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每次上热搜都是因为副业 > 每次上热搜都是因为副业 第141节

  知道丛筱两人回来后,段奶奶高兴的不行,正准备大显身手一番的时候,直接被丛筱拉着聊天去了。

  “种地?”段奶奶听到丛筱的问题后先是愣了一下,随即大乐,“我当然会了,而且年轻的时候我还下过乡呢!”

  “真的啊,那段奶奶你能和我聊聊么?”丛筱期待的问道。

  “当然!”段奶奶这下连饭都顾不上了,直接拉着丛筱开始聊了起来。

  段虹看到两人的状态,先是打了个电话,随后去煮了一些面。

  第二天早餐时,段虹宣布了一个好消息,“咱们小区凉亭那边原来不是花坛么,只不过后来物业经常换,最后也没人搭理了,我刚刚联系了物业,租下了花坛的使用权,租金会按照比例减免到各户的物业费上。”

  “所以,我在咱们小区就可以试验农农一号了?”丛筱期待的问道,她原本还打算回老家或者去段奶奶的老家试验农农一号的使用效果呢。

  “对,不过这个季节可能只能种一些蔬菜了。”段虹遗憾的说道,其实如果去南方的话也可以种粮食,北方的气候还是冷的时间太久了。

  “没关系!”丛筱说完,转头期待的看向段奶奶,“段奶奶,你能帮我找到一些适合现在开始种的蔬菜种子么?”

  “可以,现在正好种白菜和秋萝卜,等到白菜和秋萝卜下来了后,正好给小区里的大伙分一分,腌点酸菜、晒点萝卜干。”段奶奶毫不犹豫的说道。

  “好,那就种白菜和秋萝卜!”丛筱拍板决定了下来。

  吃完饭后,丛筱就回到对面开始组装起了种地机器人,也就是农农一号。

  农农一号之所以会先取名字,完全是因为它的材质是延续了飞飞一号用的那种可变性的仿生金属。

  当然,里面控制芯片的程序却和飞飞一号完全不一样了,毕竟二者一个是保姆型机器人,一个是专门用来种地的机器人。

  除此之外,农农一号里面装备的几种生命探测仪也被丛筱给更换掉了,换成了地质探测仪等等,可以说,农农一号的原理和大部分材料都延续了飞飞一号,但又完全不同。

  对于丛筱来说,种地机器人的技术难点在芯片和程序上,材料方面对她来说反而没有压力。

  所以,这次丛筱带回来的那一大堆东西除了是用来组装农农一号的之外,还有用于全息模拟器联机的材料。

  好在之前关于如何让全息模拟器联机丛筱已经准备了好久,她现在需要做的是先将《仙剑》的数据包导入到全息模拟器中,让其全息化。

  一时间,丛筱家里的客厅越来越满,最后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了。

  而丛筱不知道的是,他们这个小区的物业其实早就不是之前那个除了收物业费期间会出现,其他时间完全不见踪影的物业公司了,物业的员工也换成了退伍老兵。

  如今小区里一些闲置的房子也不再继续往外租了,小区里住着的大部分用户都是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的老人家,他们对如今越来越干净的小区环境可是深有体会,所以偶尔包点饺子蒸点馒头,或者家里小辈送过来的自己吃不了的食物,都会想发设法的给物业的人送去。

  收到老人们送的东西后,物业的人自然更加尽心了,如此良性循环之下,丛筱她家这个老旧小区每天的气氛到是越来越好了。

  所以,在听到物业说老段(段奶奶)家那个孙女将小区里空闲的花坛给租下来打算种点菜,那笔钱物业会直接用来抵扣大家的物业费后,在大部分人眼里最爱占便宜的老人们全都大气的表示不需要,小孩子想为大家种点新鲜健康的蔬菜,他们高兴还来不及呢,哪能要孩子钱!

  是的,都不需要段奶奶开口,在知道两个孩子打算种白菜和秋萝卜后,大家就知道这绝对是人人有份的。

  没等段奶奶出去买种子,好几位爷爷奶奶就找上了门,表示他们老家就是乡下的,已经让亲戚稍来自家留的种子,比买的那些种子可强多了!

  种子的事上没帮上忙的其他爷爷奶奶们,直接挽起了袖子,表示他们可以帮忙翻地,毕竟他们小区的花坛荒废了至少得有十几年了,上面的土早就硬了,根本不适合种菜!

  没等老人们动起来,丛筱就带着她的农农一号出现了。

  和飞飞一号的小狗外形不同,正在试用期间的农农一号反而有些像人身,身高大概一米五左右,肚子的位置圆溜溜的,四肢又短又圆,远远望去,就像个球一样。

  拿着锄头就要进花坛的李爷爷看到远远走来的段奶奶几人后,连忙声音洪亮的说道,“老段,你快和物业这几个小伙说说,我就是想帮你先把这花坛里的土松松,这里的土都快结成块了,根本就不透气,没办法种菜啊!”

  段奶奶立刻上前一步,“老李你这就不知道了吧,我家孩子租这片地,可不只是为了咱们这一小区的老家伙们吃上纯绿色的健康蔬菜,还是在为国家做贡献,你可不能捣乱啊!”

  “为国家做贡献?种个菜怎么就为国家做贡献了!”别说是老李头了,就连其他几位看热闹的老人家都纳闷了。

  反倒是之前那个在劝李爷爷不要去翻地的物业工作人员好奇的瞄了一眼丛筱的方向,随即就若无其事的将视线移开。

  “知道飞飞一号不?”段奶奶先是问了一句。

  “你个老段太太,不是又要显摆起来了吧!”旁边一个烫着精致羊毛卷头发的老奶奶不太高兴的说道。

  “我显摆什么!”段奶奶大气的摆了摆手,随即露出身后的农农一号,“知道这是什么么?这是飞飞一号的发明者发明的另外一种机器人,专门用来帮助农民种地的,这次我家两个孩子负责帮忙进行测试,所以才将咱们小区的花坛租下来了,你们说,这是不是在为国家做贡献?!”

  听到段奶奶最后那个掷地有声的质问,在场所有人都被深深的震住了,好半晌,才纷纷开口。

  “她小段奶奶,这个大家伙是发明了飞飞一号的那个科学家新发明出来的?那怎么让你家孩子拿回来测试了?”李爷爷是第一个反应过来的,问完后没等段奶奶回答就自顾的点头,“是了,你家孩子是在京市上大学是吧?那一定和发明了飞飞一号的科学家认识,怪不得你能有飞飞一号呢!”

  烫着羊毛卷的老奶奶也不生气了,佩服的看向段奶奶身后的丛筱和段虹,随即说道,“你个老段太太,这种好事还给什么物业钱,快让物业的小徐把租地的钱给你们退回去,能帮上国家的忙,我们骄傲!”

  “就是!我的乖乖,还有专门帮忙种地的飞飞一号,那以后是不是种地的农民都不用那么累了?这个好、这个好!”

  “咱们小区这点地方够不够?我家乡下还有地,我立刻打电话给亲戚说明年不租了,给你们做试验!”

  “我家老家有一片洼地,听儿子说前段时间遭灾了废掉了,要是需要我让人给清出来!”

  ……

  “谢谢各位爷爷奶奶,暂时还不需要,不过如果大家有什么种地的小窍门可说一下,我会帮忙记录下来的。”眼看再不阻止,大家都要直接把地让出来了,丛筱连忙说道。

  “这个可以!我当年种地可是一把好手!”

  “好像谁不会是的!”

  “就是,咱们这批人,当年有几个没下过乡的!”

  不过很快,正在自荐的老人们都安静了下来,全都看向丛筱的方向,因为丛筱已经开始让那个能种地的机器人干活了。

  “农农一号,启动种植模式。”

  “收到,种植模式启动中,开始搜索周围适合种植的土壤……前方一米有合适土地……土壤分析中……开启翻地松土模式……”

  眼看着丛筱只是说了一句话,那个长得比飞飞一号大了许多的机器人先是走到花坛旁边,随后将一根手臂扎进了土壤中开始分析土壤,报出一连串的数字后,就突然开始变身了。

  只见农农一号那两条短胖短胖的腿突然变身成两个螺旋式旋耕机,在没有人操控的前提下,就开始在花坛里用翻转梨开始翻地,凡是它走过的地方,土壤就会变得又细又松软,如果那里有大块的石头或者垃圾,它身上的两个‘胳膊’就会单独捡起来带走。

  几乎就是两分钟不到,小区内那几百平方米的土地就全部翻完了!

  看到这一幕,李爷爷手上的锄头差点甩出去。

  “我的乖乖,怪不得不用我帮忙呢,这效率也太快了吧。”

  在李爷爷感叹的时候,农农一号已经将自己圆肚子里面早就准备好的白菜和萝卜种子取了出来,按照刚才翻地的面积挑选出更加饱满的种子数,然后开始犁地、播种、浇水、施肥……

  而周围的人也谁也没走,就眼睁睁的看着农农一号在十分钟不到的时间里就将这些事情全部搞定。

  丛筱一边观察农农一号的动作,一边记录着,在其他人感叹农农一号功能真多,干活效率真高时,丛筱写下了好几条需要改进的地方……

  作者有话说:

  第195章

  原本段虹是想着物尽其用的就近给丛筱找合适的土地对农农一号进行试验,哪成想农农一号的效率太高了,几乎眨眼间就搞定了小区的花坛。

  最后还在小区所有业主的同意以及强烈建议下,丛筱他们小区里所有适合种植蔬菜的位置都被贡献了出来,种子也变得五花八门起来,而不是局限于白菜和秋萝卜。

  接下来几天时间里,丛筱每天晚上都会调整一下农农一号的芯片指令,第二天一早,它就会向领主一样下楼视察自己的领地,按照不同种子的习性开始照顾那些土地。

  可惜的是,植物的生长是有一定规律的,而且蔬菜也不是像鲜花,需要每天浇水,就算是杂草也不可能一天就长出来,所以不到一周时间,农农一号陷入了僵局。

  它、没事干了!

  好在丛筱还有全息模拟器,她在里面按照农农一号的所有数据弄出来一台虚拟的农农一号,然后模拟出各地的土壤和气候,然后让虚拟农农一号开始干活,借此进行测试!

  好在有陈局在,在知道丛筱做什么后,陈局直接让人联系了国家农业局的专家。

  很快,一份比之前收集到的更加详尽的资料给丛筱打包送了过来。

  而丛筱这边,也将无所事事,都快开始帮小区内爷爷奶奶们在花盆里种草莓和大葱的农农一号借了出去,全国各地逛了一圈,留下了一个个传说。

  像是南方的第一季水稻,八月初就可以收割了,所以农农一号连夜被派去南方的某个县城的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一晚上的时间将那里的水稻全部收割完,并直接将晚稻插好秧,而且还将收割回来的水稻烘干完并成功脱粒。

  据说,南方那位刚刚将家里水稻田地的收割任务包出去的合作社成员们简直惊呆了,这效率,是连夜出动了多少机器?!

  留在家里的丛筱也没有闲着,不停的调整着农农一号的程序,因为要兼顾的农作物种类比较多,而且从播种到收割都需要一台机器人完成,所以它需要变形的模式也越来越多,原本给农农一号预留的大肚腩空间都快不够用了。

  再有就是,以星际农场主种植任务为标准的丛筱,总觉得农农一号的效率会不会有些小,完全不清楚自从农农一号在南方那个合作社一战成名后,国家农业局的专家干脆直接跟在农农一号的身后,开始挨个地区忙碌着。

  而且农业局的专家这里有当前我国各个地区的气候情况,所以专门将农农一号送到出现各种问题的地区。

  这天,丛筱正准备回二中看看的时候,突然接到了陈叔的电话。

  “筱筱,现在农农一号可以量产么?!”陈局的语气十分严肃。

  “量产?可是农农一号还没测试完成,芯片程序也还没有全部调试完毕。”丛筱不解的问道,“是出什么事了么?”

  “是出事了!”对面的语气有些沉重。

  原来近半个月以来,南部某些地区降雨量锐减,持续高温少雨,部分地区早熟的一季稻陆续进入孕穗抽穗期,而此时正是对温度、水分反应最敏感的关键时期,这种持续的高温状况会导致作物结实率降低,也就意味着减产的可能。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之前那个合作社的负责人才会在农业局的专家提出要用他们的田地帮忙测试新机器的时候毫不犹豫的同意,因为他们知道附近的很多地方降雨量不足,他们这里说不定很快就会发现同样的情况,这种时候当然是越快收割粮食越好,更何况农业局的人还答应那位负责人,如果因为他们的原因导致减产,他们会补偿给合作社,所以对方才会同意。

  但让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一晚上的时间,他们的水稻直接一键式全部收割、烘干、脱粒完成了!

  而且还帮他们把晚稻都插好秧了。

  开始的时候还有些人觉得重新插秧的位置有些细微的变化,是不是对方没干好活,但看着已经收入仓房那些沉甸甸的粮食,大家也就没有提出异议,这点小问题和对方已经帮的忙相比,完全不是问题。

  可让这些合作社是社员没想到的是,当他们这里也开始持续高温时,他们这才发现自己以为的插错秧的位置是因为那里有地下水!

  就算他们这边真的发生干旱的情况,短时间内,他们的稻田也可以因为这些存水量度过难关!

  这点是在农农一号被农业局的人带走的五天后才发现的,等到农业局的人接到那边想要直接购买农农一号的消息时,他们刚好也收到上级指示,带着农农一号去刚刚报上来的,受灾最严重的地区试试。

  这一试,别说是闻讯赶来的合作社那边的人了,就连农业局的工作人员和因为上报比较晚而有些绝望的当地村干部都惊呆了。

  因为农农一号它不仅能开山挖洞探寻到最近处的地下水源位置,并及时给农田灌水,以水调温,它还能列出清单进行科学施肥,增加农作物的抗性,甚至在稻田附近实在没有水源后,它还能人工降雨!

  最重要的是,农农一号实施人工降雨的方式和如今普遍的人工降雨方式完全不一样,表面看起来,它似乎都不是用冷云催化、暖云催化、动力催化这三种方法,也不是用飞机、□□等向云中播散干冰、碘化银、盐粉等催化剂,促使云层降水或增加降水量,它是直接改变云层中的一种特殊声波,直接影响云层中的微物理条件和特性,也就是不借用任何催化剂,直接导致冷云上部的冰晶密度增大,让本来不能自然降水的云受激发而降水!

  当时在场的所有人,亲眼看到农农一号突然全身都变型了,变成一个十分奇怪的声波发射器,之后大家还没什么感觉呢,天空中就滴答滴答落下了一滴、两滴、无数滴的雨。

  看着上一秒还烈日当空的天空突然下雨,所有人都惊呆了,随后他们还发现,下雨的地方只限制在田地的一定范围内,再远一些就没有了!

  这下子,所有人都猜到这也许真的是农农一号导致的,再转头看向农农一号时,发现它已经恢复成原型了,显示电量的位置如今显示的是零,此时正在太阳能充电中。

  别说是那些差点绝望的农户简直要高兴疯了,就连农业局的人都要疯了,连忙联系上级,申请紧急生产农农一号。

  测试什么测试,不说别的,光这人工降雨的能力就值得他们损失的起好么!

  除此之外,旁边气象局的人也要疯了,赶紧开始对周围的空气环境进行测试。

  当测试结果出来后,这位被委派过来考察干旱情况,看看这边的条件适不适合进行人工干预降雨的气象局工作人员立刻联系上级,说这边发现了一种新型的人工降雨手段,它比以往的人工降雨方式更加的便捷和省钱,最重要的是,因为没有使用任何催化剂,它既不会造成温室效应、也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听完陈局的解释后,丛筱这才开口说道,“如果只是需要人工降雨的机器,那就没必要立刻加急生产农农一号,毕竟人工降雨只是种地机器人其中的一项能力而已,而农农一号因为材料的原因造价比飞飞一号还要高,万一之后发现哪里不合适需要修改,那将是一大笔不必要的耗费支出,而且制造起来也会很慢。”

  电话另一头的陈局和旁边的人交流了几句后,这才问道,“筱筱,农农一号人工降雨的原理是什么?真的不会污染环境和引发温室效应么?如果单独制造一台专门用于人工降雨的机器,造价大概是多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