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女官的自我修养 > 第87章

女官的自我修养 第87章

作者:衣青箬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8 16:37:44 来源:免费小说

  京城和朝堂越乱,曹皇后心里的紧迫感就越强。

  她最近特别能感受到,即便是皇后的身份,也并不能给她带来安全感。因为再位高权重,只要上面还有一个人,那么就总有被清算的一天。只有握在自己手里的力量,才是真实的。

  因为桓衍自始至终都没有察觉到她的变化,所以最近,曹皇后的胆子已经越来越大了。

  有时候,她抱着还在襁褓中的小皇子,逗他玩儿的时候,脑海里会冒出来一个相当疯狂的念头:如果现在桓衍突然死了,她身为皇后扶持小皇子登基,是不是局面就会与现在大不相同?

  这年头总是一闪而逝,因为曹皇后并不敢多想。

  但与此同时,它出现的频率却越来越高。因为这对于曹皇后而言,实在是太有诱惑力了。

  桓衍毕竟还活得好好的,所以这个念头也只能想想而已。不过,曹皇后自己显然都没有意识到,她现在行事,早就与从前不一样了,不再那么谨慎而小心翼翼,变得更加干脆利落。

  所以几日之后,她便回复了金尚仪的那封信,给与了肯定的答案。

  就算是有再多的人手,京城里还是摆布得开的,未必一定都要放在宫里。既然如此,那也就不用拘泥于她们的年龄和婚姻状况。甄凉给的那个提议,倒是不错。

  至于外面物议纷纷,只要一开始不将所有的打算都说出来,想来抵触的情绪就没有那么明显了。等到将来自己可以掌控权力的时候,不就说什么是什么了吗?

  得到了皇后的许可,金尚仪便兴致勃勃地过来找甄凉商议,此事该从哪里入手。

  二人正兴致勃勃地商谈时,丽娘猛地推开门,从外面冲了进来,脸上带着显而易见的兴奋与冲动,“姑娘,发了,发了!”

  待看清屋子里的人,意识到甄凉还有客,她才整个人僵住,脸上的笑意收起,脸也跟着红了起来,连忙低头敛衽,“我不知道姑娘在待客,冲撞了客人。”

  金尚仪一眼就认出是那个没选择跟着自己走的女孩,倒没想到她在甄凉这里过得相当不错,便笑道,“这风风火火的样子,莫非是有什么喜事不成?”

  “下面的人不成体统,让尚仪笑话了。”甄凉说了一句,才对丽娘道,“什么发了?”

  丽娘看了金尚仪一眼,有些迟疑。

  甄凉就笑道,“尚仪不是外人,有什么事就直说吧。”实则她心里,已经有了猜想。

  果然丽娘十分振奋地道,“姑娘之前给田老虎的那些种子,已经发出来了!”她伸出手比划了一下,“这么长的嫩苗,虽然还小,但瞧着十分水灵呢!”

  最重要的是,既然这些能发,撒进地里的那些自然也可以。也就是说,要不了多久,就会有足够多的蔬菜被种下去,解了今年冬天的饥荒。

  “什么种子?”金尚仪不知此事,颇为好奇地问。

  甄凉就解释了一遍,“这也是没奈何的事,现在粮食紧缺,若是能用蔬菜搪塞一下肚子,好歹撑过这个冬天去。”

  这实在大出于金尚仪的预料之外。她知道甄凉现在在江南做生意,借着之前的事,得了不少利,却没想到,她会将这些好处分润到普通人身上去。

  爱民如子,这是每一个皇帝、每一个官员都会说的话。可是真正将这些人的性命放在眼里的人,却少有。

  金尚仪自己不是这样的人,但她在宫外生活多年,也知道底层百姓之不易,听说甄凉能如此,不由叹道,“你有心了。”

  这一瞬间,她甚至有种“我不如她”的感觉。她想要成为制定规矩的人,目光其实还是放在上层,争的是权势。可是甄凉却早已看到了她不会在意的地方。

  不过,也可能不是甄凉自己的意思,而是她背后的人……

  若果真是这样,或许再过几年,局势果真会大不相同。

  但这不是金尚仪如今能想的事情,她只能将自己所见所闻的一切,都写在信里,送回京城给皇后娘娘由她来定夺。这一点,甄凉不会不知道,既知道还让自己听闻此事,那就是一种示好了。

  所以金尚仪虽然也很忙碌,但还是打算去看看刚刚发出来的菜苗。如此,之后才有东西可写。

  甄凉没有拒绝,一行人乘车去了郊外田老虎等人暂时存身的村子。

  田老虎也是个妙人,这菘菜,他是在院子里开了块一尺见方的土地来发的,肥料、水分都是按照甄凉说的给,打理得十分精心。而此刻,这小小一方土地上,密密麻麻地长满了大概一个指节那么长的菜苗。

  它们还那么小,那么弱,但是从今天早晨到现在,已经有不知多少人来看过,每一个看到的人,脸上都会露出放松和庆幸的笑容。

  这种菜真的能种活!

  无需甄凉再吩咐什么,大伙儿已经自发地开始打理起撒下种子的那些田地了。要知道,这里育出来的菜苗,可是要分给所有人,种在自家地上的。——这回几大豪族被抄家,大头的好处自然是官府的,但是本地的百姓们,也都分到了一些土地。

  毕竟土地还是要有人耕种,有各种作物出产,才会值钱。

  金尚仪看起来想拔一株出来看看,但是田老虎在一旁虎视眈眈,她最终还是没有说出口。

  这是别人救命的粮食,她哪里张得开口?

  反正事情若是成了,到时候江南的官员们少不得要送一些成品蔬菜入京,娘娘自然是能见到的。

  想到那群江南官员,金尚仪这才明白甄凉让自己过来的原因。只怕是想借着她的面子,让那些人不要随意插手此事,免得好事又变成了坏事。

  比如再给这批蔬菜征个税什么的……那群贪得无厌的官员,也不是做不出来。

  不过这种事,也是金尚仪乐意去做的。毕竟甄凉已经对那个看起来十分凶悍的田老虎介绍过她的身份:宫中皇后娘娘派出的使者。

  就连金尚仪之前发愁的事,田老虎也给出了建议:她们如果是想招一些年轻女孩入宫的话,最好的选择就是那些织娘和绣娘,她们大都识一点字,又有一双巧手,而且因为有傍身的本是,性格也会要强一些,说话做事干脆利落。

  在城里可能也能招到一些中等之家的女儿,但是那样的人家,大部分不愿意把女儿送出去。

  金尚仪十分高兴地接受了这个建议。

  回去的路上,她不由跟甄凉感慨,果然还是要有当地人做向导,事情才会变得更容易。若不然,她只能依靠那群官员,不知要拖到什么时候,而且只怕成效也不好。

  “尚仪宽心,这头一回艰难些,往后就不一样了。”甄凉笑道。

  如果一切顺利,后面的人见前面的人顺利入宫,过得也很好,自然就不会那么排斥了。

  其实民间之所以排斥送女儿入宫,祸福难测反而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入宫门深似海,从此就彻底与家人隔绝,音信难通,生死不知,自然令人畏惧。

  所以甄凉旋即又跟金尚仪说起,若是这些人顺利入京,或许可以定期帮她们送家书回来。如此联络不断,家人自然可以安心。

  这个事情办起来倒是不难,甄凉现在有自己的商队,每次顺便带过来便是。实际上现在的人通信,也是用这种方式。只是若没有固定的商队长期合作,通信过程往往充满了不确定性,弄丢是常有的事。

  所以她只需要成为那个固定的渠道。

  两人一路相谈甚欢,等回到城中,甄凉又得到了一个好消息。

  大利的商队已经顺利抵达西北,有穆家看顾,交易也十分顺利。——很有趣,大魏在西北几乎每年都要跟草原打几次,但是这却并不影响他们在边境设置榷场,与草原人交易。

  草原异族十分彪悍,榷场自然也是由西北军管理。否则那些草原人很可能抢了商品就跑,根本不想付出代价。

  不过他们手里也没什么钱,做生意一般是以物易物,用草原出产的皮毛、药材、矿石乃至牛羊马匹,交换中原的丝绸、茶叶、瓷器、书籍和铁器。当然了,千里迢迢去西北做生意的商人,往往会给货物溢价不少,一车货物能换回几车东西。

  上回甄凉去的时候,因为没有拿到进入榷场的官方文件,直接在城里出手了所有的商品,所以看到信里写的内容,颇感兴趣。

  不过大利特意派人回来一趟,当然不是只通个信,而是知道江南的情况,给她送来了一种牧草的种子。

  一般而言,草原人是不会耕种的,他们逐水草而居,这里的草吃完了,就把牛羊赶到别处,等明年这里的草自然又长出来了。但这种牧草不一样,虽然是牛羊吃的牧草,但是新发出来的时候十分水嫩,是一种味道不错的野菜,草原人自己也会食用,所以他们会随身带着牧草的种子,在自己定居的地方附近撒上一把,几年后就能长成一片。

  这主意倒不是他想到的,而是穆将军。事实上,大利道到的时候,穆家已经搜集了不少牧草种子,都一并让他送过来了。

  此外当然还有一封穆将军的信,言语之间尽是关切,不过也交代了一下正事。

  住在将军府的那对“兄妹”已经知道了江南的事情,段素馨整天哭哭啼啼,而段启明则是摆出了深沉的姿态,再三向穆将军表明自己的父亲肯定是冤枉的,又请求能前往前线,赚取军功来拯救父亲,真是好一个父子情深。

  穆将军顺水推舟,答应了他,也派了人密切注意,一旦他有异动,立刻就能拿下。

  甄凉看完了信,就迫不及待地去看牧草种子。这可真是意外之喜,虽然已经有了菘菜,但是救命的东西不怕多。再说,光是菘菜一个口味,吃多了也会觉得腻。虽然还是草,但好歹可以换换口味。

  相较于需要精耕细作的粮食,牧草就很好养活了。就连草原上随便撒一把都能长,何况是江南这肥沃的土地?直接洒在荒地里就行。

  要不是种子数量不多,甄凉甚至连田埂上都想撒一点。

  这个就不用大张旗鼓了,只需让田老虎带几个人去把皇帝清理一下,撒进去便是。

  到时候若是蔬菜足够,那么这些牧草,也是喂养家禽家畜的好材料。若是不够,那就可以直接端上餐桌。纵然两边都没用到,也不用担心,来年开春的时候,把它翻耕进地里,也是上好的肥料。

  等甄凉打理完了这些事,金尚仪那边也跟官府沟通完毕,放出了消息。

  对外的说法是,皇后娘娘怜惜江南百姓频频遭灾,所以想要选一批女孩子入宫陪伴,也算是给她们减轻负担。既然是这种理由,就不拘泥于身份了,只要求能识字即可。

  消息一传出去,果然就像之前想的那样,立刻就轰动了整个江南。

  不过,来报名的人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多。这也可以理解,新出现的一样事物,不管究竟好不好,大家在不了解的情况下,自然是心有疑虑的。

  甄凉让金尚仪设宴,邀请那些专司在家教导年轻女孩的师傅们过来参加,对她们宣讲此中的好处,再让她们回去转达学生。

  除此之外,她还跟金尚仪一起,走访了江南各大纺织作坊和工厂。

  原本,作坊主当然是不希望这里的女孩子们被选走的,毕竟少一个工人就是一份损失。不过今年水灾,因为桑叶减产,不少蚕没有养成就死了,最后收上来的丝也很少,本来就养不活这么多女工,所以排斥的情绪并不太激烈。

  再说,还有一些工坊是属于那几个被抄家的家族的,如今收归官有,自然不能拒绝宫中的要求。

  如此多管齐下,几日之后,报名的人数便大幅增长了。

  眼看一切都步入正轨,甄凉也就功成身退,不再跟着金尚仪了。她现在已经不是宫里的人,没必要总让人注意自己。

  再说她这边,地里的菘菜已经长到了巴掌长,可以移栽了。该怎么将这些菜苗分配下去,可是个很复杂的活儿。底层的百姓看着可怜,其实各有自己的生存智慧,都想暗中沾点儿便宜,为了一株菜苗就能打起来,丽娘拿捏不住,甄凉必须要自己去坐镇。

  甄凉一边做,一边指点丽娘,告诉她为什么要这么做。

  很多统治者总将底层百姓看做牛羊,好像他们没有自己的思想,只要乖乖劳作交税,就万事大吉。可那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一味地压服,一旦生存的环境恶化,他们就很有可能会出乱子。

  甄凉的做法是制定规则,想告诉他们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一旦有人犯错就立刻惩处,如此一来,规则自然就深入人心了。

  天气是越来越冷了,甄凉有时候坐在马车上,都觉得寒意逼人。但是这些百姓身上却依旧穿着单薄破烂的衣裳。而他们也似乎感觉不到冷,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神采,忙得热火朝天。

  但甄凉却不得不考虑,冬天到了,除了食物之外,严寒的天气也是夺走人命的一大杀器。现在食物有了,就该考虑御寒之物了。

  江南多平原,少山地,木柴之类的东西自然是很少的。今年地里没有出产,也没有秸秆之类的可以烧。好在这里不比北方酷寒,很多地方甚至根本不下雪,所以有厚一些的御寒衣物,待在屋子里不出门,应该会有用。

  布料,桓羿之前已经囤积了一批,都是那种压仓库底很难卖出去的货色,但相信这些百姓是不会嫌弃的。

  不过,就这么给出去并不合适。

  民间俗话说,救急不救穷。总是什么都准备好给他们,只会养成贪得无厌的性子。就连这些菜苗,甄凉也申明是贷给他们的,等蔬菜成熟,要交还一成的菘菜作为本息,剩下的才是他们自己的。

  所以,该想个什么名目呢?

  之前水灾造成决堤,修补的工作有官府负责,也征了几次徭役,倒是用不着甄凉操心。

  这么多人,除非大兴土木,否则根本用不上。甄凉倒是有心想修路,但是江南水网稠密,多是靠船只出行,对道路的要求不高。江南之外的道路,又不能让这些人去修。

  暂时就决定先建一批房子吧。最后,甄凉这样决定。

  好歹桓羿给她留下了那么多的土地,以后肯定需要很多佃户,先将他们的住房准备好。冬天时,若是还有房屋被冲毁的百姓无处可去,也可以让他们到这里来暂住。——当然,要象征性地收一点费用。

  正琢磨着,半夏匆匆进来告知她,金尚仪派人来请她。

  桓羿留下来的人,甄凉都安置在了另一处,将一些不太见得光的生意交给他们去办,这样可以减少表面上的联系。不过最近太忙了,考虑到他们在宫里的时候就不怎么出去,到了江南更没几个人认识,而金尚仪是不怕她知道的,再加上他们的事情也办得差不多,甄凉就把人叫回来了。

  要不然,甄凉也不能这样悠闲地在这里坐着盘算接下来的打算。

  但这一点偷来的空闲,想来也是留不住了。

  她换了衣服,赶到驿馆,金尚仪正准备出发,直接带着她上了马车,在路上把事情交代了一下,“有一对来报名的姐妹出了点问题。姐妹俩父母已经故去,只留她们相依为命,一个十七,一个十三,都尚未婚配。据说从前父母在的时候,家境相当殷实,所以她和妹妹都读书识字,但父母前年去世,家中没有儿子,族中就对她们家的产业动了心思。”

  陈家姐妹不但漂亮,还能读书识字,陈文秀在作坊里做织娘,妹妹听说今年本来也要进作坊,可惜出了水灾的事,就黄了。这样的条件,自然是上好的儿媳妇人选,而族中又别有心思,就想尽快将这姐妹二人嫁出去,谋夺她们的房产和田地。

  但姐姐陈文秀十分泼辣,闹了两年也没什么进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