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都市 > 重生八零:娇俏农场主 > 135,大姑

重生八零:娇俏农场主 135,大姑

作者:明景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12-28 20:14:12 来源:免费小说

  “哈哈。小圆球,滚滚滚。”陈白羽高兴的看着小胖子在床上翻滚。小胖子很聪明,他滚来滚去,像一头翻滚得眼冒星星的傻熊,却就是不会压着阿祖。

  不过,倒是把他的小炮仗给压着了。

  拿起其中已经扁扁的小炮仗,扁着嘴,“被压扁了。”

  陈白羽翻个白眼,“你想多了。本来就是扁的。”在床上,在被子上,怎么可能被压扁?“你看看其他,不扁是不是?证明这个不是被压扁的。”

  小胖子看看其他,好像很有道理。但还是不高兴的拉着阿祖的手告状,“阿祖,姐欺负我。”小胖子一边说还一边偷偷的看了陈白羽一眼。

  “乱说。我什么时候欺负你了?说谎的舌头可是要变长的哦。”陈白羽坏心眼的靠过来,“小胖子,让姐姐看看,你的舌头长没长?”

  “哎呀,该不会已经在嘴巴里偷偷长长了?”陈白羽担心的惊讶的叫一声,“小胖子,你的嘴巴够用吗?”

  小胖子伸出舌头,自己伸手摸了摸,然后放心的呼出一口气,“没长。”幸好没变长,否则,他的小嘴怎么装得下?

  有些不确定,又伸长着舌头让阿祖看看。

  阿祖认真的看了看,“没长。”

  确定没有变长了,小胖子瞪了陈白羽一眼,“姐坏,我不和你玩了。”

  “哼。我还不想和你玩呢。”陈白羽皱着脸,嘟着嘴,双手掐腰瞪着小胖子。

  小胖子也圆瞪着双眼。

  两人大眼瞪小眼,谁也不认输。

  阿祖乐呵呵的拿出准备好的利是封来,一人一个。

  “阿祖,我要两个。”陈白羽抱着阿祖的手撒娇,“阿祖我今年最乖,应该奖励一个。”

  “两个。”小胖子有样学样,双手抱着阿祖,“两个。我乖乖。听话。姐不听话,不给她。”

  靠。

  小胖子真的太可恶了。

  “你夸自己就夸自己,为什么还要踩我一脚?”陈白羽不高兴了,用手推了推小胖子。

  小胖子立刻被推倒,在被子上滚一圈。

  “哈哈哈。”陈白羽看着小胖子的傻样高兴得哈哈大笑。

  小胖子咕噜的爬起来,认真的看着陈白羽,“我没踩。”

  阿祖乐呵呵的又给了陈白羽一个。

  小胖子不高兴了,摇晃着阿祖的手。

  阿祖把利是封里面的一角钱拿出来,换成一分钱给小胖子。

  小胖子拿着两个利是封很高兴,很得意。

  陈白羽嗤笑一声,“蠢。”

  “我聪明着呢。”如果不是实在太小,小胖子都想要打一架了。

  陈白羽把阿祖扶起来,小胖子则飞快的滑下床,给阿祖拿拐杖。

  “阿祖,给。”

  小胖子笑眯眯的看着阿祖,“我是男孩,有力气,我扶着阿祖。”

  小小马屁精。

  平时趁着她去上学就在家里霸占阿祖,现在还在她面前争宠。

  哼。

  陈白羽捏捏小胖子的脸,“我受宠时,你还不知道在哪呢。哼。想和我争宠?你还太嫩。”

  看着两人打打闹闹,阿祖笑着摇摇头,拄着拐杖出去发利是。

  利是,也即是红包。

  但农场人习惯说‘利是’。

  阿祖发了利是,然后是阿公阿婆。爸妈,小叔小婶等也都把利是拿出来。

  所有未结婚的人一个人一个。

  一般是一角,多的是五角。

  过年最高兴的莫过于领红包。

  阿祖躺在大厅的摇椅上,等着村里的小年轻上门来拜年。其实,农场没有互相拜年的习俗,不过已经结婚成家的人一般都会去看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

  像阿祖这样八十多岁的人,会有很多人来看她,给她拜年,给她利是,祝她寿比南山,日子一年比一年好。

  农场人过年会带很多利是出门,里面装的有一分两分,也有一角两角。相处好的,或者亲一些的给一角两角,一般的村里小孩就给一分。

  有时候,甚至只把一个个芝麻糖或者花生糖装在利是封里,遇到村里的小孩子掏一把给小孩子,哄小孩说吉利的话。

  村里的八十岁以上的老人也会准备一把利是封,给每一个拜年的人或者小孩子。据说,老人的利是封具有祝福的效果。

  新生的小孩,会被妈妈抱着到村里的老人处讨要祝福。

  村里的阿凤在去年生了个大胖儿子,今天就带着过来给阿祖拜年。其实,村里的新生小孩子第一个拜年的人,一般是黄妈妈。

  不过,阿凤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像陈一元或者陈辉年那样会读书,听话聪明,所以就第一个来给阿祖拜年。

  阿祖掏出一个一分的利是封给他,然后轻轻的碰了碰孩子头上的毛线帽子,“快高长大,聪明伶俐。”

  小孩子的头不能摸,只能摸摸他的帽子。

  陈白羽靠过来看了一眼,小孩子正可爱的啧着嘴巴。

  给阿祖拜年后,阿凤又带着孩子去了黄妈妈家。每年这个时候,黄妈妈家最热闹,农场所有的孩子都是黄妈妈接生,都有一份感情在里面。

  陈白羽出门喂小猪仔的时候,遇到阿户。

  “户叔,新年好,恭喜发财,财源滚滚来。”

  “哈哈。小五就是会说话。”户叔掏出陈白羽两个利是封。

  农场人的利是不会大,很少会有超过一元的,但数量多。

  一天能拿到几十个。

  上辈子,陈白羽曾经和北方的同学朋友讨论压岁钱,每次听到朋友说一次拿几百或者一千的时候就表示羡慕。

  因为即使在2010年之后,他们本地的利是也一般是五元,十元,多的也不会超过一百。是很少会有超过几百或者一千的。

  上辈子,好像还出了一个很热的帖子叫‘南北压岁钱’,讨论南北压岁钱的差异。南方的很多同学晒的是数量,一叠一叠的红包,然而里面装的不过是几元十元。北方的人红包数量少,但人家一个就能顶所有。

  阿祖在大厅里等着大家拜年,陈白羽把利是封藏好,然后去帮阿婆做汤圆。

  年初一早上是要吃汤圆的,意示着团团圆圆,幸福美满。

  阿婆用米粉给阿公熬了贴对联用的浆糊,然后开始搓粉做汤圆。

  “芝麻馅?”陈白羽趁着阿婆不注意,偷吃一小勺芝麻酱,“甜滋滋的。加入了花生酱”

  “吃芝麻糖去。”

  本来准备的芝麻酱就不多,可不要被陈小五给吃没了。

  年初一,不能说‘吃没’之类的话,所以阿婆只能瞪了陈白羽一眼,“就是馋。”明明旁边就有芝麻糖和花生糖,却偏要吃刚炒好的芝麻酱。

  陈白羽吐吐小舌头,她就是突然想要吃芝麻糊了。

  要知道,农场自己种的芝麻炒出来的芝麻糊特别好味,加入杏仁后,那简直就是人间一大美味。

  陈白羽很喜欢芝麻糊,黑白芝麻糊都喜欢。

  但是,今年的芝麻收成不好,用一些来做芝麻糖过年待客,就剩下不多了。阿婆用了一些来做汤圆,其他的就藏了起来。

  看到剩下的那一点点芝麻,她就是再馋也不能哄着阿祖说要吃芝麻糊。

  “去帮阿公贴对联吧。”阿婆推了推陈白羽,怕她一边做汤圆一边偷吃芝麻酱,然后把芝麻酱都给吃没了。

  “姐。”小胖子跑了过来,拉着陈白羽的手要去放鞭炮。

  “没空。我要贴对联。”陈白羽掐掐小胖子的小脸,“找你爸去吧。”她才不想去放鞭炮呢。那是小孩子的玩意。

  “或者找你小侄子去。”

  是了。

  小胖子虽然年纪小,但也是当‘叔叔’的人。

  想着小胖子被大堂哥家的小侄子拉着叫‘叔’的懵逼模样,陈白羽就想要发笑。两个小屁孩真的太可爱了。

  “不。我要姐。”小胖子拉着陈白羽的手,黏在陈白羽身边,跟着她一起贴春联。

  春联又交‘春贴’或者‘门对’‘对联’。农场人一般不说春联,而是说对联。对联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的愿望,是国内特有的一种文学形式。也是过年的重要标志。

  年初一在自家门口贴对联和‘福’字时,意味着新的一年开始了。

  春节,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会挑选漂亮的,寓意好的对联贴在门上,辞旧迎新,增加节日的气氛,也有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年初一,家里的老人就会带着孩子热热闹闹的贴对联,高高兴兴。

  陈白羽带着小胖子,拿着对联给家里的房间都贴上。小胖子虽然是小帮手,其实更多的是捣乱。

  今年的对联有些多,阿公买了不少,陈白羽也带回来不少。叶春夏送了一些,又在凌雯文家里买了些。

  一些加上一些就有不少了。

  “小门的对联谁贴的?上下联不分。”阿公看了一眼杨桃树旁边侧门的对联,皱起眉头。

  陈一元愣了一下,正想承认,就听到陈小五有些幸灾乐祸的喊道,“大哥这个大学生贴的。哈哈。”

  “是我贴的。”真的很无奈。这贴对联和大学生有什么关系?

  “一般情况下,上联贴在右手边是没有错......”

  在农场,右边为大,分家的时候没有特殊情况一般也会把右手边的房子分给为长的兄弟。但前提是,横批是从右往左读。现在买来的对量,横批一般是从左往右读。现在的学生读书也习惯从左往右......

  原来,贴对联也是有很大讲究的。

  农村人不会分什么平仄,只能根据横批来贴。横批从右往左,上联就贴在右边;横批从左往右,上联就贴在左边。

  不过,现在的对联一般都是大白话,例如:人兴财旺幸福长,安居乐业合家欢。又例如:日子红火年年好,家业兴旺步步高。

  直白的祝福语,根本就部分上下联,怎么贴都不会错。

  “阿公,要改过来吗?”反正是用米浆贴的,揭下来也容易。

  “不用。新年大吉,不管做什么都大吉大利。”

  一般人家贴对联是横批,上下联,但农场有自己的习俗,会在横批下贴上几张四字的喜庆吉祥话。

  例如竖着的‘大吉大利’‘吉祥高照’‘五福临门’。

  这些吉祥话,横着是横批,竖着是短联。

  短联一般情况下只贴一张,有些人家会贴三张。

  至于这个数量,也是有讲究的。

  两张不好看。

  ‘四’的谐音不好。虽然有‘四季平安’,但大家都一致觉得‘四’字不吉利。

  因为‘五鬼六害’‘七上八下’‘猪狗不如’,所以五六七**在一般情况下也不会用。所以一般就一张,三张。

  阿公带着大家贴了家里,又贴猪栏,牛棚,还有鸡笼,就连家门口的龙眼树和木菠萝也不能漏。

  在龙眼树的树干上贴上‘春华秋实’‘步步高升’。最搞笑的是,木菠萝上居然贴着‘开花结果’。

  直白的让人发笑。

  “贴好了吗?吃汤圆了。”

  “好了。好了。”

  阿公看着贴好对联的大门口很满意。上联:内外平安好运来。下联:合家欢乐财源进。横批:吉星高照。

  吉星高照,他们家会越来越好的。

  阿公对未来的日子信心满满,坚信他们家会一年比一年好。

  再看一眼大门口钉着的‘文明户’的铁牌子,心情就更好了。去年,村里选出了第一批文明户,而他们家就在其中。

  而大叔公家因为丽花堂姐不能被选为‘文明户’,让大叔公生气了很久。幸好丽花堂姐跑得快,否则,大叔公差点就要把她的腿给打断了。

  明明就应该是‘嫁出去的女人泼出去的水’,但上面领导说现在是新时代,女儿和儿子一样都是家庭的一员,即使丽花已经出嫁了也不能否则她是大堂伯的女儿,大叔公孙女的事实。

  如果只是大堂伯一家没有‘文明户’就算了,但大叔公几个儿子家都没有这才让大叔公生气,直骂丽花堂姐祸害。

  陈白羽很庆幸的是,丽花堂姐没有连累他们家,否则阿公还不知道要有多气愤。其实,陈白羽并没有想多,如果不是因为她家出了两个大学生,还真的要被丽花堂姐给连累了。

  他们家被选为‘文明户’也是经过一番争论的。

  因为‘文明化’的事情,大叔公气的好几天吃不好,睡不好。

  阿公用布擦了擦‘文明户’的牌子,“你们要继续努力。我们家现在可是文明户了,要讲文明。”

  “吃汤圆了。”阿婆先把需要拜神的汤圆装在小碗里,然后点香烧纸,拜天神地神。拜神用的汤圆,大家都不吃的,用来‘喂’果树。

  怎么喂?

  嘻嘻。

  阿婆在拜神后,就把软糯糯的汤圆糊在树干上。

  听说,糊的汤圆越多,这一年结的果就越多。

  至于是不是真的?

  谁在意?

  结果多的时候,会感叹一句,都是今年的汤圆好。

  不结果的时候?

  那肯定就是今年天气不好。

  “咦。哈哈。谁把‘养猪致富’‘六畜兴旺’贴在我的房门口?”阿爸端着小碗,吃着汤圆,抬头就看到新贴上的‘六畜兴旺’。

  陈白羽眨眨眼,然后有些发傻,好像是她贴的。

  “姐。姐姐贴的。我看见了。”小胖子立刻就把陈白羽给出卖了。

  陈白羽很委屈,都怪小胖子在旁边吱吱喳喳的添乱打扰她,否则,她怎么会贴错?

  不用想,也知道她把阿公特意买的‘勇登书山’‘志存高远’给贴到猪栏去了。

  “嘻嘻。我贴的。”陈白羽讪讪的举举手,“我贴错了。”

  “我马上换回来。”陈白羽吞吞口水。相信,如果不是年初一,阿公肯定要开骂了。

  大哥和陈白羽一起,把几张短联换了回来。

  “哼。”阿公黑着脸,冷哼一声。

  阿婆推了推小胖子。

  小胖子立刻跑去拉着阿公的手,让阿公带他去放炮仗。

  其实,年初一挺无聊的。

  初年初一,不能扫地,怕把财气扫走。也不能干活,因为不吉利,会有从年初一做到年三十的说法。

  更不能杀生。

  大人们聚在一起打骨牌,打扑克,然后一边说说外面的工作。有在建筑工地的,有在菜市场卖猪肉卖鸡的,还有开早餐店的。

  总之都是辛苦活。

  “楼上,你在东莞开了杂货铺和废品收购站?生意好吗?”

  “一般。就是辛苦了点。”

  阿爸虽然憨厚,但也知道财不可露白。杂货铺的生意不太好,只能算一般。但废品收购站的生意很不错。

  因为陈白羽的原因,黄华伟和李志远都和他有合作。华伟服装厂和志高玩具厂的废品承包给陈楼上,还给他介绍了附近的几个单位。

  每周都要到这些工厂或者单位清理,清理出来的废品就全归他们废品站。他们帮忙清理不用工钱,废品就是人工费。

  有时候会亏一些,但赚的时候多。

  即使这样,阿爸也没有放弃建筑工地的工作,跟着包工头的同时,自己也在外面接一些小工。例如给别人砌围墙,砌下水沟等等一些不需要太多技术的小工。

  不过,阿爸已经在学习看图纸了。

  可惜,因为文化水平不高,学得磕磕碰碰的。

  “你赚钱了。”

  “是啊。应该赚了不少。听说收废品的赚钱。”

  “卖猪肉也不错。我还想着去虎门找个档口卖猪肉。现在看,楼上的废品收购也好。”

  “楼上什么时候起房子?现在外面很多人都起小楼房了。也不知道我们村谁第一个起楼房?”

  阿爸憨憨的笑了笑,“孩子们花得多。”过年不能说‘没有钱’,更不能说‘没有余钱’。

  不过,别人也不会怀疑阿爸的话。

  谁家像他家这样有好几个孩子读书?

  一般人家都是把女孩送几年,认识几个字,小学没毕业就让她们去打工赚钱了。只有陈楼上,也不管是亲生的还是捡来的,统统一视同仁的送读书。

  读了小学读初中,读了初中读高中,然后大学。

  每年的学费生活费就要一大笔钱。

  有这笔钱,还不如用来建房子。

  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

  不过,这是别人的家事,大家虽然不赞同却也不会多说。当然,在看到陈一元还有陈辉年考上大学后,也会妒忌。

  不过,在想到自家孩子的成绩后又觉得不是谁都能读大学的。与其浪费钱读书,还不如跟着家长出门去做小生意,例如卖菜,卖猪肉。

  这些都是认识几个字,会算点小数就能做。

  农场很多人都是在外面做小生意,如果实在憨厚的就在城市种菜批发,也能赚钱。

  “小五也要读大学吧?”

  “陈小五成绩这么好,是不是也能考京都的大学?”

  “你家可是坟山风水出读书人。”

  ......

  本来以为年初一就要这样热热闹闹高高兴兴的过去。但没想到,刚吃完晚饭,丽花堂姐就背着孩子回来了。

  正在和阿祖聊天的大堂嫂气得直哆嗦。

  “她还要不要过日子了?”大堂嫂想要骂人。有这样的小姑子,她觉得简直就是倒了十辈子的血霉。

  明天就年初二回娘家的日子,她一晚都不能忍?

  这样年初一的背着孩子回娘家是怎么回事?是她自己不想做人,还是想让婆家丢尽脸面,让婆婆丈夫不能做人?

  简直就是不知所谓。

  又恶毒又蠢。

  年初一,就算有气也要忍一忍。

  谁会年初一就吵架离家出走?

  阿婆看了一眼堂伯娘,“怎么回事?”丽花结婚前看着还看看的,怎么结婚后就这样闹腾?是不是冲撞了什么?或者是和婆家的祖宗风水不和?

  哎。

  搅家精。

  阿婆虽然不高兴,但也不能不管。

  虽然已经分家,但阿祖还在,也还是一家人。丽花堂姐这样作,肯定会影响家里女孩子的婚事。

  堂伯娘气得直咬牙,“怎么就变成了这样?”

  没办法,不管大家说什么,怎么劝,丽花堂姐就是不愿意回婆家,拼死命的要留在娘家。

  大堂嫂让她为堂姐夫想想,毕竟,过年的时候老婆回娘家,这叫他一个大男人的脸面往哪里放?

  这让婆家怎么想?

  谁家媳妇会在年初一回娘家?

  还要不要脸了?

  “我想回就回,你管的着么?你一个外人,有什么资格说我?我姓陈,你姓什么?切。什么都不是,就指手画脚。呸。”

  丽花堂姐说话太难听,别说大堂嫂,就是堂伯娘听了都想要打人。

  大堂嫂的嘴巴动了动,最后什么都没有说。年初一,她不想和别人吵架,免得别人说她不懂事,在年初一大年流流的时候和已经出嫁的小姑子吵架。

  “陈小五,美花怎么样了?你们把美花怎么样了?”丽花堂姐看到陈白羽立刻扑上来。

  陈一元挡在陈白羽面前,“堂姐,小五一个小孩子懂什么?知道什么?你这样会吓着小五的。”陈一元看着丽花狰狞的脸,觉得她真得是疯了。

  “美花坐牢了。因为拐卖人口。”陈白羽站在丽花堂姐面前,语气冰冷,“丽花堂姐,你怎么作,怎么闹都没有关系,因为和我无关。但是,你不能让阿祖知道,让阿祖烦心,让阿祖觉得自己的教育失败。”

  每次丽花堂姐闹事的时候,阿祖虽然说各人有各人的命,各人有各人的路,但陈白羽知道阿祖不高兴,甚至难过。

  家里的孩子都是阿祖带大的,阿祖对每一个孩子的感情是一样的。丽花堂姐看着阿祖现在对陈白羽还有小胖子好,就忘记了阿祖曾经对她的那些好,时不时的作一下,闹一下,让阿祖一把年纪了还不能安心。

  丽花堂姐也想到了阿祖,有些讪讪,然后眼泪直流。

  “我,我过不下去了。好难过,好艰难。”丽花堂姐咬着牙,不让自己哭出声来。

  陈白羽深呼吸一口气,手有些痒,“自从结婚后,你就一直在家带孩子,什么也不用干。艰难什么?能比在外面搬砖捡破烂的人艰难?能比那些背着孩子去割胶的人艰难?”

  在农场长大,什么样的艰难没有见过?

  天未亮就要背着孩子上山割胶,大夏天的背着孩子在田里拔草,下雨天背着孩子在割猪草......谁不艰难?

  就算在外面做小生意,小买卖,也是艰难的。

  买菜的要每天四五点就起床去批发;建筑工大夏天的在烈日下砌墙;工厂的女工也是一站就好几个小时,甚至为了多赚钱连厕所都不愿意上......

  艰难的人这么多,为什么就只有丽花一个在闹?

  阿祖一早就告诫过丽花堂姐:过日子就不能想太多,要太多。

  但丽花堂姐呢?只看到别人的好,别人的婆婆脾气好,别人的小姑子听话,别人的丈夫能赚钱......

  自己的婆婆恶毒,小姑子刁尖,丈夫窝囊。

  天天这样想,这样对比,这样计较,还过什么日子?

  怎么可能过得下去?

  自己不愿意付出一分一毫,却想要别人的全部。

  嫁人了,把自己当皇太后,别人都是‘小宫女小太监’,哪有这样做人的?

  看丽花堂姐一副‘我没有错’的表情,陈白羽不想说话了,回去陪阿祖。和这样的人说大道理就是浪费时间,浪费表情。

  只有等她真的吃亏了,撞墙了,才会明白失去的是什么。

  “怎么回事?”阿祖还没有睡,丽花也是她带大的,怎么可能没有感情?看着丽花把日子过成这样,阿祖也忧心。

  明明每一个孩子,她都用心的照顾,用心的教育,怎么就丽花另类呢?

  陈白羽抿抿嘴,“没事。”

  因为小姑子吃了一个鸡腿就跑回娘家,这样的事情还是不要告诉阿祖了。

  不知道大堂伯怎么劝说的,总之,昨晚连夜就把丽花堂姐和孩子送了回去。

  年初二本就是走亲戚的日子,一般出嫁的女儿都会在这一天回娘家,探米婆。昨晚回来闹了一场的丽花堂姐也带着堂姐夫和孩子回来了。

  堂姐夫瘦了很多,就剩下皮包骨头了。

  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得了什么重病。原来,堂姐夫一个人打了三份工,就为了向丽花堂姐证明他不是窝囊废。

  可惜,就算他带再多的钱回来,丽花堂姐也不会正眼看他一眼。反而还觉得这个丈夫太丑,拿不出手。

  本来还算靓仔的堂姐夫结婚后变得又丑又老。

  对比站在一旁的炳堂叔,大家都忍不住的感叹一句,娶妻娶贤。

  一个好老婆又多重要?

  看炳堂叔就知道了。

  以前不着调,不靠谱游手好闲的炳堂叔现在也是身光景靓了。不仅穿着干净得体,还精神十足,看着就知道他生活无忧虑。

  再看看堂姐夫......

  大堂伯和大叔公都觉得脸红,教出了丽花这样的祸害。结婚前的堂姐夫也算是一笔人才的靓仔,现在再看......不过结婚几年而已,就好像老了十几岁。

  被丽花堂姐的闹腾给磋磨得精神气都没有了。

  丽花堂姐在声讨婆家人,反正婆家全家都不是人。

  堂姐夫坐在一旁安静的听说,没有表发任何意见。

  大堂伯觉得丢脸,想要一巴掌拍死这个女儿。

  堂伯娘想要捂住丽花堂姐的嘴,“过年就不能说点好听的?”什么难听的话都往外蹦。

  “你以为我不想说好听的?但我能说什么?没有一样合心意的。”丽花堂姐直接闹了起来。

  堂伯娘很想说,丈夫是你自己找的。

  不过,也幸好是丽花自己找的,要埋怨也只能埋怨她自己有眼无珠。要是别人介绍的,真怕她能给别人下敌敌畏。

  堂姐夫看了丽花堂姐一眼,然后看向大堂伯,直接说了离婚。

  “好啊。你个负心汉,陈世美。你又老又丑,还窝囊,我都没有提离婚,你竟然还有脸提?我呸。你这样的窝囊废,离婚就等着打一辈子光棍吧。”丽花堂姐直接撒泼。

  有人从家门口路过,听到声音过来看一眼。

  看到是丽花堂姐在闹腾,直接走了。

  丽花堂姐闹来闹去也就那样,看多了,大家也提不起兴趣了。

  年初二,谁家不在忙着?

  “陈小五,你的大姑来了。我看到了。”陈杏子摘菜路过大堂伯家的时候,朝着陈白羽吼一声,声音硬生生的改过了丽花堂姐闹腾的声音。

  大姑来了,陈白羽也没有了看热闹的心情,赶紧回家去。

  大姑虽然没有丽花堂姐那样能闹,但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好吃懒做,眼高手低,脸皮厚如城墙,嫁的姑丈也好吃懒做,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大姑每次回娘家,只有一件事,借钱。

  大姑和大姑丈只有两个儿子,日子过得比人家有五六个孩子的家庭还要穷。家里就一间火庐,一间房,然后没有任何的家畜。

  想要吃了,回娘家。

  没有钱用了,回娘家。

  每次家里卖了猪,或者卖了水果,大姑总是第一个过来,借钱。

  有时候阿公会发火,大姑就会消停一段时间。

  最近两年,大姑和大姑丈因为去了东莞种菜,所以来家里的次数少了。但,过年还要问娘家父母或者兄弟借钱做车费回家过年的人,应该也只有大姑和大姑丈了。

  大姑和大姑丈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两人都好吃懒做,眼高手低,花钱大手大脚。用阿婆的话说就是,有一分要花掉两分的人,一辈子也别指望能存钱。

  上辈子,大姑和大姑丈不管做什么都不赚钱,不长久。今年买菜,明年做早餐,然后修单车,再就是种菜。

  听说能赚钱的都去做了。

  但别人能赚钱的行当,在大姑丈手里却连底裤都赔掉。

  上辈子,小叔给大姑盘下了一家看起来绝对能赚钱的快餐店,但大姑和大姑丈不到半年就亏本做不下去了。

  最后,小叔自己接手,做得风风火火,财源滚滚。然后大姑和大姑丈就粘着小叔,跟着小叔一家做生意。

  他们也不要工资,就要分成。

  即使这样,大姑丈还觉得全世界都欠了他的,脾气不好。

  在2010年之后,他们村的人都起了小楼房,就只有他们家还是一个火庐一个房间的稻草泥土房。

  一次大雨,火庐崩塌了大半边,他们也不修整,就这样顶着天地日月在剩下的另一边火庐里做饭做菜。

  有时候,干脆就直接用两块石头围个简陋的小灶,随随便便的就一顿。

  至于别人来做客?

  呵呵。

  去大姑丈的大哥家借个厨房用一用,顺便还能省下油盐酱醋柴火。

  两个儿子长大了,却因为家里没有房而不结婚。

  阿爸和小叔看不过眼了,一人给了他们几万块让他们起楼房给儿子娶老婆。但大姑和大姑丈带着钱回家后,天天吃好的,玩好的,钱全部给花没了,地基都还没有打好。

  到后来,阿爸和小叔完全不管她了。

  大姑更是绝,你不管我,我也不和你们来往,直接和娘家断了联系。

  在阿妈去世的时候,大姑一家也没有任何的表示。只是这样,也就算了,但大姑却对外说,阿妈的病会传染,所以他们要离得远远的。还说阿妈脾气不好,不会做人,活该被病死。

  当时,大哥听后直接把两个表哥揍了一顿,让他们一个月下不了床。

  从此,他们家和大姑家的关系就恶化成了敌人,即使见面也不打招呼。

  陈白羽回到家的时候,大姑正在和阿婆在说话。

  大姑年初二回娘家,带的也不过是一斤糖,再没有其他。而她,还想要从娘家拿东西去探米婆。

  阿婆问大姑,“就两个孩子,也没有读书,你们做工赚的钱哪去了?”一年下来,连回家的车费都没有。

  现在过年,竟然还要从娘家拿东西探亲。

  阿婆气得直接在大姑的手臂上拍了一巴掌。

  大姑理直气壮,“花用了。”

  怎么用的?

  她自己都不知道。

  “哎呀。陈小五越长越好看了。也不知道她亲生爸妈是什么人,怎么就生出了这样好看的女儿?”

  “这么好看,怎么就舍得扔掉?”

  “我当初就说了给我养。”

  “我没有女儿,养一个正好。阿妈,你偏不同意。”

  “陈小五读书有什么好的?是不是想着读书了,以后出去了,去找你亲生爸妈?”

  看看,这就是大姑。

  不管什么时候,说什么话,总要戳人家心窝子。明明知道自己大嫂就在旁边坐着,却偏要提一提陈白羽的亲生父母来膈应一下。

  陈白羽和大姑打招呼后,就安静的坐在阿妈旁边,拉着阿妈的手。

  阿妈捏捏陈白羽的小手,让她不要在意,就当大姑是在放屁。

  “大嫂,也不是我说你。家里本来就困难,你怎么能供几个女孩读书?爸妈年纪也大了,你们还要他们为了几个孩子的学费忧心,辛劳......”

  大姑在滔滔不绝。

  陈白羽眼里闪过冷意和讽刺。

  陈白羽对大姑和大姑丈的感观都不好,当然,他们对陈白羽也不喜欢。甚至觉得不应该让陈白羽一个捡来的女孩子读书,就应该早早出去打工给家里赚钱。

  记得上辈子的大姑也看不起做建筑工的阿爸,觉得阿爸的孩子多,还个个都要读书,没有钱不能帮助她。

  谁家对待捡来的孩子和亲生的一样?大姑觉得阿爸是傻子。

  陈白羽记忆最深的,一直到她死都不能忘记的事,是阿爸生日的那天,大姑路过他们家门口而不入。

  那时候,阿妈已经不在了,阿爸的心情一直不太好,情绪不高。

  他们家住在东莞,附近也没有什么好的散心的地方,陈白羽兄妹就想着在阿爸生日的时候大搞,让阿爸见见兄弟姐妹,高兴高兴。

  小姑和小姑丈在阿爸家附近做早餐买卖,在他们兄妹忙事业的时候,帮忙照顾阿爸。那天,小姑丈也是一大早就帮忙买菜,准备。

  小叔一家也过来,热热闹闹。

  然而,那天大姑也来了,却不进他们家门,而是去看小姑,并拉着小姑去逛街。小姑以为大姑是要给阿爸准备生日礼物,所以就同意了。

  小姑给阿爸买了一件外套,但大姑什么表示都没有。

  小姑明明白白的告诉大姑,今天是他们的大哥生日,兄妹几个聚一聚。但大姑还是没有任何的表示,和小姑逛完街后,直接就走了。

  两次从他们家门口经过,却没有和阿爸打一声招呼,更不要说祝福阿爸‘生日快乐’。

  陈白羽兄妹都能感觉到,那天的阿爸是不开心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