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古典架空 > 铁血宋徽宗 > 第163章

铁血宋徽宗 第163章

作者:文绎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3-12-28 22:08:22 来源:免费小说

  斡鲁补问:“有谁是懦夫吗?”

  没有。

  主要是没人承认。

  在短暂的战前会议之后,散会睡觉。

  次日清晨,就在斡鲁补的带领下,直扑辽上京而去。

  上京会宁府的守将压根就没想到,自己守卫的地方居然会被攻击,上京是最安全的地方之一,更没想到女真人以微薄的兵力竟敢主动出击。

  发起进攻时,守将不在城楼中,城门口的校尉慌成一团,城门口进出的百姓商贾更是放声尖叫,等校尉好不容易想起现在应该下令:“收起吊桥、关闭城……”

  斡鲁补身先士卒的穿着铁甲,冲进会宁府中。金兀术、粘罕和勇士们紧随其后,一轮齐射后,已经占领了城门口。

  比想象的更容易。

  辽兵缺乏训练,已经争先恐后的逃跑了,也不知道他们要跑到哪儿去。

  斡鲁补感觉一直以来印象中富裕强大的、幅员辽阔的、不可战胜的辽国,只剩下富裕和幅员辽阔这两个印象了,这可太容易战胜了!怎么会这么容易???自己的计划差点被打乱。

  他心里震惊的无以复加,做出一副镇定自若、一切尽在掌握中的样子:“追!占领四城,收起吊桥,关闭城门。不要急于抢掠,稍后论功行赏!”

  ……

  大宋的朝臣们,虽然在反对官家新政时坚决反对,在被说服之后,执行力都很不错,毕竟是官家精心选择的能臣干吏,拿出章程之后安排下去,统筹调配、出售火器收回土地,做的如火如荼。

  海商们还没收获海外的奇珍异宝,朝廷先收回了几万亩良田。

  他们也得到了官家的提示,说在海上多带耐储存的水果和洋葱,人要是生病了,落地之后赶紧多吃生的蔬果。

  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但都记住了,可能是什么神秘养生秘笈。

  新科状元李纲的去向,在东北县令或沿海县令之间难以抉择,这两个地方都是接下来十年间的要点,磨炼人,展现能力。最终掷硬币决定,李纲去东南沿海,领地内有港口、不远处有驻军的(浙江)平阳。如果东北地区打起来,收服了燕云十六州,再把他调过去。

  林玄礼安排好一切,开始每天得意洋洋用‘你们反对错了吧’‘好多好多良田哦’的眼神瞄着朝臣们。知道他们反对的在理,而且治国也需要官员提出反对意见,事事顺从的不是忠臣,也算不上亲信。

  章惇和苏轼还保留着学派之争,各自推荐自己学派的门生来主持新政的实施。出售火器这件事,做好了没有什么功劳——因为是官家的主意,但干系重大,是一个展现才能的好机会。

  韩忠彦看两位老丞相都在忙卖火器的事,就默默的承担起丞相应该做的职务。进宫禀报时,官家正戴着皮护腕,叉着腰架着鹰,正在笑眯眯的对鹰训话,几只小猫小狗在地上滚来滚去的吃掉落的小肉块。他考虑了一下要不要效仿魏征进谏,想想还是算了,以官家的脾气可能会和魏征辩论起来,魏征还不一定能赢,最起码官家肯定不承认他赢了。

  上前作揖:“官家,黄河各地起了桃花汛。”

  林玄礼吓得一撒手就把鹰给扔了,猎鹰一展翅扑啦啦飞上天。“灾情严重吗??”

  “不严重不严重,官家,稍安勿躁。各地受灾的军一个,县六个、镇五个、村二十二个,受灾百姓共计四千三百余人,被河水卷走的仅有十八人,都是住在河边低洼地区、身体虚弱的老弱贫病之人。河道经过治理,开凿、扩宽之后,苏轼的设计颇为有用,几处大湖缓流令水势舒缓,六年前种植的槐、桑、柳填补了堤坝不足的地方,河岸上被卷走的泥沙也比往年要少。”

  双手奉上对比数据。“各地官员都在救灾,臣请官家恩准,减税、免役、并派医官往受灾处施救、预防时疫。受灾的驻军之地,不需要重新选址驻扎,等水褪去就好。”

  林玄礼一看对比数据,发现灾情仅有修造大型水利工程之前的五分之一,有些地方压根没受灾,顿时开心起来。突然想起来:“章楶几年前说要培养军中的医官,五六年了吧,应该培养出来了。派这些人和太医院的医生一同前往。这些人年轻力壮,哦,太医院的学生也是年轻力壮,哈哈哈,我忘了。”

  韩忠彦:“遵旨。臣告退。”

  官家吹了两声口哨,把盘旋在上空的猎鹰叫回来,喂了点碎肉吃。这是辽国送来的猎鹰,也不能随便放生,只好养着玩。

  ……

  徐绩在仔仔细细算了一笔账之后,又从长远角度想了想,就开始帮着官家说服其他负隅顽抗、还想辞官抗议的朝臣。人们在背后窃窃私语,不论是能力还是才略,他看起来都要入驻政事堂了。

  他能富国、节用而不是为敛财,其他人虽然嫉妒,也找不出什么反对意见。‘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饶’桑弘羊这么号称,王安石也是这个计划,前者给汉武帝凑集了大量财富,后者给宋神宗增加了‘天下常平、免役、坊场积钱五千六百余万贯,京师米盐钱及元丰库封桩钱千万贯,金银谷帛之数,复又过半’的大额收入,但他敛财太苛,民怨沸腾。

  徐绩积累钱财的能力虽然不如王安石,但民间毫无怨言,总体来说是优胜。

  如今政事堂中都是老人,显然不符和官家年轻又朝气蓬勃的状态,只是留恋旧情,有点舍不得罢免丞相。但自从那日朝会,致仕的范纯仁被拉回来继续开会,却全程昏昏欲睡不发一言,就有些端倪。

  林玄礼志得意满的出宫游玩,先去看了看高蜜的急训成果,他现在正在加班加点的学习几门外语,并接受水军将领指导如何打海战,以及维修战船。

  高蜜整个人都又憔悴又精神,抱着自己的一摞作业,满口保证:“官家,您只管放心,小人现在日日寒窗苦读,绝不辜负郎君厚望。”

  林玄礼拍了拍他肩膀:“辛苦你了,今日的辛劳,日后都能名垂青史。”

  然后快快乐乐的逛庙会。看大宋现在的样子,还真是富饶安逸,百姓们面色红润,一个个都是能吃饱饭的样子,人群中的穷人只是身上打补丁,还不算衣衫褴褛 ,许多年轻人结伴同游,还有些呼朋引伴一起出游的中年、老年人,儿女搀扶着,家丁拎着食盒跟在后面,还挺气派。

  看到翘班的苏轼和胖大和尚各拄着拐杖,在大相国寺的花园中谈笑风生。几个年轻的侍卫结伴逛庙会,和官家正面遇上,遥相拱手也没过来打扰。

  大相国寺的俗讲僧正在高声宣讲《目连救母》的故事,这和尚长得好看,说起地狱的种种景象,说的耸人听闻,信众们听的如痴如醉。

  庙会外的地摊上大部分都是假货和新的物品,偶尔有人拿出家传几代的晚唐、五代时期的物品出售。

  林玄礼对寺庙菜不是很感兴趣,但大相国寺的和尚厨艺过人,能化腐朽为神奇,萝卜、魔芋、芹菜、豆子都能做的鲜美无比,在加上洋葱,还别说,后世的和尚不吃洋葱,认为是三荤五厌,但大相国寺把他解释为一种蔬菜,大相国寺的炸洋葱圈和炸油饼、炸香芋饼堪称三绝。

  吃饱了再去视察自己的厚土商行。

  天下的富商虽多,厚土商行的涵盖之广、涉猎之多、地位之稳,堪称独一无二。几个旗舰店扩建又扩建,还轮流加盖,现在已经是汴梁城中的地标建筑。只有最开始的点心店始终没变。

  林玄礼计划让这家店永远保持原样,保持现在的糕点水准,那就很有趣。

  来视察时看到卖货的伙计们依旧是那些膀大腰圆,没少偷吃残次品的胖子,忽然有一个西北风情的美少年抱着两大盒糕点走出来,补货。

  他多看了两眼,看这美少年也不住的回望微笑。“这小子新来的?”

  “东家,他来了快半年了。叫黄嘉,勤快,手脚麻利,聪明,学什么都可快了,又本分,连废品都不怎么偷吃。”点心铺的王掌柜的一边麻利的拿出官家专用茶杯,用开水烫了烫,斟了一碗茶送上,又飞快的把铺面上正在卖的各色糕点各捡了一块,码成一盘,也搁在桌上,站在旁边伺候着:“小人看他再干二十年,能顶替小人的职务。可惜这小子心大,自从听说官家准许海商买火器出海之后,就一门心思的攒钱买船,也想出海去,仗着船坚炮利,抢下一个小码头,您说这多可笑。”

  林玄礼讶然,刚想说我的老伙计们说厚土商行里没有人想出海占领土地,又反应过来,他们能问到的也是中高层,这种基层小伙计没人询问,哪怕他说愿意,别人还不放心呢。又看这厮有种积极进取的气质,人也很精神。看他这儿也有个摇椅,直接躺进去试了试。摇椅做出来了,也拿去卖,但卖得不好,很多人说这玩意不稳重、令人昏聩。“老王,你叫他过来。”

  王掌柜有些惊愕:“东家,您是打算器重他?这毕竟是个党项人,虽说是投奔大宋的,可也不太靠得住。”

  林玄礼微微一笑,心说如果他是个足够机灵的人,学习能力强,又没有家世牵累,可以跟着高蜜出海嘛,现在给他选定的人都从稳重、谨慎、不惹事不怕事的标准选的,虽然很能干,但还需要有人负责活跃气氛:“我知道。先叫过来再说。”

  “是。”

  林玄礼:“去陈记酒楼,叫郑在给我准备一桌酒菜,一会过去。”

  黄嘉躲在门帘后听到一点,心中澎湃如擂鼓,他绞尽脑汁才从首饰铺子调到这糕饼老店,这是官家常常带着秦王来玩的地方,又足足过了半年多,有四次见到官家的机会,今时今日总算见到了宋主。不仅暗自幻想,如果我能弄到海船,还有赵官家赐予的火器,又能开船出海,可以乘船送往西夏,交给大王。将来西夏仿照出大宋的火器,首功在我!

  他压根就不知道西夏没有港口,只有河,没有海,想当然的以为西夏那么大,一定有海。

  见到富有四海并把西夏打的嗷嗷叫的赵官家时,有些控制不住的紧张、惊惧,遮掩不住的流露出来。

  林玄礼也不以为意,问了黄嘉几句就带出去继续逛街,黄嘉倒是很有眼色,直接去伺候跟着官家出门的内侍。

  在首饰搂前翻身下马,看到一辆宫内的小香车。“谁在这里?”

  “是郑婕妤出宫游玩。”

  “进去看看。”

  郑妙妙出宫买角先生,以及视察金银铺子里自己设计的牡丹狮子簪,这是按照官家身上的刺青设计的,牡丹花瓣纤薄美丽,中心是一颗红宝石,狮子是錾刻出来的薄片,威风凛凛、金光闪闪。取代了凤钗,成了风靡京城的正钗。正在检查质量,看别的工匠设计的新品。

  忽然抬头看向楼下,见官家一身白袍仪态非凡的走进来,顿时心里一跳,赶紧把身旁的盒子往身后藏了藏。飞快下了楼,顿了顿:“十一郎万福。”

  林玄礼笑了笑:“你来管着这首饰铺,我很放心。忙完了吗?”

  “都忙完了。”

  “吃饭了么?”

  陈记酒楼里,郑在这个厨子已经是官家每次钦点的厨子了,只差带到光禄寺去当差。荤菜提前做好,尤其是东坡肘子,提前炒了水,还要在砂锅里炖一个时辰,现在差不多快了。素菜和需要现炒的炒河粉等菜肴等客人来了才做。郑在就站在门口翘首以待,一看见黄嘉跟在官家身后,不由得一愣。

  郑妙妙跟在官家身后,欢喜雀跃。能和官家单独吃饭,那下一步不就是……嘿嘿嘿。

  林玄礼专心致志的吃炸带鱼,虽然是腌过的咸带鱼,但盐味不是特别重,还挺好吃。又有炖的软烂,堪比苏府厨子制作的东坡肘子。鸭子油煎的肉卷。炒的空心菜清脆爽口。一桌十道菜,样样都好吃。

  有内侍匆匆忙忙闯进门,跪地禀报:“启禀官家,女真人以三千精兵,一日之内,攻下辽上京。”

  官家大喜过望,把筷子搁下就起身,对美女设计师说:“你慢慢吃,不着急。”

  一阵风似的下了楼,跳上马背,疾驰而去。

  作者有话要说:  说起来挺倒霉的。我姥爷感冒了,传染给姥姥,姥姥传染给我。我今天开空调 灌姜汤 喝药,基本上快好了。诸位,注意保温啊过年前这几天,几天之内气温上下波动太大了。感谢在2021-01-30 03:16:13~2021-01-31 03:01:20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夜雨 165瓶;扁豆豆1223 37瓶;清飏婉兮 20瓶;昨夜星辰、秘密迷蘼、吃胡萝卜吗 10瓶;翊歌 5瓶;咪咪 4瓶;云林子 3瓶;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47章 你们不懂战争

  辽有五京,宋也有五京。是五个军事要地,也是因为距离京师太远,信息不便,分设出去统治那片区域的政治中心、国家仓储、屯兵中心。

  大宋是派经略使、团练使以及知府知州来管理,辽国派的是亲王勋贵。

  林玄礼带着十多个侍卫,快马回宫,惊讶的发现枢密使也是匆匆忙忙的下马往宫里跑。今天还真是大伙都在沐休呢。他而已顾不得换衣服,直接跑了三公里到勤政殿。

  童贯捧着展脚幞头站在殿外翘首以待,身后还带着好几个小内侍,准备好一切,奉上官帽,接过常服的帽子握在手里:“官家,消息刚一进宫,小人就派了二十人,到各处去寻您,您回来真快,现在只有章惇、李璨到了。”

  小内侍奉上温热的水盆和毛巾,林玄礼抹了把脸,在这春夏交接的天气中,跑的一身是汗,又漱了漱口,把大肘子的回味清了清:“很好。”

  进入殿内,看俩人正在耐心的等着:“不必多礼,朕来了。把事情细说一说。”

  枢密副使刚给章惇讲了一遍收到的具体的消息,现在只好给官家再说一遍:“遵命。是十三天前,斡鲁补召集女真部,亲自率领三千余人奔袭上京会宁府。辽国境内设卡收税的地方虽然多,但女真部落和会宁府之间设卡不多,辽人可能是疏忽大意,看女真人弱小人少,势单力孤,又靠近海边,不需要担心外国入侵。整个辽东地区的武备都比较疏忽。具体战况不明,守将不战而溃,逃出来后只说女真人凶猛如虎狼,神兵天降,刹那间占领了城池。守将逃离后号称求援。城中驻守的长寿王(意译)和知府被女真人生擒。女真人以三千之数,占领了屯兵五万,城池内外数十万人,似乎是兵不血刃。会宁府守将没被生擒,跑的飞快,他世代勋贵,膏粱子弟,文墨音律斗茶样样,只是不会打仗。 ”

  林玄礼摸摸鼻子:“好吧。我提醒过耶律延禧,他好像一点都没放在心上。萧奉先也是真废物。”

  接下来就到了朕大展身手的时候啦!咩哈哈,先让辽国和金国干仗吧,我是不会破坏檀渊之盟的,但是不占领燕云十六州,我怎么帮辽国抵御金国呢?是不是?做皇帝的能有什么坏心眼呢?我确实是仁爱国人,并且希望其他国家的人也成为国人——这个解释好!写到《君道》里去。

  章惇有点尴尬,踟蹰了一下:“官家。臣,今早上了一封告老还乡的奏本,现在想收回来。国家大事当前,臣不敢言退。”

  把这波大事做完再退休。虽然官家没有让自己致仕的意思,也会按照潜规则三次请辞再准许,但大事当前,官家看到那封奏本会觉得奇怪。时间太微妙了,递交的一刻钟后得知消息,如果有人挑拨离间的话,看起来就很像丞相收到辽东的消息之后,突然奏请告老还乡,有点故意拿腔作调的意思在里头。官家又小心眼,说不定在想什么。

  林玄礼讶然:“你今年才七十七岁,耳聪目明,机警敏锐,怎么就要告老还乡?倘若你告老还乡去,我与何人商议朝政?”

  章惇以袖掩面:“多谢官家。臣本想着四海升平,到了回家含饴弄孙的好时节,不料女真人竟在此时此刻生事。臣本以为他们要休养生息,再过些年,等人口多些,才敢犯上作乱。”

  林玄礼:“哈哈哈哈哈,女真人从不奉诏开始紧着生孩子,那也不够打仗之用啊。怎么说男丁也得十三四岁,才能上阵打仗,再小的只是饭桶、牧童而已。”

  “官家所言甚是。要孩子这种事,确实是越早越好,是要紧的国家大事。早些做好准备,能慢慢教他做人做事,即便官家想要御驾亲征,我们也都能放心。”章惇觉得官家很有可能想御驾亲征,我们也很有可能拦不住。正如他可能生不出儿子来,是不是亲生的不重要,同族的孩子从小抱过去养也是一样的。

  “您以为如何?”仁宗皇帝挺早就准备好十三团练,虽说后来生儿子就把怹送出去,儿子一夭折又接回来,反复数次,折磨的英宗皇帝身心俱疲,到最后请入宫继位时都不敢相信,但仁宗好歹做了准备。现在您侄子、宗室子侄很多,您也马上就三十岁了,是时候做好准备,以备不时之需。

  林玄礼:“……”我已经准备好小宝了啊,教导的也不错,但是不想宣布的这么早。我现在不是个美少年吗?怎么都要催生…那几个不熟的美人已经证明了问题在我这里。

  章惇毫不迟疑:“请官家为天下计,早做打算。”您都快三十岁的人了,从父兄的年龄来看,说不准哪天您就没了,不做好准备,等到时候让向娘娘选立亲王么?

  那咱们的政策都得毁于一旦,司马光不在了,他的门人依旧散落在九州大地上。

  向娘娘依旧是元祐党人,只要稍有松懈,这群人还会卷土重来,败坏官家苦心经营的盛世。

  枢密副使心里琢磨,可能是章相公知道什么不为人知的内情,譬如官家已经决定要御驾亲征之类的事。赶忙附和道:“章相公此言诚为老成谋国,请官家纳谏。”

  林玄礼沉吟了一会:“实不相瞒,我已经准备好遗诏,就藏在垂拱殿中。”并没有!我回去就写!

  章惇大惊:“官家??”

  枢密副使也大惊:“官家何出此不详之言!官家千秋鼎盛,年富力强,正是大有作为的时刻。”我怎么有点里外不是人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