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三国]焚香祭酒 完结+番外 > 完结 番外_137

[三国]焚香祭酒 完结+番外 完结 番外_137

作者:积羽成扇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2-28 10:19:31 来源:免费小说

  “世间不过一个巧字——没想到能在此处与崔兄弟遇上,真叫人欣喜不已。”

  崔颂实在没看出江遵二人哪儿有欣喜的样子。尤其是贺维,目光趋于呆滞,一副受到刺激的模样,怎么也不能把江遵的客套话当真。

  将门关上,崔颂侧过身,为戏志才挡住门隙间的冷风,回了江遵一个同样“和善”的笑:“确实是巧。二位远道而来,又受了风雨,不若早些上楼换洗一番,以防寒气入体。”

  不速之客一茬接着一茬,光戏志才就够他头痛了的。崔颂完全不想应付江遵与贺维,只准备说些场面话,早点把两尊大佛送走。

  听着双方违心的寒暄,大马金刀坐着灌酒的游侠嘲讽似的笑了笑,毫不遮掩的嗤笑在安静的大堂显得有些刺耳。

  江遵微垂下眼,神色如常。崔颂犹记得对方进门时对戏志才的无礼,索性当作没听见。听着戏志才压抑而难以自抑的轻咳,想到史书上寥寥无几、最终止于“早卒”的记载,崔颂不由有些烦闷,草草向几人拱手:“在下友人身体不适,就此别过。”

  崔颂扶着戏志才上楼,将他安置在自己的榻上。

  “我观志才身体欠妥,可有寻过医?”

  另一个自己从未提过戏志才的病症,想必这病一定是近期显的征兆。

  戏志才摆摆手,饮过崔颂递上的热水,待咳症有所舒缓,才道:“小小风寒,不碍。”

  崔颂欲言又止。虽忌于历史,对戏志才的身体状况有所怀疑,但他与志才不过初次相见,又有着怕被怀疑的顾虑,终究不好多说,只隐晦地提了一二,希望戏志才能早日重视身体的异状,免去“壮志未酬身先死”的遗憾。

  旧友重逢,免不了秉烛夜谈。

  纵然崔颂心中乱跳,可这场硬仗,他不得不打。

  二人先是叙旧了一番,又互相倾吐了各自的近况。包括钟繇与荀攸的事。

  崔颂方才知道,戏志才这一路也不太平。

  山高水远,乱军劫掠,盗贼猖獗。一人带着一个小僮,从颍川赶到长安,途中遇上的危险,非三言两语能够道尽。

  提及董卓,崔颂意外地发现,戏志才对董卓的观感,远没有其他的士人那般糟糕。

  “这天下方呈乱象,局势未定,若有一强权者,为衰颓的汉室扶以一臂之力、力挽狂澜,未必不能稳定朝纲,救黎民于水火之中。”戏志才目光毅然,“董仲颖行事为人诟病,但他若能集权柄、除乱军、安天下,便是私德有损,亦不妨为一方枭雄、千古功臣。”

  戏志才的观点,与时下主流完全不同,甚至可以说是离经叛道。

  崔颂从他的言谈中读出了对“中央集权”的推崇与对“君君臣臣”的轻视,暗暗吃惊之余,对于史书记载的“负俗之讥”也有了理解。

  如此言论,在以儒家为主流的汉朝,必然是要受人讥议的。

  戏志才既已提起了这个话头,言谈之间毫无避忌,崔颂自然也不可能保持沉默。

  他努力回忆另一个自己这两个月以来的教导,试着代入另一个崔颂的立场,接下这道论题。

  “然则董卓毫无治国之能,虽有擢用名士之心,却更爱排除异己。残杀百姓,此乃不仁;四处抄略,掘皇土,广铸币,此乃不义;除张伯慎(张温)、杀袁次阳(袁隗),此乃忘恩;烹大臣、灭袁氏满门,此乃丧尽天良、人心尽失。比之暴秦,尚且过焉。上至官宦,下至庶人,提起董卓无不两耳发麻,又惧又恨,敢怒而不敢言。荀子曰,‘四帝二王,皆以仁义之兵行于天下也,故近者亲其善,远方慕其德,兵不血刃,远迩来服,德盛于此,施及四极[1]’。远非董卓可及。董卓之所作所为,以吾视之,必将天降丧乱,不得长久。”

  戏志才道:“芟除敌患,聚资而退,何过之有?唯独一点——董仲颖手段太过粗糙,又不懂得制约亲兵,方才惹得众怒。若制定法度,改弦更张,以身作则,‘奉法者强则国强[2]’,何愁不能安邦固国,枯木逢春?”

  崔颂忍不住问:“则民若何?”

  董卓的统治如此残暴,官宦士子尚不能保全自身,那普通百姓该怎么办?史诗中记载:董卓的军队滥杀无辜百姓,拿他们的人头充当讨贼的军功——为了彰显自身的强大,连虐杀无辜弱者这种事都能做出来,如何指望他爱民、利民?

  不管什么时代,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都有一道平衡。压迫的极致是反抗,一旦平衡被打碎,接踵而来的就是造反。

  “若无一统,战乱流离,死去的百姓会有多少?生命都不能留存,何谈‘民若何’?”

  崔颂哑然。确实,根据后世资料,凡是大分裂期,人口锐减的数值都令人心惊胆战。距后世分析,东汉人口约有五千多万,到魏国建立的时候,人口只剩下几十万!一百个人中只活下了一个,连曹操都忍不住写下“生民百余一,念之断人肠”的诗句。纵观各个朝代,盛世也好,暴政也罢,只要维持着大一统,又无过多的天灾**,无论人民过得如何,人口总数至少能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数值。“兴,百姓苦;亡,百姓苦。[3]”究竟是“兴”更苦还是“亡”更苦,谁也不能断定。单论惨烈程度,战乱带来的伤害,可比一个昏聩的政权要深厚得多。

  可想到一路以来的所见所闻,崔颂对董卓的恶感颇深。不说曹老板、孙碧眼、刘皇叔,就是袁绍、袁术、刘璋,任凭哪一个摄政,在他看来都比董卓好无数倍。

  “今天下英杰辈出,匡扶社稷者,何独董卓一人?”

  何况董卓马上就要被王允设计杀死了,看好谁也不能看好董卓啊。于情于理,崔颂都不想戏志才蹚这趟浑水。

  谁知道,崔颂不提则罢,一提到“天下英杰”,将话题引到袁绍等人身上,就引起戏志才的一声冷笑。

  早在董卓迁都之前,十郡的州牧便已举旗反董。

  “如今义军盘踞旧都、举伐董之旗,而天子羸弱,不说义军怯弱不前,只知飨宴,纵是消灭董仲颖,又当如何?”

  “充其量,不过是重蹈春秋之覆辙罢了。”

  崔颂感觉自己就快撑不下去了。但他还是竭力保持泰然的姿态,借着给戏志才倒水的机会努力搜刮应对的言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