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快穿后,我在八零给七个大佬当妈 > 第135章

快穿后,我在八零给七个大佬当妈 第135章

作者:弦歌雅意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8 15:13:50 来源:免费小说

  还有养动物的事情上,小旺曾经因为他家里不让他养蜗牛,而把蜗牛养在我家很长一段时间,也是那个时候,我们才知道,原来蜗牛会产卵,小蜗牛是从那小米粒一般的卵中孵化出来的。

  自从我家养了第一条狗以后,便一发不可收拾了,我们时常把一些野猫野狗带回家,说来也奇怪,许多猫狗并不拴着,但也就此不再离开我家了。很长一段时间,我家就像动物园一样热闹,幸好我家有足够大的空间。

  而那时,我外婆常抱怨家里太多动物跑来跑去,掉许多毛,也是母亲将她安抚了下来。

  关于养动物的趣事,我已经写过许多,现在回想起来,那些新奇又开心的时光,就是我许多故事灵感的来源了。

  而我的小妹妹,因为从小就喜爱那些动物,她从小就画他们,现在家里还留着许多那时候的稚嫩手稿。后来我惊讶地发现,她的经历,竟然与《彼得兔》的作者毕翠克丝·波特有着高度的相似。

  尽管她并没有成为一个儿童文学的创作者,但她成了一个优秀的艺术家。因此,人们总能在她的作品中,看到许多动物的身影。她小时候甚至还说,她要去非洲开一个动物园,因为非洲的动物最多。后来她没开动物园,却将许多精力和金钱投入到了野生动物保护的事业中去了。

  不得不说,这件事,对我家每一个人影响都很大,我所有的兄弟姐妹现在都养了宠物,连我那看上去最不好接近的三弟,也在家里养了三只猫。我的小侄女曾偷偷告诉我,她爸爸会给猫梳毛,还偷偷亲吻猫们。

  母亲影响我们的事情,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比如她记得每一个人的生日,还有各种比赛活动,每一次都尽量参与,无法参与的时候,都会做出真诚认真的解释,让我们能够接受;比如她无条件地信任我们每一个人,每一次谁在外惹祸,她都会调查清楚了,再带闯祸的去道歉或者评理;比如她有空时常组织家庭活动,我们会春游,会旅游,会在家里玩成语接龙或者诗词飞花令,会在家门口燃起篝火,叫上周围的邻居来一起享受美食,或者请来电影队给我们所有人放电影……

  回首想起来,我的成长经历竟然是一片光明灿烂,每一个幸福的小事情,都温柔地托起了我,都充实了我的心灵和灵魂,让我总觉得世间的一切都那么美好。

  母亲常有大道理会讲,可更多的时候,她带给我们所有人的,是幸福快乐,这些快乐浸润了我们的灵魂,让我们充满勇气,和充满善意。

  如今我们也时常回到母亲的大宅里住一住,倒不是担心她会寂寞。事实上,家里常有人来人往,房间常是满的,我们要提前打个电话,才能确定有没有空房间。

  我和兄弟姐妹们交流后,才知道他们和我想的一样,让我们的孩子也体会我们小时候的开心幸福,这样美好快活的经历,将来也会给他们无穷的力量和勇气的。

  我的母亲,她是我们整个家的灵魂和核心。我们每一个人都从她那里得到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或许读到这里,你会得到那个别人常问她的问题的答案:为什么你的儿女们个个都那么优秀和出色?

  因为她给了我们灵魂最充实最饱满的力量啊。

  许多人看到的,是她在商业上的成就,惊叹的是她从零开始创造出来的商业帝国,可我觉得,她最成功的事,是做了一个好母亲。她自己也曾说,我们的成长和成就,更让她觉得欣慰和满足。

  能够成为她的孩子,能够在她的庇佑下长大,是最幸运的事情了。

  我现在已经没有其他愿望,只愿她能够陪伴我们长久一些,再长久一些。

  第110章 张云扬番外:

  大学母校百年校庆时, 张云扬作为杰出校友, 被邀请回来做讲座。

  大约是因为有个当明星的妹妹张云彩, 他们一家的关系,已经被大众所熟知。而在这交流中会遇到的问题, 张云扬也早就有心理准备。

  在如潮水一般的掌声中,张云扬走上了台。

  他向来是一个表情严肃的人, 所以脸上并没有多少表情。

  主持人看到他时, 甚至被他那生人勿近的气息给吓到了。

  在访谈前半部分, 聊了一些张云扬如今的工作与成就以后, 主持人换了话题:“从刚刚的问答中, 我们可以看出来, 您真的是一个思维敏捷, 而且眼界开阔的人,相信许多学经济学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同学, 都很想知道,您是怎么样培养出自己这样的思维和能力的呢?”

  张云扬说:“一切的论证和结论, 都是基于充分而真实的信息的基础上的, 而你的思维, 就是处理这些信息的工具。所以这就要从内外两个部分着手,去回答这个问题,第一就是关注信息,从所有的信息渠道去了解信息,去伪存真,尽可能得到客观真实的信息;第二就是培养自己的思维, 尽量做到客观地去看待一切。”

  “听上去也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您是什么时候有了这种觉悟,什么时候开始培养自己的思维,并且关注外部的消息的呢?”

  张云扬的表情突然变得温柔了一些,说:“大概是从,我只有五岁的时候,我妈让我给她读报纸的时候开始的吧。”

  “五岁读报纸?”主持人的惊讶,代表了许多人的感觉。

  张云扬点头:“我五岁时就在亲生父亲的培养下,认识了许多字。然后我母亲,她每天十分忙碌,晚上会感觉十分疲惫,吃完晚饭就会坐在那里,让我姐给她揉揉肩,我给她读报纸。读的时候我不认识的字,她会教我,我不懂的意思,她会给我解释。”

  主持人惊叹地说:“不管这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还是有意识的培养,对于您来说,都是一种非常好的启蒙了。”

  张云扬也毫不否认:“是的,她是一个聪明睿智的女性,总能解答我的许多问题。那个时候,我们国家还不够开放,所获得的信息也不够前沿,她却总能够给出非常科学合理的解答。这对我来说,非常重要,而且非常神奇。所以各位同学们,遇到一个好的导师是十分重要的。”

  “您这是将功劳都归功于您的母亲了,您自己有什么行动呢?”主持人问。

  张云扬说:“因为聊起我的成长经历,我避不开这些人和话题。除了我妈,还有我后来的爷爷,还有初中的校长,当时日报的主编等,都是我非常好的请教对象。他们对我这样一个孩子的指导,真的是十分有耐心。”

  “至于我自己,我想大概是保持一颗探索的心吧。比如我两个弟弟,很小的时候他们两就开始从事商业活动了,通过观察他们两个的生意和业务,我都能够得出一些关于短期内经济状况的结论。还有我所就读的学校附近的摊贩的情况,也会让我感触到经济的潮汐。这是我觉得非常有趣的事情。”

  主持人说:“那……”

  张云扬又补充:“说起来许多人都不知道,我的家乡吉阳,如今成为了全国知名,甚至世界知名的美食之都,成为了许多同学旅游的首选之地,也有我妈的功劳。当初是她在人大代表大会上,提倡发展吃喝玩乐经济,才让吉阳当初偏第二产业的经济,转向了现在的经济结构。”

  说着,他脸上浮现出了骄傲的表情,这比他自己获得了荣誉和奖项还要令他自豪。

  听众们果然发出惊讶的声音,这样的事情,当然是许多人第一次听到,而学习经济的他们,也知道这是一门多么深奥的学科,一个没怎么上过学的女性,能在那个时候,提出那样的经济建设意见,绝对是牛人啊!

  如果能够进入到经济领域,也绝对是大牛了。

  于是现场又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

  张云扬也微笑着向大家致意。

  看到他这样的表现,众人也明白,他对自己母亲的尊崇,完全是发自他的内心深处的,所以他十分为自己的母亲感到骄傲。

  “让我们继续,作为咱们国内公认的杰出经济学家,大家也知道,您在国家制定各类政策方针的时候,也积极建言献策,还精准地预测到了几次西方国家的经济危机,以及国内的经济动荡。许多人都说,您应该得到诺贝尔经济学奖,您是怎么看的呢?”

  说起这个,张云扬脸上本来略带笑意的神色立马一收,恢复了平常严肃的模样,说:“这样的声音,我确实是听到了许多。我想许多人都一样,希望得到肯定,特别是这种大奖的肯定。首先,我从事的领域是有偏差的,诺贝尔奖偏爱做理论的学者,我更注重真正的运用。经济模型和理论模式对我来说,只是研究时的工具而已。”

  “其次,这里又要搬出我妈了,她说我们的成绩,不需要这种奖项来肯定。其实大家也看得到,这种属于西方世界的主流奖项,向来不太偏爱东方人,特别是我这种带有共产色彩的经济学家。”

  难得严肃的张教授还开了个玩笑,下面的人都哄地笑了起来。

  诺贝尔经济学奖没有过黄种人和黑种人拿到过,或许它未来会有改变,但是目前为止,它还没出现过。除了肤色,性别也是一个值得诟病的地方。

  “我并不是贬低这类奖项,只是觉得应该以平常心看待,如果能够获得,那是我的荣幸,拿不到,也不用太在意。毕竟评奖的不是我自己,而是评奖委员会。国家给我颁发的奖项,已经是对我工作的极大肯定,我已经觉得满足了。”

  张云扬看上去话不多,只有聊到自己的专业时才肯打开话匣子,但是他情商并不低,知道这类问题要怎么回答。他这滴水不漏的回答,也赢得了现场不少人的掌声。

  主持人的问答时间过后,就是现场观众提问时间。

  一个高高瘦瘦的戴眼镜的女孩子站起来,问:“张教授您好,许多喜欢您的同学对您家的情况,都已经掌握的十分清楚了,我想问的是,您母亲是从事商业的,您会不会对她的商业活动提出意见和建议呢?”

  大约是看上去严肃的张教授,难得如此感谢和夸赞一个人,大家对他和母亲的事情也实在是好奇。

  张云扬听完问题,难得的笑了,说:“这个问题,虽然有些偏离话题主题,但是很有意思,所以我想好好回答一下。我先说结论吧,她不会听我的。”

  观众席上发出一阵喔的声音,然后爆发出了一阵笑声。

  经济学太过于不接地气,太理想化,确实是让许多人觉得它没毛用。

  张云扬笑着摆手说:“你们别误会,不是她不信我的经济理论,也不是她觉得经济学的预测和方法都是瞎扯,只因为她在这方面的领悟,其实比我深,所以她并不需要我的指导。如果说,我对经济学的观察,更多的像是像天上的卫星,总有一些隔岸观火的味道,她才是那条在实体经济海洋里搏击的大鱼,冷暖洋流比我感触更深。”

  “在她面前,我永远保持着我谦虚的心态,她的睿智不是来自知道了多少理论,或者记得多少模型。她的成功之处在于,在创业经营的几十年里,企业在她的手里不断发展壮大,现在也成了我们国家一个拿得出手的企业了。”

  台下观众忍不住发出了嘘声,张教授果然是谦虚得不行,他家的企业,何止是拿得出手,是敢和西方那些大块头对打的巨无霸好吗?

  张云扬笑了笑,没有多解释什么。

  接下来有人问了一些比较专业的经济方面问题,张云扬也进行了耐心地解答。

  别看他总是表情严肃,好像别人欠了他钱似得,其实他在学术上十分非常有耐心的。

  板寸头男生问完问题后,十分感激地说:“这个问题困扰我很久了,您的解释令我茅塞顿开,谢谢您的耐心解答。想必这也是因为您得到过许多前辈的帮助的缘故吧?”

  只听前面还好,到了最后一句,张云扬便忍不住强烈表示赞同:“是的,非常高兴有人提到这点。我时常感觉自己现在的成就,不只属于我,还属于我的老师我的爷爷我的母亲。这就是我母亲教过我的,薪火相传,所以以后你们遇到有人问你们问题,也请你们耐心地解答一下。”

  “张教授您好,我是一名在读博士生,而且很高兴的是,我在上一周,荣升成了一名父亲。”

  观众们发出惊叹,纷纷鼓掌。

  张云扬点头,示意他继续说,那个戴眼镜的男人显得有些激动,说:“我想问的问题可能也和经济领域关系不大,作为一名新手父亲,我捧着我孩子的时候就时常感觉到有些手足无措。我感觉,教育孩子不是我读书那样,认真思考,努力寻求答案就能做好的,想问问您有没有相关的建议和经验呢?”

  问一个经济学家教育方面的问题,确实是有些不对,但是大家都能理解一个初为人父的人的紧张心情。

  “恭喜你,也恭喜你的妻子。这是一个全新的体验。作为一名经济学家,我对教育上的事情,没法大谈特谈,只有一个从我母亲那里学来的经验,你最容易给,也是你孩子最需要的,就是你的尊重。请你们把他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看待,尊重他的想法、选择、做法等等,不要把他当成所属物,你们就成功了一半。”

  “谢谢张教授。”

  “谢谢这位同学,也谢谢大家的捧场,今天张教授的专场座谈会,到现在就结束了。让我们感谢张教授的耐心解答,希望下次我们还有机会一起探讨!”

  张云扬在众人的掌声中,走下了舞台,又有许多人朝着他涌过去……

  作者有话要说:到咱们所处的202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现在已经有女性得到过,09年出现第一位女性获奖者,去年好像也出现了一位女性获奖者,有色人种好像也出现过(这点没有十分确定)。文中张云扬这么说,是因为在他的时间线上还没出现过,这里不是bug,是设定哈~

  不知道这样的番外形式大家觉得怎么样?

  第111章 张云星张云河番外:

  金碧辉煌的宴会厅内, 衣香鬓影, 觥筹交错。

  张云星和张云河兄弟, 无疑是这场宴会的中心和主角,因为这是他们收购联美科技公司的晚宴。

  “张先生, 这次苏董没有来到现场吗?”

  张云星带着得体的笑容,说:“她有别的事情在忙碌, 所以今晚不会来了。”

  其实苏采青的原话是:酒宴晚会酒会我去厌了, 你们不就买了个公司吗?没什么大不了的。

  兄弟两心里苦, 妈现在对生意上的事儿越来越不上心了。

  其实苏采青一直都在等这一天呢, 等着这两个儿子长大, 然后把手里的事情, 慢慢的转移到他们的手里去。

  兄弟两个人最开始还挺兴奋, 那么大的疆场,真是实现他们豪情壮志的地盘啊!可是上手以后才发现, 真不是个容易掌舵的大船,也不知道亲妈是怎么一步一步做到今天的。

  “张先生你们好, 按照约定, 我今晚有半小时的采访时间。”一个穿着简单款小礼服的记者, 朝着趁机对两个人说。

  张云星后面的秘书立马证实了这件事:“这位是张露记者,供职于《财经人物》刊,之前她想就收购的事情采访两位,我们答应了在今晚给她半个小时。”

  兄弟两交换了一个眼神,知道这个采访是不能推的。

  张云河先做了个朝楼上请的姿势,说:“张记者跟我来吧。”

  “张云星先生也答应过的吧?”张露问。

  张云星露出笑容, 好脾气地说:“我弟先接待你,后面我会去找你的。”

  原来是三十分钟分两个人,张露还以为兄弟两一起接受采访呢。不过晚宴这么盛大,还有客人源源不断地涌过来,没有一个主人在这儿也不好。

  于是她只好先跟着张云河上楼了。

  张云河解释说:“本来我们以为我妈会来的,然后可以趁着别人和她聊天的空档,我们接受你的采访。可惜她没来。”

  对于苏采青,财经界的人当然也十分清楚,一届女商,能不靠背景不靠家里,打下今天的商业帝国,绝对是神话般的存在了。

  “如果有机会,我希望也能对苏女士进行一次专访。”张露试探说。

  张云河笑着说:“我希望你有一个心理准备,我妈现在已经不怎么管生意上的事情了,所以财经界的记者想采访她,怕是希望不大。”

  张露抿了抿嘴,没吭声,苏采青那样的巨擘,确实不是靠走关系或者死缠烂打,就可以让人家接受采访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