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玄幻 > [历史]再不女装大汉就要亡了! > [历史]再不女装大汉就要亡了!_165

  邹氏一听那还得了,都没个准备期限,下午就出发?心里更加埋怨起了什么都不跟她说的曹嵩,转头就开了库房,为曹操清点布帛谷栗,又给了他五斤黄金的私存体己,这些饼状、马蹄状的黄金,每斤都至少价值一万钱!

  邹氏前前后后为曹操忙碌,收拾要上路的辎重,嘘寒问暖问他:“人手够不够运货?保护的人够不够?”

  曹操答道:“母亲放心,有三百骑的正规军随行呢!”

  邹氏闻言,给他的辎重又多加了三成,生怕儿子在外头渴了、饿了。

  曹操赶时间,在曹嵩归来前就已经带着人手与卢植在洛阳的东面城门汇合。

  曹操待在刘宏身边的时候,总是劝这劝那,让刘宏心烦意乱,可他现在走了,刘宏又是寂寞又是思念,时而询问一众宦官:“卢植出发了吗?卢植到哪里了?路上会不会有意外?”

  一众伺候在侧的宦官只当是陛下挂心九江郡叛乱,并未多想,纷纷出言安慰:“卢植文武皆备,定能平息叛乱。”

  唯一知道真相的曹节在外头忙政务,刘宏无人诉说,做什么都提不起兴致来,下属们献上珍爱万物都不能引起他的注意。

  刘宏的眼中染上了些许愁绪,他开始后悔将曹操给派出去了,九江距离洛阳那么远,路途艰辛,现在又是初春,一下雨就寒冷刺骨,道路也全都是泥泞不堪。

  刘宏越想越愁,转头就将大司农曹嵩给叫到了御前。

  曹嵩很少会在朝会之外的地方见到陛下,身处同一屋檐下的时候,身边全都是执掌了大权的宦官,让他汗毛倒竖,生怕惹怒了这群阉党,或是冒犯了陛下的圣颜。唯一合作的曹节不在帝王身边,也没人帮曹嵩缓和紧张的氛围,帝王坐在上首不发一言,单单是那至尊帝王给予的压抑气势就令曹嵩大汗淋漓。

  曹嵩脑海中不断地飘动思绪,惊慌地回忆起近些日子自己可又做错什么?又思考儿子曹操是否做错了什么?

  过了半晌,刘宏轻叹一声,缓缓道:“镇压叛军的队伍已经离开洛阳了。”

  曹嵩脸色微变,也跟着发起了愁来:“怎么那么早就离开?!”

  刘宏愁啊,丧兮兮的没有精神。

  曹嵩又愁又紧张,如同惊弓之鸟。

  曹节闻讯赶来时,就看到一对愁容相对。

  曹节忍耐住吐露芬芳的冲动,汇报道:“陛下,洛阳东门守将传来消息,卢植前去九江带了不少辎重,已经超出了朝廷给予的定额。”

  因为是穷苦人出身,帝王刘宏与太后董氏骨子里有着敛财的“贪欲”,对于金银细软,帝王异常敏感,众宦官只当是曹节想要搞卢植,心下暗喜,若卢植未能去成九江,他们就能安排自己的人手去九江捞战争财了!

  刘宏闻言,大方道:“且去信询问卢植辎重可够,若是不够,再加一些也无妨。他要做的是镇压叛乱的事,这个时候谁若来阻止,或是克扣军饷辎重,那就是整个大汉的罪人!”

  此言一出,全场鸦雀无声。帝王显然是打算支持卢植平叛,众宦官肃然,再不敢有一丝一毫小动作,就连此前贪墨了一部分的人都小心谨慎起来,唯恐被捉住了把柄人头落地。

  军饷派发到手一万钱,派得少了,小气且过分,可其中层层剥削,从宦官到朝臣的克扣曹嵩无可奈何,怪只怪曹操一通闹腾,将他们最大的保证曹节手中的权柄给分割出去了,若是曹节还是与当初一样独揽大权,至少能比现在拨得更多十倍!

  公帐上不能给予太多,以免扎眼又被别人撸走羊毛,私心里却能悄悄给曹操塞钱。曹嵩早已经打定主意再给儿子送点钱财,突然得知平叛队伍已经上路的消息,不由怅然若失。

  曹操一走,刘宏的心也跟着飞走了,担忧他过的不好,担心他在外面受苦受累饿肚子,担心他被人欺负,担心他会因战场上刀剑无眼受了伤......

  曹节听了一耳朵帝王的念叨,又被曹嵩拉着念叨,脸色日渐变青。

  刘宏一连好几个月都提不起精神,直到下属们进献了新的美人与新鲜玩物,才渐渐让他心情好转起来。

  曹操跟随卢植一路顺着黄河走,一路上,卢植不仅能准确引路,还会为他讲解这一路过去的风土人情。

  近三百骑护送在旁,寻常的山贼宵小都不敢前来冒犯。自大学毕业以来,这是曹操第一回参与到真实的军旅生活之中,早在此前段颍就已经为太学生们进行了实战课程,曹操虽是青涩的初官,领兵在手竟还能游刃有余,并且愿意虚心接受卢植的意见。

  卢植早已经做好了要做个保姆的准备,在他看来,那群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子们刚踏入官场,几乎洗脱不掉那一身的文人清高气,他甚至以为曹操什么都不懂。

  出乎他意料之外,无论是安营扎寨、寻找水源,还是挖坑生火、做好野外防护,甚至是观测半日内的天气,看到即将下雨还能提前预防。一切曾经学习与实践过的理论知识都被曹操运用到了实际中,卢植不由对他刮目相看,他惊奇道:“你怎么什么都会?什么都懂?难道读圣贤书,还能让你连行军都游刃有余吗?”

  曹操在系统的学习下,亲自经历过段颍与羌族的作战,在也没有比大型3d实战呈现在眼前更好的教学素材了,他在太学学习的时候,理论知识扎实,拥有系统开小灶,不断给他演练素材,又是另外一种经验。其他学子听到的是常胜将军的口述,而曹操不仅听到了口述,还亲自观摩了“资料片”!

  曹操笑着回答卢植道:“我在太学学习的时候,军事课程的授业先生是段颍段将军,以及桥玄桥司空,他们注重学子们的实践,也是他们告诉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当初学习的时候喊苦喊累,还想要偷懒,现在回忆起来,才知道那个时候先生们的教导有多么可贵。”

  卢植惊奇极了,像他这样在寒门野生生长的人才,并不清楚大汉最高学府是怎样教导学生的。他只知道,太学是学子们向往的求学圣地,哪里的藏书阁丰富,有数不尽的圣人之言等着学子们去专研。卢植也曾向往过太学,只可惜身份不够,只能凭空想象。

  “我曾走访游学过各地私学,印象中看到最好的私学就是颍川私学,接着就是荆州,那边隐居了不少名士,开办了不少私学,但就我所知,没有一个私学会为学子们开设实践课程,”卢植感慨道:“也难怪人们都道从太学毕业出来的学子比其他私学出来的学子要更优秀,接受的教育不同,眼界不同,自然比寒门出身的学子更有能力胜任要职,如果与你同一届毕业的学子都像你一样有广博的学识,大汉不愁后继无人。”

  曹操却觉得这是不合理的,如果人人都拥有可以学习到更多知识的机会该有多好。

  卢植出身寒门,亲生经历过寒门学子的求学有多么艰辛,他年轻时候为了拜大儒马融为师,走遍了各郡,经历了太多艰险与苦痛。

  对于寒门学子,他心生怜悯,从个人的行为上资助寒门学子上学,能帮扶一把是一把,没想到美名在乡郡之间传开了,反而成了他被举孝廉的机遇。

  卢植推辞做官,他本就不是为了功名利禄而资助学子的,建宁年间,看到哀鸿遍野的民间,一身才华流落于荒野的卢植才下定决心要去做官,做为民谋福祉的好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