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从殷商开始的千年世家 > 第338章 诸夏开拓再起 再一次分封建国

李老汉虽然不舍得孩子,但是他明白,这是孩子自己的选择。此去万里虽然辛苦,甚至有性命之忧,但这又何尝不是一次鱼跃龙门的机会?

与此同时,王荆也在不断的修改国家的政策,准备将皇室中的一些人分封出去,他的几个儿子同样也在分封的范围内。

虽然那些地方现在还是蛮夷之地,或者气候环境差,但是这些都可以改造。在大乾实力还不足以掌控那么多地方的时候,用分封制来控制这些土地。

等到朝廷消化融合了原本边界的那些土地之后,就可以将这些地区尝试着融合。而且因为诸夏遗民的缘故以及当地封君都是大乾皇室成员,也不存在什么隔阂。

有子珏的存在,有祖宗保佑,这些地方就不会出问题。更不会出现邦周那种情况,分封诸侯之后,诸侯做大,最后诸国乱战数百年时间。

邦周时期的分封制在当时的生产科技水平下可以说是最好最合适的制度了,只是当年武王姬发和周公旦也没想到,周天子会堕落的那么快。

王荆用各种方式激励、鼓励、引导百姓走出去,将皇室中人分封出去。是因为这个国家、民族需要他们这样的人。需要他们离开富庶的中原,离开温柔乡,远去万里之遥。

王荆明白,不管怎么说,这对他们来说都不怎么公平,因此就从爵位上进行补偿。

西域龟兹城。

伴随着大乾占领这里,王搏又对龟兹城进行了一番改革,鼓励商队,打击沙盗以及拦路的杂胡野人,修建驿站,开拓道路,鼓励商贸。

这些政策的推行,让龟兹城不仅恢复了繁荣,更加兴盛了。龟兹国以前是西域强国,干的烂事可不少,多次收税,吃拿卡要,欺压其他小国等等。

同时或明或暗的在龟兹国进行了一些改制,比如鼓励龟兹女子和乾人通婚。在龟兹修建学堂,传授大乾雅音,大乾的一些文化书籍。

让龟兹城中的百姓以及富商们的孩子前来上学,龟兹学堂中所有食宿都由西域都护府负责,每年从龟兹城的赋税中抽调一部分。

龟兹学堂对于龟兹普通百姓开放,鼓励他们让孩子前来学习。

龟兹国人口加起来也不过八万,全国上下不过几千孩子,西域都护府完全可以养得起。

龟兹国的书院主要教导这些人学习乾国雅音和文字,以及一些诗歌、历史,三年时间基本上就能让那些孩子学会大乾雅音。至于接下来的就需要通过考试才能继续学习。

这些学有所成的人才能在龟兹城中担任一些官职。

王搏强制命令,龟兹国的所有文书都必须用龟兹语和乾语书写。要求城中的百姓也学习乾国雅音。

当然为了降低龟兹百姓的抵触心理,王搏对于主动学习乾国雅音,进步快的龟兹百姓进行奖励。

王博并没有采用屠杀、强制等命令来抹去龟兹原本的文化,而是通过各种政策,奖励来潜移默化的改变。他在龟兹的政策只需要持续两代人,基本上就成功了。

到时候这些学习大乾文化,说乾国雅音,除了长相稍有不同外,和大乾百姓区别并不大。

更何况王搏一直以来的融合计划,鼓励大乾士卒和龟兹女人结婚,也许几十上百年后,这里的人种也和大乾相差无几了。

与此同时,王搏还在龟兹推广昊天文王信仰,将原本龟兹人的原始信仰扫进了垃圾堆。

通过各种方式,从经济、政治、宗教、文学等方面全面控制龟兹。

在控制了龟兹之后,大乾的影响力进一步的在西域扩张。

龟兹国处于天山山脉以南,属于丝绸之路的中线。丝绸之路有南北两线,北线是向天山北面而去,经过巴里坤湖,铁勒,碎叶城一直到罗马。

中线则是经过龟兹、姑篾、库车翻越帕米尔高原,大宛进入波斯。

南线则是走瀚海沙漠南面,靠近昆仑山附近走楼兰、和田、帕米尔高原南部,进入印度。

总的来说三条路线各有好处和坏处。但是因为天赐城的缘故,大乾商队多是走中线和北线,南线走的不多。

大乾在控制了龟兹国之后,西域其他的小国再不敢阳奉阴违。大乾的影响力不断扩张,与此同时,每年都有大量远征健儿不远万里前来西域。

甚至王荆还将自己的长子也派遣出来了。

王荆的长子并不是皇后所生,虽然不是嫡子,没有皇位的继承权,但是同样尊贵,而且经过王荆长达十几年的教导,长子王襄和王荆很像。

甚至朝堂之上还有一些流言传出,陛下要立皇长子为太子。

在听到这些流言之后,王荆表面上不动声色,暗地里却命令暗卫严加盘查,搜寻是谁放出来的流言。

王荆这几年来忙着开拓领地,对于国中那些勋贵、官员的监督放松了一些,这些人现在就开始插手太子的问题。

天底下没有新鲜事,更何况是这种流言?总归是有些蛛丝马迹的。很快暗卫就查清楚了是哪些人在搞鬼。

王荆在第二天早朝之上直接以衣冠不整,君前失礼的名义将这些人直接发配西域都护府。

朝堂之上的气氛立刻就变得凝重起来。王荆清楚,今天处理的人只是一些马前卒,但是他就是要告诉这些人,敢越界者的下场。

与此同时,王荆也开始那些官员进行打压,对他们所庇护的一些家族进行迁徙,剪除他们的羽翼。

这些人王荆已经准备好了将他们迁徙去西域,同时,王荆下令封王襄为郑王,封地在西域都护府西北,天山以北。

王荆很清楚王襄的能力,也正是因为其能力,所以才将其封在西北,在这远离中原的北疆,没有足够的能力是站不稳脚跟的。

与此同时,王荆将三千远征健儿和两千大乾精骑交给他,作为其护卫。同时诏令西域都护府凉王王搏为其提供粮草兵马,协助其在北疆开国。

大乾天命二十八年,郑王王襄二十四岁,率领大军和数千北迁豪强西行。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