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迷茫大明 > 第483章 登基

迷茫大明 第483章 登基

作者:塞外流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30 02:26:34 来源:88小说

朝廷对地方藩王有着诸多限制,轻易不得出封地,更别说进京师了,自英宗之后,再无藩王能够进京,益王如今允许所有的亲卫郡王进京,对各地的藩王来说,简直就是一大盛事,所有的王爷都预感到,益王不仅是要推行海外分封,对宗藩的管理也将有重大的变化,因此,但凡能够出行的,全部都匆匆赶往京师。

各省大员自然也不敢怠慢,纷纷起程赶赴京师,大量的士子也在同一时间涌向京师,益王登基,恩科也就不远了,迟去不如早去,谁不想亲眼见证益王登基的盛况?

京师,武英殿东配殿——凝道殿,胡万里一身常服,在殿内闲适的缓步踱着,随意的说道:“新天子御极,一般是大赦天下,普免天下钱粮,本王入主京师之时,已然免了天下一年的钱粮,此番登基,就不再免了。”

听的这话,翟銮忙躬身道:“殿下御极登基,普天同庆,不免钱粮,似乎。”

“免钱粮,普通百姓也没多大受益,受益的是地主。”胡万里瞥了他一眼,兀自缓缓的踱着道:“本王在檄文中要废除兵籍、匠籍,登基之时,昭告天下,兵籍、匠籍一律归入民籍,同时,正式宣布废除人头税(丁税),有此两条,足以天下同庆。”

听的这话,殿中登时一片安静,废除兵籍、匠籍,牵扯到大明的兵制和徭役,废除人头税,则减少了朝廷的收入,但益王说的很清楚,这是他靖难之时发布的檄文中承诺的。谁敢开口反对?

默然半晌,翟銮才道:“殿下,此事牵扯颇广,能否暂缓一些时日?”

“缓?仲鸣准备缓到何时?”胡万里停下脚步看了他一眼,道:“眼下就是大好机会!鞑靼举族归附,西北九边皆成内省。裁撤边军,废除兵籍正当时!就从九边入手,逐步推行,匠籍的废除,影响不是很大,工匠仍然要以手工业为生,朝廷同样可以征税,用税银再来征招工匠,朝廷没多大的损失。反而还能促进手工业的发展,这是大好事,算账不能只看当前!

至于人头税,这是最不公平的赋税,不仅拉大了贫富差距,加剧了社会矛盾,也不利于人口的发展,更不利于人口的流动。如今朝廷四处开拓疆土,要鼓励百姓自由流动。这有利于减轻土地兼并的危机,利于地方稳定,也减轻了朝廷的负担,朝廷不用花费大气力去迁移人口。

因此,人头税必须坚决废除!至于废除人头税带来的损失,堤外损失堤内补。不要急于一时。”

听他考虑的如此长远,而且语气如此坚定,没有丝毫斡旋的余地,殿中一众人等谁还敢反对,都连忙躬身道:“微臣等遵旨。”

胡万里微微点了点头。顺着思路说道:“这几条受益的是百姓,本王登基,天下士子也应该受益,如今士子人数暴增,但通过科举入仕的却只有极少数,百万士子弃之不用,实在暴殄天物!我意规定所有衙门胥吏包括衙役在内,都必须任用童生以及童生以上功名的读书人,并且允许吏员逐及迁升,以后各级衙门的吏员衙役只能从退役兵丁和读书人中征召,你们以为如何?”

听的这话,夏邦谟连忙躬身道:“胥役和衙役乃是贱业,还请殿下慎思,此举怕是有损读书人名节。”

胥役和衙役也是公务员,别那豆包不当粮,胡万里不以为意的道:“都由读书人充任,衙役也就不是贱业了,此事先在顺天府推行,读书人有操守,知礼仪,有学识,更适合充任衙门吏员,读书不就是讲究学以致用?再说,以后衙门的吏员俸禄都由朝廷发放,这是很体面的工作,不会有损读书人的名节。”

听的这话,一众官员都是暗暗心惊,益王这是要大刀阔斧的革新!略微沉吟,翟銮才道:“殿下,此事是否先在京师放出风声,试试京师士子的反应?”

“行,你们先将衙门各级胥吏衙役的俸禄订立出来,然后放出风声。”胡万里颌首道:“再有,各部院寺监以及各级衙门疲沓成风,此风不可长,以前虽有考核,但间隔时间太长,必须形成月有考、岁有稽,事可责成的考核机制,考核结果与官员的升迁明确挂钩。

而且必须实行层层督察制度,以内阁控制六科,六科监察部院寺监,六部督察各地方官,层层监督,以此预防吏治**,督促政令的有效执行。你们尽快的拟定一个考成方案出来,否则再好的政令,得不到有效执行,也是枉然。”

这是要扩大内阁的权利?翟銮、夏邦谟都是一喜,连忙躬身道:“微臣遵旨。”

暮春三月,京师气候最为宜人,正是文人士子,官宦富户携眷踏青的好季节,不过,外地来的王爷、官员和士子们却是没这份雅兴,士子们要备考,官员们要借着这难得的机会积攒人脉,各地赶来的亲王郡王更没有那份闲情逸致,一众素未谋面的叔伯兄弟们整日里忙叙亲谊,讨论益王御极将给一众宗藩带来什么样的变化,会同馆附近的茶楼酒楼天天都是爆满。

其实也不止会同馆附近的茶楼酒楼生意好,临近四月,整个京师都已是人满为患,所有大小客栈都是客满,大小茶楼酒楼都是爆满,生意相当火爆,朝廷要进行革新,衙门所有的胥吏衙役全部都由朝廷发放俸禄,并且允许迁升为官员,准备统统由童生以上的读书人充任,准备在顺天府试行的消息一散播出来,立刻就引起了激烈的争论。

吏就不说了,虽然没有品级,但毕竟是官身,但胥役就不一样了,胥役不仅没有官身,而且往往被归属于贱民。衙役就更不用说了,大多都是临时聘请的,泼皮混混都有,素来被正经人家轻视,如今全部由读书人充任,这让素来清高的读书人情何以堪?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的读书人都不领情。一众童生和秀才,特别是屡战屡败的童生秀才却是拍手叫好,读书人清苦,科举又分外艰难,能多一条入仕的途径,有一份稳定的收入,而且是还是朝廷发放俸禄,这有什么不好?

名声?当各个衙门的胥吏衙役全部都是读书人充任,谁还敢说胥役衙役是贱业?有朝廷发放俸禄的贱业吗?

满城的官员士子为此喋喋不休的争论了数日。转眼便到了四月五日,嘉靖带着百官返回了京师,问知严嵩没有随行,而是取道广州,胡万里安心的率着京师一众藩王勋贵官员赶到郊外恭迎,其中还夹杂着不少的士绅,场面之大,远远超过往日百官郊迎的场面。可谓是盛况空前。

见到如此景象,有些忐忑的嘉靖终于是彻底放下心来。淡淡的瞥了一眼跪在最前面的益王,他便缓缓的转过头,看向道路两旁站的跟两条墨线似的精神饱满军姿笔挺的护卫队兵丁,心中说不出的失落,进城之后,他也没进宫。而是径直入住西苑。

黄昏,胡万里一身便服一路踱到西苑,听闻益王在外觐见,嘉靖并不惊讶,略微沉吟。便颌首道:“让他进来。”

胡万里进的房间,见嘉靖端坐不动,不由微微一笑,拱手一揖,道:“见过皇兄。”

嘉靖仔细的打量了他一番,暗赞他保养的好,四十三四的人,看起来居然只有三十六七,当即便伸手示意他落座,这才开口道:“朕如约而来,还望益王信守诺言。”

“皇兄放心。”胡万里收回视线,随意的落座,这才含笑道:“皇兄既愿禅位,又愿远走海外,我岂能有负皇兄?”

略微沉吟,嘉靖才道:“你就不担忧朕从海外卷土重来?”

“这是朱家天下。”胡万里敛了笑容,沉声道:“不仅是皇兄,一众宗藩,谁若有能力从海外杀回京师,我必效仿皇兄,禅位让贤,这里我要感谢皇兄,为大明开了禅位的先例!皇兄是大明第一个禅位的天子,但绝不会是最后一个。

说句不孝的话,文皇帝以下,逐步剥夺宗藩权势,殊为不智,强干弱枝,一旦遭遇昏庸之主,只能是枝干俱弱,有覆国之忧!因此,我才推出海外分封,以期枝干俱强,海外藩王若能篡位,必是一代雄主,对大明而言,非是坏事,而是一大幸事。

当然,海外分封的意义不仅于此,皇兄也是出身藩王,应该很清楚,据宗人府统计,大明如今亲王三十,郡王二百一十五人,镇国将军至中尉二千七百余人,一年禄米开支总计八百余万石,朝廷一岁之田赋不过二千多万石,足足占据了三成!

这并不是最令人担忧的,洪武年间,宗藩不到六十人,永乐年间也才一百二十余人,现在有多少?已经过万人了,这才多少年,翻了多少番?不说再过百年,再过五十年,是何光景?皇兄可想过?宗室俸米总不能老是折扣下去吧?”

听的这话,嘉靖一阵无语,这又不是他的错!不过,他马上就反应过来了,海外分封意义如此重大,他又是第一个分封海外的,乃宗藩表率,益王绝对不会让他有什么意外,益王这是在安他的心。

静下心来,他不由的暗自叹服,这益王确实比他敢想敢为,算盘也打的精,这海外分封的好处益王只说了一半,都分封海外,朝廷就不需要再供给宗藩禄米了,各地藩王的王庄也都可以纳赋税了,这一进一出,一年足以给朝廷节约五百万两银子,真真是好算计!

四月八日一早,奉天殿前面宽阔的广场上整齐的肃立了近千名文武大臣,仅仅是亲王郡王就有二百余人,一排排七章或是五章的衮冕,给人以极大的震撼,所有官员还是头一次看到如此多的亲王和郡王聚集在一起,一个个都暗自诧异,还真不知道大明居然有如此多的亲望郡王,难怪益王要鼓励海外分封。

俺答汗心里却是一阵腻味,这么多的王爷?大明的亲王郡王也他娘的太不值钱了,不行,这次的得跟益王多要几个郡王,否则亏的慌!

巳时二刻,午门钟鼓齐鸣,嘉靖缓步登上奉天殿宝座,身着明黄色皇帝冕服的胡万里带头跪下,五拜三叩,大礼跪拜,三呼万岁!

嘉靖扫了一眼庞大的阵容,心里暗自腹诽,不就是一个禅位,一个登基,有必要如此大的阵容?他登时有种如坐针毡的感觉,一刻也不想多呆,当即便吩咐道:“念。”

黄锦连忙展开手上的圣旨,高声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御极天下二十余载,敬天法祖,鼎故革新,宵旰焦劳,兢兢业业,竭虑殚心,励精政治,不惮辛勤,勤求治理,抚育烝黎。

然二十一年来,天灾**接连不断,天象亦异象连连朕实是心灰意冷,欲一心向道,悠游岁月,为大明祈求福祀,天下不可一日无君,今监国益王,秉性仁慈,远见卓识,谙习政事,魄力过人,着继朕登极,即皇帝位。”

听的黄锦念完,嘉靖缓缓起身,从身旁太监手中接过皇帝大宝,缓缓走下宝座,胡万里连忙跪下,双手向上托起,嘉靖将皇帝大宝缓缓的交到他手里,一言不发的转身离开。

胡万里捧着大印,缓步登上殿中宝座,转身落座,午门登时钟鼓齐鸣,一众藩王勋臣文武大臣连忙跪下,五拜三叩,高呼道:“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听着如山崩一般的万岁声,胡万里感觉自己跟做梦一样,从嘉靖八年道二十二年,不过短短十五年间,他居然从一名进士摇身一变成了大明的天子!

薛良辅、刘思武、李健、伍子顺几人都激动的微微有些颤抖,虽然胡万里登基已经是铁板钉钉的事情,但真看到胡万里登基御极,几人仍是禁不住万分激动!胡万里创造了一个奇迹,他们都是这个奇迹的参与者!

从今日起,东兴港的少爷在他们的心目中彻底死了,取而代之的是大明的乾武帝!

从这今日起,大明将告别嘉靖时代,迎来一个崭新的乾武时代!这必然是一个波澜壮阔,无比辉煌的大时代!(未完待续……)

ps:千里搭长棚,无不散的宴席。谢谢一直在默默支持我的书友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