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三郎今天来下聘(重生) > 第136章

三郎今天来下聘(重生) 第136章

作者:青云上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8 14:20:09 来源:免费小说

  后宫的妃妾们都酸溜溜的,可谁也不能说什么。帝后和睦,是社稷之福,谁也不能劝皇帝不要对皇后好,去宠爱妃妾,那真是要被天下读书人骂死了。

  众人又迷糊了,既然看中孙皇后,怎么又冷落大皇子?连大皇子也迷糊,难道我不是母后亲生的?可自己和母后长得很像啊。

  于是,宫中就出现了这样一幅怪现象,大皇子不服气二皇子,孙皇后压着他不许他闹事。周贵嫉恨孙皇后,二皇子劝亲娘莫要和皇后硬顶。

  不光是皇帝,满朝文武都时常叹息,上天不开眼,要是二皇子是孙皇后的儿子,那该多好啊!

  但这世间的事儿总是没有那么齐全,李太后看的最明白,要是二皇子是孙皇后的儿子,皇帝怕是要不安心了。

  李太后管不了那么多,她在宫里腥风血雨几十年,如今虽然做了太后,却从来不去插手孙子们之间的事情。李家想要长盛不衰,还是要有出息的子弟。她三个侄儿都在外地做官,最大的都已经做到二品巡抚了,她何必去趟浑水。

  趁着众人眼光都在几个皇子身上,李太后悄悄地把娘家搬回了京城。李老太太带着一群儿媳妇、孙子和孙媳妇,坐了几十辆车,浩浩荡荡搬到了京城。

  李家不出头,但毕竟是皇帝的母家,宗室百官们闻讯而动,都来送了贺礼。刘悦薇自然不会失礼,李家照顾自己良多,她在月子里不好出动,让郑颂贤去李家送了份礼。

  刘文谦带着章郡王和三个长公主一起,去给舅母请安。

  李老太太见到这个找了几十年才找到的外甥,高兴的老泪纵横。刘文谦当时就跪下给老太太磕了好几个头,又谢过李大太太。要是不是李大太太眼神好,认出了刘悦薇,他现在说不定早就成了许知府的刀下鬼了。

  李家收了这么多的礼,预备过几日乔迁宴。郡主府少爷满月,李大太太打发李三爷和李七爷兄弟两个带着媳妇过来吃喜酒,刘悦薇刚才还和李七奶奶和李三奶奶说了话。

  这会子外头热热闹闹的,内院请了说书的女先生,外院搭了戏台子。郑颂贤辈分低,请了岳父一起招待客人。长乐郡主在宗室里辈分也不高,一些老一辈有爵位的人家,来的都是小辈。

  几个皇子围着刘文谦和章郡王说话,自从刘文谦把王副统领的差事弄了下来,几个皇子对他更加另眼相看了。你以为五叔是乡下来的,他胆子大的很。父皇都准备把五公主找茬的事儿糊弄下去了,五叔还不依不饶。一个靠着父皇过日子的闲散叔叔,居然有这么大的魄力。

  章郡王也觉得老五有些莽撞,但又有些羡慕他,也就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能这样和陛下闹脾气了,换做别个,别说陛下已经赏赐了长乐许多东西做补偿,就算没赏赐,谁还能怎么样呢。

  那王家回过味来,今日给郡主府送了厚厚的礼。宫里五公主在人前,再也不敢说任何和算盘有关的话。她再敢出言不逊,王贵嫔先要收拾她了。

  刘文谦这样闹了一回,皇帝倒也没和他计较,仍旧如以前一样对待他,没事传他说说话,宗室里的许多事情,要是康亲王忙不过来,就交给这个弟弟。

  慢慢的,众人都回过味来,陛下这是想培养下一代宗正了!

  这可了不得,宗正在皇族地位尊崇,非得是德高望重之人才能担任。若是论才华,刘文谦就是个泥腿子。论德行,他和郑老爷之间的故事倒是满京城流传,得到了许多清流的赞赏。如今他敢和皇帝较真,宗室内部也觉得此人是个有胆量的。康亲王知道自己年纪大了,他儿子不出众,只能袭郡王爵,做不了宗正,故而也愿意指点刘文谦一二。

  刘文谦不去想那么多,什么宗正不宗正的,他也不稀罕,他认真办差就是。

  他自己潇洒的很,别人却不这么想。大皇子很为自己年前做的事情懊恼,他怀疑五叔可能已经知道自己在中间动了手脚。大皇子为了补偿,丹阳郡主搬家,他亲自去喝了喜酒,送了厚厚的礼,今日长乐家的孩子满月,他送的礼在一众皇子中都是最厚的。

  二皇子近来颇是修身养性,他忽然间像开了窍似的,不再和大皇子相争,处处尊敬大皇子,对兄弟姐妹们非常和善,对皇后也十分敬重。皇帝给他的差事,他要是办好了,还把功劳往大皇子身上扣,说是大哥指点他指点的好。皇帝越发喜欢他了,但皇帝冷落周贵妃冷落的更厉害,日常的赏赐都经常漏掉了周贵妃。

  周贵妃如同热锅上的蚂蚁,自己失宠,儿子得宠,要是换做孙皇后,高兴都来不及。可周贵妃不同,她把皇帝看得重,她觉得只要自己得宠,儿子就不用担心,光是儿子得宠,她心里空落落的。

  高淑妃背地里笑话周贵妃,一个贵妃,居然满脑子都是儿女私情,真是老天无眼睛,让她生了个好儿子!男女之情就像那镜花水月,说没了就没了,陛下后宫上百个女人,周贵妃居然会有这种想法,真是愚不可及!蠢妇!蠢妇!!

  二皇子也懒得去管周贵妃的伤处悲秋,母妃惯常这样,只要不和皇后顶嘴就行。

  二皇子继续做完美皇子,大皇子背地里咒骂他,我要你装好人给我送功劳,我自己不会办差?呸!

  兄弟两个的争斗,几乎已经摆到了明面上。

  众人吃不准皇帝的意思,也不敢随意下注。

  刘悦薇一直在坐月子,郑颂贤去学堂读书,这些事情和她都无关。只要刘文谦不去站队,两个皇子谁上位,自家的日子该怎么过还是怎么过。

  等外头快开宴席时,忽然,寿康宫的薛内侍来了。

  大伙儿都起身迎接,薛内侍传了太后口谕,“长乐平安产子,我很高兴,这里有块玉佩,给孩子带着,希望他平平安安长大,顺顺利利到老。”

  刘悦薇和郑颂贤抱着孩子磕头谢恩,接下了玉佩。玉当然是好玉,但在皇家子弟眼中,要的是这份体面。

  沛哥儿的满月礼热闹了一整天,所有宾客才渐渐散去。

  等沛哥儿的满月礼过了十天后,刘悦薇正式出月子了,时间也已经到了三月二十八了。

  这一天,刘悦薇把自己打扮的清清爽爽地出了屋子。

  吃了早饭后,沛哥儿又睡着了,刘悦薇抱着他坐在了廊下,盖住了眼睛,稍微晒了一会子太阳。月子里的婴儿黄渐渐都没了,整个小人儿白白嫩嫩的,可人疼的很。

  刘悦薇仔细观察了好久,她还背着人悄悄叫大郎,沛哥儿却毫无反应,这孩子应该就是个孩子,没有任何特异的地方。刘悦薇心里终于放下了,她才回来几年,要是大郎也来了,除非是发生了意外。她希望儿子平平安安,即使自己再也见不到他了也行。有过那二十多年的母子情分,刘悦薇十分满意。

  刘悦薇摸了摸沛哥儿的小手,大郎,娘希望你好好的,娘也好好的,你看,你弟弟和你长得真像,也可能,他就是小时候的你吧。你放心,虽然弟弟和你长得像,娘永远也不会忘了你的。弟弟是弟弟,你是你,你们谁都不能替代谁。

  刘悦薇忽然想起以前母子两个相依为命的日子,鼻头有些发酸。她在沛哥儿的小脸上亲了一口,压下了心里的不快。

  娘儿两个在廊下坐了一阵子,忽然外头来传,汪掌柜来了。

  刘悦薇让人带了汪彩凤进来,汪彩凤行过礼之后坐在了她身边。

  她伸头看了看孩子,小声问,“郡主,孩子夜里好不好带?”

  刘悦薇低声回道,“会醒个两三回,换个尿片后吃了就睡,倒也不难带。”

  等晒够了太阳,刘悦薇把孩子抱紧了屋,让云锦看着,自己和汪彩凤说话。

  “表姐来是有什么事情?”

  汪彩凤从袖子里拿出一块布,“郡主,我和作坊里的两个师傅一起,费了好多东西和工夫,织出了这种布,郡主看看可行?”

  刘悦薇把布拿到手里看一看,只是一块普通的棉布,再仔细摸一摸,似乎比往常见到的别的棉布都厚一些。

  她还以为是两层布,把棉布扯了扯,是单层的,她抬头看向汪彩凤,“表姐,这是你们自己做出来的?”

  汪彩凤点头,“郡主,我们织布的时候按双层织的,就比往常的棉布都厚一些。”

  刘悦薇奇怪,“那怎么织双层布呢?”

  连钟妈妈都凑过来看,“哟,这棉布真厚实,我还没见过这么厚的单层棉布呢。”

  汪彩凤又道,“横线和纵线穿起来一行后,再从两边各加一条线,织出来的布就比往常厚一些,但这样织布十分费劲,要是不熟练,出来的布匹凸凹不平,容易浪费丝线。”

  刘悦薇把那块布仔细摸了摸,“表姐,你这布有些太紧了,要是能稍微松一些,就能透气,说不定大伙儿就喜欢了。有时候做衣裳,单层太薄,两层布搅和在一起,不是里面的扯长了,就是外面的揉皱了。每年春闱考试,举子们穿了七八层衣裳。表姐,你回去再琢磨琢磨,把这布做的好一些,到时候咱们先做一批出来,看看情况怎么样。”

  汪彩凤点头,又拿出另外一块布,“郡主,这是咱们河间省常见的布匹,我们已经出了很多了。京城这边的师傅手艺就是好,织出来的布一个多余的疙瘩都没有。”

  刘悦薇正色道,“先出这种常见的,让招财去多跑跑路子。你那种厚棉布,要么不做,要做就一定要做到最好。”

  汪彩凤点头,“郡主放心,我就是来讨个主意,要是能做,我们就继续回去琢磨。”

  刘悦薇嘱咐她,“和你一起琢磨这布的两位师傅,契书都签过了吧?”

  汪彩凤点头,“都签过了,她们都是普通人家,要是偷了我们的手艺卖出去,保管让她赔不起。”

  刘悦薇笑,“要是你们能把这个做出来,告诉她们,我不会亏待她们的。”

  钟妈妈在一边道,“汪掌柜真是能干,这才两三个月的工夫,就琢磨出一种新布。”

  汪彩凤客气,“妈妈可别夸我了,郡主投了那么多银子,到现在还没回本呢。”

  刘悦薇道,“莫要急着回本,我暂时也不缺银子花。表姐,金缕阁忙,我就不留你了。钟妈妈,把前儿收的礼给汪掌柜拿几样,家里吃的喝的都带一些。京郊那里要什么没什么,欢哥儿还小呢,表姐虽然忙,也要好生吃饭。”

  钟妈妈带着云锦给汪彩凤包了两大包东西,汪彩凤踌躇满志地回了金缕阁。

  第86章 儿女事新布畅销

  白日渐长, 气候渐暖。

  等到了三月,沛哥儿每天能醒一会儿,听见哪里有声音,小脑袋会转着去找。在他眼前放红红绿绿的东西, 左右晃一晃, 他的眼珠子也会跟着东西走。

  小娃儿每天就是吃了睡睡了吃, 才一丁点大, 就开始有脾气了。要是他哭了,他娘抱的稍微迟了点,他还有意见, 到了他娘怀里还要哼唧两声。他的饭量越来越大了, 一整天能吃七八次,每次都能把两边吃空。有时候一个不注意就吃多了,然后吐一点出来, 吐完了又要吃,磨人的很。

  刘悦薇耐性足, 身边帮忙的人也多, 带个孩子倒不是很累。就是夜里总是被孩子闹醒, 等孩子吃了之后睡着了,她有时候就睡不着了。到了白天, 她总是哈欠连天的。

  白日里, 除了喂奶, 其余时间基本上都是钟妈妈等人帮忙。

  郑颂德见侄儿平安出生了,他把京城也逛了个遍, 准备回青州。刘悦薇让他再等几天, 一则她要备些礼物带回青州, 二则章郡王府那边也该有回音了。既然说了好, 总不能没下文了。

  郑颂德索性再等几天,果真,章郡王妃找了魏氏做媒人,走个过场,上门递话。

  郑颂贤不在家,魏氏把郑颂德叫了过来,“章郡王府说你家里名声好,姑娘定然不差的。只是,他家里是庶子,你们可介意?”

  郑颂德看向刘悦薇,刘悦薇帮着圆话,“娘,汉阳不在这里,我说句大实话。她们姐弟的生母不在了,我才敢有这个想头。要是生母还在,我还不敢把妹妹说进去呢,搅和进妻妾里面去了可不好。四伯家里儿子多,老七以后能从郡王府得到的助力也不多,他如今唯一金贵的,也就是郡王之子这个身份了,别的地方,不一定比我们家好多少呢。庶子不庶子的,我们到不介意,只有一样,他可别因为我公爹官职小,欺负珺妹妹。”

  魏氏立刻保证,“那不能够,珺丫头也是我侄女,有咱们在,再给老七两个胆子他也不敢。这门亲事虽是你们先挑出来的,你四伯娘还是照着规矩来,请我做媒人来问问,要是没意见,过几天就正式上门提亲了。”

  刘悦薇看向郑颂德,郑颂德点头,“多谢婶子替妹妹操心,我也就不说什么拿乔的话了,妹妹终身,以后还要靠婶子多周全。”

  魏氏笑,“回去后让你爹娘放心,珺丫头又不差。不过我多嘴问一句,珺丫头也十三四岁了,以后发嫁要怎么处理呢?眼见着也就这一二年的事情。”

  郑颂德忖度了片刻,“我回去和爹娘商议商议,要是可以,提前把妹妹送到京城来也不是不可以,正好也能学一学京城的规矩。”

  魏氏不再多问,“今日我就是来递个话,好了,正事儿说完了,沛哥儿呢,抱出来给我看看。”

  刘悦薇让钟妈妈把儿子抱了出来,小娃儿睡得正香呢。

  魏氏轻手轻脚接过孩子,笑眯眯地看着他,“长得真好,德哥儿呀,婶子再多嘴说一句。你们兄弟三个,如今就你这一房只有个卉姐儿,你可莫要有其他的想法,侄媳妇虽然是个开朗人,也经不住闲言碎语的。我受过的苦心里最清楚,这个时候,别人说什么都无所谓,关键你是的态度。”

  郑颂德虽然也羡慕大哥三弟都有了儿子,但何氏还年轻呢,卉姐儿也很可人疼,他倒没有想太多,“婶子放心,我不急的。”

  刘悦薇在一边接话道,“娘,说不定二哥来京城走一遭,回去后二嫂就能生个儿子呢。”

  刘悦薇在心里算了算,如果事情没有发生变化,郑颂德临走前,何氏说不定就已经怀上了,等郑颂德回去,迎接他的就是惊喜。

  她笑眯眯地看着郑颂德,郑颂德倒有些不好意思了,弟妹看他的眼光总是和娘的眼光差不多,明明年纪小的很,却一副慈爱的长辈模样。

  魏氏笑道,“那最好了,你们老郑家根儿里就是阳气旺。”

  正说着呢,沛哥儿醒了,张着小嘴哭了几声,又左右拱一拱找吃的,刘悦薇立刻抱着他回房,喂饱了之后又哄他睡下了。

  魏氏在女儿家里逗留了一阵子后,回了诚亲王府,又亲自去章郡王府传了话,说了郑家的担心,章郡王妃拍着胸脯保证,再不会有什么门第之见。

  过了几日,章郡王请了刘文谦夫妇和康亲王世子夫妇做媒人,一起到郑家来提亲。

  因提前打过了招呼,郑颂贤向学堂告了假,在家里迎接章郡王府的人上门。

  章郡王给的面子足,提亲的规格只比府里世子的差了一些,比另外两个庶子高了一等。那两个庶子的亲娘还有意见,说章郡王厚此薄彼,汉阳县主听说后,跑去对那两个姨娘道,我娘好歹是个四品侧妃,你不过是个六品,怎么就要和我们比肩了。我娘死了,母妃照顾我们这么多年,你又没死,怎么老四和老五就要跟我们比了?要不姨娘先去死一死,保管母妃对老四老五和我们一样。我们好歹也叫你们一声姨娘,不说可怜我们自小没了亲娘,还和我们争,良心叫狗吃了!

  汉阳县主一通骂,两个姨娘顿时不做声了。

  话转回来,今日提亲,汉阳县主并没过来,但赵宏俊来了。郑颂德第一次见到这个妹婿,多打量了他两眼。

  长得不错,虽是个庶子,并没有怯场,很有礼貌地和刘文谦等人说话。

  郑颂德作为女方兄长,总要问几句,“兄弟如今在家里做什么呢?”

  赵宏俊拱手道,“回二哥的话,我如今一边跟着家里的师傅习武,一边还在学功课,每隔几天再去找人问一问兵书上的事情。”

  郑颂贤点头,“只要肯上进,不论文武,兄弟好好学,以后做个朝廷栋梁。”

  赵宏俊忙道,“不敢当二哥的夸赞,只是不想荒废了大好时光。”

  郑颂德笑道,“习武上的事情,我们家都不懂,要是功课上有什么难处,可以来郡主府问问,你三哥喜欢这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