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三国]焚香祭酒 完结+番外 > 完结 番外_192

[三国]焚香祭酒 完结+番外 完结 番外_192

作者:积羽成扇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2-28 10:19:31 来源:免费小说

  她照戏志才的意思,特意隐瞒了他的存在,只说自己是无意中得知的。

  崔颂听后,不由沉默了好一会儿。

  他早猜到甘姬逃离后,既不敢投奔刘耀,又不敢独自一人离开长安,只能在长安城内徘徊。已做好应对的他,低估了人性之恶。

  想来又有些懊恼,如果当时不是刘曜突然上门,他根本不会给甘姬逃跑的机会。

  崔颂毕竟不是李儒。作为法治社会长大的三好青年,在他的潜意识里,杀人是犯法的。罪犯应当交给执法机关处理。如果遭遇了生命危险,反杀,那叫正当防卫,否则就是防卫过当,甚至蓄意谋杀。

  因而在消除隐患与杀人灭口之间,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半点后者的念头都不曾有过。

  他却忘了这是古代。

  甘姬的行为虽未给他造成实质的影响,却不啻当头一棒。

  “要规避怪物的伤害,难道要把自己也变成怪物吗?”

  他有些迷茫。

  幸而,因为他的防备,参与王允的谋划也好,去见董卓也罢,从来没让甘姬几人知道。因此甘姬哪怕有算计的心思,也缺少了发挥的余地。她陷害他的行为,反而打消了李儒对他的怀疑。否则,要是甘姬假借他的名义在李儒那兴风作浪,李儒第一个怀疑的就是身为主人的他。

  貂蝉说完正事,忍不住道出她挂怀了许久的问题。

  “公子怎么会出现在董卓的宴席上?”

  为了不让貂蝉担心,崔颂同样做了隐瞒,没有将刘曜的那一部分告诉她,只说自己正想打入内部,就托人说项,与董卓见了面。

  可即便崔颂一派胸有成竹的模样,貂蝉仍有些忧愁:“公子何必参和……董卓暴虐不堪,在他跟前露了名,只怕讨不到好。”

  她说的很委婉,中心意思就一个:与董卓打交道太危险了。

  崔松安慰她:凡事不能只看表面。过了明路很多事能方便许多。

  想了想又道,入了董卓的眼皮子底下,未必就有危险。在背后小心谋划也不一定安全。例子就是王允与许攸。他们一个每日与董卓打交道,一个躲在背后出谋划策。结果,王允加官进爵,而许攸却被抓起来了。

  貂蝉这才舒展眉眼,又与崔颂说了董卓府上近期的小道消息,起身告辞。

  崔颂回到驿站,发现郭嘉已经醒来。

  郭嘉见他面色有异,问他发生了什么事。

  崔颂叹了口气。因为郭嘉在他心中多少有些不同,是除了另一个崔颂以外唯一能坦露些许真实心思的人,就把事情简略地提了一提。

  郭嘉听了他的话,一针见血地道:“子琮如今所纠结的,可是甘氏险些造成的恶果?”

  崔颂顺着这个思路考虑,觉得如果仅仅是甘姬逃跑,他未必会如此纠结。反而是甘姬的死讯,非但没有让他觉得高枕无忧,反而徒增烦恼——他的思维方式与三观似乎并不适合古代的生存法则。

  郭嘉听了他的困扰,问了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若是你在发现甘姬背叛后,第一时间将她处置了,如今的情状会是如何,你现在又是何种感觉?”

  崔颂先是不解,待仔细琢磨,他终于回过味,明白了郭嘉的意思。

  诚然,他若是能狠下心,将甘姬灭杀……或许能省些事,但总归是弊大于利。首先,他心里未必好受——即使为了自保,他也做不到不把人命当回事。其次,诛杀甘姬,他就能杜绝各种危险,躲过所有的明枪暗箭吗?不过是治标不治本罢了,还可能会因为粗暴的手段而留下无数隐患。好比董卓,杀人无数,却不曾有一日安生。

  “人生在世,直意以畅怀,曲意以生计。既然结果不会比现在更好,子琮又何须徒添烦恼?”

  人违反自己的意愿是为了过得更好。既然不能过得更好,那就该顺从自己心意,率性而为,否则不是找罪受吗?

  听着有点像歪论,但又有几分道理。崔颂如若醍醐灌顶,再不纠结这些细枝末节。

  他感念郭嘉的另类安慰与开导,又说了几句,不知不觉地论起了“灭董”之法。

  “诡道之四: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1]”

  郭嘉的思路是这样的:在双方差距悬殊的情况下,首先要转换双方差距——即毁灭对方优势,增加己方优势;增加对方劣势,削减己方劣势。

  董卓最大的优势在于他执掌了朝政大权,且武力值强大,兵员强悍,经过这几年的抢劫,银、粮、威望都不缺。

  而董卓这人的劣势也很明显,外表宽厚,实则刚愎,义气有余而驭下水平不足,一碰到事就想着杀人,做事简单粗暴。

  既如此,不如先想办法架空他的权力,让他无兵可用,无力可使。

  所以离间计在其中的作用确实占了很大的一部分。如果能里应外合,让董卓众叛亲离,那一切都将变得明朗。至于操作思路,正所谓天欲其亡,必令其狂[2]。他们可以利用董卓性格上的弱点(多疑,自大),加以放大,诱他入陷阱,自己把亲信或远离,或处置,或夺走权柄。

  当然,光让其内部分崩离析还不够,如今城里的兵将们几乎全是董卓的嫡系,哪怕董卓死了,但凡有个能出头的人,就能迅速镇压长安城。甚至这些西凉兵可能因为董卓的死而失去了制约,变得更加混乱。哪怕王允这边能成功策反一部分部将与士兵,也不代表他们能高枕无忧——首先,能策反多少部将士兵犹未可知,其次,哪怕策反了那些人,那些人就真的可靠吗?城内的反董人士大部分都是文官,哪怕加上世族家的家丁护卫,比起董卓的兵力来说也是不过是滴水对长江,起不了多大的作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