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迷茫大明 > 第441章 偷天换日(二)

迷茫大明 第441章 偷天换日(二)

作者:塞外流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30 02:26:34 来源:88小说

益王府?益王府如此不惜成本的大量购买粮食做什么?赵士清脸色登时一沉,厉声道:“别什么事都往王府扯!这可不是小事!”

“大人,下官岂能不知轻重。”陆顺波抬起头看着他道:“如此大量的稻米转运瞒不过人,南丰县城西新修了一处大宅,实际就是一处仓库,今春开始就一直在收购稻米,这处宅子的主人明面上是福建的一个商贾,地契却是王府太监董敬业的侄子董林涛的。”

赵士清瞥了一眼房门,感觉心里有些堵的慌,董敬业是益王朱厚烨跟前最为得力的太监,跟随朱厚烨二十余年,其侄子董林涛在建昌府颇为活跃,他自然清楚,也知道这种事情陆顺波不敢信口开河,建昌府各县和金溪、崇仁都如此大张旗鼓的购买粮食,难道都是益王府所为?如此毫不避讳,又是怎么一回事?他一时间不由的心乱如麻。

恰这时亲随敲门进来,为陆顺波奉上茶水后,那亲随便呈上一份公函,道:“老爷,这是新城县才送来的。”

赵士清接过信函,便挥了挥手,屏退亲随,随即拆开阅览,一看之下,他脸色立时就变的苍白起来,新城知县禀报,在洪门镇一带新发现一股山贼,有数百人,极为隐秘,平日里极少出来行劫,恳祈增兵围剿。

愣愣的出神了半晌,他才抬起头对陆顺波道:“此事不可声张,仔细留意境内动静,若发现其他异常,快马来报。”

听的这话,陆顺波不由的满头雾水,他还指望着知府劝阻王府。不能任由粮价继续上涨不是,这样下去,迟早要出大事的,但见赵士清神情阴郁,他也不敢多言,只好起身告退。

待他退下。赵士清便对外吩咐道:“来人!”

“小的在。”

“马上持我的贴子去益王府。”赵士清沉声道:“就说我有急事求见长史大人。”

府城西南隅,益王府,不应该叫府,应该叫王城,这完全是一座山寨版的紫禁城,金水桥、玉带河,城墙,城门,宫殿几乎都是仿造紫禁城。不过是规格略低一筹而已,王城建于明弘治五年,历时三年时间完工,整个王城绿瓦红墙,朱门映辉,雕梁画栋,飞檐玲角,内外房间八百余间。几乎占了南城的四分之一。

王城遵义门之北有一栋独立的院落——王府长史司,长史司是管理亲王府事务的官署机构。是辅助各王府处理好与中央政府及地方行政部门关系的专属机构。

左长史孙智瀮闻报是建昌知府来拜,连忙迎了出去,论品级,长史只是五品,论仕途前程,王府官员更是限制颇多。基本是被禁锢在王府之内,根本无法与地方官员相比,不过,因为靠着亲王这颗大树,地方官员对他们都是礼敬有加。

孙智瀮不过三十出头。也是正牌子进士出身,出的遵义门,见赵士清已下轿等候,他连忙快走几步,含笑一揖,道:“何事有劳赵大人亲自登门?”

赵士清脸色不怎么好看,还了一揖,便道:“孙大人是两耳不闻窗外事,这此事情可不小。”

见他神情凝重,语气不善,孙智霖当即便道:“进去再说,赵大人请。”

两人进的长史司,在签押房落座,赵士清也不寒暄,直接便道:“孙大人可知建昌米价已经超过了七钱一石?”

七钱一石?这价格是有些高,不过关王府何事?孙智霖看了他一眼,漫不经心的道:“赵大人这话是何意?”

“孙大人真不知?”赵士清如今已是焦头烂额,没闲功夫跟他磨牙,直接就道:“大量收购囤积稻米,哄抬米价,不仅是建昌一府,还有金溪、崇仁两县,我也不兜圈子,南丰县的粮商背后就有王府的影子。”

孙智霖心里一惊,连忙沉声道:“囤积米粮,赵大人应该知道这其中的轻重。”

“我自然清楚。”赵士清冷声道:“长史大人最好是问问董公公,他侄子在南丰做的些什么好事?另外,洪门镇外最近新来了一伙山贼,有数百人之多,王府之事,建昌府无权过问,本官只希望王府马上开仓放粮,平抑粮价,布政司已经来函过问此事。”说着他站起身来一揖,道:“三日之内,不见粮价下跌,本官如实回复布政司,告辞。”

孙智霖有些茫然的看着他走出签押房,心里犹如一团乱麻一般,建昌府和金溪、崇仁大量收购粮食,突然出现的数百山贼,这究竟是怎么回事?益王朱厚烨才袭亲王爵位一年,平日里看着温文尔雅,毫无野心,这怎么可能?

愣了片刻,他便匆匆赶往存心殿,存心殿内此时正歌声缭绕,以过不惑之年的朱厚烨安静的观赏着府里戏班子的心排练的歌舞,虽已年过四十,但他保养的极好,看起了不过三十五六,从正面看,确实是象极了胡万里,只是比胡万里白皙一些,也多了一分雍容闲雅。

听闻太监董敬业低声禀报孙长史在外求见,朱厚烨微微蹙了下眉头,微微摇了摇头,又继续欣赏歌舞,只到歌停舞罢,他才挥了挥手屏退一众乐倌,对董敬业微微扬了扬下巴。

孙智霖快步进来,跪下行礼之后,便沉声道:“禀王爷,下官有要事禀奏。”

王府长史并非是王府任命,而是由朝廷委派,不仅掌王府政令,总管王府事务,还负有辅相规讽之责,听的这话,朱厚烨微微做直了身子,暗忖不知又有什么事情传到了这长史耳中,当下便摆了摆手,几个太监连忙躬身出。

“禀王爷,方才建昌府知府赵士清前来王城。”孙智霖将情况细细说了一遍,才道:“王爷,兹事体大,恳祈王爷尽快查明。”

朱厚烨听的震惊无比,还有这等事情?他随即喝道:“叫董敬业进来。”

董敬业哪里知道祸从天将。听的朱厚烨语气不对,他便存了几分小心,暗忖有什么把柄落在了这该死的长史手中,躬身进来,他便委屈的道:“王爷——。”

“说给他听。”朱厚烨脸色阴沉的道。

听完孙智霖的话,董敬业登时吓出一身冷汗。连忙结结巴巴的道:“王爷,这不可能,这绝对是有人刻意陷王爷于不义,如此大量收购稻米,那的多大的本银。”

朱厚烨紧抿着嘴唇,他也想到了这个问题,如此大规模的收购稻米,将粮价抬到如此高的地步,不是几千两银子就能办到的。至少要数万两,甚至是十数万两银子才能做到这个地步,略微沉吟,他才沉声道:“你马上会同右长史前往建昌府,要他们协助彻查此事,一定要查出幕后之人。”

待的董敬业连滚带爬的出了大殿,朱厚烨才看向孙智霖,似是问他。又似是自语,“究竟是谁?如此不惜血本的陷害本王?离间天家骨肉亲情。就不怕诛灭九族?”

对方如此大手笔,而且丝毫不避讳,确实颇为蹊跷,孙智霖一路行来,也在怀疑,就算是益王要造反也不会如此明目张胆。他在益王府已有三年,也相信益王不可能有谋反之心,毕竟如今的藩王都已是没牙的老虎,不兵怎么造反?被人陷害是肯定的,问题是谁会如此陷害益王?

他毕竟考虑的时间长一点。当下便躬身道:“王爷,若是有人刻意陷害,必然还有后手,而且这事不可能瞒的厂卫耳目,王爷是否先行上疏自辨?”

上疏自辨?朱厚烨微微摇了摇头,这种事情,只能是越描越黑,嘉靖本就是以藩王继大统,南昌宁王之乱也不过才二十余年,上疏自辨就能消除嘉靖的疑心?略微沉吟,他才道:“令王府开仓放粮,平抑米价,可行?”

略微沉吟,孙智霖才躬身道:“对方财力雄厚,王府能放出多少粮?即便是三个郡王府一齐放粮,对方也完全能够吃的下。”

听他着意咬重三个郡王府,朱厚烨脸色不由的有些苍白,对方这架势根本就是要将他益王一脉一网打尽,难道是嘉靖不放心地方藩王,以次龌龊手段来削藩?转念他就否定了这一想法,如今大明西北不宁,东南不安,嘉靖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动藩王,没这种可能。

不是朝廷,又有谁有如此雄厚的实力,又为什么要来陷害他益王这一脉?父王性子恬淡,与世无争,在京师没得罪过人,封藩建昌这些年,也没得罪过如此厉害的人物,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他一时间是百思不得其解。

想到对方还可能有后手,想到洪门镇那突然冒出来的数百山贼,他不由的忧心忡忡,对方一出手便是如此大的阵仗,而且胆大包天,后手也不可能小了去,该如何应对?如何令嘉靖相信他益王这一脉没有反心?

思忖半晌,他才道:“马上严查本王身边的人,看看还有谁及其亲族这段时间跟购粮有关?王府从即日起开仓放粮,另外马上着人通知本王三位王弟,让他们也自查和放粮,所有参与收购粮食的,马上抛售手中粮食,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明确告诉他们,只要及时抛售粮食,本王概不追究,再给都指挥使司去信,主动要求他们派兵剿贼。”

听闻伍子顺禀报,益王府开仓放粮,胡万里不以为意的笑了笑,轻描淡写的道:“他们放,咱们也放,引起地方官员和厂卫耳目对益王一脉的几个王爷高度警惕,就足够了。”

“接下来该如何?”伍子顺沉声道。

“叫出面购粮的商贾都回避一下,进山避避风头。”胡万里沉吟着道:“叫护卫队那两个营折腾出点动静,试试他们的反应,另外,几个王府的商队往返的情况都打探清楚了吗?”

朝廷是明令禁止藩王经商的,不过这条禁令早就已经被各个地方藩王置之脑后,年俸一万石,听起来不少,实则也就一年四五千两银子,庄田的收入也不咋的。哪个藩王不是一大家子,人吃马嚼的,就凭那点俸禄,别说豪奢了,王府的体面都难以维持,因此。各个王府都是或明或暗,花样百出的经商捞银子。

建昌府与福建交界,海贸这些年极为火热,益王府以及三个郡王府都有商队往返于厦门、漳州、泉州,这在建昌府都是人尽皆知的秘密。

“都打探清楚了。”伍子顺点头道:“南洋海贸船只返回是四、五月,几家王府的商队在六月中旬就会返回建昌府。”

胡万里含笑道:“叫黑道的人弄些火器塞给那几个商队。”

栽赃?伍子顺迟疑了下,才道:“这怕是有些难。”

“不难,根本就是小事一桩。”胡万里不以为意的道:“黑道那些下三滥的手段多了去了,掉包或是用银子贿赂商队帮着夹带过关。都只是寻常的手段而已,黑道的伎俩有时候超出你的想象。”

伍子顺这些年没少跟黑道帮会打交道,不过,黑道的那些个见不得人的伎俩,他却是知道的不多,这些事情,他们都是用黑话交流,一般人还真听不懂。以他的身份,帮会之人不敢在他面前放肆。他也不知道胡万里是从哪里知道的这些,别说是外人,就连他也发现很难看明白胡万里,好像就没有他不懂的。

略微沉吟,他才道:“少爷,既然要用火器栽赃。是否让护卫队暴露一下火枪?”

想了想,胡万里才道:“建昌府并不偏僻,数百规模的山贼定然会引起地方的围剿,更何况如今地方官和厂卫耳目怀疑益王造反,就更不会轻易放过护卫队假扮的山贼了。等地方卫所兵丁围剿的时候,不仅要亮出火枪,还要引导他们往东兴港猜疑。”

益王府完了,除了造反,再无任何退路!伍子顺听的暗叹了一声,极少见到胡万里用阴谋阴人,不想他阴起人来,也是一环扣一环,一旦地方卫所官兵围剿,猜疑到这股所谓的山贼就是东兴港护卫队,他们必然会想,东兴港护卫队为何会出现在建昌府?待的发现益王府商队还偷运火器,一切都不言自明。

略微思忖,他才道:“少爷,若是暴露了护卫队,朝廷怕是会调集重兵前来围剿。”

胡万里微微笑了笑,才道:“就是要朝廷重兵为剿才好,才能逼迫益王下决心造反,突围不是什么难事,不过,还需再调三个营过来,益王没有子嗣,必然不会丢下他的三个兄弟,咱们的派兵接应那三个郡王,如此,他才会义无反顾的造反。”

王府和胡万里两边同时放粮,建昌府、抚州府的粮价很快便跨了下来,迅速的跨到六钱一石,大量的粮商运来建昌府的粮食登时就砸在手里,运回去是不可能的,只能是就地发卖,三下里一冲,粮价马上就跌破了六钱。

胡万里转手又下令抄底,大量的购进粮食,将粮价稳定在了五钱五左右,他此举倒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备战,当然,也是为了让地方官员和厂卫的耳目绷紧心中那根弦。

粮价迅速的跌下来,恢复了正常的价位,建昌府下面各县的主官都是暗松了一口气,不过知府赵士清却一直是提心吊胆,他隐隐感觉到这事没那么简单,果然,才消停的两日,他便问报,在建昌府与抚州府交界,靠近金溪县的云林山又冒出一股数百人规模的山贼。

联想到之前的米价上涨,他不由的暗自心寒,立刻五百里加急禀报江西都指挥使司,恳祈派兵围剿,都指挥使司可谓是雷厉风行,很快就下令,调集抚州千户所、建昌千户所联合围剿。

五月二十三,抚州、建昌两千户所一千六百余兵丁围剿云林山大败而归,死伤四百余人,战死一个副千户,五个百户,大败而归的两个千户都一口咬定,盘踞云林山的不是山贼,那伙人几乎人手一杆火枪,而且还是不用火绳点火的火枪,不仅火枪多,战阵也熟练,一千六百人,一个照面就被打的丢盔弃甲,溃不成军。

拉回来的尸首也证明两个千户所言不虚,确实都是被火枪打死的,消息传出,整个江西一片哗然,完全使用火枪,而且是新式火枪的山贼,这还是山贼?不少官员都隐隐猜到可能是东兴港的护卫队到了建昌府。

益王府,听到盘踞云林山的山贼极可能是东兴港兵丁,朱厚烨脸色不由的异常苍白,他再迟钝,到如今也反应过来了,是东兴港在设局害他!他想不明白的是,东兴港为什么要害他益王一脉?他跟东兴港远日无怨,近日无仇,根本就没有任何的交集,大明如此多藩王,东兴港为何偏偏找到他头上来?

虽然想不明白,但朱厚烨却是极为清楚,益王府如今是跳到黄河也洗不清了,没人会相信他益王府跟东兴港没有半点关系,而且东兴港肯定还会逼迫他!该如何撇清与东兴港的关系?

急中生智,他突然冒出一个想法,逃!逃去南昌城!(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