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都市 > 重生八零:娇俏农场主 > 2,名字

重生八零:娇俏农场主 2,名字

作者:明景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12-28 20:14:12 来源:免费小说

  相看后,陈楼上对黄话茹很满意,老实的他一直都想要找一个能干的姑娘。他是个务实的人,能填饱肚子最重要,至于好不好看的根本不重要。

  在这个时代还有什么比吃饱穿暖更重要?

  没有。

  绝对没有。

  再说,情人眼里出西施。他觉得黄话茹就是个漂亮的姑娘,个头高高的,帅气爽朗,走路看着就稳当。

  而且,阿婆说,大声门的姑娘健康。

  他看黄话茹是那看那满意,觉得如果自己不娶这个姑娘会后悔一辈子的。

  “人很老实。”李雪珍觉得陈楼上不错,“看着就是个肯干的。”

  黄话茹:“太瘦。”

  “现在谁不瘦?”不瘦得都被抓起来了。这个年代,就是家里有积蓄也不敢随便吃,更不敢胖。

  既然双方对人都满意,接着就是安排女方去看男家的家境了。虽然说人好就行,穷一点也没有关系,但还是要见一见家里的其他人的,恶婆婆刁蛮小姑可不少。再说,如果连一间婚房都腾不出来,肯定也是不能嫁的。

  陈家虽然穷,但还是能腾出一家婚房来的。

  大唐农场的风气不错,村里人也团结,陈家的口碑也好,村里人对陈楼上这个人的评价也正。

  所以陈楼上和黄话茹的婚事很快就定了下来,确定在第二年的年底结婚。为什么不在今年的年底结婚?因为陈家已经准备陈楼上妹妹的陈亚娟的婚事。

  大唐农场虽然穷,但姑娘能干,所以嫁出去比娶进来容易。

  既然定了下来,两家人开始准备婚事。说是准备,其实就是省,把平时的东西一点点的省下来,留到婚嫁那天用。

  自从订婚后,陈楼上有时间就来帮岳父干活。走山上的小路过来,干两三个小时活再回家去。特别是农忙的时候,很多人都累得不想动了,他却还能来帮岳父干活。

  很多人都说李雪珍会找女婿,也有人说黄话茹命好,被人挑挑拣拣的老姑娘却找了个老实能干的。

  家穷又怎么样?

  现在谁家不穷?

  李雪珍啜一口,“羡慕什么?大唐农场又不是没有后生仔。”

  时间很快就过去。

  结婚怀孕也不过是眨眼间的事情。黄话茹在陈家生活得很好,没有恶婆婆,也没有刁蛮小姑。

  陈家都是讲道理的人,有什么事直接说就好,很适合黄话茹这种性格直爽到有些傻懵的人生活。

  干活累,吃不好,但家人和睦。

  黄话茹生活愉快,即使大着肚子下田干活她也不觉得辛苦,反而心宽体胖。黄话茹怀孕的时候胖了不少,家里有什么好的东西都留给她这个孕妇。

  “来。泡泡脚。”陈楼上给黄话茹倒了温水,让她坐在旁边的木凳上,“泡一会。”这是阿婆让他做的,说女人怀孕辛苦,还要下地就更辛苦了,作为丈夫的不能因为老婆能干就忽略照顾。

  不管多累,陈楼上都会给黄话茹准备泡脚水。

  因为怀孕,所以没有用艾草,只是温水。

  “快生了吧。”陈楼上看着黄话茹肿起来的脚,“以后不孝顺就打。”

  “打什么打?不孝顺也是你没有教好。子不教父之过,要打也是先打大人。小孩子犯错,大人受罚?”阿婆瞪了陈楼上一眼,“孩子生出来就要好好教。教好了,就是一家的顶梁柱,教坏了就是祸害。”

  陈楼上和黄话茹笑着说好。

  “怀着孩子不容易,男人就要多体谅。”

  陈楼上当然说好了。

  三天后的夜里,黄话茹发动。

  “要生了。”

  陈楼上和陈家的人等在外面,黄妈妈在房里接生。黄妈妈是农场唯一的接生婆,也是附近几个镇,手艺最好的接生婆,从来没有出过差错。

  陈楼上在杨桃树下急得团团转。

  黄话茹是个很坚韧的人,很能忍,平时很少会听到她叫苦叫累,更不要说是叫痛了。但此时,她喊得凄惨。

  生孩子,鬼门关。

  陈楼上用力的搓着双手,急得脸色发白。

  “怎么这么久?”陈楼上抬手扯住杨桃树的树枝,树枝上粉红色的小花纷纷扬扬的落下,落在地上,落在陈楼上的头发上,落在他的唇上。

  陈楼上也不吐,直接嚼了,吞下去。

  “哎呀。”陈楼上在杨桃树下转来转去,把地上的小花碾成泥。

  时间在一分一秒的过去。

  一个小时,两个小时。

  陈楼上觉得自己的心脏被人紧紧的用力捏紧,却不疼不痛,只是喘不过气来而已。

  黄妈妈说,第一个孩子,总归是要难一些的。黄妈妈还说,黄话茹身体好,应该很快就能把孩子生下来。

  但陈楼上不知道黄妈妈的快竟然是差不多用了一夜,在听到孩子哭的瞬间,陈楼上双脚发软差点跪在地上。

  不知道为什么,听着孩子的哭声,他眼眶发红,酸涩酸涩的,心底带着淡淡的迷惘。怎么样做好一个父亲?

  他没有学过。

  他怕自己做不好。

  他的父亲养大他,好像也从来没有教过他如何成为一个好儿子,更没有教过他如何成为一个好父亲。

  心里乱团团的,但在看到孩子的瞬间,激动的心瞬间冷静下来。

  “阿婆,这是我儿子,我有儿子了。”

  “是啊。有儿子了,以后就更不能行差踏错了,你儿子都在后面看着呢。你看着你爸长大,而你的儿子也会看着你长大,你教给儿子什么,他就学到什么。就算是为了儿子,也要好好做人。”

  “去看看你老婆。”

  “好。”

  黄话茹睡着了,陈楼上看摊在旁边摇篮里的儿子,摇篮是他自己用竹篾编的,为了牢固还用了一些藤条,上面垫着好几张旧尿布。

  这些尿布都是村里人送的,被家里人用沸水煮了两回,去菌杀毒,而且用谁煮过后的尿布也会变软。

  一块用旧衣服做的尿布,能在好几个孩子手里流传。这几张尿布是堂哥家送来的,大侄子用过,小侄子也用过。

  现在轮到他家小子。

  看着包裹在灰黑色尿布里的儿子,陈楼上满心欢喜。

  看儿子睡着了,然后去厨房看看给黄话茹炖的鸡汤。家里养着的鸡是有定数的,超过了就要被罚,被抓资本主义小尾巴。

  但阿婆还是拍板决定,要杀一只鸡给黄话茹补一补。

  “这是一辈子的事,马虎不得。”月子坐不好,是要落下一辈子的病根的。

  阿婆拿出两角钱是给陈楼上,“找阿炳去买条鱼回来,用鱼头炖鸡汤。”在大唐农行,吃鱼比吃鸡要容易。

  一些爱动脑筋的人,常能吃鱼,像陈阿炳。虽然陈阿炳游手好闲的样子让人不齿,常让村长教育。但不能否认,陈阿炳的气色是村里最好的人之一。

  “好。”

  “多买几条。”

  黄话茹睡醒,喝过鸡汤,看着熟睡的儿子,笑了笑。终于明白为什么女人愿意痛死也要生孩子,感觉真的很奇妙的。

  这是她的儿子,从她身上掉下来的肉。

  “起名字了吗?”黄话茹没有读过什么书,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更不要说起名字了,“石头?铁蛋?”

  虽然威风,但好像已经有不少人起了。

  陈楼上摇摇头,“阿婆说让黄妈妈起。”自从黄妈妈来到农场帮大家接生后,出生孩子的名字就多数是黄妈妈起。

  当然,也有一些人家出点粮食让城里来的读书人帮忙起名字。

  陈家来请她给孩子起名字,黄妈妈当然也不会拒绝,看向黄知然。

  黄知然:“一元。陈一元。”不管是普通话还是本地化都好听不拗口。本地人起名字,更倾向于本地的口音。但孩子长大了,总会离开家乡到外面见识。如果名字太难记,太难听,会不利于交际。

  虽然,现在大家都往乡下来,但黄知然相信总有一天大家会像插了翅膀一样外外飞。人的目光要长远,不能只看眼前的一亩三分地。

  所以,黄妈妈和黄知然在给别人起名字的时候,总会普通话和本地化兼顾。

  “‘一’,是第一个,第一个儿子。‘元’,有头、首、始的含意,元首、元勋、状元......一元,也是钱,寓意钱财。”

  “希望孩子以后能当一个好哥哥,照顾后面的弟弟妹妹,也希望他能如名字一样有钱有财,富贵一生。”

  陈一元的名字就此定下,小名阿一,家里人和亲戚一般称他为阿一,陈阿一。

  还是出生后,夫妻两人的注意力就更多的落在孩子身上。但陈楼上还是会隔三差五就给黄话茹用艾草煮水泡脚。

  他不懂什么是爱情,也不会说甜言蜜语,更不知道别人的夫妻是符合相处的。但他觉得老婆辛苦了,作为男人、作为丈夫理应更爱护、更照顾。

  有了孩子,夫妻两人的感情很融洽。

  孩子,是一种难以隔断的牵扯。

  孩子,把父母两人紧紧的牵扯在一起,轻易不会断。

  有了孩子,虽然累很多,但也甘之如饴。

  当然,更多时候是阿婆在照顾,孩子也喜欢跟在他阿祖身后,跌跌撞撞的长大,然后帮忙照顾弟弟妹妹。

  时间,一年又一年的过去。

  陈楼上和黄话茹夫妻生了陈一元、陈原、陈锦绣,然后在走亲戚的时候捡到陈辉年。有四个孩子也够了,没有必要再生了。

  “好了。你们准备好了吗?要去外公外婆家了。外婆家有糖哦。”黄话茹站在门口大喊。几个孩子还在缠着阿祖要花生糖。

  花生糖是过年前,已经出嫁的姑婆送回来了,一起送来的还有从麦乳精和麦芽糖。

  “一、二、三、四,你们四个快点,要出发了。”黄话茹手里提着竹篮子,里面装了半条鱼、半只鸡和一把葱,一把蒜苗,还有一包白糖,还有两双用毛线织的手套。

  这个时代,这已经算是大礼了。

  这几年,因为陈楼上肯干,黄话茹能干,即使他们多了四个孩子,日子也并不比过去更难过。相反,因为检查宽松得多种原因,农场人偷偷在山里养了一批鸡。所以,这个年过得比往年要丰盛很多。

  “阿一,带弟弟妹妹出来,别吵着阿祖了。”自从生了孩子后,她的嗓门就一天比一天大,没有办法,都是被逼的。

  每天都少不了鸡飞狗跳。

  四个孩子,一人手里拿着两块花生糖走出来。陈一元把用纸把花生糖包起来,陈小四眼睁睁的看着被包起来的花生糖,吞吞口水。

  “带去给外公外婆?”黄话茹挑眉,一脸好笑的看着四个儿女。陈小四比哥哥姐姐会撒娇,扑过来,双手紧紧的抱住阿妈的小腿,眼睛看向被大哥收起来的花生糖。

  陈小四的眼睛里明晃晃的写着‘想吃’。不过,陈一元没有理会他,这糖是留在路上吃的。

  “走了。外婆家有肉,有糖。”黄话茹摸摸陈一元的头,“带好弟弟妹妹。”

  一家人出发去外婆家,路上遇到不少走亲戚的人。大家说一句‘新年好,恭喜发财’,然后继续走。如果遇到关系比较亲的人,则会给孩子一个小红包。即使只是一分钱的小红包,也足够让孩子们高兴了。

  陈小四小心翼翼的把小红包塞在里面衣服的口袋里,这是阿祖特意给他缝的用来装新年红包的大口袋。

  “阿妈,大姑没有给我红包。”陈小四拉住阿妈的手,小水鞋用力的踩在旁边的草窝里,草窝里的水顿时四溅开来。

  “不给就不给,我们小四有很多红包。”黄话茹一边哄儿子,一边瞪了陈楼上一眼,“也不知道大妹怎么回事?怎么会变成这样?”

  明明出嫁前是人人夸赞的吃苦耐劳的能干好姑娘,但嫁人没几年就彻底的变了个样,好吃懒做、偷奸耍滑、只进不出、

  过年回娘家,竟然空着手来。

  空手来,然后满篮子回。做这样的事情不仅没觉得尴尬难为情,竟然还志得意满好像很骄傲。真怕别人当傻子呢。

  平时空手来‘借’钱、‘借’东西就算了,过年竟然也空手过来,真不明白陈家怎么会养出这样的女儿。

  明明听说出嫁前也是很多人家真相想娶的好姑娘,怎么嫁人后变化这么大?

  人家是搬空婆家补贴娘家,她却是搬空娘家补贴婆家。

  黄话茹对大姑子是一肚子的气,但因为家里长辈做主,她也不说什么。反正,她和陈楼上赚的钱都在她手里捏着。

  大姑子拿得不过是公公婆婆的辛苦钱而已。

  要她说,大姑子变成这样也是公公婆婆惯的。

  算了。

  也不是她女儿。

  黄话茹看向自己的两个女儿,决定一定要好好教育,绝对不能学她们大姑那样目光短浅贪得无厌。

  然后就难免的想到大姑子的两个儿子,厌恶的摇摇头。好好的两个儿子没好好教育,小小年纪不仅没礼貌还手脚不干净,竟然偷拿黄话茹和陈楼上放在抽屉里的钱。

  他们家就没有锁抽屉的习惯,但那兄弟两过来,则必须赶紧锁好,否则损失惨重。最让黄话茹生气的是,这两人竟然抢小四的糖。

  小四多大?那两人多大?竟然不要脸的压着小四抢他的糖。更让黄话茹无语的是,两人抢就抢了,还倒打一耙,说小四要抢他们的糖。

  呵呵。

  脸呢。

  “再不教育,以后还不知道要犯什么错呢。”黄话茹一脸的想起。

  陈楼上摇摇头,“不用管。”连他这个大哥打招呼都不理会的人,他为什么要管?

  哼。

  大妹夫看不起他老实,而他也看不起大妹夫的奸诈狡猾。作为男人,不想着自己赚钱改变生活,一心想着如何让老婆从娘家扒拉补贴。

  这样的人,他不屑与之为伍。

  “我们好好教几个孩子。孩子出息了,我们还怕没有好日子过?”陈楼上笑了笑,看向黄话茹的耳朵,“等我赚钱了,给你买金耳环。”

  “如果我一辈子买不起,就让阿一和小四买。”

  黄话茹笑着点头,“好。”

  陈一元:“我给阿妈买金项链。”

  “我给阿妈买......”想了一会,不知道还有什么能压过大哥的金项链,陈小四涨红着脸,“我给阿妈钱,很多很多的钱。”陈小四双手比划着,“这么多,这么多,大山这么多。”

  “好。”

  一家人说说笑笑,并不觉得累。

  走到一半,在一棵‘鹩芽’树下休息。不过,树上的‘鹩芽’在过年前就已经全部被摘,地上倒是还也有着一两个已经腐烂的‘鹩芽’果。

  陈小四拉住陈一元要吃糖。

  陈一元把花生糖拿出来,一人一块。

  孩子们自己吃一口,然后递给阿爸阿妈一口。

  “阿妈,我的糖比大哥的甜对不对?”陈小四伸出小舌头舔着手中的花生糖,口水从花生糖上滴落下来。

  阿妈点点头,“是。很甜。”

  陈一元翻个白眼,不和弟弟一般见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