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妾无良(作者:小夜微冷) > 第170章

妾无良(作者:小夜微冷) 第170章

作者:小夜微冷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9 04:03:28 来源:免费小说

  “谁说你老了。”

  我气道:“你便是素面朝天出去,信不信,屁股后头立马跟过来一堆公子哥儿,等着你挑呢。”

  “哈哈。”

  四姐噗嗤一笑,打趣:“谁知最后挑来挑去,夫君家里也是一堆乌七八糟闲事,还不如孙家呢。”

  我望向四姐,气道:“那会儿听见那恶妇嘴里不干不净的,说、说你在闺阁时就同孙大人?我才不信!我真恨不得撕了那恶妇的臭嘴,你又没掘她祖坟,挖她脑子,这十几年来小心谨慎地侍奉,她怎么就这么容不下你。”

  说到这儿,我重重地叹了口气:“犹记得当年你同祁家二爷定了亲,你们俩婚前虽少见,但还是很要好的,他是个很温和腼腆的人,每回跟着祖母来咱们家里做客,都会给妹妹们带礼物,有时是宫花、有时是些精致果子,牧言小时候顽皮,偷摸躲在凤尾竹林子里,拿石子儿打他,他也不介意,笑呵呵就过了。他、他叫什么来着?我竟给忘了。”

  “祁南星。”

  四姐眼里似有种神采,温柔笑道:“他真是个好人哪。”

  言及此,四姐轻抿了下唇,笑道:“你方才问我,大太太为何一直容不下我,确实是有缘故的。

  当年祁二爷回老家给母亲守孝前,送了我一对“并蒂莲银簪”,让我戴着,等他回来。后来有一日,孙储心来家中做客,与父亲在花园子里谈天散步,正巧我去给祖母送点心,遇上了他,我当时给他见了礼就离开了,没成想簪子溜了一支,被他捡走了。

  他回家后,把那簪子当成了宝,日日拿在手里摩挲,长吁短叹,夜不能寐,可不就让大太太给见着了。再后来,我成了他的外室,有了身孕后,他把我带回家,大太太一眼就认出我头上戴的那支银簪,和老孙房里的那支是一对儿,便当我还在闺中时就与老孙暗中苟且。”

  “原来是这么个缘故。”

  我用帕子抹去泪,哽咽道:“那祁二爷如今在何处?成亲了没?”

  “他几年前没了。”

  四姐眼里含着泪,但没落下,痴痴地盯着桌上的宫灯,良久,笑道:“后来,他知道了我的下落,和祁伯父来孙家,想同老孙商量着把我要回去,老孙没同意。这个痴人哪,这辈子没成亲,也没来孙府闹,就住在长安。头几年得了病,背后生了恶疽,说自己时日不多了,想见见我。这么多年过去了,老孙也释然了,便带着我去瞧了他,可怜哪,都瘦成了一把骨头。

  我不知道说什么,他也没说,我们俩谁都不说话,就这么痴愣愣地坐了一盏茶的时间,哭着哭着,我们忽然就笑了。

  后来老孙带我回去了,没几日,他不行了,我想再去看看他,礼哥儿不让我去,说我若是去,他就不认我这个娘了,那我便不去了。

  我托牧言把那对簪子拿给他,牧言说,他棺中什么都没放,就放了那对银簪。”

  听到这儿,我早已泪流满面。

  我看向四姐,她并未哭,只是眼里蕴满了如深秋般的感伤。

  此时,四姐轻轻摇着儿子,抬头,笑着问我:“妍儿,你说人有没有下辈子?”

  忽然,我听见西窗外传来响动,似乎是瓷盘落地声,紧接着,秦嬷嬷焦急的声音响起:

  “哥儿,雨太大了,奴让小霜给您找把伞,别跑那么快,仔细跌倒了。”

  我和四姐互望一眼,礼哥儿竟在外头?

  我起身,扶着后腰走向西窗,推开往外瞧,果然看见礼哥儿冒着雨往外跑,没一会儿就消失在夜晚的漆黑里。

  我扭头看向立在门口的秦嬷嬷,轻声问:“礼哥儿什么时候来的?”

  “来了好一会儿了,说是给姝姨娘送糕点。”

  秦嬷嬷蹲下身,将地上的碎瓷片拾起,包在帕子里。

  “这孩子去哪儿了?”

  我心里不免担忧,皱眉道:“不会去寻大太太的晦气了吧。”

  “回娘娘的话。”

  秦嬷嬷微屈膝,给我见了一礼,笑道:“哥儿方才给奴说,天还早,他去咱们府东北角的万卷书楼再温会儿书。”

  听了这话,我扭头望向四姐,不禁黯然。

  四姐虽这般轻描淡写地说往事,可因礼哥儿的阻挠,到底还是没能见到祁二爷最后一面,这是一辈子的遗憾啊。

  我叹了口气:“姐姐,你也别难过,礼哥儿他长大后就懂了。”

  “他已经长大了。”

  四姐用手指揩掉泪,笑道:“我儿子说,等他金榜题名后,一定会风风光光的将我从孙府抬走。”

  第129章 遗书  鸳鸯酥

  听过四姐的事后, 我久久不能平静。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原来这世上,到底还是有至情至性之人的。十六年过去, 我早已忘记祁二爷的音容笑貌, 只能依稀记得有这么个人,可四姐却能脱口而出他的名字。

  我在想, 若是当年祁二爷的母亲晚去世几年,他们应该会成亲罢, 高家虽落难, 但祸不及出嫁的女儿, 四姐和祁二爷是厚道温和的人, 定会想方设法营救我和丽华,他们俩一辈子与世无争, 琴瑟和鸣。

  我还在想,若是当年祁二爷父子寻到孙府,而孙储心也仅仅是短暂地痴恋四姐的美貌, 等玩儿够了,兴许就愿意放手。

  祁家在我们高家落败后, 仍能坚持找寻那个未曾过门的儿媳妇, 可见是家风很正的人家, 定不会嫌弃四姐被孙储心糟蹋过, 他们会照顾好这个可怜无助的姑娘, 还会将她迎娶进门, 新婚之夜, 祁二爷将那对“并蒂莲”银簪戴在四姐髻上,环抱住她,温柔地说:“都过去了, 后半辈子我好好待你。”

  可惜,没有如果。

  ……

  深夜雨寒,我立在西窗旁,看着漆黑黑的小院,听着雨嘀嗒嘀嗒打在青石地上,给人种莫名的感伤。

  我反复搓了下发凉的双臂,转身,朝书桌那边走去。

  坐下后,我痴痴地盯着豆油小灯发呆,手轻按在大肚子上,过去我曾见过不少怀双生子的妇人,十人中竟有六人因难产而亡,要么只能生下一个,另一个憋死腹中。

  那么我呢?

  我能顺利将这两个孩子生下么?会不会有人在我产子时害我?

  若我死了,那存世的亲人该如何?

  我徒然生出股悲观,想趁还活着,交代下后事。

  我心里烦闷,从抽屉里取出一沓桃花笺,用银簪将油灯挑亮了些,笔蘸饱了墨,可准备写的时候,却犹豫了,不知该写些什么。

  停顿了片刻,我深呼了口气,一笔一划写道:

  “李昭,你好啊,你还记得妍华么?

  这是我在开平二年六月初二夜写下的遗书,若你能看到这封信,那说明我因难产而没了,别哭,你是皇帝,若是哭可会被旁人笑话的。”

  才写了个开头,我竟哭了。

  我自嘲一笑,用帕子抹去泪,接着写:

  “今晚我听了四姐和祁二爷的往事,忽然就很难过。二爷几年前重病走了,我姐在说他的时候,特别平静,没掉一滴泪,可我却觉得她很痛苦。

  比起她,我的命和运气真的好太多了。不知不觉,咱们吵吵嚷嚷已经过了快三年,孩子也有了三个。

  祁二爷去逝了,我就想,万一哪日我也走了,这人间又是什么光景。

  盈袖有左良傅疼爱她,还有袁家表兄弟撑腰,我是不担心的;八弟牧言有了脉望书局,他人沉默谨慎,这辈子也不会出什么大错,会平安过下来的;四姐姝华呢?孙家虽水深火热,但孙储心到底在意她,况且她还有个成器的儿子,我也不担心。

  思来想去,我最放不下的还是你们父子。

  我若是走了,你不许很快纳妃子,也不许在我的忌日和旁的女人行房,否则我就化作厉鬼,日日寻你麻烦!”

  写到这儿,不禁笑出声,转而鼻头发酸,叹了口气,接着写:

  “算了,你还是寻个性情好又貌美的年轻丫头,早早忘了我罢。

  你呀,要好好保养自己的身子,政事繁杂,不可能一下子全能做完,偶尔偷偷懒,去汤泉行宫泡个温泉,没人会怪你的。

  唉,我也不知能不能把小六小七生出来,便当他们都顺产平安罢,没娘的孩子可怜,你要好好照顾他们啊。

  日后孩子们若是问起,他们母亲是怎样的人,你可不许说我坏话。

  我疼了场睦儿,却不能看着他长大,真是死不瞑目。这孩子脾气大,但很聪明,你慢慢地同他讲道理,他能懂的。

  我想,孩子在这世上只有一个爹,一个娘,他长大后应该不会忘了我罢,你要告诉他,娘亲真的很爱很爱他,很舍不得他。”

  写着写着,我早已泪流满面,心也疼得厉害。

  “其实,我希望你永远看不到这封信,人间如此多娇,我还没活够呢。

  好了,夜已经很深了,我要去睡了。

  等等,我忽然又想起一事,那位祁二爷没的时候,只在棺中放了对并蒂莲银簪。我死后,想必也要陪葬点什么。思来想去,金银玉器到底太俗,你就把当初给我画的那幅婚纱图放进去,我这辈子没穿过嫁衣,死的时候也算穿了一回。对了,把风和先生写的所有情信也放进去,我要反复看,然后永生永世嘲笑你。

  好啦,我真的要去哄睦儿睡了,下回再说。”

  写完信后,我将这几张纸折好,塞入信封中,然后锁到小木箱里,藏到床底下。

  若说之前的香茶包是算计,那么这封信,确实是我七八分真心话了。

  我双手合十,默默祈祷:希望日后一切如意顺遂,平安静好。

  ……

  *

  四日后

  数日的连阴雨总算停了,今儿放晴,日头照了一整天,将地上的雨气和霉气一扫而光。在屋里闷了这些天,我和四姐一起去花园子里散散步,舒展舒展筋骨。

  饶是已到傍晚,藏在柳树里的蝉仍拼命嘶鸣,夕阳的余晖落在湖面上,荡起一圈一圈的小金鳞,甚是好看。

  犹记得那日,孙家大太太偷偷跟踪四姐来府里,问都不问清楚,先给四姐扣个背夫偷汉的帽子,嘴里不干不净地臭骂了通,后晓得我身份后,吓得溺了,直言要过来给我陈情。

  当晚,孙御史就将他这妻子接走了。

  其实我一直有些疑心,那日全城戒严,卫军在街面上来来往往盘查,怎么会放大太太一行人靠近我的府邸?

  据说孙御史回去后,先是将跟大太太去的下人们狠狠打了顿,随后找了人牙子来,甭管这些下人是管事,还是哪个少爷的通房丫头爹妈,通通拿了身契远远卖掉,至于卖去哪儿了,谁也不知道。

  那两个儿媳,长媳素日里抓尖卖乖,已经差人通知她娘家把人领回去,孙家不要了;老二媳妇念着那日极力劝阻大太太,罚跪祖先三日。

  而大太太呢,孙御史倒是没怎么处置。

  可孙家的耆老却屡屡进言,说大太太口出狂言,辱骂了元妃娘娘,娘娘宽宏大量不计较,可大太太素日里为了贴补娘家,私放印子钱,又嫉恨有孕姨娘,早都犯了七出之条,让她回利州老家罢。

  大太太的两个儿子听见这话,虽不敢闹,可也想出了刁钻的主意,逮住回家取书的礼哥儿,这两个做官的嫡子居然当众给礼哥儿下跪,只求放过他们母亲一条生路,说母亲上了年纪,若这般被休弃,那肯定是活不成了的。

  孙家大房听说了这宗事,很是不满,他们到现在还记得当年我姑母慧贵妃谋害他女儿的事,言语间颇有抱怨,要么讥讽四姐小人得志,不日就要报复他家,要么骂孙御史无情无义,竟想休弃跟了他三十几年的发妻。更讥讽孙家就要没落了,阴盛阳衰,眼看着就要西风压倒东风,由旁人做主了。

  一时间,孙府竟乱成一团,又成了众人口中的笑柄,还有与他家有仇的人家,暗地里煽风点火,说今儿敢羞辱娘娘皇子,怕是明儿就要在宫门口撒尿了。

  这时候,四姐回去了趟,差人去大儿媳妇娘家,把人接了回来,又去祠堂,扶起了二儿媳妇,更直接对孙府阖族耆老说,嫡庶尊卑有别,妾并不敢有坐正室之念,况且娘娘宽宏大量,念大太太糊涂不知情,不与她计较,赏了她一尊弥勒佛,让她供奉着,日后多多积德行善。一家子骨肉,何必闹得这样难看,惹人笑话,从前怎么过,今后就怎么过。

  眼看着孙府要变天换主母,父子兄弟走向不和时,这事忽然就给息住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