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重生一九八二 > 第158章

重生一九八二 第158章

作者:甜饼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8 10:53:00 来源:免费小说

  最初的遇见,就是一生最好的选择。

  秘书室的夏明渐渐在四个人当中脱颖而出,贺元春便让他暂时当秘书室的负责人,安排好他们四个人的工作。

  而跟随舒雨出去几回后,就自然的融入了外企员工的小圈子里,也结识了前任秘书骆丹的朋友们。

  “所以,他们几个人是找了煤老板一块合伙,投资南省的房地产。”听完夏明的汇报,舒雨笑了,这些人还挺会挑人的,这些煤老板有钱,有投资的能力和意愿,但文化水平有限,很多事只能出钱,并不能出面管理。

  这个组合,在外人来看,还真是无懈可击。有管理人才,有暴发户,绑在一起发财,好,非常好。

  “挺好的,你保持关注,但也不用太过关注。”舒雨笑了笑,也不怪他能够脱颖而出,这些人里,只有他一个人领悟了自己的意思,是金子果然总会发光。

  几个月的时间拉人组盘,速度已经很快了,现在杀入南省,迎接他们的是满盘涨涨涨。如果见好就收,还能顺风顺水赚上一波,要是被金钱迷了眼,一头扎进去,那可就好看了。

  从美国招聘来的共有三位,一位是管理专业毕业,一直在传统的商超公司从基层管理人员到中层,在竞争更高一个职位的时候,输给一个印度人。

  用他自己的话说,输给一个白人也就算了,这种隐性的歧视,其实中国人心里都清楚,一味否认也没意思。但输给一个印度人算怎么回事呢,真比他强也就算了,事实上他自认为,人家是处处不如他。

  这个时候的留学生,那确实是中国人当中真正的精英和人尖子,又是学管理专业的,心里琢磨来琢磨去,再好好观察了一下在美国工作的华人现状。

  天花板这事吧,终于被他给琢磨出味儿来了。

  一旦琢磨出来,就如同一盆凉水浇头,心里瓦凉瓦凉的。管理专业不同于学院派,科研派,那些地方有没有歧视他不知道,但人家至少有硬门槛,拿出论文和研究成果来,才能上位。

  外行人可以看不懂内容,但能看得懂谁在什么样的杂志上发表了几篇论文,谁又得出了什么研究成果,摆上台面上的东西,一目了然。至少在明面上,你得一碗水端平。

  但管理专业,怎么拿成果,外行人根本不懂什么叫kpi,更无法直观的得出两个管理人员的高下之分。你说人家不如你,证据呢?外行人看不懂的,那不叫证据。

  大彻大悟之下,难道就回国?

  国外的美元都拿了多少年,还能回得去拿人民币的日子吗?已经习惯了国外的生活,又怎么适应国内连抽水马桶都没有的日子。

  继续留下的人,不是不知道天花板,也不是不想抱怨,但在国外抱怨没有用,对国内又有自尊心作祟,想抱怨也不能抱怨。

  莉莉丝的招聘能够打动郁远志的理由,首先这是一家美资企业,拿的是美国人的正常收入,而需要长驻的是中国,还给驻外补贴。要求除了一大堆学历和工作经验以外,重要的一点是必须懂中文。

  虽然招聘通篇都没有对国籍和种族提出要求,但事实上能符合这个条件的,基本上都是中国人。

  其次便是,招聘的职位是副总经理,而且美国公司的负责人艾玛明确告诉他,现在中国区的总经理是公司的股东之一。

  而这家公司虽然是初创,但已经设有中国公司以及美国公司和欧洲公司。有些公司一出道便是巅峰,也有一些公司初创时不显山不露水,但从框架可以看出未来的潜力。

  郁远志想博一博,当通过香江中转,来到深城后,便见到了公司的负责人舒雨。她身为股东并不稀奇,每个国家都有人出生于显赫的家庭,干什么都比别人方便得多。

  他只惊讶于舒雨的年龄,以及在这个年龄能够运转一家这么大的公司,就算出生显赫,也说明她极有能力。

  第163章 互相妥协

  “舒总, 艾玛寄过来的录像带。”郁远志将一盒录像带送了过来。

  舒雨开心道:“这么快就寄来了, 听说第一期的反应不错。亚瑟真有办法,这么快就能播出。”

  亚瑟联系电视台买下天桥风云的播放权,原本稍有一些曲折, 因为亚瑟这回服务的毕竟不是以前那些大公司。但看完第一期的剪辑版后, 电视台便放了心, 但出于谨慎也好,对新公司的不信任也好,价格压的极低。

  但是没关系, 舒雨要的本来也不是在这上头赚钱, 除了莉莉丝的广告植入,还找了化妆品的赞助,甚至是家具和床品的赞助。尽量使得这次的广告宣传的费用小一点。

  是的, 天桥风云在舒雨看来,就是一次莉莉丝的大型广告。当然, 如果亚瑟愿意与他们长期合作,她也不介意多一个制作公司。

  “一起看吧,打电话把黄灵,贺元春,还有王超他们都叫来。”舒雨觉得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但是她忘了, 录像带是纯英文的, 不过好在有夏明和几个秘书的轮流翻译,大家还是看的十分欢乐。

  “弄个字幕版,在饭堂的大电视上放。”舒雨在饭堂挂了好几个大彩电, 吃饭时间和下班之后的时间播放,给工人娱乐用。现成的公司宣传,不放白不放。

  夏明接下任务,同时也是第一次看到国外的综艺节目,让人备感亲切的是,其中一个设计师,还是公司的员工。一个初中毕业的小姑娘,要不是进对了公司,跟对了人,能有今天的造化吗?心里羡慕的同时,也越发坚定自己来对了地方。

  等所有人都散了,夏明也拿走录像带,郁远志拿出自己刚做好的业绩考核表,给舒雨审批。

  “果然需要专业的人办专业的事。”舒雨看着一张张的表格,满意的点头,“我仔细看看,然后开个会议让各部门领导也提提意见,统一思想之后,再推行下去。”

  郁远志想了想道:“公司的管理层,接受这些可能有些困难。”

  舒雨浑不在意道:“不换思想就换人,当然,最好能在不换人的情况下统一思想。中国有中国的国情,虽然需要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但好还是结合一下,不能事事照搬。”

  郁远志心里“咯噔”了一下,“舒总是说前几天处罚的事?”

  舒雨摆摆手,“你决定的事,我不会唱反调,但你应该很清楚,两国的差异巨大,一成不变的照搬肯定会有水土不服的地方。怎么把先进的经验,在换汤不换药的情况下,让所有人都心甘情愿的喝下去,这才是你和所有从国外回来的管理者需要发挥才能的地方。”

  “而这,也是真正体现你们价值的地方。无论对公司,就是对个人的发展,都可以说意义重大。”舒雨加重了口气,看向他说道。

  郁远志回去又想了许久,想着想着笑了,来之前心存的那点轻视,或者说轻松度日的想法,被他挥的一丝不留。

  况且,时间长了以后,他已经知道,舒雨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并且在她少年时亡故,外公只是村里的干部,其实也就是农民。她所有的一切,都是靠自己得来的,就算背后有一些支持,但这些支持,也是她与人交往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关系,并非与生俱来。

  一个出生普通的小镇姑娘,能考上大学在这个时代就已经是不得了的成功,但她却能将手里的资源全部组合在一起,办起这么大一家公司。

  从他接触许然之后得出结论,公司能在美国和欧洲扎根,固定是有许然的身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但若没有舒雨的眼光和谋划,许然绝对不会想到这么多。

  也许在某些具体的专业上,比如管理专业上,她有所欠缺,但她不缺眼光,也不缺长远发展的计划,更不缺透过现象看清本质的智慧。

  就比如自己的行事,稍有些粗糙,便被她指出来,他缺乏的正是将西方管理制度,移植到中国也能生根发芽的方法。

  但指出的方式又让他十分服气,不仅照顾到了他的面子,还能一语中的。

  所有人都是有惰性的,包括他自己,如果老板什么都不懂,可以谁都不得罪的拿钱,最后人人都觉得他好。或者把人都得罪光的拿钱,但老板觉得他好。

  但公司根本没有任何改变,自己也能轻松惬意,这样的事情不要太多。

  不过事实证明,舒雨是内行人,他必须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工作。否则失去工作事小,大不了回美国继续看着天花板,但让人看轻自己,才是他不能接受的。

  而且那一句,意义重大,让他隐约觉得,也许这是他人生道路上,非常重要的一步。

  而此时舒雨正在翻看郁远志定下的考核细则,还有之前提交的调整管理层职责的提议。两件事都势必要执行下去,但又困难重重。

  电话打出去,“贺主任来我这里坐一下。”

  “年底之前,把房子的事落实下去,不回老家的,正好留在新房子里过新年。”舒雨说道。

  贺元春是喜上眉梢,“大家伙都盼了几年了,之前有些人不知道是带电梯的高层,还以为跟农村建房子似的,半年就能搞定,急匆匆的把家里人都给接来了。”

  不过好在公司的收入水平不错,不想挤在单身宿舍的,可以在公司附近租房子住。但谁不想住到气派的楼房里,何况还是带电梯的房子。

  “嗯,你们组个班子,好好商量一下怎么分配的事,三个原则,一是需要将老人和子女接过来照料的优先分配,事后要追查是不是将人接过来共同生活。二是学历有加分,三是年限有加分。还有一点,房子不是免费的,按市价的三分之一收取,水电物业费用自理。”

  贺元春连连点头,“这是肯定的。”

  现在深城的房价,已经飙升到四五千一个平方,稍远一些的地段,也已经达到二三千一平,根本没几个人敢去想买房子的事。

  虽然公司年年涨薪,中层管理干部五六百,高层管理干部七八百,在九零年可以说是妥妥的高薪。但面对房价,完全不够看。

  公司盖的楼房,虽然离工厂有一段距离,但附近学校和商场一应俱全,非常适合生活。三分之一的租金,房东又是公司,自己不换工作根本不必看房东脸色,或被逼着搬家,这样的好事,谁不想要。

  于是公司的风向一变,创业毕竟是未来两年的事,分房子可是现在的事。

  贺元春整天开会,工人也派了代表参与,不用说房子成了公司里的头等大事。若不是郁远志提前发话,讨论归讨论,不许耽误工作,否则取消分房资格,大家真有可能连工作都摆到一边,专心于自己到底分不分得上房子。

  等到了中高层的例会时,贺元春将讨论好的分配方案,以及按这个分配方案公司里的分房情况做了一个统计,交给舒雨。

  此时郁远志也将提前给舒雨看过的文件分发给大家,一看需要重新改变现在的管理结构,不用说,众人面面相觑,心里多有抵触。

  再看下一份,业绩考核。

  所以说假洋鬼子就是奸诈,以前公司只有业务人员和一线员工有考核指标,现在倒好,人人都有考核指标。

  每个岗位的考核指标都不一样,而且统统可以量化,这就非常厉害了。以前的粗放式管理,很多员工的工作无法做到量化,干的好不好,工作量饱不饱和,只能估计。但现在统统可以量化成指标,而且看上去就很专业。

  只是,每个自由的灵魂,都不希望受到束缚,如果上班都不能偷懒,那工作也就失去了灵魂。总之一句话,谁也不希望在自己头上套个紧箍咒。

  “今天争取讨论出一个结果,提前说一句业绩考核是未来创业投资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好了,现在开始吧。”舒雨说道。

  大家飞快的思考利弊得失,业绩考核和创业有关,那就没法拦。剩下一个改革管理层,一个分房指导意见,等于是一换一。

  到底换不换呢,大家对视一眼,都从彼此的目光中找到了答案。

  换,怎么不换,为了这份分房指导意见,大家忙活了半个月,这么多的工人和管理层,都得照顾到,中间多少琐碎的工作要做,多少情绪要调节。这会儿大家都在外头嗷嗷待哺,就等着好消息呢。

  如果意见被舒雨打回来,他们的威信就全完了。很多之前做过的工作,统统等于白做。

  同意归同意,管理层怎么改革,他们还是得好好挑挑刺,找找毛病,不能让舒雨觉得,留学回来的,就什么都是对的。

  会议在亲切友好的交流中进行,气氛热烈,交锋无数,明枪暗箭冷箭,统统朝郁远志射来。郁远志的口才着实是好,摆事实讲道理,分析利弊。甚至甩出诱饵,分而化之。

  最后,舒雨笑容满面的在三份文件上签下自己的名字,“给大家一周的时间安排好。”

  拖得时间越长,变数越多。

  管理并非是一味的打压和不顾所有反对情绪的强推,就算古代的大臣也敢和皇帝讲条件,更不用说公司。管理的本质就是互相妥协的艺术,让所有人开开心心的接受,才能将事情最快的落实下去。

  否则就算员工不敢反对,但阳奉阴违谁还不会吗?如果是整个管理层的阳奉阴违呢,难道把所有人都开了重新招?这明显是最极端的做法,根本不可取。所以舒雨选择用更舒服的方法,快速将她想要推行的管理都推行下去。

  公司的宿舍楼,舒雨和许然自然是各有一套,郁远志几个高层管理也都是有的,包括黄灵都搬进了公司宿舍。

  大量的工人住进新的宿舍楼里,按照约定,要把家里的老人或是孩子接到身边。如果老人故土难离,就把家里务农的爱人和孩子接到身边。

  爱人可以再去找份工作,孩子也能在身边就近入学。入学问题舒雨直接找政府部门,给厂里员工解决学籍问题。

  “工人其实很好招的。”有几个管理层隐讳表达过自己的观念,觉得不必为工人付出这么多。有员工宿舍就行了,六人一间,一层二十几间,一栋五层的宿舍楼就能住下六百人。工厂里有个两三栋,什么都够了。

  舒雨冷冷一笑,见过自私的,没见过这么自私的,没花他们一分钱。就因为自己和工人都住在公司提供的廉租房里,便觉得档次没有拉开。

  “不想和工人混住在一个小区,就自己搬出去住豪宅好了。”此话一出,再无人敢乱说这种话。

  两千年以前,工人确实好招,但熟练工人在任何一家公司,都是需要培养的,好不容易培养起来,拱手让出去给别人做贡献吗?

  年底回到京城过年,时间悄然滑到一九九一年,大城市越发的繁华,四处都是工地,修高楼的,修商品房的,已经开始初露基建狂魔的雏形。

  这个时候很多赚到钱的公司,开始盲目扩张,然后在几年后死于盲目扩张。舒雨正是害怕这种风气,所以一定要将公司的管理专业化,可控化。

  舒雨在京城过完年,直接在路英办公的大楼,买下另一个楼层。一边装修一边暂时在路英多余的办公室里办公,顺便接待来京城的黄会长。

  “今年慈善基金增加到二百万,可以把您去年念叨了好久,想做又没做的事,都给做了。”舒雨给黄会长倒上茶,不管他们的身份如何变化,但在舒雨这里,永远拿他当自己的老师。

  黄会长乐呵呵的笑,摸着发亮的额门,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发际线越来越高。

  “见到的事越多,想办的事就越多,开始心里那个急啊,恨不得一口气把所有的事都做了。后来才知道,这根本不可能。做一件就扎扎实实办好一件,再不时回头监管,让好事能真正发挥好的作用,才是我该做的事。”

  黄会长黑了瘦了,但精神却极好,有一种当老师时都不曾体会过的感觉。原来在帮助别人的时候,能给自己带来巨大的满足感。同时,也是一种自身价值的体现。这种精神上的享受,让他觉得自己脱离了低级趣味,找到了人生的意义。

  “对了,我还在老家结识了一个朋友,还是个美籍华人呢,跟着我跑前跑后,帮了不少忙。还问我们收不收捐赠,说要给我们捐点钱。不过我记得你说过,不接受外头的捐赠,所以我说得回来问问你。”

  舒雨沉吟道:“我们不接受捐赠,主要是接受社会捐赠就必须帐务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但现在这个阶段,我们人手不够,暂时不想把摊子铺得太开。”

  “如果有人想定点捐赠一个项目,觉得我们比较靠谱,那也可以单独就这一个项目接受委托。我们就当是练兵了,也能达成老人家的心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