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竞技 > 足球:我带陨落金童重返欧洲之巅 > 第二百八十八章

足球:我带陨落金童重返欧洲之巅 第二百八十八章

作者:深井找冰 分类:竞技 更新时间:2024-01-01 18:22:06 来源:88小说

第288章

德国国家足球队被誉为世界上最知名及最成功的国家足球队之一。

德国国家队也是包揽男、女足世界杯冠军的国家。

由于传承了身体力量与技术的结合及其适应各种战术打法的全能足球风格,被赋予了“德国战车”的称号。

一辆战车就要全方位机能共同协作,才能碾压对手,德国足球致胜的法宝除了过硬的实力。

还有坚强的精神、稳定和审时度势的眼光,天生的纪律性让球员们在绿茵场上严格地执行着主教练的战术。

今天的德国队仍在延续着这一传统。

说到德国队,或许很难单独想起哪个特别出色的球员,因为他们讲究团队合作,这点在对球员的选拔上尤为突出。

球员选拔时,德国队更看重的是能够匹配战术并且在战术中发挥作用的球员,否则即使个人能力再突出也不会被选入。

为什么说足球在德国是一种精神?

德国坊间有这么一个说法:德国人的爱国精神,在世界杯的时候达到空前的统一。

在世界杯战场上,球员们对德国及球迷的忠诚高于一切,荣誉感推动着他们完成对于国家及球迷的责任和义务。

一代又一代的德国球员实践着他们的诺言,正如德国国歌中唱到的那样。

先辈古老而高贵的名声,激励我们从事高尚的事业,即便要用去我们的一生。

所以在新老球员们的努力下,足球已经从一项运动,变成了整个德国精神的寄托。

纵观德国足球历史,1860年,慕尼黑1860足球俱乐部成立,标志着日耳曼战车征途的开始。

1954年,34岁的瓦尔特为德国人开创了世界杯新时代,让德国从战后颓废中振作起来。

从足球俱乐部漫无目的地发展,到“足球皇帝”弗朗茨·贝肯鲍尔率领“三驾马车”复仇阿根廷。

重登世界足球之巅,再到德国统一之后,老牌俱乐部举起德国足球的大旗,从此走向健康、有序的发展之路。

德国的足球之路承载了非常多的意义。

纵然小组赛最后一轮4-2拿下哥斯达黎加,但是四届世界杯冠军德国队依然无缘小组出线——由于同组的西班牙在另一个赛场被日本所逆转。

德国战车最终因净胜球劣势于小组赛铩羽而归,时隔四年延续了世界杯赛场的“世纪之耻”。

阵容缺乏均衡,“Fc德国”便是最佳缩影。

就在德国队小组赛出局后,各路名宿和专家纷纷分析原因。

除了把握机会能力不足、主帅排兵布阵争议,这支德国队自身的人员结构严重失衡也是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

对此,前德国队长马特乌斯便表示:“原则上看,我们以一支不均衡的球队出征世界杯,这是弗里克必须要承担的。我们在边卫位置上有问题,中卫或许也是如此。当然,还有中锋位置。”

对比过往几届世界杯,德国队几乎在各个位置均有欧冠级别配备,如今的德国战车却在多个位置出现无人可用的尴尬。

例如本次大名单中的四名边卫来自莱比锡、西汉姆联和弗赖堡,明显缺乏大赛磨练和团队默契。

以至于主教练弗里克在首场对阵日本时安排聚勒改踢右后卫,并适时采取“假三中卫”体系。

事实证明,弗里克的临场应对毫无成效。

除了右路的聚勒表现灾难,俱乐部队友施洛特贝克也在中路犯下大错,两人几乎联手酿成了日本队的逆转进球。

此后,改踢中卫的聚勒依然难改注意力不集中的毛病,对阵西班牙的丢球便源自他的盯人失误。

毫不客气地说,德国防线如今除了吕迪格外难担大任,3场丢5球的防守怎能在世界杯赛场继续前行?

至于德国队的“锋无力”,完全就是老生常谈的话题。

从乌韦-席勒到盖德-穆勒,从鲁梅尼格到克林斯曼,再从比埃尔霍夫到克洛泽,德国足球的历史上从来不缺攻城拔寨的顶级中锋。

却不想自世界杯历史最佳射手克洛泽退出后,德国足球迟迟无法涌现新一代锋线力量,“轰炸机”居然被“侦察机”所取代。

如此调侃,映衬出德国战车近年来的最大软肋,以至于球队出征去年欧洲杯时没有带上一名中锋。

看上去,本季贡献12粒进球2次助攻的菲尔克鲁格成为惊喜,但是这位“新克洛泽”多年来备受伤病所困。

直到本届世界杯前才首次入选国家队——当德国队不得不依靠这位29岁中锋才能续命,或许本身就是一个尴尬。

对此,若是再看“Fc德国”拜仁的现状,更是如今德国足球的缩影。

自2013年戈麦斯离队后,拜仁的主力中锋分别是克罗地亚人、波兰人和喀麦隆人。

再未出现德国中锋的身影(期间只有瓦格纳短暂担任替补)。

同时,就在聚勒于今夏离队后,拜仁防线近乎成了法国人的天下,整条防线没有一名德国球员,哪怕替补。

“当拜仁能为德国队提供足够数量的优秀球员时,德国队总是处于最成功的阶段,1974、1990和2014三次夺得世界杯时便是如此。”

诚如拜仁荣誉主席赫内斯的观点,拜仁球员早已成为德国国家队的根基和核心。

世界杯上,拜仁依然有7名德国国脚出征,但是除了门将诺伊尔,另外6名球员居然全部局限于中场区域。

从“拜仁帮”的供应不难看出,这支德国队除了门将位置全部顶级,中场(影锋)位置星光熠熠,反而是防线和中锋位置的人员储备格外惨淡。

若是细看弗里克擅长的4231体系,“2”和“3”堪称顶级配置,“4”和“1”则完全不在一个档次——这就是马特乌斯所讲,如今的德国足球前无神锋、后无强卫。

眼见当今德国的优秀球员近乎全部集中在同一区域,令人不禁发出感慨:当一个国家涌现出的新星球员如此单一化配置,显然是青训培养的方式和目标出现了问题。

那么事实呢?确实如此!

本世纪初,德国足球一度进入青黄不接的低谷期。

痛定思痛的德国足坛自此改革,首要重点便是加强青少年足球培训系统。

此后历经十余年发展,德国足协及各俱乐部在青训方面的年均投入早已超过1亿欧元。

再加之德国足协的“青年球员扩展发展计划”,越来越多的足球人才得到挖掘和培养,进而有了黄金一代的诞生并赢得了2014年世界杯冠军。

但是,如此青训并非没有隐患。

源自巴萨的成功,德国青训最初便大量借鉴拉玛西亚的成功经验,进而设计了7级培训体制,培养了3.5万名持证教练。

于是,区别于注重体格、身体对抗的传统风格,德国青训转而突出青少年球员基础技术、传控踢法的培养。

由此我们看到,这样的青训开始涌现“德国梅西”“德国哈维”,却已不见“德国克洛泽”“德国戈麦斯”。

回想2014年世界杯夺冠,穆勒、赫迪拉、克罗斯、格策等新生代球员表现不俗,但是拉姆、克洛泽、小猪、默特萨克等传统体系培养出的球员也是重要力量。

于是,自小猪、波尔蒂等最后一批老将在2016年欧洲杯后退出国家队,你会发现德国队似乎自此失去了灵魂。

再也没有了昔日的传统和锋芒,球队战绩自然急转直下。

传控大行其道,青训培养犹如流水化作业。

当自身的青训培养渐渐出现问题,德国国家队的错误引导更是不容忽视的负面因素。

在此,不得不提的就是前任德国队主帅勒夫,以及先后四任主席因丑闻而离职的德国足协。

2006年世界杯后,勒夫接替克林斯曼成为德国队主帅。

接下来的2008年欧洲杯和2010年世界杯两届大赛,德国先后被如日中天的西班牙所击败。

强弱分明的比赛场面犹如现场教学。

如此格局让勒夫深受触动,再加之西班牙名帅瓜迪奥拉此后接过拜仁教鞭,勒夫的德国国家队也随之开启了技术足球和传控体系的路线。

其实,德国队赢得2014年世界杯冠军,离不开勒夫在涉险进入八强后将克洛泽提升主力阵容,以及拉姆由后腰转至边卫的战术回归。

但是勒夫依然认定传控足球、无锋体系给球队带来了质的提升和成功。

于是,德国队在这样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过往引以为傲的德式风格、铁血足球反而渐渐消失,以至于德国足球似乎越来越不像德国足球。

国家队的战术体系和用人思路,自然对遍布全国的青训系统产生了深层次影响。

不仅如此,在德国足协的推动下,青训体系还从竞技性渐渐向普惠性转变。

全德如今拥有630余万注册球员,其中多达180万青少年球员,这样的强大基础本有利于优中选中。

但是新的理念则是优先照顾更多的孩子参与足球,而不是培养不同类型的优质球员。

正源于此,如今的德国青训侧重兴趣培养,而非能力提升,重技术、重传控,反对抗、反竞争。

其中,U12以下的比赛不许计分和名次,在训练和比赛中不准固定场上位置、不准鼓励身体对抗,由此避免青少年球员受到打击,进而失去对足球运动的兴趣。

例如一名青少年球员,总是踢后卫的话会因屡屡丢球而失去信心,所以“今天踢后卫,明天踢前锋”。

这种模式确实保障了青少年足球的参与度和普及化,但是如此“温室”里培养出的花朵球员。

先天就缺少挫折教育和对抗历练,只会在场上娴熟控球和传递,却完全背离了德国足球的传统风格。

由此带来的最终结果就是德国球员近年来明显呈现“同质化”趋向。

再也见不到后防线上霸气十足、铁血防守的贝肯鲍尔,见不到前锋线上舍我其谁、抗衡一切的克洛泽……

内部问题复杂,德国足球需要立竿见影的改革。

随着德国足球青训模式呈现种种弊端,德国足协却没有做出有效应对和改善。

反而是热衷于政治斗争和权力站队。

弗里克曾在2014年世界杯后由国家队助教转任德国足协体育总监,当时便发现德国足球的理念和青训出现了问题。

弗里克当时明确警示德国足球(包括勒夫)需要调整理念与方针,否则很难与世界足坛继续接轨。

据弗里克在体育总监任内的多次投诉,近年来的德国足球过于看重传控技术的球员,受重用的年轻一代却欠缺多元化的发展方向。

在教科书般的青训培养下,每名年轻球员都像流水化作业生产出来的,毫无个性和特点。

于是,这样的球员在场上只会输送保姆球,却不敢冒险和对抗,在危急时刻更是缺乏重要技能和顽强斗志。

如今看看德国足球的现状,不得不承认弗里克的预测非常准确。

就像德国队如今年青一代的佼佼者,穆西亚拉和恩梅加其实出自英格兰球队的青训体系。

进一步证明德国本土的青训走偏了方向、出现了问题——若是青训的差距越拉越大,那么国家队的差距自然同样越拉越大。

由于自己的意见石沉大海,弗里克在德国足协工作两年多后便主动离职。

后经拜仁荣誉主席赫内斯“三顾茅庐”而回到拜仁,在困境中接过拜仁教鞭并完成了“六冠王”伟业。

看上去,随着弗里克在去年夏天重返德国国家队,不少观点曾乐观地表示“天亮了”,却不想弗里克在德国队高开低走,在本届世界杯赛场似乎走回了勒夫留下的“无锋阵”老路。

或许,现有的人员储备让弗里克也无从适应和发挥,可见德国足球的顽疾根本不是更换主帅便可彻底解决。

从贪污**的德国足协,到“政治正确”的外力干扰。

从缺乏合理的发展规划,到偏离正轨的青训体制,德国足球的由盛及衰蕴藏着太多太多的内部问题,绝非一朝一夕便可轻易解决。

由此可见,德国队连续两届世界杯小组赛出局并不冤,更像是多年来咎由自取的必然结果。

接下来,上到德国足协,下到青训培养,德国足球需要的是一场立竿见影的综合改革。

这场改革,对比20年前欧洲杯连续小组出局时的种种问题,所面临的挑战显然更为严峻、更为困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