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都市 > 官场风云录 > 孰轻孰重

官场风云录 孰轻孰重

作者:西门吹雪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12-28 18:23:25 来源:免费小说

  华子建笑笑,跟在后面,走了进去。

  总理一见华子建进来,就从哪个并不很宽大的办公桌旁边站了起来,摘下了眼睛,很认真的打量了一下华子建,说:“小华啊,看你的气色还不错嘛,上午听乐部长说你回来了,我就说见见你,看看你有没有被打击垮,看来还不错啊。”

  华子建微笑着,说:“总理,谢谢您的关心,我挺好的。”

  总理走过来,在沙发上坐下,点点头说:“嗯,那就好啊,我知道,你是受了一点委屈的,但你是市委书记,是党的高级干部,要能理解一些问题,不过看到你这个精神面貌,我还是很欣慰的,子建同志不简单啊。”

  华子建平静的说:“其实我也算不得受了什么委屈,在上次的事情上,我自己也反省了好久,我还是有错误的。请总理放心,我会好好工作,弥补以前的错误。”

  “是的,虽然我知道你到灾区去的原因,但你要明白,你是一个掌管着一千多万人口的市委书记啊,你是运气好,北江市没有在你离开后出什么问题,地震也没有延续到北江市去,但是万一出现了那种情况,你想一下,那会是什么后果,你的家人和成千上万的家庭,孰轻孰重?”

  华子建一下子感到了压力。

  “所以说,在很多事情上,我们不能单单看结果,还要看这到这中可能的危险,因为有的后果我们是承受不起的,法不容情,其实也说的这个道理,你要多体会一下。”

  华子建后背上开始流汗了,他如芒在背,在过去的这段时间里,华子建有时候还在沾沾自喜的认为自己做出了官场中人都不敢做的事情,自己轻权贵,重感情,单刀赴会千里之外,那是一个壮举,会成为一段佳话,但现在听到总理的话,华子建幡然醒悟过来,自己真的错了。

  假如地震延续到了北江市,自己又不在现场,也许会有更多的江可蕊会遇难,有更多的家庭破碎,真要到了那个地步,自己这一生都会后悔的。

  华子建喃喃的说:“总理,我错了。”

  总理也从华子建的表情中看出了他的心态,就爽朗的一笑,说:“好了,好了,我们就不再说整个问题了,总之啊,你还要好好的努力一下,很多人都在关注着你。”

  “我会的,谢谢总理的教诲,”

  总理站了起来,在房间里活动了一下手脚,一面走,一面说:“这我知道,北江市的工作不错,上升的势头很好,没有想到啊,一两年的时间,北江市发生了这么大的改变,上次我去看的时候,都有些不敢相信了,特别是城市建设,我想你说的话是有道理的,到今年年底,一个崭新的北江市应该就要出现在我们面前吧。”

  “总理,我们的工作还是有不足的,北江市的干部理念和工作作风还没有发生大的改变,下一步,我们的重点将转向这些方面,让北江市成为一个跟得上时代进展的城市。”

  “好好,这就好,一个城市的发展,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你很谦虚,这是优秀的品质,这些年你的工作成绩,大家都是看见的,希望你以后能够发扬自身的优势,更好开展工作。”

  华子建点头答应着。

  总理突然问:“子建同志,看过《明史》吗?”

  华子建说:“总理,我看过,是很久以前看过的。”

  “哦,说说你对这本书的看法,或者是对明朝的看法。”也许,总理就要借这个问题,考证一下华子建真正的理论水平了。

  面对这样的一个问题,华子建还是要慎重的回答才行,毕竟他所面对的是共和国唯一的总理,自己的每一句话,都可能成为一个很敏感的问题。

  华子建先是想了想,才缓缓的说:“总理,我也谈不上什么看法,只是有些体会,明史就是记载明朝历史的记事本末,我对其中最为感兴趣的就是明朝迁都北京,而最为惋惜的是明朝末年,体制形成的弊端,君王的昏庸,还有天灾,致使明朝灭亡,明朝在世界上还是很强盛的,如果能够有一些清明的皇帝,阻止清朝的建立,也许以后中国的历史会改写的。”

  总理很感兴趣的说:“哦,你详细说说,就说两个方面,一是迁都北京,二是明朝灭亡。”

  “总理,这些问题,有专门的历史学家研究,我不过是班门弄斧,关于迁都北京,我最为认可的三个作用,一是带动了中国北方的经济,当时的南方是鱼米之乡,而北方是有些落后的,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耗资巨大,产生的影响却是空前绝后的,以北京为中心,附近的经济迅速发展,二是带动了文化的发展,北方和南方因为经济发展的限制,在学识和文化上,也有着很大的差距,而迁都北京,迅速缩小了这种差距,大量的精英人才流向北方,带动了北方文化的繁荣,三是促进了南北交流,令整个中国发展的步伐加快,这是我最为欣赏的作用,南北交流、融合,渐渐形成了南方为经济中心,北方为政治中心的格局,相互交融,相互容纳,直到现在,这种作用仍然在延续着。”

  总理似乎也是很惊诧的,没想到华子建的看法还这样深刻,这倒少有:“呵呵,看来你还是认真看了这本书的。”

  “过去看过,但现在工作忙,已经看书很少了,关于明朝的灭亡,我其实是很惋惜的,本来,一个王朝没落,必然显示另一股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力量的兴起,可是,清朝对人性的压制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而且固步自封,使中国渐渐落后世界的步伐,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对明朝的灭亡很是惋惜,明朝比清朝要开明很多,不过,到了明朝末年,各种弊端结合,不灭亡也是不可能的。所以说,看了历史,对现实生活会有一些认识的。”

  总理连连的点头,说:“子建同志,我们的认识有一些相同之处,对于历史,如今的专家各有各的看法,但我认为,阅读历史书籍,熟悉历史事件,最为主要的作用,还是熟悉和知道祖宗,从历史事件中间吸取有用的东西,避免出现同样的错误,离开了这两个方面,为研究而研究,就不能体现出历史的真正作用了。”

  “总理,我同意您的观点。”

  “呵呵,我还没有说完,我为什么要问你明史,因为明朝是一个复杂的朝代,既有万国来朝的辉煌,也有异族入侵的耻辱,明朝之后的清朝,盲目自大,闭关锁国,丧权辱国,将中华民族带入了深渊,所以说,只要是认真阅读了明史书籍的,都会产生很大的遗憾,认为其中有很多事情是可以改变的,如果我们能够从中间感受到这些遗憾,对工作还是有所帮助的,这样才会有真正的作用啊。”

  华子建由衷的赞叹道:“总理,我真是佩服您,工作这么繁忙,还抽时间,而且有这样深刻的见识,今后,我一定向您学习。”

  “子建同志啊,你也不简单啊,读《明史》的时候,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人民在那个时候是什么地位,明朝的体制究竟有什么不妥,联系到如今的体制,应该从古代吸取那些经验和教训。”

  总理说到这些,华子建不敢开口说话了,这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如今,很多人通过对古代体制的分析,找到如今体制中间一些不合适的东西,最明显的是对贞观之治的推崇,有一种借古讽今的意思,华子建是对这些见解是不好发表意见的,虽然对有些专家的说法表示赞同,但位置不同,有的话还是要适可而止。

  总理就不同了,上了一定的档次,是大领导了,可以研究这些说法,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向中央进言。

  看到了华子建沉默下来,总理笑了笑,说:“呵呵,不说话了,我知道,你是不敢说,今天我是专门和你探讨问题的,你有什么想法和看法,尽管说出来,不要有顾忌。”

  华子建犹豫了一下,才说:“总理,我曾经想到过这些问题,明朝和清朝的统治者,最大的相同之处是八股取士,不允许个人发表什么见解,一切都以统治阶级的立场为重,放在现在的理解,就是一切为统治阶级服务,不管人民的思想和要求,就是从百姓中间培养出来的官员,也是要求绝对效忠统治阶级的,这是一种阻止社会进步的手段,可有一点我是赞同的,那就是统治阶级一定是为自身服务的,是为了巩固自身的统治的,权力的斗争是你死我活的斗争,没有哪个统治者会心甘情愿交出统治权,其中有的区别是统治阶级代表的利益,是代表有钱人的利益,还是代表穷人的利益。”

  “子建同志,你很坦诚,我们就是要有实事求是的思想,我们的党也走过了许多的弯路,党的理论也需要不断发展,很多新的情况和问题的出现,促使我们要不断反思,时代不同了,我年纪大了,再有几年就会退休,这个世界,终究还是属于年轻人的,如果年轻人的思想出现问题,那么,我们执政党今后也是会出现大问题的,后背干部的培养,是刻不容缓的问题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