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蜜儿(美食) > 第2章

蜜儿(美食) 第2章

作者:紫夭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8 22:39:11 来源:免费小说

  却是明远笑着答话,“自然是在大人藏在花园假山中的私银库里。”

  “……”张岐山脚下一个踉跄,险些跌落去了地上,那银库里的东西见不得人,他素来藏得极好,自想着让张欣兰躲在里头,便不能被人发现。怎料得到…

  “张大人莫非以为,陛下不知道你那些腌臜事?”明煜撂下了茶碗,清淡笑着与张岐山道,“今日本不过奉皇后娘娘懿旨来拿人,若方才入门的时候,张大人便将人交了出来,该也牵连不到张大人身上。果真,张大人还是爱女心切…”

  张欣兰摸爬着来抱起父亲的脚踝,“阿爹,阿爹替我跟陛下求求情吧,我…我不是故意要害姐姐的。全是她,她自己怀了孩子,还要去高处,失足摔倒了才难产,怎么能怪我呢?”

  张岐山冷笑了两声,失了魂儿似的,眼下保不住的,岂止小女儿一个…那些见不得人的银两,该得将整个张府送上断头台…

  明远一旁提着张欣兰的衣领子回来,又温声劝了劝,“小小姐莫怕。不过是敬王妃想要见见你。与我们去一趟便好。”

  张欣兰摇着头,泣不成声,“我不去。郡主死了,孩子也死了。敬王妃定不会放过我的。你们等着,等将军从北疆赶回来,定会护我。”

  明远笑着,“就怕是将军军务繁忙,赶不回来了。”说罢了,便也没再与她废话,对明煜一揖,便将人押走了。

  张欣兰的喊声还在门外,张岐山早已醒觉过来回天乏术,理不得她了,等人出去了,方对明煜拜了一拜,声音沙哑着央求,“张某自知有罪。只是夫人还卧病在床,每日三餐须得按时服用,张某想求明都督,临行去镇抚司前,赏府上家眷最后一口好饭吃…”

  **

  时近中午,小厨房里正忙碌,烧水的烧水,炖汤的炖汤。张府奴仆正为张家家眷张罗最后的午膳。一旁紧盯着的禁卫军小议着:

  “都是要入镇抚司的人了,还想着吃好的,真是好心情。”

  “吃惯了好的,怕入了狱享不起口福了。”

  小统领胡顺边督促着家奴们“将菜护着好了,别凉”等话;边搭着一旁同僚的小议,“既是张大人开口求的,都督方才交代照办,说是文人多爱惜体面,张大人位居一品,也该得送他一程。”

  话正说着,吴尧从外头回来,绕来胡顺身边笑道,“顺哥,张夫人爱吃的汤粉条儿,刚去巷子口上寻了档口过来。”说着正指了指身后跟着的两个推车的小丫头。

  胡顺正忙着,直吩咐道,“行了。你便带她们先去偏堂里送食罢。”

  吴尧笑着,“顺哥,方才我尝了这汤粉条儿味道不错。那一堂的人也吃不完,兄弟们还饿着,不如与大家伙儿一道儿用作午膳了。”

  胡顺笑了声,“你倒是周全。一会儿先与都督和同知大人也送两碗去。”

  “得!”吴尧应声,客气地一揖,便就领着人往偏堂里去了。

  **

  张家大堂里清冷了几分,只剩得一人高坐,接着品茶。不时有禁卫军入来回报。

  “都督,方才那些尸首已经打点好了。”

  “都督,张府家眷已都请去了偏堂里用膳。”

  明煜拨着茶水,淡淡,“看着他们好生享用。”

  明远办好了将张欣兰送去敬王府上的差事,折返回来大堂,便又一揖,“兄长,那假山银库中都清点妥当,共是三万二千两。兄长看看如何处置。”

  座上那人简单几个字,“照老规矩办。”

  明远暗自一笑,“是。”老规矩,便是上皇帝六成,明家四成,再拿出些来犒赏禁卫军等兄弟。此回下来,明家入账一万二千两。明远心中还在盘算着数目,却忽的听得大堂门外兵士们嘈杂。忙又请了明煜,他出去看看是什么事端。

  行来大堂门外,明远只见雪地旁停着架小车,车上还烧着炉子,水滚了正腾着热气儿。一干禁卫军兵士围着炉子旁,搓手取暖,嘈杂便是从那儿处来的。

  人群正中,女娃儿不过十三四岁模样,一对杏子眸微垂,羽睫漆黑扑腾在粉面儿上。着一件略陈旧的粉红绣梅花小袄,卷起袖口,正立在炉前张罗着吃食。唯独耳鬓旁簪了一朵白花,似身上戴着孝。

  明远看踟蹰了几分,醒觉回来,喊了一旁吴尧来问,“这女娃儿怎在这儿?”

  吴尧便将方才都督让人做饭,为张大人送行一程的事情与明远说了。罢了,又多解释了句,“张夫人病着没什么胃口,唯独想着甜水巷口这家粉条儿。都督便吩咐小的去张罗了来。”

  明远微微颔首,“张夫人要的吃食送进去了么?”

  吴尧:“去了,方才另个小丫头送进去了。”

  明远吩咐,“兄长不喜人多,办完了差赶紧叫她们走。”

  “是。”吴尧应声,又行去了女娃儿那儿端了碗粉条儿来,“同知大人午膳也还未用,尝一碗吧。”

  明远摆摆手,“你先送进去与都督用上。”

  吴尧“诶”了声,方端着那碗吃食入了大堂,却见自家都督正起了身往外头去。吴尧忙笑着问,“都督可是饿了?小的与您送吃食来了。”都督目色却只从他手中汤碗扫过,“不必放下了,我不用。”话毕,便又行出了门口去,问起“何事嘈杂?”

  吴尧一时不知如何答话,只好跟着又出来。

  明煜行来门前,只见堂前兵士们正问那女娃儿讨碗粉条儿吃,女娃儿年岁尚浅,还未长开,一张小脸却生得讨巧。便就有兵士故意逗她说话:“这粉条儿怎和平日里见的不同?什么做的?”

  女娃儿答,“山芋做的,自是和白米做的不一样。官爷觉着味道可好?”

  另一人抢了话去,“好,好绝了。那,这酸汤儿怎这么鲜。”

  女娃儿笑道,“自家酸坛子腌的冬菜,新鲜的牛骨,熬了整夜了。”

  又有人问起,“这酱牛肉嫩得慌,可也是你自己做的?”

  女娃儿扇了扇眼睫:“嗯!我们李家的卤水儿,别处可都寻不着。”

  几个兵士嬉笑起来,“人也一样。嫩着!”

  女娃儿这才听了明白,不是什么好话,一瘪嘴便不出声儿了,兀自又涮了两碗粉条儿,浇上一勺酸汤,再扑三五牛肉薄片,撒上葱花儿。将碗搁在地板上,便收拾要走了。

  多有人还不依不饶,“可别急着走,还没饱呢,再来两碗!”

  “没有了,给你看,桶子里都空空的了。”女娃儿掀开了装粉条儿桶子上的白布,果真空空的。

  吴尧跟了过来,赔笑着与兵士们道,“这都卖完了,都督让我来送人走了。”吴尧说着指了指身后立在大堂前的明煜明远,一干兵士们便如老鼠见了猫,顿时静如呆兔。

  巧逢着送食的丫头从偏堂里出来,端着几个用完的大碗,送去了小车上。吴尧方领着二人一道儿往外头去,行出来了拱门,从怀里掏出三枚银元宝,“小娘子们辛苦了,这是都督打赏的。”

  “多谢了,官爷!”伸手接银子的是方才去偏堂送食的丫头,倒也生得白净圆润,可眼珠子转得勤,吴尧觉是个心眼儿多的,却问起煮粉儿的姑娘,“小娘子平日里可都在那巷子口上摆摊儿?我明日去,可还能遇上?”

  “下雨下雪的不在,天晴都在的。”蜜儿想了想,又道,“官爷明儿再来,我那儿还有别的好吃的。”

  吴尧一把年岁单汉子一个,办差勤快,见得女子却少。此下竟是腼腆起来,嘿嘿笑着,“成…成…”

  蜜儿又问,“这里头出了什么事儿,官爷可能说否,不能便罢了,我们便当是来玩儿了一趟,什么也没看见。”

  吴尧笑着,“没什么不能说的。我家都督捉着了个腌臜的官儿,皇帝下了口谕来拿,抄了家都得充公。”

  “那可是好事儿。”话正说着,蜜儿推着小车已经迈出了偏门,便就与吴尧道了别。又与银荷一道儿,往甜水巷里回去。

  方行出来几步,银荷便就耐不住了,与蜜儿说道起来,“一品大官儿的园子,果真是好大,屋子里还好多的古董呢。偏偏那整整两桌子的人,明是团圆饭,却吃得哭哭啼啼的…”

  “还有还有,你可见着那活阎王的面相了?”

  蜜儿迟疑着,“活阎王,是谁?”

  “就是那禁卫军的明都督呀,我听着别人背地里都这么喊他。”银荷抬手比划着,“方才就立着你对面好久,我可看见了。不过又不敢多看,那张脸生得可好看了,偏偏名声不好听。”

  蜜儿方才忙着手中活计,自是没见得什么活阎王,听银荷这么说方提醒着,“什么天王阎罗的,日后也都见不着。你莫嘴上开罪了,得被捉去打板子的。”

  银荷吓得一惊,忙一把捂了嘴,方紧了紧脚下的步子。

  第3章 贪鱼(3)---小修  紫米圆子

  从东街入来甜水巷里,多了几分幽静。眼前三五老槐,枝丫上还累着厚厚的积雪。树后的简氏公祠,木架红漆都颇有些年岁了,门前的对联儿却将将翻新过,写的是:“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转了个弯儿,便是王家的豆腐档口儿。蜜儿撂下来小车过去问着,“孙姐姐,徐阿娘一早说想吃豆腐脑,可还有?”

  王家媳妇儿姓孙,只比蜜儿长三岁,见得是蜜儿来,忙盛起两碗豆腐花儿,包好了放去了蜜儿的小车上,笑道,“刚出锅热乎着,拿走吃吧。”

  “可还是老价钱?”蜜儿将要去问银荷拿银两,孙氏忙道,“就不必数银子了,一会儿还得去你家里借卤水,便就都免了罢。”

  蜜儿笑着嘱咐:“那你记得来。”

  话没落,两个小娃儿从蜜儿身旁飞快跑过。一个拉扯了一下蜜儿的袄子,一个重打了下小车上的桶子。回头来,还没皮没相与蜜儿做鬼脸。

  “没阿爹的野姑娘!”

  “略略略略略…”

  蜜儿听罢,地上攢起两个雪球,往那俩小娃身上扔了过去。一个直中脑门芯子,一个小娃吓得倒在了雪地里。见那两娃儿狼狈模样,蜜儿嗔着道,“谁家的野娃儿,有爹生没娘养?”

  王家媳妇儿绕出了门来,“还不回家要奶喝去!”

  两小娃儿没讨着便宜,拾掇起来,方又追跑着入了深巷…

  蜜儿这方才与孙姐姐道了别,便往梅竹小院去。

  蜜儿跟阿娘姓李,自幼便住在甜水巷的梅竹小院里。

  李氏年轻的时候,生得明艳娇美,嫁去了高门大院里,作了许府姨娘。可没多久,便遭家中主母姨娘记恨,被诬陷上了些事端,府中人言可畏,李氏日渐消瘦,在那府中实在度不下去。许家官爷方将人送回这甜水巷子里做外室。

  可自打蜜儿记事起,便没见她阿爹来过几回。外室之女,无宗无祠,巷子里的姑婆们便喜欢在背后闲话,多有些被小娃儿听去的,便有了那些不好听的话。

  自己的日子自己过,别人的闲言闲语蜜儿倒也不放心上,只那些管不住嘴的小娃儿,见一回,打一回。

  **

  入来梅竹小院,腊梅花儿正开得好看。蜜儿放下手中活计,折了两枝最好的,正要往自己屋子里去。

  便见徐氏大腹便便从东屋里出来,笑着招手道,“蜜儿回来了,银荷,快进屋吃午饭。”徐氏原是这院子里的租客,有孕已经九月有余。

  “徐阿娘你们先吃,我先回屋一趟。”

  这梅竹小院儿原就不大,蜜儿住的正屋,徐氏与银荷住东屋。

  正屋坐北朝南,靠着南边儿窗户的位置,还有间暖阁。阿娘还在的时候,最喜窝在暖阁里做手活儿。蜜儿便将她的灵位摆在了暖阁旁侧的小书柜上。午时阳光洒落进来,将那小书柜也晒得暖和。

  蜜儿取来那上头的花瓶,将里头干枯的粉菊换成方才折来的两枝黄梅。再在香炉子里燃上了三炷香。

  今年入秋的时候,阿娘肺病犯得重,请了不少大夫,买了最贵的药材,家中积蓄耗尽,也没能将人留住。

  阿娘走的那日晚上,蜜儿咬牙去了趟许家,想喊阿爹来看看阿娘。本想着阿爹是太医院的大官儿,若能来一趟,不定能救救她。

  可许府里人说,阿爹不在京城,见不得她们母女…

  回来院子的时候,蜜儿却听徐氏说,阿娘已经去了。蜜儿扑在阿娘的尸身上哭得几近气绝,恍惚回来的时候,却见得徐氏怀里紧紧抱着阿娘的银钱匣子,与她说,阿娘临终前将她托付给了自己,要认她作养女。

  蜜儿那时刚没了最亲的人,被徐氏揽过去怀里的时候,只得喊了她一声“徐阿娘”…

  阳光透着窗棱洒道暖榻上,蜜儿只歇了一会儿的功夫,肚子便咕噜咕噜作响。她只得起了身,去厨房洗好了手脸,方寻去了东屋里吃饭。

  东屋里,徐氏正从银荷手里接来那几个银元宝,收进了银钱匣子里。见得蜜儿进来,面上几分慌张,忙一把合上了匣子,笑着将蜜儿拉来坐下,“快来坐下吃饭。”说罢,徐氏自己抱着那银钱匣子宝贝似的,起身藏去了枕头后面。

  蜜儿看在眼里,心照不宣。便见徐氏又笑盈盈来,与她夹菜。“你做买卖辛苦,多吃些肉。”蜜儿自也抬筷与徐氏夹了菜。

  徐阿娘待她客气,多也是因得心中觉得亏欠。

  那银钱匣子阿娘也曾与蜜儿看过,里头原有这梅竹小院的地契,还有些许阿娘贵重的物件儿。

  起先的时候徐氏只说,“这银钱匣子,你阿娘让我先替你保管着。等你及笄嫁人,再全与你作嫁妆。”可后来,徐氏又让银荷跟着蜜儿一道儿卖朝食,便将买卖的银钱,也都收来了这盒子里。说法儿也与之前的一样,道是她还小,等出嫁的时候再全数与了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