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竞技 > 诡事实录 > 第13章 大漠鬼墟第十二章 蒙古恐蜥

诡事实录 第13章 大漠鬼墟第十二章 蒙古恐蜥

作者:驰骋鞑靼 分类:竞技 更新时间:2023-12-28 12:56:09 来源:书海阁

那只怪物是一只四足着地的爬行动物,像是一只大号蜥蜴,差不多占了身体的一半的脑袋显得和身体很不成比例。它爬了几步,用一双血红的眼睛死死地盯着我们看。我知道这是个什么玩意,它叫蒙古恐蜥,是一个叫罗斯比尔的美国人一九二一年在外蒙色楞格地区发现的一种史前巨蜥,所以又叫罗氏蒙古恐蜥。曾广泛分布于蒙古高原和我国西北,是现代所有蜥蜴的祖先。其成年后体长可达五米,昼伏夜出,性最嗜血,在食物短缺时甚至有同类相残的情况。我和岳五目曾在内蒙古博物馆看过这种恐蜥的化石,它那满嘴的獠牙曾给我留下过很深的印象。不过人们都以为这种东西已经灭绝了,没想到在这罗布泊的地下古墓中竟仍有幸存。

在罗布泊,就一直就流传着食人大蜥蜴的传说,这回算是知道这传说是怎么来的了。这只恐蜥稍小一点,有三米多长,盯着我们看了一圈,从嘴边流下黏糊糊的口水,很明显是没安好心。岳五目一直信奉先发制人的原则,端起79式打开保险便要搂火。我暗示岳五目不要轻举妄动,这蒙古恐蜥身外长了一层厚实的骨板,估计这79式7.62毫米的子弹也奈它不得。

其余的人都吓的直哆嗦,毕竟他们只是学生和普通的大学老师,没有见过什么世面。我告诉他们不要动,我听说蜥蜴青蛙等动物的眼睛构造特殊,看不见静止不动的东西,只要我们坚持一会,没准这只恐蜥就自己溜达回去了。就在这时,坐在孙教授身边的学生吴超大叫一声拔腿就要跑,那恐蜥见到目标,后腿一蹬就将吴超扑到在地,张口便咬,众人顿时吓得做鸟兽散。岳五目见状不对举枪对准恐蜥便把枪里的子弹射了出去。岳五目的枪法一流,79式的20发子弹全部射进了恐蜥的身体,但并未对它造成伤害,反而激怒了它,恐蜥用两条前腿压住吴超,偏过头来对岳五目嚎叫。

吴超捡了一条命,被压在恐蜥的身下不敢动。我对他大叫到:“你甭和那壁虎深情对视了!麻溜跑吧!”吴超这才反应过来,挣扎着要逃,可无奈那恐蜥锋利的爪子已经扣进了吴超的肩膀,只要吴超一动就叫苦不迭。王伦见状对岳五目喊道:“上子弹,再打它啊!”可岳五目对他喊道:“子弹没了!剩下的子弹全在车里呢,没带!”

没子弹的枪还没烧火棍子好使,我们已经没有了任何的防身工具。就在这时,洞口又开始塌方,大量的沙子土块从上面往下掉。只见从洞口边缘冒出来一个巨大的东西,卡在洞口,似乎随时会掉下来,我对吴超大喊道:“快跑,你头上的是我们的汽车!”但为时已晚,停在洞口边上的越野车因为塌方在空中转了个圈,狠狠地砸在吴超,孙教授和那只恐蜥的身上。

众人吓呆了,宋明清盯着摔得稀烂的汽车看了一会,顿时摊在地上嚎啕大哭,马克教授也对着汽车在胸前划了个十字。我走过去安慰了宋明清几句,想要和众人合力把车翻过来收捡遇难者的遗体。可车下红的白的混成一堆,使人不忍多观,我看了一眼便觉得胃里翻江倒海,哇的一口吐了出来。

真是世事难料,在这地下古墓里遇到一只蒙古恐蜥,我们没有任何防身器具,必定会造成很大伤亡,可这古墓再次发生了塌方,掉下来的汽车正好砸死了蒙古恐蜥救了我们,却也砸死了孙教授和吴超。这次考察几乎还没开始,就死了一个教授一个学生,看来这次考察是进行不下去了。我同岳五目王伦马克等人一起发力将翻倒的车翻过来,孙教授的脑袋被砸扁了,身上其余部分也到完好,可吴超的尸体和那只蒙古恐蜥的尸体混在一起,已经分不出来谁是谁了,也没人愿意分。总不能让死者曝尸野外,对死者不敬,活人看着也不舒服。我从车里拿出几张毯子给尸体盖上,马克说道:“咱们给他们开个追悼会,好让死者可以回到天父的怀抱。”众人对着尸体对着尸体站成一圈,马克念了一段长长的祷告词,听完祷告,宋明清扑到我怀里哭的更厉害了。我对众人说道:“咱们应该到墓中的两个耳室中侦查一下,看那蒙古恐蜥是从哪里窜出来的,要是在窜出一两只,咱们就在这等死吧。”

宋明清和马克留在主墓室中,我和王伦一人上车拿了一把中国生产的制式205式折叠工兵铲。工兵铲原本是我们准备用来考古进行挖掘的,不过当武器也不错,是一款极品的工具和战斗武器。岳五目拿上了剩下的两个弹夹四十发子弹。墓中的两个耳室是古代墓葬用来放置墓主的陪葬品的地方,我们进去看了一圈,并未发现任何异常。我们进到蒙古恐蜥出来的那个耳室,面积不大,二十多平,里面尽是些盔甲兵器,已经腐朽的不成样子了,看来一定有空气流动,不然这些陪葬品不可能腐朽的如此严重。王伦在耳室的地面上发现了一个大洞,像是蒙古恐蜥的利爪挖出来的,王伦用手电向里一照,扭头对我们大喊道:“快跑!”我们还没反应过来,就见王伦被什么东西拽到了洞里,岳五目当时便要下去救人,我拉住他:“这洞估计是蒙古恐蜥的老巢,咱们下去就等于送死。”岳五目说道:“那怎么办?就让王伦这样白当了这壁虎的晚饭?”就在这时,竟然从洞传出一阵枪声,紧接着窜出一只蒙古恐蜥,比原先的那只更大,竟有五米多长,岳五目正对恐蜥,举起79式瞄都没瞄就开了枪,那恐蜥向前一跃,一下把岳五目撞到了耳室外面。我举起工兵铲对准恐蜥的脑袋便劈了下去,但好像是打到了橡胶轮胎上,震得我手掌发麻。那恐蜥吃疼,竟扭头向我冲来。耳室狭小,我怕施展不开,纵身跃出耳室。那恐蜥扑了个空,不禁大怒,对着我一阵阵怒吼。宋明清和马克闻讯也来帮忙,但看到一条更大的恐蜥顿时傻了眼。岳五目虽说被撞飞了,但枪还在手里紧紧地攥着,看到我受难,手忙脚乱地给79换了个弹夹,朝着恐蜥的脑袋把子弹打了出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79式冲锋枪有着每分钟1000发的射速,20发子弹一秒就打光了。可此枪的精度很高,打瞎了恐蜥的一只眼睛,那恐蜥暴怒,大叫一声朝岳五目奔去。岳五目躲闪不及,直接被撞飞摔到墓墙上。我见状大喝一声举着工兵铲就要去救岳五目,没想到那只恐蜥见我奔来竟用它那粗壮有力的尾巴朝我的脑袋横扫过来,得亏我赵某身手敏捷,向下一蹲,躲过一击,但恐蜥的尾巴正好将我手中的工兵铲打飞,直接钉在了墙上。岳五目眼看就要葬身蜥口,宋明清和马克从耳室里搬出一根狼牙棒砸向恐蜥的脑袋,那恐蜥已经被人废了一只招子,现在又被狼牙棒砸了一下,野性爆发,张着血盆大口就要咬岳五目。岳五目同志虽说被撞飞后摔得很惨,但他也是在大风大浪里历练过的人,从地上抄起狼牙棒就顺势塞进了恐蜥的血盆大口之中,与此同时嘴里还不忘破口大骂。

那恐蜥咬住狼牙棒,虽然其外皮坚硬可口中绵软,被狼牙棒上面的倒刺扎的鲜血淋漓。岳五目趁恐蜥吐出狼牙棒的时候起身跑开,捡起掉在地上的枪安上了最后一个弹夹。我从墙上拔下工兵铲,岳五目拿着79式冲锋枪,宋明清和马克一人拿了一把陪葬用的唐刀,虽说刀身外已严重锈蚀,但也只能用此防身了。就在这时,耳室中的洞里又传来一阵枪声,我很奇怪,难道王伦在下面找到了一个军火库?那只恐蜥转过身来,满口鲜血,对我们发出一阵阵嚎叫,随着这声嚎叫,又从耳室的洞中爬出两只体型稍小的恐蜥。这两只体型稍小的恐蜥满身弹孔,看来被步枪近距离扫射过。

我们估计是来到恐蜥窝了,一只恐蜥就如此厉害,现在有三只,我赵爷难不成今天要把命搭在这罗布泊的地下古墓之中?其实只要我们不动,这两只恐蜥应该就不会发现我们,可我们经过搏斗已经身心俱疲,长时间不动并不是长久之计。

只见那只受伤的恐蜥暴怒之中失去了进攻的目标,对准刚爬出来的一只稍小的恐蜥猛地咬了下去,顿时,三只恐蜥扭打在一起。我们见有逃生的机会,鱼贯窜入墓中的耳室,躲在阴暗处,只听德主墓室中吼叫声,打斗声,筋骨断裂声响成一片,只听得我们胆颤心惊。这时,我看见从耳室的洞中冒出来一个黑乎乎似乎还带血的脑袋,墓室里光线阴暗,只能看到那脑袋的两只白眼仁滴溜乱转,不知在看什么。王伦说这墓室里有僵尸,难不成这就是?我用工兵铲的铲尖捅了那脑袋一下,只听见那脑袋发出哎呦一声,把耳室中的众人吓了一跳,原来是王伦,这小子还活着。王伦看了看外面,对我们说道:“快,快下来!”。

我们跟着王伦下到了洞里,洞内空间很大,似乎是一个溶洞。地面上有一个大坑,里面半埋着数十只椭圆形的巨卵,比鸵鸟蛋还大几圈,看来是恐蜥的卵。在哪坑旁边,有几具尸体,估计是先前那批盗墓者的。王伦手上拿了一支56式,腰里还别了一只苏制马格洛夫手枪,也就是在中国很出名的54式手枪。王伦说道:“我被一只这种大壁虎给拽了下来,就看到了这些尸体。这些尸体上有的还背着枪,我捡起枪,把那只大壁虎给逼了出去。然后,我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地方,像是人工造的,还有门,我躲在里面,枪声引来了另外两只大壁虎,它们没发现我,我侥幸逃过一劫。”

(书外代言:现实生活中的恐蜥。文中的恐蜥是一种生活在罗布泊地下溶洞的史前巨蜥,不仅体型巨大,还食肉,让主角赵翰青等人吃了很大苦头。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恐蜥早已在白垩纪时期灭绝,现存真实的恐蜥是2003年人们在南太平洋小岛新喀里多尼亚发现的一种古老蜥蜴,取名恐蜥,因为它的身体构造除体型变化外几乎和几千万年前没什么变化。恐蜥虽名字恐怖,但个头却不大,身长约50厘米,和澳大利亚蓝舌蜥蜴差不多大,也算是一种可爱的生物。恐蜥有一口弯曲锋利的长牙,这口牙齿对于蜥蜴来说可是非常罕见,因为蜥蜴都是杂食动物,很少需要肉食动物般的利齿。现在有很多人把这种生物当做宠物养。)

喜欢诡事实录请大家收藏:(wuxia.one)诡事实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