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1627崛起南海 > 第2294章

1627崛起南海 第2294章

作者:零点浪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7 13:59:03 来源:顶点小说

第2294章

张金宝在来广州之前也考虑到了在陌生环境下可能遭遇的种种不可控因素,所以他当时预计这个分院项目快则三五个月,慢则一年半载,期间可能还得往返广州好几次,才能搞定选址真正进入到实施阶段。

但实际状况的确是要比他的预期好得多,福瑞丰的参与着实替他省下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仅仅用了几天时间,便已经基本落实了书院选址这一步。而且李家提供的房子都是现成的,只要对内部稍作改造,添置教学所需的用具,便能很快将其变作一处合格的书院。

而接下来向官府报备,办理必要的登记手续,双方早就达成了共识,将由福瑞丰出面办理,以免因为这间书院与海汉之间的特殊关系而遭到为难。毕竟这开书院与做买卖不一样,纯粹的金钱交易,官府可以睁只眼闭只眼,任由海汉商人在广州从事贸易活动,但海汉人要在广州开书院,讲授的还不是传统的四书五经,这就有悖于大明的风气了。

张金宝按照李奈的建议,第二天便主动去了海汉银行拜访郭桓,以琼西书院的名义向其申请了一笔贷款,用于筹办广州分院的经费周转。张金宝借这笔钱当然没有太大的必要性,主要目的也就是为了维护这层关系而已。

当然了,在此期间张金宝也不经意地透露了自己已经与李奈一起确定了书院的选址,并且会按照原计划继续合作。郭桓闻弦歌而知意,明白张金宝来借钱完全就是为了帮自己一把,当即也表示先欠下张金宝这个人情,等以后有机会了一定会有所回报。

虽然搞定了书院选址的事,但对于筹备一间书院来说,这其实仅仅只是完成第一步,后续仍有相当多的工作要做。

张金宝原本预计的进展没有这么快,所以他带到广州的两名下属就显得有些不够用了。后面要张罗书院的各种事务,开办学科,还需要从儋州调动一些师资力量才行。

张金宝便再次去了驻广办,花钱发了一封电报回儋州,安排调动人员和教学物资。好在他在出发之前已经做好了相应的预案,否则要靠这按字计费的电报把事情说清楚,那可就真得要出一次血了。饶是如此,这笔花销对张金宝来说也算得上是重金了,办完手续后拿着收据肉疼不已。

不过他办完这事之后还没走出驻广办的大门,便有人将他拦了下来,请他到后院与正主一叙。

张金宝倒也不紧张,这驻广办里边可是海汉说了算的地方,他相信要见自己的人应该也不会害自己,便随那人去到了后面一处僻静院落。

那人将张金宝带到一间书房里,对面书案后坐着的正是张金宝前几天才见过的驻广办负责人陈天齐。

陈天齐招呼张金宝坐下,又让手下上茶,张金宝见状更是轻松了不少,心知对方多半是有什么事要问问自己。

“刚才听说张院长来这边发电报回儋州,是办书院的事有着落了?”陈天齐也没有多跟他寒暄,直接便切入了主题。

张金宝恭敬地应道:“有劳陈大人关心,小人已经与福瑞丰的李三少爷议定了合作事宜,所以特地来驻广办发一个电报,让儋州那边尽快派第二批人过来筹备后续的事宜。”

张金宝听陈天齐的意思,显然是他这边刚把拟好的电文和费用交上去,就有人向坐镇后院的陈天齐报告了这个消息。而陈天齐觉得有必要过问一下此事的详情,所以才会让人将他拦下来带到书房问话。

张金宝倒是没想到陈天齐会对广州分院的事情这么上心,前几天跟他会面的时候,对方也只是淡淡问了两句,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兴趣。当时张金宝还觉得自己这项目入不了陈天齐的法眼,却不曾想对方其实暗暗留意了此事,稍一露面就被叫来问话了。

陈天齐道:“那书院选址究竟是怎么解决的?”

张金宝心知对方消息灵通,也不敢有丝毫隐瞒,老老实实地说了这些天在广州城里城外考察了多处房产,但最终还是李家主动拿出来的一处庄园最为适合开办书院,所以便敲定了地址。接下来便是要开始筹备教学物资,调集琼西书院的教师来广州,然后宣传招生,定出开学日期,一步一步地进行实施。

陈天齐听了之后点点头道:“张院长果然是干实事的人,这来广州才几天时间,就已经把这么多事情处理妥当了。”

张金宝连忙谦虚道:“那也是承蒙各位大人关照,加之福瑞丰从中帮了大忙,此事才能进行得如此顺利。”

陈天齐道:“那张院长觉得目前还有什么事是驻广办这边帮得上忙的,尽管直言无妨,只要在能力范围之内,我都会尽力安排。”

张金宝不知陈天齐的这种态度转变是因何而来,但想来肯定不是自己的作用,当下连忙先谢过了陈天齐的关心,表示自己会尽力先做好该做的事,如果真的有需要求助官方的时候,一定会再来驻广办叨扰。

陈天齐对张金宝这种知情识趣的回应很是满意,当下表示等广州分院成立之时,他也会亲自到场为书院站台。张金宝受宠若惊,连忙再次谢过陈天齐。

张金宝到离开的时候依然不知道陈天齐的态度为何会变得如此热情,但其实这只是因为陈天齐昨日刚收到了三亚发来的一份公文,内容是有关下一年度的驻广办工作安排。

这其中有执委会重点要求的一项工作,便是让驻广办要进一步加大从大明引进专业人才的力度,主要是指各行各业有一技之长的匠人,可以进一步地放宽这些人到海汉治下地区落户的条件,比如保留其自行选择是否加入海汉国籍的权力,从生活待遇方面给予更好的落户条件等等。

其实执委会对于引进人才这方面的要求并不是今年才开始提,而是每年都固定会提及的保留节目。虽然执委会不会对成功引进专业人员的具体数目作要求,但很显然至少要保证业绩不会比头一年下滑,而这对驻广办这样的机构来说,就已经算是一项很繁重的任务了。

广州地区的民间匠人总量有限,考虑到传统技艺的培训周期一般都很长,这些行当产生新鲜血液的速度其实还未必比得了海汉挖墙脚的速度。想要在这个任务中取得年年递增的成绩可并非易事,陈天齐虽然本事不小,但每年也得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头疼不已。

按照传统的做法,一般就只能采取给出优厚待遇的方式来挖人,但如今有本事的匠人一年比一年少了,光靠这种方式挖到的人也是一拨不如一拨。

不过张金宝的出现,倒是让陈天齐有了一个新思路。他认为琼西书院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广州本地学生在学习生产技能的同时,也会逐渐对海汉心生向往,而说服这些人在接受完相应课程之后前往海汉定居或深造,成功的概率显然会相较普通平民要高得多。

陈天齐的想法其实跟知道琼西书院开办分院一事的其他海汉高官相差无几,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这处书院的开办将会有助于海汉的文化输出和人员引进。只是执委会并未与他直接沟通这方面的看法,因此陈天齐想到这一节的时间点要比三亚那边晚了许多。

社会办学力量是否能够在海外站住脚跟,执委会对此事的发展也很关注,琼西书院的办学计划在高层眼中可以算是一个实验,失败了对官方来说没有损失,但如果成功了,那对海汉来说肯定会产生长期收益。

所以虽然执委会并未要求驻广办在这个项目给予张金宝特殊待遇,但陈天齐意识到此事对海汉的意义之后,便还是决定要在自己的职权范围之内给予琼西书院一定的扶持。他将张金宝招来面谈,一是要确认对方是否有报国之心,二是让对方明确态度,今后要设法配合官方的要求,特别是人才培养方面的需求,务必以供应本国为优先。

张金宝就这样稀里糊涂地捞到了来自驻广办负责人的支持表态,这下有了福瑞丰李家和海汉驻广办这双重靠山,琼西书院在广州开设分院一事的成事把握已经随之陡然大增。

“去年看那算命先生说我来年必定鸿运当头,诸事顺心,事业会有大突破,看来果然不是虚言!”张金宝兴奋之下,也顾不得当初找的那算命神棍是不是随口说的吉祥话好讨赏,只觉得自己此番来广州所遇到的事情都很顺利,大概真是到了该发达的时候了。

而与一帆风顺的张金宝相比,同样是来到广州拓展事业的郑柞就没那么顺利了。虽然他在广州所托请的关系都是一口答应下来愿意帮忙,但实际操作起来,却发现磕磕绊绊,并不是如他所期望的那么顺利。

首先遇到的便是征地问题,郑柞看上的区域就在驻广办附近不远,这里名义上的确是李家的产业,但实际状况并不是空地一块,而是建有一些民房和店铺。郑柞要在这里建设安南会馆,就先得设法把土地上的现有房舍完成拆迁才行。

通常这种情况只要付出一些钱财,把这些房子买下来就行,但这个过程并不顺利,根据回报的信息,这些房子的一部分主人竟然是有官府背景,这可不是随便给点钱就能打发的情况了。

以郑柞的身份,自然不能亲自出面去处理这些事情,也只能继续拜托给李家,由李家代为出面去与这些房主沟通,以合适的条件拿下这些房产。

而李奈一边将此事答应下来,一边也在向郑柞说明其中的不便之处。李家买下这些地皮,但保留了这里的房产,原因就是这些有背景的房主不好招惹。如果要一一劝说他们接受郑柞提出的收购价,那得需要更多一些时间才能处理妥当——这个时间可能是三五个月,也可能会更长一些。

郑柞听到这样的回应自然不爽,他觉得这是李家在之前没有向自己详细说明这些地方的情况,如今定了地方要开始动工,才冒出来这些莫名其妙的问题。但地方是他自己挑的,而且如今还需要李家出面斡旋,所以这抱怨也只能埋在心里了。

但郑柞所不知的是,事实上只要李家发话,这些房子七日之内便可搬个干净,所谓房主找麻烦一说,其实也不过就是李家安排的双簧而已。这么做的目的就是要拖一拖安南人,让郑柞所策划的安南会馆不会那么快就出现在广州。而毫不知情的郑柞在这个过程中还不免会因为这些斡旋工作而欠下李家的人情,多花出去的银子也有一多半会流入李家的口袋。

要论做买卖算计人,估计十个郑柞也抵不过一个李继峰,老狐狸加上地头蛇的双重身份,让李继峰可以毫不费力地算计郑柞,而郑柞却只能在其中扮演被卖了还帮数钱的倒霉蛋角色。

当然了,这个戏也不会无休止地演下去,或许等过个一年半载,郑柞慢慢失去对这个项目的耐心之后,广州这边的福瑞丰和驻广办便会联合起来劝郑柞将安南会馆向南迁移到珠江下游的李家庄附近,或是干脆设在香港。

只要不在广州与福瑞丰和海汉驻广办形成直接竞争关系,那李继峰和陈天齐其实也不会介意有安南会馆这样的机构存在。但郑柞长于外交,而不善体察这些隐藏在贸易关系之下的利益冲突,到了广州之后并没有察觉到自己已经遭到了算计,所谓的安南会馆计划很难如他所想的那样得到实施。

九月下旬,自珠江口的香港码头开始,一直到广州城外的珠江码头,几乎所有福瑞丰名下的码头仓库,都在最显眼的地方立起了琼西书院的广告招牌,并且码头上到处都贴着广州分院的招生告示,一**规模的宣传造势活动已经在不声不响中拉开了。

请收藏本站:sddxss。顶点小说手机版:sm.ddxss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