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古典架空 > 铁血宋徽宗 > 第161章

铁血宋徽宗 第161章

作者:文绎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3-12-28 22:08:22 来源:免费小说

  不奉诏只是第一步,还得想尽办法让官家收回成命,一部分人还希望官家能顺便收回每年拨给火器营的大笔钱财。

  “官家是一门心思的,打算让这些商贾,在海外开辟田产。”

  “官家总是轻视武备,自己研究武器,还想卖给别人,这武器就不该研究。”

  “官家平日里对相公言听计从,现在也劝不住么?”

  “这事……动摇国本啊!”

  “官家满心都是天下大势,四海都容不下,可现如今,官家无子才是最大的国家大事。”

  有人提议:“让商贾拿火器出海,确实不行。如果派水军呢?”

  一言既出,全场都安静的像半夜的乱葬岗一样。

  苏轼手里的胖猫不明觉厉的喵嗷的一声,疑惑的左右看了看。

  短暂的寂静之后,其他官员都用看叛徒奸细卧底的眼神看着他:“派谁去?那些武人,能信?”

  “即便出去时都是忠臣,难道太*祖当年不是后周的忠臣吗?”

  “武人携带火器,远行到海外,必然占山为王,给朝廷拿腔作调。”

  “五代十国的历史你们没读过?”

  徐绩不是很乐意他们用‘每一个武人都是潜在的谋反者’的态度说话,当然他也不支持官家派水军。不是每一个武人都有可能谋反,而是谁当上封疆大吏,谁就有九成几率产生不臣之心,另外一成可能是黄袍加身。江船不是海船,海外无缘无故的攻打别人国家不合理,即便是完成统治,海外番夷也服王化,甘心做大宋子民,那赋税也运不回来,堪称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头。商贾之流也好不到哪儿去,指望商人能经营一片国土,弘扬天朝威仪吗?别逗。

  “中宫性子最平稳端庄,在这件事上怎么缄默不言?”

  “几位承恩公面见官家,太后也劝说,都无济于事,王娘娘又能如何。”

  章惇终于开口:“老夫只怕官家一时气恼,打算亲自去卖这东西。”他又不是干不出来这种事。

  ……

  陈庆也很苦恼,朝廷中的风浪他都知道,官家不愧是老乡,到底还是老乡最亲。

  主要是官家有心胸,没有那种‘宁与友邦,不与家奴’的小心眼。倒也是,自己连一个会做弩、做火器的工匠都找不到,官家手里掌握天下,千军万马,他是真没必要提防自己。

  官家同意,但芸芸天下众生都反对。朝臣反对,进京考试的举子也激动的要跑去午门上奏,直接就明说了,谁想买火器谁就是反贼——正经人谁用火器啊。

  现在手里拿着大把的钱,想行贿都没有人敢收,以前那些索贿的官员现在对自己避之唯恐不及。也只好抱着青楼女子滚在床上,万一官家被他们劝动,也觉得自己是个反贼,那就死定了。

  ……

  次日清晨,垂拱殿中,官员的展脚幞头差点互相摩擦碰撞。紫袍、绯袍和玉带交相辉映。

  林玄礼一大早就吃了两笼肉包子,精力充沛的前来探讨:“今日继续探讨‘卖违禁武器给海商’的事。上次探讨到哪儿了?御史大夫,你来说一说。”

  御史大夫不情不愿的出列,默背了上次会议精要:“官家只要他们不在大宋境内持有枪、弩就不算犯法,官家没有准许他们犯法。官家还说,让市舶司中驻扎的水军卖火器,登记成册,谨防走私,一旦有人在陆地上持有火枪,以盗贼论处,知情不报的连坐。臣等则是坚决反对。不能派使者宣扬天朝威仪,那样劳民伤财,没有意义。不能派水军出海,江船不是海船,又恐怕触怒辽国。更不能卖给商贾之流。”

  林玄礼挑起眉头:“不错,朕有些话本来不想说,只要实施下去,就能看见朕这计划的妙处。奈何你们坚决反对这件事。今日就对你们实说了,有三件好处,稍安勿躁,听我一一道来。”

  老丞相们深沉的叹气:“臣等愿闻其详。”

  林玄礼信心满满的说服他们:“第一,火器也分等级的。一等威力的,如雷*管等强悍火器,仅供禁军训练,各地不交战时,摸都摸不着。二等威力的猛火油柜、火箭分发各地防御。三等威力的,如燧发枪、气*枪、短炮卖给海商。他们拿了去,就算仿照出来也不碍事。”

  苏轼率先提出反对意见:“官家,气*枪威力太小,恐怕无用。”实不相瞒,我小时候玩弹弓,弹铁丸子的威力都比那玩意大。那玩意谁买啊。

  林玄礼微笑道:“我派人询问过很多海商。海外没有枪*炮,也没有烟花爆竹,对火器从无应用。只要是没见过的的东西,那么威力就足够大。”

  他继续说:“第二,火器有保存的年限。火药会受潮,铜会生锈,一旦保存不利,半年就会朽坏成一堆废物。就算是精心保存,每隔十年也会有一些报废,浪费了许多民脂民膏。一直都有人劝朕少预备火药,以免用不上,空耗国库钱财。现在这些火器,不仅可以收回本钱,还能格外大赚一笔。章惇,章楶,徐绩,你们仨说说,每年赋税十分之八充当军费,其中有多少做了兵器、火器?”

  不仅三人沉默以对,其他人也有点说不出话。

  报废的军械,真的是好多好多好多钱!

  林玄礼也不逼他们,信心满满的说吓一条:“第三!商贾官员兼并土地,以致流民流离失所,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各地官员劝勉农桑,开山填湖,精耕细作,也不够百姓吃的。如今火器可以卖给富商,让他们出海去淘金,但朕要的不是金银铜钱,朕要他们用田地来买。一亩良田抵一门炮,或是五颗炮弹,亦或是五把气枪。海外有珊瑚树,水晶,珍珠,宝石,金银矿,他们可以出去搏一搏。商人不会蠢到卖光所有良田,但朕可以收回大量土地,重新丈量国土。”

  “这三条妙处,本来是等实施之后,用来做意外之喜的,哎,可惜你们拒不奉诏,朕也只好说清楚了。”

  章惇已经很难再坚持立场了,勉为其难的最后反对一次:“官家,倘若有人在海外占山为王,犯上作乱,那又该如何?”

  林玄礼讶然:“你们劝我剿匪不要下令硬攻,直接招安的时候,跟我说没有一个宋人会拒绝朝廷招安。”

  有人占山为王这不是很正常嘛,但被招安的速度也是飞快啊。

  我说是不是宋江,是每一个山贼海贼头目,都盼着朝廷招安。

  张商英看老相公招架不住,顶上前:“官家,一旦海贼盗买我们的火器,在大宋境内作乱,又该如何?”

  林玄礼淡淡道:“他们现在也有弩,也会设下机关陷阱,我看各地驻军剿匪时还蛮顺利的。至于各地在出售时会不会徇私舞弊,暗中存有硕鼠,这是御史台和吏部、刑部该监管的事。”

  作者有话要说: 【1】以上就是礼子的全部理由。

  【2】古代的占山为王的土匪,真的超级容易被招安。土匪们自己也吐槽朝廷爱招安的这件事,要想做官,先当土匪。就当思想钢印理解就行了。

  第144章

  分级管制火器,库存清仓回本,抑制土地兼并。

  第一条解决了官员们的疑虑。后两条则解决了朝廷上下的心腹大患。

  能让库存报废的火器回本,朝廷手里的资金又能宽绰很多,每年赋税八成都用在军费上!八成啊!而土地兼并——这可是流民作乱各地谋反的另一个原因,把农民绑定在土地上,才能让天下太平。

  这……好像在连日苦战之后,没能说服官家,反而都被官家说服了。

  林玄礼看他们陷入沉思,上火起痘的脸上浮现出‘好像很有道理’和‘不管怎么样都想反对但是这样收回土地好棒啊’的神态,得意自满的端起茶盏,抿了一口金桔菊花胖大海炮制的清肝明目茶。

  海蓝色的兔毫天目盏里荡漾着橙色透明的汁液,喝起来酸酸甜甜,对牙齿不是很友好,但是超~级~好~喝!

  下方传来低低的嗡嗡议论声,看起来他们对这件事有了点接受度,甚至开始探讨要不要派文官当国使,弘扬□□威仪。

  有些官员咬牙切齿,小声说:“不行!不行就是不行。”

  “我也不同意,可是用什么理由呢?”

  “朝堂之上,最看重国家利益。你们就说官家如今这一招妙计,政事堂、六部、九寺,谁能反对?”

  都在被经费不足的问题困扰,官家这一招,里里外外的每年能增加十万贯的收入,还能收回被兼并的土地。

  官员们是兼并土地的主力之一,嘴上都赞同官家抑兼并,心里都觉得自己买地留给子孙后代是合理的。现在能从一些商人手里榨出良田来,这真是官家、朝臣尽欢的一件大好事啊!

  “官家,臣以为商贾出去探查,必有隐瞒,大宋应该派国师启程远航,联络友谊,交好海外各国。探听海外诸国的虚实。臣请让苏轼率领船队出海。”

  林玄礼刚端着自己挺喜欢的有宇宙感的天目盏,刚把果茶喝到最后一口,还没咽下去,差点喷出来。为什么迫害苏轼!!他都七十岁了!我现在都因为尊老爱幼不祸害章惇了!“呃?不行。岂能让丞相做使者。要选一个三四十岁的人来。”

  苏轼气定神闲的眨眨眼,甚至还有点遗憾。要是年轻四十岁,他还真可以考虑出去走一趟,去看看海外风光,那应该是一件很有趣的事。他捧着搭在肚子上的玉带:“官家,可惜老朽不堪用。”

  林玄礼笑道:“苏东坡,你现在觉得,卖火器这件事,怎么样?”

  苏轼慢条斯理的说:“臣觉得,此事确实值得商榷,官家高瞻远瞩,非比寻常。”

  “章惇,韩忠彦,范纯礼,徐绩,你们怎么看?”

  四人心里也打定主意,除了范纯礼继续坚决反对之外,另外仨人都说:“官家为长远考虑,臣等窃以为,此事还需要有一个更详细的条陈。”

  终于从没得谈、绝对不行进步到可以谈一谈了。

  林玄礼心中暗爽不已,脸上还是一派平静淡然,安之若素,似乎一切尽在掌握之中:“很好。诸位臣工有什么想法,都说出来,咱们群策群力,一箭双雕都不算什么。”

  朝臣们一时半会倒也说不出什么。低声议论道:“官家思虑周详,我说不出什么。”

  “是啊,火器分三等,确实不足为虑。”

  “把那些火器高价卖给海商,既不会在大宋境内成为祸患,又能……哎呀,官家如此英明的安排,愚等研究了半个月,竟然无知无觉,如槁木死灰一样。”

  “商人,哼,还不如派宦官为特使,能做监军,能坐指挥使,能做殿帅,再做一做国使又有何不可。”

  “只怕他们不学无术,道德败坏,毁坏大宋的声誉。”

  童贯高蜜站在官家身旁两侧,忽然感觉自己此时此刻备受关注。

  林玄礼在漫长的嗡嗡议论声中,也悄悄摸摸的抓了一颗无核话梅丢在嘴里,顺着朝臣们的目光看了看。

  童贯和高蜜俩人,前者一门心思想当禁军三帅,另一个想为君王出海。貌似是贴心分忧的小可爱,实际上是想提升他们自己的官职地位,要更大的权力…前者肯定是,咦,高蜜反而不是,出海远航他会远离朝廷中枢,军政两边都不沾,一离开好几年,和我几年见不到面关系也疏远了,童贯留在我身边不停的挑拨离间进谗言,而他甚至有可能客死他乡。

  章楶仔细看了一会,大宋现在所有的火器,都被官家分成三个等级。但他对其中铁火床、□□、爆竹的划分略有微词。铁火床是那种盛着火球从城头垂下去放火的垂直升降器,经过官家改装后还能左右摇摆,但这种东西用在海战时可能会烧了自己的船,没必要放到二等名录里。

  他没打过海战,和同样没打过海战的枢密副使以纸上谈兵的水准,探讨起海战的大概距离和战法。

  又有人争先恐后的说起:“如何防止辽国、日本、高丽、暹罗等国趁机来买、或者是买海商手里的火器?现在这些小国手中,一件火器都没有,万一他们趁机获得了火器,将来反制大宋,又该如何?”

  枢密院:“只是三等火器,在他们射程之外,我大宋的坚船利炮就把他们打翻喂鱼了。”

  工部:“自从官家推行物理之后,总结了杠杆、折射等事,又教人计算角度,现在没什么用的小发明越来越多。咳咳,臣的意思是,大浪淘沙,各地武官总会发明更新更好的火器。大宋的官员,哪一个不是博学多才。”

  刚刚建议苏轼亲自率领船队出海的人,又说:“臣觉得可以錾符咒上去,仿照者死。”

  林玄礼本来在想如何利用接下来的殿试题目,给士大夫们一个信号,叫他们分析和灵活思考,考虑事物的两面性。前三甲的策论在殿试之后总会传扬出去,全国各地的盗版书商都出《百年状元殿试策论合集》这类参考书,卖的极好,我第一年没跟上,第二次科举时,我可是选定状元之后就悄悄把他们的策论送去活字印刷……然后被伙计把商业机密卖给了其他人,真他娘的气人。“什么???”

  这中年胖子振振有词:“官家有所不知,现在书铺都在书籍后面盖章‘盗印者子孙万代男盗女娼’,臣觉得火器上也可以錾刻符箓,施加诅咒。”

  章惇都情不自禁的转头盯着这个笨蛋,心说你完了,你太笨了。唯一的好消息是你这个笨蛋不是我举荐给官家的。

  林玄礼嗤的一笑:“不问苍生问鬼神,这不可取。”

  韩忠彦立刻接话道:“官家所言甚是。既然如此,中宫娘娘闭关求子时,您……”

  林玄礼摸摸下巴,开玩笑道:“我这不是趁机加封了三名美人么。别把话题引开,火器这件事,你们各部还需要仔细协商,枢密院报告库存五年以上尚未损毁的三等火器数目,户部统计天下被兼并减损的良田有多少,刑部嘛,多上点心,准备编敕管理这件事。吏部么,不用我多说。给你们十天时间筹划,在端午节之前,我要听说有海商买了火器,出海远航的消息。哼,金明池龙舟竞渡,不过是在方寸之间。出海去,天高海阔,那竞渡的彩头比端午竞渡的花红丰盛万倍。”

  《编敕》=皇帝颁布的管理条例,要他们出一部法律法规来管这件事。

  “诸位臣工辛苦,这件事功在千秋,除了朕说的三样好处之外,还有朕没说的,十年之后自见分晓。你们这二十天来,苦劝朕,提出许多质疑,反而让我的思路更清晰,对这件事的计划也更坚定。但是有一点做得好,虽然你们连承恩公们(向太后娘家,朱太后三个娘家,陈皇后娘家,王皇后娘家)都请动了,到底没让森儿来劝我,这很好。”

  “是是。”

  “臣惭愧。”

  群臣顾左右而言他。其实找了秦王的老师去劝秦王上奏,毕竟他最受宠,但是秦王不肯。

  林玄礼觉得怪怪的,但是累了想休息去:“今年科举的小铜牌都发下去了么?”

  “一样不少,全都发下去了。士子无不感恩戴德,叩谢官家。”

  “散了吧。”

  “官家!”章楶做好了加班的准备:“官家,厚土商行里,就没有海商么?”

  林玄礼深沉的叹气:“没有。有些不敢,有些敢的又学不会外国话,去辽国、日本、高丽做生意还成,不说汉话的地方就都抓瞎了。”

  厚土生春这个商业帝国里出来的人才,能干的最猛的事儿,也就是拿着官家的手诏,悄悄吧中等品质的刀和甲卖给女真人。啧,现在算是国企了,一个个都以稳定为主,不敢赌命,上上下下没有一个亡命之徒,全都稳如磐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