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古典架空 > 铁血宋徽宗 > 第194章

铁血宋徽宗 第194章

作者:文绎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3-12-28 22:08:22 来源:免费小说

  林玄礼笑出声:“这世上哪有缩地成寸的法术。你看小说看太多了。”

  种师道徐徐的说:“启禀官家,此事不是机密。百余年前修造地道时,调动了数万人,并且上报官家,得了恩准和格外的拨款。藏兵数万,能神出鬼没的地道,在雄州霸州两地可谓人尽皆知,还有不少兵卒知道祖辈的秘密。臣的祖父曾经详细打听过这件事,可惜西夏和辽国不同,地势不同,御敌之策也不尽相同。官家您对此地下运兵道感兴趣吗?”

  官家还没说话,煞风景的文官们开始喋喋不休的劝谏。

  这都没用!

  那可是修建时间才一百多年的啊!在历史长河中来说,还算是崭新的!

  官家在接见完新上任的知府们,听了最近的汇报之后,就在回京路上拐道去看。新的镇守三关的将领不姓杨,但对杨延昭的事迹和丰功伟绩倒背如流,有老兵从前头带路,从熟悉的入口进入运兵道,在熟悉的道路中稍稍游览了一下,不到半个时辰就出去。

  当夜宿在雄州的知州衙门中。

  次日懒洋洋的醒过来,已是日上三竿,这时候官员们不敦促官家上朝,可以睡懒觉。依旧闭着眼睛赖床:“哎……回京之后还得早起上朝,真想天天睡懒觉啊。现在几时了?谁在旁边?”

  “是我。”小宝坐在远处的椅子上,故意压着嗓子说话。

  他一夜没睡,早上进城之后才眯了一会,又被童贯叫醒来制造惊喜。已经等了将近一刻钟,坐在椅子上昏昏欲睡。看叔叔的脸比过去胖了一些,张开手脚躺在床上,棉被盖着肚子,脸上有些风霜和沧桑,留了胡子之后威严更胜。

  林玄礼听这声音陌生,像是还在变声期,又故意怪声怪调。睁眼循声看过去,赶紧收回伸出去摸武器的手,假装是伸懒腰而不是摸刀:“小宝?哈?你怎么来了?哈哈哈快过来我看看。长高了,人也瘦了。”

  小宝穿了一件秋香色的棉袍,腰横玉带,这颜色虽然老气,穿在小少年身上却显得有些活泼。

  童贯安排的这一幕,看官家笑开花,立刻上前领功:“我就知道官家一觉睡醒见了太子,一定高兴。太子星夜兼程赶来迎接官家,何必在外面候着呢,官家知道必然要心疼的。”

  林玄礼白了他一眼:“准是你安排的,混蛋童贯,滚出去。”

  赵森这才走上前,走到床边深施一礼:“官家远征金国,换回燕云十六州,击败金国逼迫其结盟,奠定三国鼎立的局面,冒着风险亲自上阵和金主刀兵相见,真似唐太宗在世,娘娘们听说了战场上的事,都觉得心惊胆战,满朝文武无不担忧,王娘娘特许侄儿前来迎接。也要亲眼看见叔叔安然无恙,写信回去,给她们报个平安。”

  林玄礼摸摸他的头:“哎呀,知道你们担心我。这迎接的也太远了,再迎接一点,都要迎到辽国境内去了。看你有些憔悴,没睡够么。”

  小宝惭愧道:“赶路匆忙,这几天睡的不太好。”

  “先吃饭,吃完饭再睡。”林玄礼顿了顿:“京城中的情况如何?英英选才任能考核武功,这饱受诟病,她的政令还算畅通么?”

  小宝困哒哒的睁大眼睛:“都很畅通。枢密院的官员人人都会些骑射,他们私下里还比试呢,六十岁以上的文臣如果不是弓马娴熟,再派到边关也不合理。婶婶她说的有理有据,也不反对七十岁以上弱不禁风的文官在内地主政,官员们都不敢说什么。只是御史台在弹劾婶婶,说婶婶没和您商量不应该改动选官的标准,这选官的标准,比任免官员更重要。”

  林玄礼赞许的点点头,又问:“那很好。两位的太后的身体可好?没因为担心我生病吗?”

  小宝如实说:“只是天冷受了些风寒,姑姑们和姐姐们轮流进宫服侍她们,婶婶近来都不和向娘娘争论执政了。”

  刚出锅的炸油饼,洒了些韭菜花的羊肉汤,烧饼,洋葱炒肉,雪里蕻炖油豆腐,拌白菜海带丝儿还加了点瑶柱,都摆在桌上,算是丰盛的早餐。

  “你监国这段时间里,除了祭告太庙之外,还做了什么?”

  太子说:“娘娘让我为她拾遗补缺,但她没什么遗漏,我只好在枢密院中,看兵马如何调动,粮草如何筹集,调离能征善战的西北军之后如何补上空缺,不被西夏人发现端倪,还有这燕云十六州不肯俯首帖耳的,如何征讨使其顺服。他们也真蠢,以往大宋不敢攻击,是怕他们身后的辽国,担忧的并非一城一池。他们狐假虎威惯了,倒以为自己坚不可摧。”

  作者有话要说: 我有个综英美的同人哦,嘿嘿,在周更。审判长小姐,致力于给反派死刑。

  【1】反对使用点翠。考虑到原始部落都喜欢用这个,就没说王繁英介意这个。

  第172章 哲学家会武术

  官员们难得沐休,之前这两个月的休息日在战争期间,都不敢放松休息,都得随时待诏。官家亲自挂帅出征在外,皇后不仅大权独揽还非常狠辣的清理了一些官员,谁也不敢落人口实。

  现在好了,官家总算是回到大宋境内,安然无恙。官员们长长的松了口气,在衙门坐班时摸鱼写好劝谏他不能以身犯险的奏本,休息日洗白白擦香香,呼朋引伴享受美好假期。

  章惇白天也忙于见下属官员,安排商榷了一大堆事,又警告他们不要在官家回来之后立刻说一大堆忠良的丧气话,要让官家乐呵一阵子再说,上奏这种事嘛,在天下太平时急不得。对皇后有什么意见,也要往后放一放,不要赶在人家小别胜新婚的时候去碍眼。

  到晚上才有时间和儿孙们围炉夜话。一开口先教育他们习文练武,在这个最好的年代,最好的官家眼前,要努力做事:“想不到老夫有生之年,还能见到燕云十六州回归大宋。老夫可以放心的向官家告老辞官,从此以后游山玩水,不问政事。”而且和上一次回归不一样,上次没两年就被辽国抢回去了,这次看情形不会。

  看到坐在身边的妻子笑了笑。

  章惇老脸一红:“夫人不要取笑,老夫这次是认真的。燕云十六州已经回归正统,我还有什么可愁的呢?”

  章老夫人徐徐说道:“相公每次都很认真。”可每次都没递上去,回头来就能找个借口。“这燕云十六州还没治理好呢。”

  儿孙们不敢窃笑,只好低头藏起笑意。

  章惇笑着摇头:“官家选贤任能,不差我一个人。”只是致仕之后也不想回原籍,并非不思念家乡,只是放不下京中的一切。京城中的消息四通八达,原籍家乡山清水秀,消息的畅通比不上。小儿子就任了幽州府的知府,这是军事要地,唐时是幽州都督府,现在新归附回来,需要耗费心力治理。一旦治理好了,可以作为将来进入政事堂的资历。

  苏轼的精神稍好一些,和弟弟以及一群朋友一起在家赏雪观花,快快乐乐的烤梨子和烤肉吃,烤肉中已经纯熟的掺入洋葱,一起穿成串烤着。谈到官家如今的丰功伟业,人人都觉得震惊而梦幻。

  苏辙如今算是得到重用,做着侍郎,打算等官家回来就致仕。

  枢密院以及所有主战派的官员全都扬眉吐气,与有荣焉,官家这一场大胜,让他们这些支持官家御驾亲征的人,都能抬起头来做人,见了主和派的官员也不怕被人用寇准来讽刺。

  官场上个个都期待新年假期,以往的惯例是放假整整一个月,供所有人走亲访友,但官家继位之后总喜欢提前勤政、折腾人,很少能休息满一个月。都估计这次差不多能过一个肥年。

  汴京城中,家家户户都开始置办年货,眼看就要到腊月了,柴米粮油储备起来。

  许多商铺也趁机打折促销,营造出一派热闹景象。厚土商行特意推出一系列新品。

  宫中也是一样热闹,甚至更热闹一些。

  向太后的病好了一些,坐在罗汉床上,往左边瞧瞧王皇后,王繁英穿了一件大红色的箭袖圆领袍,头上戴了个纯白的镂空白砗磲冠,这冠做的像菩萨头上的宝髻,有一点尖,向下收拢时又很圆润。砗磲比较轻,雕刻这么大一个雪白闪亮的冠也不沉,脸上不施脂粉,满脸的得意骄横。往右边看刘清菁,她穿了一件紫红色八达锦的褙子,里面明黄色的抹胸,下身也是明黄色的裤子,脸上浓妆艳抹,竟还有几分妖艳。

  向太后看她俩都觉得讨厌,碍眼。到现在为止,在这俩皇后的明争暗斗之中,她一直保持着中立,就是因为都太烦了。“太子今日该到幽州城吧?他去迎佶儿,去的太早了。即便是森儿自己的主意,你们也应该拦一拦。”

  刘清菁斜觑着政敌:“可不是么,毕竟只是侄子,人家不心疼。”

  王繁英气定神闲,懒得给她多余的眼神:“太后,太子他不是任人摆布,没出过远门的小孩。官家一向主张读万里书,行万里路,他自己也说这么做的。”

  向太后直翻白眼:“快别提了,森儿要是什么都跟他学,难道将来也要亲自挂帅?领兵出征?唉,阿弥陀佛,等他回来再钻研烹饪,研制什么新鲜美味时,宫里宫外再也不许说他不务正业,那分明是垂拱而治。”

  朱太后差点被藕粉羹呛着:“姐姐现在改口了?我看是晚了,说不准官家要南征北战呢。”

  向太后现在满后宫看来看去,就只有这些太后太妃,还有小孩们看起来顺眼一些。叹了口气,捂着心口:“你别吓我,自他离京之后,哀家没有一夜能睡安稳。现在就盼着他赶快回京,别在路上耽搁,赶在元宵节前回来团圆。”

  王繁英悠然往后一靠,拿了个佛手闻着玩,想官家现在只怕是个货真价实的小胖熊。又冷又累就容易多吃些东西,他胃口又好,吃的更多,在军中除了米面糖油之外就是肉,都是吃了令人发胖的。也不知道他除了毒死耶律延禧之外,还有没有别的神奇操作,有没有做不干不净的事。要是在军中偷偷临幸辽国女子,查很好查,但他也肯定有话可以搪塞解释。按理说不能,可是不按道理进行的事太多了。这燕云十六州拿下的容易,但投降的太容易了,没能彻底

  聊了没一会,就起身告辞,今日朝中放假,依旧有各地送来的奏折可看。还要接见自己娘家的几个人,赋闲被荣养的只是父母,亲戚中还有几个可用可不用的。还有一些从外地调进京面圣的官员,看起来很有能力,得见了面仔细分辨才知道。即便是私下里推荐给官家的人,也得仔细甄别,以免那人给自己丢了脸,毁掉‘王繁英慧眼如炬、样样出色’的完美光环。

  ……

  林玄礼又带着侄子回到幽州城,在皇宫里住了一天,次日宣布给所有参与战争的武将的封赏,该升官的升官,追封父母,给夫人封诰命。名单很长,他只负责其中自己记得住的几个,全部名单当然是由枢密院副使和中书舍人、种师中等数人按照功劳簿上的记录一起拟定,上报给他。又下诏给阵亡的士兵以抚恤,给受伤的士兵封赏,受伤程度分了五个等级,安置的方式不同。

  封赏之后就是饯别宴。跟着官家从京城来的官员,有一部分留在这里做官,三年之内回不去了。

  官员们这次不分文武,轮番敬酒,对官家亲临前线、亲自披挂上阵的行为分做两种口径,一种是:“官家神勇无敌,有唐太宗,宋太*祖之风。”

  另一种则是:“臣说句不中听的话,官家一定要珍重自身,不要再以身犯险,虽说是名将难求,但好官家更是百年难得一遇,倘若官家受了伤,天下万民到哪儿去找百年难得一遇的好官家?”

  林玄礼看自己认识的官员出列赞美,也就反向夸赞回去,不认识的记不住的就笼统的夸一下。

  投降的辽国官员也汗颜的上前:“圣明天子在上……”

  西夏派来的使者也上前祝酒。

  狄谏成为本场夸夸大赛的获胜者,他捧着酒出列:“官家亲自完成了六世天子的夙愿。想当年,神宗皇帝中道崩阻,幸而先帝宣宗圣明神武,可叹天不暇年,大宋危机之时,官家受命于先帝……张弛有度,治国有方,以致今日海内共欢。”不是官家一人之功。

  林玄礼欣慰的点点头,醉醺醺的说:“你们都记得先帝,这很好。唉,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我又抄袭陆游了……]

  [算了算了,他还没出生,等他出生在太平盛世时,他一定写不出那些哀哀戚戚的诗。]

  这悲伤的诗引发了更加欢乐的情绪。

  魏季礼喝的上头:“官家好诗!咱们索性以‘得见九州同’为题,和几首诗词,不拘曲牌,叫歌女们唱来助兴。”

  赵森兴奋道:“好!我先来!”

  百官才做了十几首诗,童贯在殿门口晃了一下,回身来惊喜的禀报:“官家,楚东昌携他的伙计们,在殿外恭候。”

  楚东昌在从辽国撤回的这段时间里,基本上打点过所有州城府县的官员,对每一个人狂吹官家知人善任,大宋富饶美好。投降过来的官员中,以董小丑和郭药师为首的人中,有八成拿出了楚东昌的亲笔书信。他们这些掌柜的和伙计,是真活跃。封赏的名单中也有他们,只是不知道人跑哪儿去了。

  林玄礼大喜:“好好!快叫他们进来。”

  楚东昌就带着自己最悍不畏死的九名大伙计进殿,激动的参拜:“小人等擅自挪用厚土商行的钱财百万贯,买通官员,搜罗百姓,特来请罪。”

  “你们做的事朕都知道。”林玄礼开开心心的虚扶了一下:“扶楚掌柜起来,你做的好事,朝野之中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买通怨军,施恩与百姓,你看看,你说服的这些位辽朝官员,就在这儿坐着饮酒呢。朕赐你进士出身,官封燕云路参军,朝散大夫,奉议郎,往后你仍为朕经营。你手下这十二名大伙计,也各有封赏。唔?来了几个?喝多了眼花,数不清楚。”

  “来了九个。”楚东昌叹息道:“启禀官家,林得,钱多,海叶三人行事不周,被人劫杀。”

  林玄礼顿了顿:“种师道。”

  种师道身为经略相公,起身表示一定彻查到底。

  酒足饭饱之后被人扶着回到寝殿,官家懒洋洋的松了松玉带,摸了摸吃饱之后硬邦邦圆滚滚的肚子,将军肚是一种体能的表现形式,放松时摸起来也硬邦邦圆滚滚,里面不是肥肉而是腹内压,稍微一绷紧鼓足坚硬如铁,可以让人随便拳打脚踢,根本不觉得疼。

  “这一次和种师道分别之后,真不知道还要什么时候才能再见面。我也不能总叫他去京城诉职。”

  赵森觉得有些奇怪:“种经略的才略和为人确实出众,叔叔,我不明白,您为何对他如此偏爱?见不到的时候,在京城中思念万分,推崇备至,屡有厚赐。现在见了面,又是……爱不释手。这其中有什么侄儿不知道的内情么?”

  林玄礼没法跟他说自己当年和种师道、宗泽、李纲、张叔夜他们四个结下了一起被赵佶气死的战斗友谊(虽然他们老四位不知道这事儿,而且我只是差点被气死,他们是真的被气死),沉吟了一下:“说来话长。当年我与种师道初遇时,是在扶神宗皇帝的灵柩下葬的路上,那年我才三四岁。突然失去父亲…种师道当年是殿前班直,奉命带我在山野之间走动散心。”

  [不咋悲伤难过,不太熟,这没感情也就没什么印象。当时还为了一厢情愿爱着官家的陈美人焦头烂额呢。]

  [妈耶!才想起来,我还有个爹呢!这些年我是一点都没想起来他啊。光给哥哥写祭文了,从来没想过给神宗写什么。尴尬尴尬。]

  [谁等祭文谁尴尬。这个中书舍人代劳的祭文也可以了,只是没写过亲笔信。他大概在地底下骂我不孝顺吧。]

  [啥孝顺不孝顺的,这是个伪命题,在我心里只有爱。我爱过陈美人,也爱尚宫和向太后,我爱六哥,很爱王繁英,爱可可爱爱的小侄子,也爱我的忠臣良将们。这种通过交集,我自己选择、给予并有所收获的感情,比宗法关系可靠多了。我就是大哲学家林玄礼。有谁不服的话,来单挑啊妈的!我看谁能打得过我!哲学家会武术,谁也挡不住。]

  赵森想了想当时的场景,联想到父亲、叔叔和自己两代三个人都是年幼丧父,他们所遭遇的局势更是艰难困苦,想起历史课上的党争,立刻红了眼圈。

  林玄礼虽然不知道他为啥哭,还是抱住摸摸头:“哭完了擦点粉,别让人看出来。”

  雪天路滑难行,带着七万禁军,还押运着那些一等的火器回京,速度不快,一路走了二十多天。虽说是归心似箭,却比出门时的速度慢多了。

  十一月下旬,官家带着太子和随军的文武百官,在帝陵设祭。

  …【地府】…

  六位宋朝的皇帝为了这次御驾亲征而烦恼,就连邻居皇帝们也常常用奇奇怪怪的眼神看赵光义和赵恒,毕竟这俩是现在赵佶的嫡系祖宗,俩人都曾御驾亲征辽国。

  这战争时间不长,获胜的消息一传到京城,太子就在太庙中禀报列祖列宗,祭告之后才往边关赶路。

  但先给地府带来消息的是耶律延禧——这人死了之后也糊里糊涂,还和萧奉先相对垂泪了一会。送到帝镇之后,被耶律阿保机等武功卓著的祖宗们一顿暴打,他口口声声也说的是宋朝一场大胜,打的金国落花流水。可是他太不靠谱,说出来的话人们也不太敢信。宋朝的官家大多体弱多病,要么短寿,要么寿命不太短但精神上有些小毛病,除了赵匡胤之外没有能披坚执锐上阵杀敌的,最多就是打猎,打几只温顺无害的鹌鹑。

  赵匡胤本来性格不暴躁,在地府呆的时间长了,日渐暴躁:“皇帝还不亲自来祭奠?”

  帝镇分两地,一大一小,大帝镇是从秦始皇开始疆域完整广袤的大国皇帝,他们不屑于把小国皇帝和自己同辈论处,在三国时期就强烈要求把他们分出去。

  邻镇的刘彻将信将疑的饭后散步,走过来端详了一会赵匡胤,黑黑胖胖十分能打的样子:“阴间有些传闻,说赵佶是你转世投胎,我特意回来看看,你分明还在这儿。”

  以毒舌而著称的刘欣在壁垒外笑道:“祖宗,您想啊,老赵能乐意投胎成赵二的子孙后代么?耶律阿保机乐意投胎成耶律延禧的儿子么?”

  耶律阿保机拾起一块砖头颠了颠,准备扔过去砸他:“我乐意。”

  刘欣:“是啦,你当然乐意啦,这毕竟也是你的血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