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医匡九合 > 第433章 大明首富

医匡九合 第433章 大明首富

作者:影山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30 03:24:40 来源:88小说

先说吴三桂。吴总兵目前拥兵数万,都是能战之兵,不过他开出的开拔银子乃是二百万两……

换句话说,要吴总兵出兵,没问题,给钱--二百万两,少一个子儿,大爷我不伺候!

再说张力,其实崇祯皇帝和温体仁都不想提张力,原因自然大家都懂的,那张力已经形同割据了。

若是让他带兵进入山东,山东肯定会姓张,张力的张。这便如那成语“饮鸩止渴”,明知是毒酒,还要喝下去么?……

然则,若是东北方向的这二位都不出兵的话,大明朝北边实在没兵了呀!

大明有九边,这次鞑子入寇,九边都被打得稀巴烂。宣大军元气大伤,现在能守住宣府大同就已经不错了,又哪有兵力可以抽调?往西边一琢磨,那山西镇总兵王朴是出了名的“王跑跑”,跑路他是勇争第一,救山东他半分兴趣也没有。那就再往西边看,什么榆林镇、延绥镇的兵--那能叫兵?那称之为叫花子还差不多,若真的调集过来得先花几百万两银子把他们喂饱再说别的……

南方承平已久,文恬武嬉,兵卒多不堪战,就算强行调来,能不能赢张献忠先不说,等他们北上,没准京城都丢了。

温体仁重重地叹了口气,一脸愁容地对崇祯皇帝道:“皇上,两害相权取其轻。若要救山东,还是得靠吴三桂和张力。至于到底用吴三桂还是张力,臣请陛下乾纲独断!”

这等于便是将皮球踢回给了崇祯皇帝,不过也还算是给出了选择--到底是花钱请吴三桂,还是饮鸩止渴让张力去山东,皇上您自个儿琢磨吧!

崇祯皇帝眉头抽动了一下,很快便下了决心--不管怎么样,绝不发内帑,绝不自掏腰包!

眼下国库依然可以饿死老鼠,要银子是一分也没有,那么让吴三桂出兵。必然就是崇祯皇帝自个儿发内帑了。先前鞑子入寇,崇祯皇帝为了保命,已经发了不少内帑出去,最近心头正在滴血呢!

“温爱卿。那就让张力发兵救援山东?让他剿灭张献忠之后,回师辽东,为朕守住东北国门。”

当崇祯皇帝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温大人心里只有两个字“呵呵”。

皇上呀,你还真是太嫩了。有道是请神容易送神难,那张力又岂是好相与的?

不过,温大人面上并不反对,而是麻溜地应了一句:“微臣遵旨!”

反正是皇上下的决断,山东姓张还是姓朱,关温体仁屁事--温大人现在最关心的,正是使劲捞银子,前番敬献的银钱,还没回本呢!

……

若要给大明朝的富人们排个座次,第一名肯定不是温体仁。若说万历朝以前。以温大人捞钱的手段,又处在首辅的位置上,定然可以排到国朝头一名。

然而官员们与明末大商人相比,身家上还是差了许多。譬如晋商出了个范永斗,范大掌柜积极发展“对敌贸易”,与建奴同穿一条裤子,卖出去的粮食、铁器、火器那简直换回了无数座金山银山。

可惜,范大掌柜也排不到富豪榜的第一名。

无论是官场no.1温体仁,还是传统的商人魁首范永斗,家中的财富与一个人相比那简直弱爆了!

温大人和范掌柜在那个人眼中。尼玛跟要饭的差不了多少……

这个人,就是郑成功的老爹,“海贼王”郑芝龙。

大明福建南安府郑氏庄园,今日这里张灯结彩。喜气洋洋,一片歌舞升平的情景。

就在不久前的十月二十二日,郑芝龙的水师在料罗湾大败荷兰舰队,获得了重大胜利,朝廷封郑芝龙为都督。这件事儿后世人知道的不多,很有必要详细说一说。

首先比较一下大明朝与“我大清”。同是王朝末期,大明与“我大清”有着天壤之别。

其实在很多人的眼里,明末的崇祯年间,中国已经属于落后欧洲人很多了。这一点也是不争的事实,倒不是说明朝太愚昧,闭关锁国,而是朝廷没钱。

但凡科技的发展,除了民间推动,政府如何引导、扶持也至关重要。譬如明末的徐光启、宋应星、方以智、孙元化等人,对于科学技术都有很高的造诣,也写出了很多科普的书籍。可惜朝廷内忧外困,国家财政破产,没钱支持科技建设。譬如造枪造炮,大炼钢铁之类的--没钱?没钱造个卵啊……

也不知用崇祯朝来对比光绪年间,妥当不妥当,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崇祯年国家的形势比“我大清”光绪年还要恶劣百倍。

首先光绪年至少木有什么重大的天灾**,可崇祯年那是小冰河期,旱灾、水灾、蝗灾、兵灾简直是年年都有,甚至还爆发了大规模的鼠疫……

再者说了,叶赫那拉老妖婆称光绪年和前面的同治年为“同光中兴”,意思是“我大清”中兴了一把。当然,这主要是说同治朝的曾国藩曾大帅将“邪*教*教*主”洪秀全灭了,光绪朝国家四海升平,大力推行“洋务运动”,俨然是一派盛世气象呀!

然则,就在崇祯六年,内忧外困的大明朝,在料罗湾海战一举大败“海上马车夫”荷兰人,威震整个远东……

反观光绪中兴的“我大清”,在甲午年,打了个什么仗就不说了,说了都没脸见祖宗……“我大清”输给西洋人向来是很正常的,大家伙儿也习以为常,毕竟是“洋大人”嘛,洋大人拉的屎都是香的。老妖婆不是一直说“宁与友邦,不与家奴”么?可见“洋大人”是敌不过的,要好好供着。

可是,这甲午年输的是东洋人呀,这尼玛从秦朝的徐福开始就被中国踩了几千年的倭奴猴子,一朝翻身进入“洋大人”的队列了--后来签订的什么《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就不说了,那可是连几十年后的校长都没把债给还清。校长在宝岛表示不服,感情尼玛丢了花花江山,那都是前朝做的孽呀!

所以,明末比之于清末,恐怕还是要强上那么一点点的,至少咱没钱可以,不输人呐!就算输人,输给谁都可以,不能输给倭寇呀!(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