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我在古代搞科研 > 第224章

我在古代搞科研 第224章

作者:晴空之下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2-28 09:48:30 来源:免费小说

  “就由着这泼妇折腾?”

  “自然是不能。”

  封堂叔摇头。

  “老太太要放她归王家,二丫头姓封,亲事由封家长辈做主,容不得王氏胡乱安排。”

  “三嫂听完之后,当晚就上了吊,幸亏被及时救下。醒了之后就反复念叨,说她可以回王家,但二丫头必须进陆家门,不然她做鬼也不会安生。”

  “所以二丫头……”

  说到这里,封堂叔顿了顿,脸上露出复杂的表情。

  这是闹到现在,他是真的很心疼三哥的这个闺女了。

  亲爹没了,娘又是个混不吝的泼妇,也难为二丫头还能长成沉静平和的性子。

  已经及笄的少女,清雅明丽,恭恭敬敬给老太君磕了三个响头,平静地说她愿嫁。

  “昶婉父亲早逝,母亲生养之恩无以为报,唯遂其毕生所愿耳。”

  “即便所嫁非人,得不到家族支持?”

  封恺坐在案前,平静地注视着面前的二堂妹。

  “陆家的事我与你说了这些,你应该清楚家里的态度,没有封家在你身后,你在陆家不可能过好。”

  “我封氏一门世代忠烈,与胡骑力战身亡的先祖不知多少,几乎每一代都与胡人有血仇。”

  “便是三叔,也曾以书生之身据守瓦窑口,顶着左肩中箭撑了一日一夜,直到援军到来才伤退回城。”

  “而你嫁入的这一家,便是此次胡骑南下的大帮凶。陆家也不是为了你封昶婉而来,他们是为了利益。你母亲执意要结亲,本就违背了家族的立场。你过门之后,家族不可能给你更多的支持,这一点你可要想清楚了。”

  “我知道。”

  封昶婉双手合十,缓缓抬起头,目光坚定。

  “我是封家的女儿,封叔宴是我亲父,他拼死抗敌,一生忠烈,我自然不能落了他的威名。”

  “只是我娘执念多年,若是不遂她心愿,怕她便要立时寻死。我娘养我多年,我不能做那个逼死她的人。”

  说到这里,封二小姐顿了顿,神色平静而又坚定。

  “大兄,我知你是为我着想,不愿看我所嫁非人,荒废一生。”

  “但嫁入陆家,大约就是我的宿命了,不能不走的路。但我清楚自己的身份,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只盼有那么一日,若是我侥幸得一线生机折返回乡……”

  说到这里,她顿了顿,还是忍不住吐露出心底的想法。

  “我知……这世上,有一处地方,即便女子半生不顺,坎坷困苦,但只要肯吃苦肯努力,依旧可以凭借手艺立足,养活自己及家人。”

  “我是封叔宴的女儿,流着军户的血脉,昶婉蒲苇之身,亦不会背叛家族。惟愿能去那自由之地,昶婉便心满意足了。”

  少女的神情坚毅无比,像极了十几年前在瓦窑口,声嘶力竭,白衣染血却依旧屹立城头的年轻书生。

  封恺略微动容,知堂妹心意已决,也不愿再劝,只点了点头。

  “路是你自己选的,便只能自己走下去。”

  “大兄能承诺你的,若有那一日,你不坠父名,不背家族,你便可以去那自由之地,听凭本心生活。”

  “大兄说到做到,望你也能铭记今日之言,不坠你父之名。”

  第205章

  “便是这样。”

  封恺站在亲爹的书房, 面色平静。

  “昶婉心意已决,也清楚此去面对的局面,此事不宜闹得太大, 不然怕是引人疑心。”

  “毕竟,世人看此桩婚事, 还是我们高攀了陆家。”

  听他这样说, 封大都护点点头。

  “既然这样,那便不能让那婆娘归王家了, 放她在外面可能会坏事, 不如直接送去家庙静养, 差人好好看住,莫让她再瞎折腾。”

  “二丫头到底还是念着她娘,给那泼妇留了一条生路。不然就那个破落王家, 那婆娘哪能落得到好?!”

  说到这里,封大都护又叹了口气。

  “二丫头和老三一样,为人做事总记挂着别人, 自己吃多少苦受多少罪也不咋在乎。”

  “当初老三也是这样,封炳戈那个软骨头怂包临阵脱逃, 扔下老三一个书生领着老弱和伤兵守城, 一天一夜在城头,下来的时候半条命都没了。”

  “后来娶了那丧气的婆娘, 想让那婆娘高兴便日夜苦读,身子坏了不说, 还让云浮山那群狗贼王八踩了脸面, 郁郁而终。老三这一辈子,就是太在乎别人了,要是换成老子, 能过就好好过,不能过趁早给老子滚,少来祸害我们封家!”

  说到这里,他到底还是念叨着早逝的三弟,忍不住叮嘱儿子。

  “你手底下有人,也派两个得力的跟着二丫头。那婆娘咱们不管,但你三叔当年对你还是不错的,多少看顾着点。”

  听他这样说,封恺点头。

  “爹放心,自然是要送人过去的。”

  “陆家想要探我们的底,我们也不能放过机会,岐江城陆府被陆涛经营的铁筒一样,这次倒是主动开了一扇后门。”

  算计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露出空隙,只看这场较量谁更能技高一筹。

  “不过这样一来,有些事也要早做准备,以防陆家那边生出变故。”

  见亲爹一脸不明白的表情,封大公子笑了笑。

  “盐场,岸炮,包括之前我们在西胡闹得那一场,这些陆家迟早会知道。”

  “与其一直掖着藏着,不如尽快积存实力准备对抗。我们与陆家终有一战,不过是或早或晚,无甚差别。”

  “陆家的擅场在水上,只要我们造出岸炮固守江岸,陆家在武力上就暂时威胁不到我们。至于商路……”

  封恺顿了顿。

  “天下分崩离析,陆涛手伸得再长只能控制南江古水道。只要白鹭口盐场建成,再编练好岸炮营队,便可固守海岸,从此摆脱陆氏海盐的牵制。”

  “何况儿之前收到消息,东山王集合十万大军,陈兵列阵在平衍一带。昨日前锋石崇进率军主动突袭髙埔,两军如今激战正酣,已然切断了从定安城到岐江城的官道。”

  “边镇到南郡,若是不走官道,那便只能从水上送嫁迎娶。水乃是阴脉,按照南郡习俗,水上送嫁乃是结阴亲,便是陆家郎君不介意,我封氏一族也断无允诺之礼。”

  “两军如今刚拉开架势,尚在排兵布阵之中,战事必然要旷日持久,二妹这桩亲能不能做成,还是个未知之数。”

  封大都护看了长子一眼,越发觉得这小子一早就有了安排。

  哼,狗崽子倒是眼光好,一口就叼来一个省心的回窝。宁小子不但不搅和作闹,还能带财旺家,也不知道是走了什么狗屎运。

  这种捧着怕掉、含着怕化的大宝贝,也难怪他要大肆圈地盘。只有把人放到安全的后方,好好地看护住,否则真不能安心。

  呵呵,说什么与陆家必有一战,多半是在西胡人的地盘闯了什么祸事,急吼吼地回来想要找回场子。亏他之前还一脸严肃地说什么二丫头不坠老三威名,结果一早就打算好了用“拖”字诀稳住陆家,等到岸炮盐田完成,再与陆家反水翻脸。

  这样一来,二丫头的事就有了回旋的余地,出了什么变故取消婚约,对二丫头的损害也能降到最低。

  只是这件事可不能让那婆娘知道。

  听下人来报,王氏自得知女儿得嫁,这会儿正喜不自胜地前往家庙,估计一段时间都要沉浸在牺牲自己为女谋路的喜悦中,只要消息不泄露,王氏就不太可能翻出花样了 。

  罢了,儿孙自有儿孙福。

  他封伯晟浑身的力气都用在战场上了,这些阴谋阳谋他能明白,但比不了狗崽子玩得这样精通。

  他这是既安定内院,又稳固外敌,偏又东西大战给他的谋划争取了时间。

  有脑子,有运气,手够黑,和他相中的宁小子差不多。

  宁小子算计阊洲薛家,生生把个一等世家搞得身败名裂、两边都不是人。这可真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这两个都坏的冒水了。

  宁非可不知道自己已然被大都护划定为自家人,他现在一脑门官司,正焦头烂额地处理着这段时间积压的工作。

  走出去一个半月,如今的九凌湖已经进入盛夏时节。牛背山地动之后下了两天暴雨,之后便是滴雨未落,大地持续处于干旱状态。

  这套路宁锯子太熟了。俗话有说:“大涝之后必有大旱”,虽然通常的意思是说前年发大的洪水之后第二年大概率会干旱,但如今是小冰河期,气候变动剧烈,发生什么都不奇怪。

  大涝大旱,土壤中的水分变动剧烈,搞不好还可能发生蝗灾。好在墨宗一直有养鸡取蛋,将一窝窝芦花鸡放到田里吃掉虫卵,虽然比不了化学试剂的消杀,但也聊胜于无。

  仓库里有第一批收获的土豆,积粮的任务缺口已经不是很大。但宁锯子还是贪心地想要第二季的丰收。这次他种了玉米和红薯,都是之前在系统兑换的初级粮种,宁非对此很有期待。

  毕竟,谁会嫌弃手里的存粮多呢?

  托牛背山农科班的福,积肥和灌溉渠已然在雍西关全境推广开来。虽然不是每个地方都能像九凌湖一样建造木龙水车,但只要看田的军屯勤快一些,大抵还是不会让作物旱死。

  长势最好的自然还是乌知河沿线的军田。

  老军屯擦了擦额前的汗珠,将盖在头上的草帽拉了拉,心情轻松惬意。

  种了一辈子地,这大概是他最繁忙的半年,不但要翻土推垅,还要施堆肥挖灌溉渠,中期追肥除草,间或还要关注灌溉渠的水位,最忙的时候脚打后脑勺。

  然而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眼看着田里的苗一天天拔高,长得又粗又壮,绿油油的一看就是有劲道,眼见的丰收年景。

  真好,真好啊。

  老军屯咧了咧嘴。

  地长的好,冬天大家就不会饿肚子,他家也能多分些粮食。

  到时候,他留足了自己的口粮,便把剩下的送去九凌湖给琼枝。那孩子如今已经进了织布坊工作,听说活计干得很是利索,本月还有希望拿到奖励。

  谁能想到呢?一直老实懦弱的琼枝在九凌城里站稳了脚跟,有份能养活自己的手艺,还很是被人看重。

  前几日大孙女休沐回来,一进村就惊了好些人。

  这丫头大包小裹拎了不少东西,人看着又白净又精神,一路走过来,村里的傻小子都以为是城里来的姑娘,谁都没认出,她就是之前村里的那个聋丫头。

  “阿爷,我给你买了新吃食,都是坊里姐妹试过的,又好吃又容易克化,你尝尝。”

  琼枝的声音清悦嘹亮,透着勃勃生机。她一回家便手脚麻利地收拾房子、打扫卫生,一边干活还一边与阿爷说起在布坊的趣事,性子比之前开朗了许多。

  村里的婶子大娘都好奇地围过来,你一言我一语地打听城里的事,琼枝落落大方,也不隐瞒,能说都告诉了大家,受到众人连声夸奖。

  桂枝在一旁闷不吭声,两只眼上下打量着宛若新生的阿姊,心里颇有些不是滋味。

  以前婶子大娘们夸的都是她,她又聪明嘴又甜,阿姊一只耳朵聋,根本搭不上话。

  没想到出去这几个月,像是完全换了个人,再也没有以前她熟悉的样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