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迷茫大明 > 第135章 霸道

迷茫大明 第135章 霸道

作者:塞外流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30 02:26:34 来源:88小说

李时这话只说了一半,但在座众人皆是心中雪亮,知道他不敢说出口的那句话乃是“彗星扫太微宫,人主易位!”

彗星扫太微宫,人主易位!这话并非是空穴来风,而是史书屡有记载,远始五年,彗星出天津,入太微,王莽篡位。

元熙二年,彗星出西北,扫太微,晋恭帝司马德文禅位。

建安九年十一月,有星孛于东井舆鬼,入轩辕太微,其后魏文帝受禅。

唐延和元年七月,彗星出西方,入太微,唐睿宗传位于玄宗。

张璁虽然不善于天文,但听闻彗星之事后亦马上查阅了春秋以来载于史书的有关彗星记载,对李时惶恐的原委自然是心知肚明,嘉靖本就是以小统嗣大宗,得位不能算正,继位之后,又革故鼎新,推行新政,清勋戚庄田,裁撤冗员,又以礼仪之争打压百官,得罪的人可不是少数。

对皇位有觊觎之心,对嘉靖入嗣大统不满的藩王也不是没有,在这种情形下,如果出现彗星扫太微的情形,人心向背还真是难说,那些个心有不满的藩王说不定便会蠢蠢欲动,真要如此,必然是天下大乱。

略微沉吟,张璁才放下手中的茶盅,扫了众人一眼,缓缓开口说道:“天象之说,玄之又玄,如今仅仅只是出现彗星而已,这其后的变化谁敢肯定,既可能方向有变,亦可能未至太微,彗星已消失,天道无常,岂可妄自揣摩?”

说着,他瞥了一眼李时,接着道:“皇上风华正茂,天资粹美,性情坚毅,又极力革故鼎新,实是难得的圣君,宗易为人宽厚,素为皇上所喜,且对星象之说颇有造诣,若能以星象之变促使皇上畏天修政,敬天克谨,则无异于是化害为利,必将是一桩千古佳话。”

听的这话,李时心头登时一阵大喜,张璁这是在表态支持他入阁?他忙躬身一揖,道:“首辅大人点拨之功,下官定将铭记于心。”

张璁微微点了点头,才看向兵部尚书王时中,斟酌着道:“西北俺答之地是否旱情严重,着边军详细打探清楚快马回报,真若西北大旱,俺答部必然会大举叩边,朝廷亦须未雨绸缪,严加防范。再则,陕西历来民风彪悍,若是大旱,着边军严防饥民暴动,以防出现内外夹攻之局面。

兵部下狱之官员,无须焦急,左不过这几日,便能陆续放出,一应被毁文档,必须马上恢复重建,先租借一处清净之地办公,此事不容耽搁。”

“下官谨尊首辅大人均令。”王时中忙躬身道。

张璁微微停顿了一下,见几人不再开口,便含笑道:“既是无事,便都散了吧。”

听的这话,一直没吭声的次辅翟銮不由一阵郁闷,合着巴巴叫他过来,就是旁听的?虽然心中腹诽,他仍是跟着起身,不意张璁却笑着道:“仲鸣、大用再留一下。”

待的众人离开,张璁才微笑着伸手虚按了两下,对翟銮、梁材二人道:“坐,留你们下来,为两件事,桂阁老去年十月提出上疏,建策清查新增田地与编审徭役,皇上已经准予施行,不过,今年正月桂阁老便因病致仕,但这差事不能因人而废,必须的抓起来。

如今,御史傅汉臣别出心裁,又把编审徭役进行了革新,并且称之为“一条编法”,他上疏奏言:

顷行一条编法,十甲丁粮总于一里,各里丁粮总于一州一县,各州县总于各府,各府总于布政司,布政司通将一省丁粮均派一省徭役内,量除优免之数。每粮一石,审银若干,每丁审银若干,斟酌繁简,通融科派,造定册籍,行令各府州县永为遵守,则徭役公平而无不均。”

微微一顿,他才道:“傅汉臣的建议,即把各州县和全省的徭役统一计算,按比例分配给人丁和田亩,合理负担,把“赋”和“役”合并一起,一律征银,既简化了赋税手续,又能防止官吏从中作弊。

当然这法子弊端也不小,缙绅富户对此法必然会极力反对,此份奏疏若是递上去,皇上必然会心动不已,但眼下却着实不是推行此法的良机,我写了一份反对的奏疏,你二人也各写一份驳斥的折子吧,我一同送上去。”

梁材倒也没觉的有什么不妥,这法子眼下确实是不宜推行,至少也得等到朝局平稳之时才能推行,这得罪遍天下缙绅富户的事情可不是小事,一个不好,则可能烽烟四起。

但次辅翟銮心里却就别扭了,张璁根本就不是跟他商议,而是直接下的命令,他这个次辅根本就是个摆设,不满归不满,他却是不敢有异议,当下便微微欠身道:“首辅大人思虑深远,此法得确有些不合时宜,在下自当附议。”

见二人没有异议,张璁微微颌首道:“另一件事,是总制陕西三边兵部尚书王琼奏陈,请修榆林边墙。他在奏疏上说,计度榆林东、中二路大边六百五十六里,当修三百一十里;二边六百五十七里,当修二百四十八里。二边系成化时余子俊所修,因山为险,屯田多在其外;大边系弘治时文贵所修,防护屯田,中间率多平地,筑墙高厚不过一丈,可坏而入。现今当先修大边,务得大边补塞,必使凿堑深险,墙垣高厚。计用丁卒一万八千人,乞请发帑金十万,计定明年二月兴工。”

又要十万两?梁材心里一跳,微微一怔,他才试探着道:“首辅大人的意思是以工代赈?那一万八千丁卒将换成平民?”

张璁微微笑了笑,看向翟銮,道:“仲鸣是何看法?”

微微沉吟,翟銮才斟酌着道:“王琼建策修筑榆林边墙,意在防范俺答骑兵,但俺答骑兵迂回速度迅捷,五百余里长的边墙,看似固若金汤,实则处处漏洞。”

张璁点头道:“仲鸣见解不俗,所谓边墙,不过是长城的翻版而已,面对俺答骑兵实是形同虚设,但是虏患乃大明眼下首要政务,此疏上奏,皇上必会欣然允之,这些年鞑虏屡屡侵边,皇上为此伤神不已,别说是十万两,二十万两,皇上亦会毫不犹豫的应允。今年如真是西北大旱,战事便迫在眉睫,这十万两白银只当是鼓舞士气,稳定军心了。”

说着,他看向梁材,道:“大用的法子很好,以工代赈可以减轻地方的赈济力度,不过,尽数换成平民却有些不妥,换一万民工罢,那些兵油子,若是没点好处,他们也会另生事端,大用就按此意见上疏,仲鸣则按你自己的意思上疏,此事要让皇上心里有底。”

“下官遵命。”两人忙躬身道。

张璁微微颌首,从案头翻出一份名单,对翟銮道:“这是司礼监已经批红的第一批裁革冗官名单,共计六十二名官员,你眷录一份存档,然后遣人送去吏部。”

裁革冗官名单已经下来了?翟銮接过瞥了一眼,开头便是裁革直隶凤阳庐州二府通判检校各一员,杨州府通判一员,漳州府通判一员,定远、太和、如皋、海门、砀山五县各县丞一员密密麻麻的一长窜名字,基本都是府县的佐贰官。

他心里不由一沉,第一批就裁革了六十二名,这次看来是动真格的了,但是如此多的官员被裁革,这些官员回道地方成为缙绅,必然对朝廷颇多怨恨,这事可不容轻忽,稍稍犹豫,他还是将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这事嘉靖批准,他何苦去碰钉子?

次日一早,奉天门,早朝,嘉靖难得的露了面。

对此,张璁并不意外,接连几桩灾异之事,嘉靖若还能沉住气不露面,那才是咄咄怪事,不过,他料到了嘉靖会在早朝露面,但却没想到早朝上会有人借机向他发难。

百官行礼陛见之后,按例是内阁和各部院大臣奏报或是奏言,但嘉靖刚叫众人平身,吏科给事中雒昂便越众而出,朗声道:“微臣吏科给事中雒昂启奏皇上,今夏雷震角楼垂脊,彗星现于东井,尤可骇异,变不虚生,必有感召,陛下宵衣旰食,励精庶政。”

听他一口就点出彗星见于东井,嘉靖心里不由一沉,不动声色的瞥了一眼张璁和都察院右都御史汪鋐,正自疑惑是谁指使的。

却听的那雒昂接着道:“陛下之待辅臣既亲且信,辅臣张璁者,奉命而不违,任事而不辞,可谓以身许国矣,但心术未光大耳,其九卿大臣遇事不自裁决,必请于辅臣,听其指使,将来国政不无掣肘,固非祖宗设官分职之意。”

听他竟是攻讦张璁,嘉靖微微一愣,便立刻喝斥道:“大胆,身为言官,竟然君前失仪,竟敢乘假天戒,阴排忠正!”稍稍一顿,他才沉声道:“来人,拉下去杖二十。”

不待两旁大汉将军上前,户科给事中孙应奎也一步跨了出来,朗声道:“微臣户科给事中孙应奎启奏皇上。”(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