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古典架空 > 铁血宋徽宗 > 第138章

铁血宋徽宗 第138章

作者:文绎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3-12-28 22:08:22 来源:免费小说

  气*枪比起弓箭差得多,更别提和弩相提并论了,没能普及成为军用武器,甚至都没进入被管制的范畴内,但进城里的纨绔少年和小衙内都想弄一把玩,不为别的,就图这是官家亲自发明设计的东西,还不需要□□,玩完身上没有□□味。

  一些稍微彪悍一点的妇人,也从非法渠道弄了几把,代替投壶玩。

  在雪山中策马追逐嬉戏,玩累了下山吃饭。

  山下有等候的侍卫:“启禀官家,周侗已经抵京。”是官家亲自派侍卫去请的,还要求‘好言好语’,到达京城立刻禀报。

  “快走快走。”

  周侗看起来和十几年前没什么变化,还是一副健壮又低调,闷头做事的样子。赶忙从驿站里迎出来,似乎被官家强行请来京城有些苦恼,又不敢多说什么。听了旁边人的提示,连忙跪下:“小人周侗拜见官家,拜见王娘娘。”

  林玄礼翻身下马,一把扶起他:“周侗啊周侗,当年你不愿意教我,也不愿意教王英,今日又如何?”

  周侗还能说什么的,只能惭愧道歉:“小人当年有眼无珠,认不出真英雄。”

  若早知道当年的少年会当官家,我连真名都不透露,跑的远远的。

  这次麻烦了,秋后算账,可怕,别给我刺配边关,发配倒没事,刺面就太丢脸了。

  林玄礼觉得有点羞愧,比起他要收的卢俊义、林冲、武松、岳飞他们四个,我这有点仗势欺人的嫌疑了。“别紧张,跟你开玩笑的。我派去的人不曾失礼吧?”

  “官家派人三顾茅庐,天使彬彬有礼。”其实是一顿疯狂威胁,但周侗知道告状也没什么用,反而后患无穷。

  林玄礼不知道内情,想自己嘱咐了两遍,应该没什么问题:“我与皇后初遇时,是在拜访周教头的时候。真是奇妙的缘分。”

  王繁英道:“当初周教头借住的宅院,我已经叫人买了,今日正好过户给你,算是一份薄礼。”

  林玄礼强行和他约定:“明日我要去禁军视察,你陪我同去,正好指点他们。视察之后,再陪我切磋几天。我知道你不愿意长留京城,也不会勉强你。”

  周侗这才松了口气,都说民不与官斗,更何况对面是官家,要是真被威逼着留在京城常伴君王左右,那真是了无生趣:“遵命。”

  王皇后的仆从带他去拿房契,过户那栋小宅院。

  官家还得回宫加班,魏季礼问:“官家因何闷闷不乐?是周侗不如往日勇猛?以微臣愚见,他看起来比禁军教头们多了几分肃杀和乡土气。您常说见这周侗是您多年夙愿。”

  林玄礼淡淡道:“做了官家,不能和人随意说笑,我说什么他都当真。”[我现在知道为什么会有人喜欢弄臣了,以及我在六哥眼里怎么会那么可爱。]

  回宫时得知狄谏也到京城,正等候宣召。

  “故人重逢啊。让他进来见我!”

  童贯知道官家勤政,刚刚玩了两个时辰,耽误了不少事儿:“官家,且慢,两位相公和礼部尚书求见,等着和官家商议省试和殿试的事情。”

  林玄礼想了想,科举分为十科,其中最重要的只有进士科,考中进士的显赫通达,其他项目的人只做平常。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称进士及第;二等称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这还有什么可商榷的?你们让朕定一个录取的总人数,朕给你们了,还想要怎样。“叫相公们进来。让狄谏明早再来,先回家去团圆。”

  章惇没打算给其他人太多说话的机会:“官家,您批下名额,只录三榜百名进士,人太少了。”每一等只有三十人?这实在是少的出奇。

  林玄礼捧着香喷喷的暖手炉:“大宋冗官是一桩弊病,那就要从裁撤新增的官员开始做起。唐代取进士共计六千多人,名相迭出,太宗在位时就取用进士近万名,其中有用的又有几人?”

  章惇毫不沉吟的反对他:“官家,本朝自祖宗以来,进士过省赴殿试,尚有被黜者。远方寒士,殿试下第,贫不能归,多有赴水死者。以往取士四五百人,尚且有这种惨状发生,现在官家取士更少,既不能施恩士人,又有可能浪费一些贫穷试子。”

  林玄礼微微沉下脸去:“继续说。朕在听。”

  [啊,古代国考失利也自杀啊。有点可惜了,要不然给他们回乡的路费?按照家乡路途远近分几个档次?]

  [或者给他们准备一些赚钱不少的短期工作?]

  [这可真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而且这里也不合理,殿试不能取黜士人,以免落第举子怨愤官家。仁宗时有个名叫张元的贼子,数次殿试落第,怨愤天家,投奔西夏,为西夏出谋划策连年攻宋。仁宗嘉佑二年下诏,中书省省试之后,进士殿试,皆不黜落。每科不过四百人。请官家三思。”

  林玄礼微微一笑:“章惇,你真觉得是张元这西夏的中书令出谋划策,西夏才能连年攻宋吗?李元昊有狼子野心,张元想灭我大宋,难道李元昊不想?好水川、定川寨之败,其过在谁人?”

  难道不是赵祯用兵太差吗?找啥借口啊,狄青怎么回事我不知道吗?把赵祯后悔的跟啥似得,高滔滔还和他学,唉。

  三名重臣无言以对,他们没王安石那么极端,敢直说祖宗成法不可取,但是也不信服祖宗成法。

  韩忠彦:“官家,这是您自登基以来,首次开科选士,若是殿试只取一百名进士……有些小气。”

  礼部尚书也说:“官家,裁撤冗官,少录进士虽然迫在眉睫,却可以用另一种办法。臣以为,每次科举还录三百名进士左右,虽然每年致仕的官员不足三百人,但朝廷上下,那一处不需要用人?一旦官家开疆扩土,更需要人才积累。天下人都以为出将入相的都是进士,可是这些进士大浪淘沙,有文采没能力的有,因违法获罪的有,以及……涉及党争被黜落的,也有些。”

  官家您得留点富裕,备用的官员得有一些!可丁可卯的刚好够数可不行啊。

  又补充道:“按惯例是每三年一次科举。每逢大喜大庆,官家格外开恩科。官家可以从此以后,不开恩科。”

  “嗯……”

  章惇也努力劝说:“官家,即便是取士四百人,也有才子流落在外。十年寒窗苦读,只用一篇策论定下高低,其中还有审卷考官的抉择在其中,冗官虽然是心腹大患,一旦才子流落在民间,入仕无望,同样会成为心腹大患。官家可还记得西汉的中行说么?”他又举例说明落第秀才跑去落草为寇的危害,以及很多有才干的官员都要经过四五次、六七次的考试才能考中进士。

  归根结底一句话,希望!您收紧的不是三分之二的名额,而是天下士人十分之七的希望。本来就是极难、极其执着、一生皓首穷经的事,是让这些文人专心想当官,无心生事的手段,甚至可以说是□□的方式之一。

  林玄礼被他们说服了,想想倒也是,顶级人才大概就是十个,差不多能用的能到一百个,但是得给到二三百的名额把这些人选出来:“既如此,昨日为何不当面劝谏,要到今日才说?”

  俩相公都怒视礼部尚书,礼部尚书怂怂的低头道:“昨日晚间,臣领了官家草诏,一时疏忽大意,以为官家批示依祖制,不曾细看。今早发现…慌忙去禀告政事堂。”

  林玄礼沉吟了半日:“也罢,你们说的在理。朕也只好从善如流。进士科可以有三百人,不能再多了!”□□还有牵制他们的精力,这个有道理。

  三人和值班的官员们一起松了口气。

  章惇没敢彻底放心:“官家,神宗朝废除诗赋、贴经、墨义取士,《易官义》《诗经》《书经》《周礼》《礼记》称为大经,《论语》《孟子》称为兼经,并王安石的《三经新义》。进士考四场,一场考大经,二场考兼经,三场考论,最后一场考策。殿试只有策论。官家可曾设想殿试的题目?”

  林玄礼眼睛一亮:“因粮于敌,变客为主!”

  章惇大声道:“官家!!这是武举该考的策论!!官家近期不打算动兵,就别在殿试时出这样的题目!进士任官只是治民,不能率兵打仗!”

  林玄礼悻悻的用袖子擦脸,假装被他喷到口水:“好好,题目在周礼中选的,现在不告诉你们而已。”

  章惇的眼神表明‘你最好是’。

  ……

  次日清晨狄谏就来宫门候旨。

  官家起床之后批了一会奏折,王繁英已经把绸缎都出手,赚的和想的一样多,出于寻找商机的目的前来帮忙。等到天彻底亮了,仪仗都备齐之后,就起身。“走啊姐姐~”

  两人手拉手一出门,就遇到太后的銮驾等在门口:“嗯?向娘娘来了?”

  向娘娘掀开帘子,幽幽的看着两人:“官家,平日里你怎么样,我不管,去禁军阅兵不许带皇后同去。”

  林玄礼嘿嘿一笑:“早啊娘娘。你看她穿的是男装,谁知道她是我的皇后呢?”

  “谁!都!知!道!”太后又看向皇后:“今天是个大日子,宫里有事要忙,你忘了么?”

  王繁英用可有可无的语气答应:“没有忘。本来也不想去。官家,你进屋来我跟你说。”

  林玄礼被她扯进去,小声抱怨:“你也不用什么事都对她百依百顺吧?我娶你可不是为了你的贤良淑德。”

  王繁英道:“检阅军队很无趣,我不想在高台上吹的脸疼,坐着看禁军演练也要一个时辰,又不是没见过,这时候看不见什么真材实料,都是应付帝王的花架子,究竟如何谁都不知道。宫里的事反倒有趣一点。”

  林玄礼脑补了学校运动会开场:“说的倒也在理。只是向娘娘现在就能预料先机,以后越来越不好应付。”

  “哦,是我暗示她的。”

  “……吃我一拳!”林玄礼一记重拳锤她后背。

  王繁英正侧身对着他呢,一脚侧揣在他大腿上,把官家踹的后退了两步,控制住双方之间的距离。

  林玄礼一拳没打中,又往上扑,一记勾拳对着她的肩膀,带着风声打过去:“别走。”

  王繁英连忙侧步闪开,因为一面挨着门,活动范围受到很大限制,肩膀被擦中了一下,同时她也一拳打在对方的胸肌上——本来想打心口谭中穴的,怕给他打的闭气,歪了一点,打在厚厚实实的胸肌上。

  胸肌这种东西,抗上十几拳都不在话下。

  林玄礼挨了两拳就愉快的停手,拍拍衣袍下拜被她踹的那一脚,屋里铺了地毯,她鞋底也干净,竟然没有什么痕迹。

  王繁英后退半步,福了福身:“臣妾告退!”

  官家温文尔雅的点点头:“我中午就回来。你在宫里有什么事?”

  “二宝已经开蒙了,她想扎耳洞戴耳环。朱娘娘想起一个偏方,说男孩不好养活就扎耳洞穿女装,冒充小女孩,小鬼儿找不到人就没法作祟,打算给他也穿一对。”

  官家的仪仗浩浩荡荡的出了宫门,龙辇左边是狄谏,右边是周侗,官家坐在车里时不时的撩开车帘和左右聊聊天,愉快的去京郊禁军大营检阅禁军。

  禁军大营中有多功能高台,集结起来传达诏书、发号施令、训练、演练列队之用。

  现在有七十五万禁军,驻扎在整个京畿路之中,虽然是由三衙管理,但是年龄涵盖六七十岁到十四五岁之间。

  高台的高度和城墙差不多,足六七丈高(二十米)设黄罗伞盖,铺着红毡,宝座上铺了一块柔软保温的虎皮,掌扇宫女穿着棉袄站在官家身后。林玄礼高空的风吹的有些脸痛,农民揣的双手也不觉得足够保温,还冻手腕。

  虽然脚下踩了一个带盖的铁暖炉,也没有多暖和。

  台下不敢演示远程武器,弓箭和火器都没用,也不可能让官家检阅七十万人。

  在军中鼓乐的伴奏下,只能看他们挥舞朴刀、□□、以及刀 盾,或者狼牙棒、骨朵、或者戟。几百人尽量整齐划一的走到台下、策马到台下,喊着号子演练一番,然后又走过去。

  其中包含套路对练。

  所有出场人员,均为二十到三十岁的精壮汉子,都在脸上纹着字,距离较远,不知道纹的是军籍还是刺配的罪名,看起来大宋禁军器宇轩昂,有几个甚至温文尔雅、脸上都没有刺青。

  很有诚意,如果坐在高台上的官家是个只看热闹的外行,准能蒙过去。

  “殿帅,马帅,步帅。”林玄礼被风吹的脸色发青:“朕跟你们说过,要看看禁军的真实实力。”

  步帅狄说低头无语,都不和弟弟交换眼神。

  另外俩人还试图解释一下:“官家,练兵就是这样。”

  “小臣不敢欺瞒官家。”

  林玄礼挽起袖子露出手臂上的纹身,指责仨人破口大骂:“朕曾在边关参军,也曾经历鏖战,彻夜不眠,也曾和军中那些痞子无赖斗殴骂架,西夏是被朕打败的,辽兵也是朕吓退的,尔等把朕当做无知小儿么。朕叫你们不得有一丝隐瞒,你们竟敢公然抗旨不遵!狄说!亏你是朕亲自提拔的步帅,你就和他们沆瀣一气,一同欺上瞒下!军中清一色都是青壮年吗?那些老弱病残呢?你们把他们藏起来,就不复存在吗?朕调兵遣将时就不用顾及吗?方才那些花架子是什么狗屁玩意?还跳起来砍稻草人?谁安排的,就该从这儿跳下去!直娘贼!将来朕有了太子,也得让他去边关悄悄一行,免得被你们哄骗!”

  扑通扑通跪一群:“万岁息怒。”

  林玄礼指了指台下被吓傻的士兵们:“与他们无关。年龄不对。七十五万禁军如果都是这样的年龄和能力,朕今年秋收就御驾亲征,收服燕云十六州。记住了,官家穷兵黩武,和你们不按照实情上报有脱不开的关系。”

  狄谏是真惊的差点从台上掉下去,难以置信的盯着大哥,大哥怎么会做出这种事。

  殿前都指挥使、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伏地痛哭:“臣死罪,臣愧对官家厚爱。”

  “暂且寄下这一次。”林玄礼:“狄说?你觉得自己很无辜吗?”

  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狄说在紧张之余还有些兴奋,沉声道:“官家,臣安排的士兵还没到。”赌对了!

  林玄礼揉了揉脸,提起一点兴趣:“让他们来。”

  狄说果然机智很多,大概进行了百分之十的美化,看起来自然又蒸蒸日上,白头发的老兵身边带着十四五岁的少年,演练时也没多少花里胡哨。

  正经是杀人技。

  林玄礼心说还是我自己提拔的人靠谱。还算欣慰的点点头,把另外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司上下官员都罚俸,奖赏了狄说等人,揉着被冻僵的脸回到龙辇上。叹了口气:“周侗,让你见笑了。”

  周侗心说为什么要和我说话,真是如芒在背:“官家,禁军训练有素,其实不错。”

  [那是因为你不知道,在历史上高俅或者童贯有人把禁军训练成杂技团,还在这里营造宅邸。][算了,狄说就还不错,慢慢替换吧。]

  “在边关时常听人讥讽禁军,我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