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古典架空 > 铁血宋徽宗 > 第183章

铁血宋徽宗 第183章

作者:文绎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3-12-28 22:08:22 来源:免费小说

  没想到军报发出的第二天,就来了三千骑兵,在赵将军的带领下,携带大量攻城器械、守城器械、火器赶到这里。

  虽然只是三千骑兵,倒拉了八百车的器械/猛火油/火球火箭等物。

  种师道喜出望外:“你们怎么来的这样快?朝廷何时下达命令?”

  赵将军也很高兴,赶上立功了机会了,这夺下幽州城的机会落在自己头上了!“经略相公有所不知,自从您的军报送入京城之后,王娘娘疑心天祚帝给的这样痛快,一定有诈,和章相公一商量,就下旨调兵增援种经略您,派卑职前来协助防备。东西调拨筹备用了两日,又赶上连日有雨,道路泥泞难行,这才耽误到今天。经略相公,请看清单。”

  整个政事堂 枢密院 三省 六部,全体认为耶律延禧一定阴谋。要不是拒不开城门,要么是把人骗进城去再调兵围城。

  王娘娘直接拍板决定,各样家伙事儿都带上,需要什么用什么,哪怕富裕点,来回搬运一次,也别不够用。

  政事堂和枢密院全都同意。

  种师道看着清单,大手笔,种类齐全,还附带了一队木匠随时造东西,省着点用足够打下十六州所有闭门不出的城池,真叫人欣喜若狂:“好好!娘娘真乃神机妙算。小将军先去用饭,待老夫写完奏本,你我一同商议攻城。”

  “岂敢岂敢,听凭经略吩咐。”

  禀报官家、感谢王娘娘、通知枢密院,三封信写完发出去,心里头也想好了该怎么攻城。

  现在幽州城外城的南门和东门区域在宋军的控制下,西门和北门在辽军控制下。理论上来说,内城并不是被包围,还能通过西面和北面出内城。但有两千宋军堵在西门和北门外,宋军进不去但困住了敌人,辽军出不来可是手里扣了许多人质,就僵持住了。

  原本只能喊话劝降,因为没有攻城器械,只有巷战的武器和弓箭,弓箭不适合攻城,临时制作的云梯也不结实,种师道就机智的佯装被他们手里的人质给挟持了。

  实际上这些人质如果不幸殉国了,对大宋来说也不是特别大的损失,其中地位最高的就是进士、给事郎、录事参军仨人,比起幽州城来说真是无足轻重。

  赵将军听他详细指挥,悄悄问旁人:“咱们占了粮草场,怎么没占器械房么?”

  这判官小声说:“辽国云梯都朽坏了,差点把士兵的腿给摔断。”

  ……

  两天之后,九月十七。

  种师道攻破被围困了十几天的幽州城内城,耶律淳率残部冲破包围,逃走。

  林玄礼正率领大军往东北赶,得到汇报,辽中京还没被攻破,只是被金兵围困。

  正在夜里挑灯读书。

  华梅:“官家,营门口有个辽国武功大夫,自称耶律信奴的人求见,说有机密要事禀报。”

  “叫他进来。”林玄礼随手把刀拿过来,放在手旁。

  不到一盏茶的功夫,走进来一个高大健壮的契丹人,二十五六岁的样子,已经有络腮胡子了,来到帐中一跪:“耶律信奴拜见大宋官家。”

  “你说你有机密要事禀报,你想要什么?”

  耶律信奴面带踟蹰,迟疑了好一阵子,找了个合适的暗号:“……外臣只想求一个太平富贵。听说汴京城中有一对儿演参军戏的,一个姓郭,一个姓于,俩人特别招笑。还有一个晁盖,力能托塔,我是听使者说的。”

  林玄礼眼睛一亮,这两个人确实可以算是穿越者相认的证据,绝无差错,心领神会的笑了笑:“可以,只要你的机密有价值。朕给你出钱在他们院子里包年。仙猫传的评书听过没有?京城中的西红柿鸡蛋面名噪一时,吃过么?”

  耶律信奴对这些都不在意:“臣和耶律延禧之女,互有情愫,官家若能做主成全,臣感激不尽。”

  林玄礼不准备管太多闲事儿,年龄差也不关我的事:“先说说你的机密。”

  耶律信奴深吸一口气:“天祚帝派人,将宋辽结盟的事告知金国,意欲恐吓他们。”

  林玄礼比较冷静的想:大风起兮云飞扬、大炮开兮轰他娘。干他丫的。

  第163章 于是痛下决心

  林玄礼气到眼前发黑:[我发誓我一定要杀了耶律延禧那个该死的王八蛋!!我要杀了他!!]

  [炮决!我要把他绑在火炮口上一炮轰死!!我他妈现在就派人联络金国,啥他妈联金灭辽的后果,去他妈的缓冲地带,一起歼灭了耶律延禧!]

  [我他妈现在就要点起兵马去夜袭辽营!去他妈的谋略,先灭了耶律延禧,我再和金国正面硬扛。拿辽国做什么国家之间的缓冲,什么鞭长莫及太大了管不过来,换一条狗上去都能比耶律延禧好。他简直是哈士奇和鳄龟产生的畸形早产儿,也有可能是历史上的赵佶本人。]

  [六哥:佶儿!你冷静点!国家大事,不能凭借你一时的愤怒做事。你得想好后果。其实从你决定和耶律延禧这个人联合时,你就该想到会有这样的后果。你有点利欲熏心,又心慈手软。]

  [我知道错了,我好后悔。我知道该怎么做。]

  见一个辽国官员不能屏退左右,华梅、谢英以及另外八个侍卫都严肃的按着佩刀,排列在大帐两侧,摆出一副仪仗的架势。

  直到他们听见耶律信奴说的那句话——是辽主派人送信。

  全场陷入了尴尬和震惊、不知所措混合的状态。

  之前贾岱玉虽然提出了这个猜测,但人们都不信,觉得有点离谱。

  都觉得是年轻人胡说八道,胡乱猜测,不讲道理,既没有证据又不合理。

  耶律信奴看了看沉默而严肃的(非原装)赵佶,又瞧了瞧赵佶身边那些被震惊的人,抬手往袖口里摸了摸,拿出一份稿件;“官家,外臣有证据。这虽然不是耶律延禧的亲笔信,确实那份国书的底稿,是我偷偷捡回来的。”

  林玄礼一边在心里精分成六哥和自己两个人,自己破口大骂天祚帝,精分的六哥骂自己。捂着眼睛,脸上气的发红:“呈上来。”

  华梅浑浑噩噩的走过去,接过这有些褶皱的一张纸,展开来搁在官家眼前的桌子上。

  林玄礼气的有点看不下去,现在有种强烈的,想要弄死耶律延禧的冲动,可惜不能凭冲动办事。现在身为皇帝,也不能一时冲动过去痛殴猪队友,这要是生活中的朋友早他妈一顿暴打然后绝交,被拘留都值了。眼前这封信根本看不进去:“叫他们过来开会。耶律信奴,你今年多大岁数?”

  “臣今年二十五岁。”耶律信奴也想和这位老乡说说自己的情况,毕竟有国家、民族的隔阂天堑,身份地位又不一样。赶紧把可能存在的疑点解释清楚,千万别发生什么老乡见老乡,背后来一枪的事。“臣并非辽国宗室子弟,祖上乃是赐姓,自幼降生在上京会宁府三百里外的一座小城里,长到十五岁那年,蒙祖荫在辽朝匠作监中做了一名工匠。”

  林玄礼搓着指头:“很不容易。”从一个工匠,一步步混到武功大夫,虽然是个低阶闲职,好歹也是个官,有俸禄,又能被耶律延禧出征时带上,可以说是跨越阶级了。

  耶律信奴就开始哭:“臣眼见着辽朝自从交到天祚帝手里之后,是一日不如一日,不仅世风日下,就连官员们也没人监管。臣自幼读圣贤书,学仁义事,也有心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混迹在天祚帝左右时,竭力劝他勤政爱民,整肃军队,他非是不听。想做外任的官员,被拒绝,想抓一抓吏治,被拒绝,私底下做点生意刚有起色,被人强行入伙,又塞进来几个不会管事儿的贵族子弟,差点给搅和黄了,现在就半死不活的干着。”

  老惨了,说了点最基础的好话,辽主不仅不听,还差点把自己问罪,幸好自己机灵又找机会求人送上精美手办自救。拍马屁不如人,经营也不太会,全凭手艺过硬才凑合活。想去投奔取代赵佶这个老乡,又怕他是民族主义看不惯契丹人,自己也拿不出投名状,空着两只手过去,怎么混。

  林玄礼听他卖惨,不由得叹了口气:“耶律延禧此人,对外坑盟友,对内坑国人。”

  帐篷的帘子一挑,就住在中军大帐旁边的文官们按顺序走了进来,种师中也匆匆赶来。

  道路很近,灯笼火把就搁在帐篷门口的架子上,飞快的掸了肩头落下的薄雪,这才进官家的帐篷。一开帘子,带进来一阵寒风。

  林玄礼:“不必多礼。华梅,拿过去给他们看看。”

  众人传阅了一阵,个个面露惊愕,都开始沉思,这代表了什么,天祚帝还会干什么坑人的事?这么可怕的盟友,还会对军事行动造成什么影响。

  贾岱玉像泡发的海带一样膨胀起来,左右碰了碰,瞧了瞧:“诸位,我可说对了,你们还觉得离谱。俗话说,排除一切不可能,剩下的再不可能也是真相。”

  耶律信奴倒吸一口冷气。

  魏季礼和张叔夜相视苦笑,他俩都坚定的怀疑萧奉先,没想到敌人就在宝座上。

  先把耶律信奴问了问,引荐了一番,送他出去暂且安顿在远处。

  种师中以手加额:“官家,难道辽朝和金朝结盟了?”按理来说不可能,信上写的也不像。但他学到了,不要对辽主以常理推断。

  林玄礼摆了摆手:“那不重要,我们既然来到中京附近,总要和其中一家结盟。而这一家只能是辽。”

  天祚帝是蠢货,斡鲁补野心勃勃,两人都不适合结盟,但不能同时对付两个国家,深入腹地之后再临阵倒戈,就不说道德上的问题,光是丢脸就够够的了。

  到时候青史留名,后人都会指指点点,说大宋君臣凑不要脸,吃了人家燕云十六州,十万大军赶到交战中京城外,一看金国兵强马壮,当场给跪,临阵倒戈,那成什么了要脸不要?大仁大义的局面和做全了,咱不能崩人设。

  有人怒道:“天祚帝如此昏聩,坑害大宋,官家,我们还要帮他们抵御金国吗?”

  魏季礼觉得他说得对:“官家,请三思。”

  “官家亲自率兵,顶风冒雪来到中京城,而天祚帝以此报答官家。”

  他们还是不太能相信这个荒诞可笑的答案,纷纷开始头脑风暴,推测出很多阴谋论来。

  林玄礼听他们议论了一会,有心拿出自己的大计划来,又担心他们走漏风声,或者是被教傻了极力反对这个损招。现在急需一个坏坏的老婆来出谋划策,别人都不行,这个计划可以执行,可是谁都不能告诉:“种师中,张叔夜,你们怎么看?”

  种师中谨慎的说:“臣以为应该打,有两条原因。现在打退金国,保住辽中京,完成这次盟誓。这样有两件好处,第一,官家言必诺行必果。第二,以金人虎狼之心,将来必然要与大宋争锋,刀兵过处,生灵涂炭,良田宅院都被摧毁,现在在辽国境内和他们交战,让金人见识见识我军的雄风,即便糟蹋了村镇,那也是辽国的村镇田舍。可以避免在大宋边城处来回交战。”

  他这话一说,反对派都觉得有道理,只怕军粮维持不上。

  张叔夜也支持开打: “我们在辽国境内打,辽人见了大宋神兵天威,必然纷纷来投奔。这耶律信奴不就是见了辽军被金兀术大杀特杀,金兀术被我们杀的奄奄一息,这才良辰择主而事,赶过来来投奔官家嘛。”

  谢宝也支持打,见解不同:“来都来了,十天的路程,倘若打,能在中京城里过年,再得一些辽金两国的财货,赏赐士兵。若是不打,来回二十天,空耗财力兵力,士气也会衰弱。”士兵们出国打仗,为的就是发家致富,立功受赏,这官家带着他们行军二十天,不战而返,会影响士气。

  到最后,贾岱玉自动负担起去找耶律信奴套话的任务。

  并细致安抚了这个被辽主吓得犹如惊弓之鸟的手工达人。

  “官家,耶律信奴这个人,会木雕,打磨宝石,烧制陶瓷,做那种球形关节小人,给娃改妆。”

  ……

  金兀术此时正发高烧,昏迷不醒。他被完颜昌救回金军大营之后就高烧不退。

  造价昂贵的三棱破甲碳钢箭头穿破他的头盔,深入二寸有余,虽然人的头骨非常坚硬,难以穿破,这箭头却划破他的头皮,露出颅骨缝,这伤势难以治愈,勉强止血,看起来也非常可怕。

  他屋里燃着长明不灭的灯火,法力无边的萨满巫师每天三次祈祷,从辽上京抓来的太医也在尽心竭力的医治。

  斡鲁补担心这个能征惯战的兄弟,更担心宋军全军上下都能装备上这种箭。

  箭头取出来之后,所有人都发现不对劲,问题不在箭头的造型上,而在于这箭头的材质,这是一种特殊的金属,颜色看起来很邪恶,稍一比对就知道与辽金的箭头都不一样,重新装上木杆和尾羽试了一下,确实大不一样。

  “这种箭头能轻易撕裂我们的铠甲。”

  猛将们不想表现出恐慌,但宋军中有百发百中的神箭手,神箭手用着能撕裂重甲的羽箭,这件事就很可怕。

  粘罕劝慰将军们:“中间而归的士兵有不少,人马身上的箭头我都拿来对比过,这样的只有一枚,就在这里。神兵利器,绝不会太多。”

  可怕,值得警惕,但别把自己吓坏了。

  斡鲁补有些烦闷,中京城久攻不下,他们每日消耗的粮草也很多,士兵们同样在抱怨:“粘罕,以你看来,赵佶想要怎样?”

  粘罕沉吟道:“他这个人,令人做摸不着。已经是大国的皇帝,却让我觉得他,所图甚大。有许多事做的没章法可循,但这些年一一看下来,竟然都还不错。”

  三大王提出疑惑:“既然辽与宋结盟,他们怎么会派人将联军的事告诉我们。这么多天过去了,我依旧觉得,这件事绝没有看起来那么简单,耶律延禧或许是设下毒计。”

  大大王等人都赞许:“一定是这样。”“宋辽之中还有些聪明人,或许是有人献策。”

  粘罕却说:“还有另一种可能,或许赵佶和他们结盟,允诺的不是为他们平定辽国,只是从中调停。耶律延禧却在书信中说,宋军是来帮他们作战的。一旦我们先入为主,派人袭击宋军,到那时候两国结仇,耶律延禧获利最大。”

  众说纷纭,但一致认为这件事没那么简单。

  只有一个以有勇无谋的而闻名的猛将坚持:“找到人帮自己打架,告诉对方一声怎么了?怎么不行?”

  说来说去,试探宋主的要求又落到粘罕肩上。

  ……

  正在议论纷纷时,金国丞相粘罕派人来访。

  林玄礼:“叫进来。你们猜,来的是粘罕本人吗?”

  众人无奈,只好跟着猜。

  结果还真不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