是改革小学。”

  晋商:“小学已经够完善了,还要改革什么?”

  朋友:“今年三月的万民大会,不是出了幼儿园么?这幼儿园是随意去不去上,但是有三个班可上,什么小班,中班,大班,在这里,就已经开始认字了。”

  “这分了班,小学便也琢磨着分级,前几日,皇太女殿下分发下来了指令,说是小学一定要读四年,叫什么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

  “上了四年,就可以开始考高中,这高中啊,又有三年,最后才能考技术学院等大学。”

  晋商一听,就觉得这政令了不得了,道:“那技术学院是读几年?”

  之前总是一年两年三年都有人读,现在要是强制规定了小学和高中,那不是技术学院也要强制规定了?

  朋友点头,“是啊,技术学院读三年,以后就叫大学。”

  其实他还听说,要是读书好,还能继续往上面读,就是什么研究生了。

  不过这个还没有出来明确的政令,所以他并没有说,只道:“如此,四年三年再加三年,也算是十年苦读了。”

  晋商就道:“你等等,我想想。”

  他想了想,就露出一种惊讶的神情,道:“这般全面的从小学开始读书,高中,再到技术学院,阿不,到大学,一路持续下来,若干年后,便没有目不识丁之辈。”

  细思极恐。

  但是这个模式,别的国家可以复制吗?复制不来。

  晋商便沉默了一瞬,道:“要是我们的孩子,能一路读上去,便有多好啊。”

  这个消息,不仅仅是他们,几乎所有的人都收到了消息,因为这个政令,不仅仅是给云州的,同一时间传进了各州的城池。小学的建筑是早就已经建好了的,桌子板凳,也是新建了一批出来。

  “今年大旱,木工一直都没活,就只有去做朝廷的活,幸而朝廷的活多,我们从六月份开始到现在,因为会做这些桌子椅子,还得了不少的银子呢。”

  一位带着孩子来报一年级名的木匠道:“你们是不知道,那桌子可好看了,都是我们细细打磨过的,上面平整的很,下面还有一个屉子,里面可以放书。”

  就是椅子,也是像富贵人家坐的,木工自己做好一把就坐一坐,听闻那椅背的尺寸是按照什么人体学来的,反正不会像平常的椅子那般坐着难受。

  将孩子送进来,就很放心。

  排在他后面的人听他这般说,道:“哎,本来想着今年会开始苦了,谁知道过的还不错。孩子的上学问题最终落实了,我这心啊,也松了一口气。”

  那木匠就道:“听你这口音,不是我们云州人吧?”

  那人就道:“不是云州人,我是青州人,孩子本来也在青州读,这不,我们来云州钢铁厂了么,孩子也跟着来了。本来按照往年的来,我们的孩子在这里读小学,便要办个什么转学手续,哎,这一来一回,又要时间,我们这种人,哪里能跑这一趟?”

  如今可好,重新改革,不用回去跑了。“因着我们的孩子才四岁,只能读一年级,即便回去办转学手续,也没办法读二年级,说是就算是孩子再聪慧,也要先进去读一年级,然后再看情况跳级。”

  木匠就连忙问:“是么?那你家的孩子是不是很聪慧?”

  那人就摇头,“一般般,只是他的兄长是小学生,下了学就教他,三岁就开始读书了。”

  木匠就有些羡慕,“你们家可真好,有两个读书的,老兄,等你的孩子们都读书出来了,你便要好过了哟。”

  那人就笑,道:“承您吉言,承您吉言,只是我们到底是晚了些,你想想,那些贵人老爷们家的孩子,哪个不是三四岁就启蒙的,只有我们的孩子,哎哟,在几年前,这辈子要是能识字,便是天大的恩德了,哪里还敢让他们光宗耀祖?”

  “可是如今皇上和皇太女殿下怜惜我们,让咱们的孩子也能跟贵人老爷的孩子一般,从三岁就开始启蒙,一直读书,读到大学,啊哟,真是好极了。”

  “谁说不是呢?之前只有小学,咱们也不知道读了小学,要怎么办,前些日子我的大儿还愁呢,说是年纪小,也不知道出去能做什么,但是技术学院等学院,他也不知道能不能考进去。”

  木匠道:“所以说,这个改革好,哎,大家的心都放下了。”

  两人正在说话,就见前面的人前行了几步,他们赶紧往前面去排着。木匠道:“也不知道今年的题目难不难。”

  那人道:“怕是不难的。你家孩子可知道计算题了?”

  木匠点头,“教过的,这些日子一直在教,还请了隔壁的三年级孩子帮着教,哎,希望能考好一点吧。”

  如今每个年纪都要入学前考试,将成绩好的挑出来一两个班,教的难度会更难,进入这些班的学生,这三四年来,都是已经初显了成果,几乎都能考入技术学院,还有一些进了京都,分在各位群英策大人手下学习。

  这就好像是一条直达的通天梯,所以每个人都想要孩子进入那个尖子班。

  不过他们紧张,孩子们倒是不怎么紧张,只知道今日开始就要有书读了,高兴的很,跟在父亲母亲身后,不停的张望前方。

  ……

  “阿福啊,你可以去读书了。”

  玉珠儿将书包给阿福背上,道:“看见没,这是你的校徽,西州万民小学。”

  阿福很依恋玉珠儿,但也很独立,知道自己不得不出去读书,读书是为了买更多的肉之后,道:“那我回来的时候,阿姐在家中等我吗?”

  玉珠儿点头,“等你。”

  她真是太心疼这孩子了。送走了这孩子,她还要去巡城。沈柳今日去边境了,整个城的安危便由她管。于是翻身上马,不仅仅在城池里转,还去了郊野。

  西州接手过来不久,不能像其他城池一般快速的恢复,又碰见大旱,所以郊野还是很荒凉。她看见一个中年汉子挑着井水出来卖,皱眉道:“你们自家能有足够的水喝吗?就挑出来卖?”

  这些水,肯定是从水井那里领取回去的,每日都有份额,不是谁想喝就想喝的,要是没了这些水,家里的人怎么办?

  中年汉子就有些害怕,不过还是将话说全乎了,“将军放心,也是留了水的,我们家的人,一人留了一碗,这些水,便想挑出来卖给过路的人,好有银子送孩子们读书。”

  玉珠儿皱眉,“今年朝廷不是没要你们西州和庐州孩子们的束脩银子么?都说了,是可以分期付的。”

  那中年汉子就红了红脸,道:“是,我们知道这个,这个是好事情,每个月还上一点,每个月只要多交三文钱,就可以慢慢的一年,我们是愿意的。”

  他们自然知道这是好事情。只不过,孩子多啊。

  “老大去了,老二在家里也闹着要去,我们想了想,又让老二去了,结果老三也要去,哎,家中哪里有那么多的银子。”

  于是就只能大家一起省省,将一些水省出来,给孩子们读书用。

  玉珠儿:“……”

  她倒是忘记了,这些人家,一生就是四五个。

  要是让大家一起读书,那确实是一个大问题。要是不让孩子们一起读书,也是一个大问题。

  她就暂时沉默,掏出掏银子,将水买了下来,道:“日头晒的很,早些回家吧。”

  便将水让手下的人分了。那中年汉子就千恩万谢的回家去了,回去后献宝似的将银子给老娘瞧,”阿娘,今日碰见好人了,我出去卖水,碰见了一位女将军,女将军人好,直接给了我这么多银子。“

  他娘却气道:“你这孩子,那肯定是朝廷的兵,你说说你,朝廷对我们多好,那水本就是朝廷打的井,免费给我们喝的,你却拿着这水,却要他们的银子,你到底有没有礼义廉耻啊。”

  中年汉子就道:“阿娘,我知道,可是这银子对于那将军而言,不过是手指头里漏一点,却是我们的救命钱,三娃子现在去学校里,还能赶得上第一天读书,还是能收的。”

  他阿娘便叹气,叹气叹气又突然欢喜起来,“哎,如今真是好日子要来了,若是这等灾年,还能平安的过下去,等灾年一过,何愁过不上好日子。”

  这倒是。

  中年汉子就将银子塞兜里,道:“阿娘,你在家里给三娃子用稻草织个书包,我现在就带着他去报名。”

  妇人高兴的很,“去吧,去吧,到了城里,跟先生好好说。”

  中年汉子哎了一声,带着三娃子就走了,到了小学,已经是快放学的时候了,一个胸牌为教导主任的人听了他的情况,点头道:“可以来读书的,只是需要先做一张入学的考试卷子,要是不识字,我们就考一些基础的算术问题。”

  三娃子就紧张的道了一句:“先生,我不识字。”

  先生就开始给他出算术问题。出的也不是什么难的,是个十以内的加减法,可是三娃子死活算不出来,中年汉子就有点急切,“今早上你阿兄不是教你了么?”

  三娃子:“哇哇哇——”

  中年汉子气的很,“哭着要来,来了又不懂。”

  还是先生说了一句公道话,道:“他还是个孩子,你别骂他,之前从没有接触过,怎么可能知道呢?”

  但是说完这话,又突然想起今天下午遇见的孩子。

  当时,他在研究鸡兔同笼的问题,准备用最新学到的x和y来解开题目,可是他刚学x和y,根本不懂,在那边唉声叹气,一遍遍的念题目算。

  谁知却听一个端着食盒,坐在他不远处的一个孩子也叹气道:“兔子十三只,鸡二十七只。”

  “你别念叨了,我吃饭都吃不香了。”

  那孩子生的瘦瘦的,不过现在的孩子都瘦,几乎没有能吃饱饭的,只是他瘦的格外显眼。两只嘴巴塞红薯,一塞就是一个,明明是一个人吃红薯,倒是像跟别人在抢食似的。

  只不过,他还没来得及说话,便见那孩子已经吃完了一个大红薯,站起来拍拍屁股上的灰,准备回去了。

  他这时候发现,那孩子坐下来的时候,将裤子脱了,这时候吃完饭,又将裤子穿上。

  这是什么奇怪的癖好?

  他摇了摇头,送了中年汉子和三娃子出去,然后想了想,拿着鸡兔同笼的问题去请教数术好的同僚。

  同僚拿着纸笔算了一会,道:“兔子十三只,鸡二十七只。”

  然后抬头,见教导主任一脸震惊,以为他是没算出来心里难过,又安慰道:“这题目转了一下弯,并不像是之前那些简单的鸡兔同笼问题,所以你不知道,也是正常的。”

  教导主任就半响惊讶的道:“还真对了。”

  同僚没好气的道:“我本来就是教这个的,自然是对的。”

  教导主任摇了摇头,道:“不是说你,而是说一个孩子。”

  便如此这般,这般如此的将事情说了一遍,道:“你说,那孩子是不是特别有天赋啊?我见胸牌,好像戴的是一年级的。”

  他同僚就想了想,道:“我看啊,咱们可能发现天才了,你这样,我们一个个班级去找,总能将人找出来。”

  这时候还没放学呢。

  教导主任就道:“何必要一个班级一个班级去,他这般聪慧,想来入学考试也是极好的,直接去尖子班就是了。”

  于是过去,真的在里面找到了人,一测试,是什么问题也问不住他。

  而这个孩子,是问什么答什么,只有一个要求,给肉吃。

  这个简单,教导主任承诺答完数术问题就给肉,所以等到玉珠儿来接人的时候发现,阿福一脸高兴的告诉她,他给她挣了多少肉吃。

  玉珠儿:“……”

  这孩子是离不开肉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