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宋之枭雄卢俊义 > 第八十三章 江南方腊

宋之枭雄卢俊义 第八十三章 江南方腊

作者:常欢乐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2-29 18:54:22 来源:免费小说

  政和三年,南方大乱,归根结底乃朝廷苛政。

  拗相公王安石的新法改革本来立意甚好,奈何操之过急,再加上任用一些小人推动变法,使得好法变成了恶法。司马光老迈昏聩不懂中庸之道,上台后将所有新法一律推翻,至此新旧党人相互之间如是仇敌,置国家利益于不顾,党争频频,使得本来就很不堪的赵宋王朝更加岌岌可危。而在这个时候,赵宋迎来了一个昏君,昏君又拉来几个奸臣,于是国将不国日甚。蔡京嫉贤妒能堪比唐时李林甫,贪污受贿堪比清朝和珅,就这样一个人,竟深得赵佶的宠信,几度罢相,又几度召回。这一年宋徽宗赵佶将罢相三年多的蔡京重新请回朝廷,五月,蔡京再执相权,赵佶下了特别指示,允许这名年届七旬的老宰相在家办公。

  蔡京老贼提拔官吏几乎是只手遮天,除了皇帝谁来当他说了不算,其他的官职他几乎都说了算。有一个去他家送礼求官的人亲眼看到,一顿饭工夫,蔡京就把三个相当于正处级干部,一下提到副部级,并且还是当着此人的面干的,就差公开做广告了:今年我家不收礼,收礼就收纯黄金。蔡京的三个儿子全部官居大学士,差不多是副宰相级别,家中的小厮、仆役全都当了大官,姬妾也多被封为夫人。一人当官,鸡犬升天;一人弄权,鸡飞狗跳。古代刑法诛九族,虽严酷,也不是一点道理没有。蔡京之所以能够为所欲为,关键在于皇帝赵佶不是当皇帝的材料,他本人对治国没有任何兴趣,一门心思喜欢搞艺术。蔡京也搞艺术,有才,书法搞得相当好,这大概也是他能深得赵佶信赖的原因之一。皇帝赵佶画过一幅《听琴图》,图中蔡京在赵佶身旁恭听琴声。蔡京本人在此图题诗曰:吟徵调商灶下桐,松间疑有入松风。仰窥低审含情客,似听无弦一弄中。 俞伯牙和钟子期要是一个当皇帝,另一个当宰相,“高山流水”的曼妙必将化为“国破山河在”的叹息。《听琴图》上,赵佶和蔡京等人所坐的石头也非同一般,而是那来自从政和元年开始,从政和三年蔓延成灾的花石纲。

  具体负责花石纲的人叫朱勔,受蔡京、童贯指使,在苏州办了一个“应奉局”,专门为宋徽宗搜罗花石。朱勔手下养了一批差官,听说哪个老百姓家有块石块或者花木比较精巧别致,差官就带了兵士闯进那家,用黄封条一贴,算是进贡皇帝的东西,要百姓认真保管。如果有半点损坏,就要被派个“大不敬”的罪名,轻的罚款,重的抓进监牢。有的人家被征的花木高大,搬运起来不方便,兵士们就把那家的房子拆掉,墙壁毁了。那些差官、兵士乘机敲诈勒索,被征花石的人家,往往被闹得倾家荡产,有的人家卖儿卖女,到处逃难。朱勔把搜刮来的花石,用大批船只运送到东京。每十船组成一纲,时称“花石纲”。运送的船只不够,就截劫运粮的船和商船,把船上货物倒掉,装运花石。这大批船只自然还要征用大量民夫。于是船只在江河里穿梭似的来往,民夫们为运送花石日夜奔忙。

  因为花石纲,引出了一位英雄和一桩滔天大事。

  杨志是名门之后,年少时应过武举,做到殿司制使官。宋徽宗赵佶盖万岁山,为了装饰这座山,向南方搜括奇花异石,搬运前往。青面兽杨志作为殿前司制使,押运花石纲进京。结果在押送花石纲的路上,在黄河里因遭风浪翻了船,失去花石纲,难以回京复任,逃走他处避难。后来,朝廷大赦了罪犯,杨志弄了一担财物上东京走门子。杨志来到东京,千方百计到官府打点,银钱花光了,好不容易见到高太尉。高太尉把他大骂了一顿,赶将出来。杨志尽管使了银两,也未得到官府的谅解,最后连店钱也拿不起,万般无奈,杨志只好忍心去卖祖上留下的一口宝刀。尴尬人偏又遇到尴尬事,刁皮牛二苦苦纠缠,杨志一时兴起,杀死了牛二,又惹下杀身之祸。杀死牛二,对杨志的命运来说又是雪上加霜,使之陷入不能挣脱的严重困境。但牛二是个恶棍、波皮,杀死他又为民除害,深得人心,杨志的所作所为又得到街坊们的称快。所以在大家的帮助下,杨志被发配大名府充军。杨志老老实实地来到北京大名府。大名府的梁中书喜欢能人,又在北京招兵买马,见到杨志当然是喜出望外,又加上他过去认得杨志,就一心想抬举他。经过一场激烈的比武,杨志争了上风,当了军中副牌。

  以上就是中情局关于青面兽杨志的情报。他是在卢俊义反出大名府以后再去大名府的,所以卢俊义也一直没有见到这位杨家后人。但看杨志受梁中书器重的程度,估计今年蔡京的生辰纲就要他来押送了,到时候群英会,梁山又会迎来一次大发展,卢俊义拭目以待。

  从江南传来一个让卢俊义欢呼雀跃的情报就是,方腊终于反了。

  方腊原本不会这么早就反的,原来那段历史他是宣和二年,也就是公元一一二零年十月才开始造反,之所以提前了七年,除了这时花石纲和朱勔害民比原来那段历史上更甚,另有一个原因,卢俊义将屠杀高俅十几个部下、阉割高衙内的罪责转嫁给方腊的摩尼教,结果高俅据实禀告赵佶,惹恼了赵佶,赵佶命高俅全权处理镇压摩尼教之事。

  高俅知道自己训练的京师禁军有多糟糕,便以江南摩尼教声势太过浩大为由,请求童贯西北军的支持,赵佶恩准了,结果从高衙内被阉割到如今已经过去了半年,高俅才将军队开赴江南。而在江南的方腊早就收到了由卢俊义授意让李师师发送的情报(卢俊义自然不会提及是他阉割了高衙内嫁祸给方腊,卢俊义对李师师都没讲,他让石秀林冲等相关知情人严格保密),提前做好了迎战的准备,卢俊义还特别用李俊的海军从海上卖了一些兵器给方腊,通过海上跟方腊建立了同盟之间的联系,同时特别要求方腊不准透露卢俊义是方腊的盟友,否则终止同盟关系,不提供兵器和相应的支持。

  摩尼教本来是神秘教派,火焰图案一般都在衣服的衬里在房间的隐秘角落,但摩尼教这个不适合中国国情没有中国特色的宗教始终不能让民众欣悦臣服,相当一部分当了叛徒,指引高俅的官军搜人搜屋。

  高俅深怀着对摩尼教的痛恨,南下路上,但凡搜到有身着摩尼教火焰图案服装的马上拿下处死,将人头用石灰炮制起来,等人头攒到一定数量了,再发到东京报功;同时烧掉捣毁有火焰图案的住宅,算是捣毁摩尼教的传教点。高俅本身就不会带兵,军纪本身就很败坏,再加上他满怀对江南的怨恨,所以一路上纵兵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有时不管信不信摩尼教都一律杀一律烧,赵佶现在很信任高俅,也同情他的遭遇,厌恶摩尼教的恶行,所以对高俅纵兵之行不做批评,压下了其他清流官僚对高俅的弹劾。

  高俅的所作所为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方腊的势力扩张,那些听闻或目睹官军恶行的江南百姓,不管信不信摩尼教,都纷纷加入了方腊的义军。

  方腊乘势而起,提出鲜明的政治口号和政治主张,并付之于实践。他领导的义军烧孔庙,毁神像,杀贪官污吏,同时批判佛教教义中“是法平等,无有高下”的虚伪性,指出“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主张实现真正的平等;“劫取大家财,散以募众”;“有甚贫者,众率财以助……凡出入经过,虽不识,党人皆馆谷焉,人物用之无间,谓为一家。”

  方腊的政治主张和造反行动,深受贫苦百姓的拥护,几十日间聚众数十万,摩尼教本身自号圣教,他便自号圣公,改元永乐,置偏裨将,以巾饰为别,自红巾而上,凡六等。他率军镇压了帮源一带地主武装的反抗,占领青溪县西北重镇——万年镇,随即向县城进发。两浙路都监蔡遵、颜坦带领五千兵前来征讨,方腊将他们一举歼灭在息坑。五月初五,方腊打下青溪县城。紧接着方腊义军攻占了第一座州城——睦州。随后又攻下睦州各县。方腊率主力部队攻克了歙州。接着回师东线,向杭州进发,六月中旬占领杭州,力量发展壮大,将士约有近百万。各地百姓纷纷揭竿而起,响应方腊起义:浙北有苏州石生和湖州陆行儿,浙东有剡县裘日新,浙南有仙居吕师囊、永嘉俞道安,浙西有婺州东阳霍成富,兰溪灵山朱言、吴邦。这时在浙西的方腊部将郑魔王、洪载和响应部队已占领了婺州、衢州、处州等地。

  方腊手下八大猛将陆续出现,有兵部尚书王寅、宝光如来国师邓元觉、南离大将军元帅石宝、护国大将军司行方、皇侄方杰、镇国大将军厉天闰、小养由基庞万春、枢密吕师囊。这八人都宠信摩尼教,卢俊义之前曾派人拉拢,一时之间都拉拢不过来,反倒惹了方腊的怀疑,牺牲了几位情报人员。卢俊义心道,还是等方腊兵败之后再行收服吧。

  目前西夏采取的外交政策为联辽抗宋,一直威胁着宋国的西北边陲,朝廷认为摩尼教乃疥癣之疾,便让童贯分出小部分兵力协助高俅平定方腊之乱,谁知越平越乱。(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