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1627崛起南海 > 第2275章

1627崛起南海 第2275章

作者:零点浪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7 13:59:03 来源:顶点小说

第2275章

海汉的军火生意大概可以算是这个时代最暴利的买卖之一,即便这些武器装备的价格居高不下,交付周期极长,还经常会对购买数量进行限制,也仍然抵挡不住客户们的购买热情,外销清单范围内的各类武器装备都常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有时候甚至不得不通过残酷的竞价方式来决定谁能获得购买资格。

当初马打蓝人推着一车金条到胜利堡外求购武器的行为虽然看起来像个笑话,但其实这类拿着钱上门求购的状况着实发生过不少次,只不过其他势力没有马打蓝人做得这么露骨而已。

销路,对海汉的军火贸易来说从来都不是问题。如何控制各国从海汉进口的军事装备规模,使其相互之间,以及跟海汉之间,形成一个动态的力量平衡,才是海汉相关部门最为操心的问题。

海汉故意安排向各国嘉宾展示最先进的武器装备,一方面是为了震慑各方,延续海汉在军备研制方面的权威地位,另一方面也是借此让各方确信,海汉利用先进兵工技术所制造出来的军火,在未来一段时期仍将是他们更新军备的最佳选择。

而且这种商品的特殊性就在于它并不会给留客户太多的选择空间,几乎不会有人在了解这些武器的性能之后还能安然地抱着“太贵不买”的念头,坐看别家大举采购。为了自身安全和国际地位考虑,最终都不得不加入这场国际军备竞赛。

在这方面最显著的事例莫过于马打蓝国和荷兰东印度公司了,双方都知道对方在实力壮大之后必然会出兵攻击自己,而快速提升军事实力的最佳捷径莫过于购买海汉军火来武装自己,于是双方都只能卯足了劲照着海汉供货的上限进行采购。谁先停下,谁就有可能会陷入被动,变成被欺负的一方。

即便没有这样的恶邻,在多年来见识了海汉是如何利用武力手段一步步开疆拓土之后,也有很多人想要复制海汉的发家模式,使用强大的武力来巩固统治并扩大势力范围——最起码保证自己不会在他日成为别人扩大势力范围的目标。

除此之外,作为海汉的军事盟友或者贸易伙伴,也必须要以军火订单来证明自己的合作诚意,当然如果将其理解为一种变相的保护费也不为过。毕竟只有在军事体制方面主动效仿海汉,才有可能赢得海汉的信任,并得到以海汉为首的军事联盟保护。

朝鲜在这方面算是一个鲜活的事例,尽管这个国家加入海汉阵营的时间还不长,甚至还没来得及向海汉大肆采购军火来表忠心,就遇上了满清的大举入侵,但海汉还是及时回应了朝鲜的求援,并且组织了联军远赴朝鲜协助其抗击清军。

朝鲜为此要向海汉等盟国付出什么样的报酬另说,但至少海汉在这件事的处理上作出了极好的表率,让各国都意识到可以在危难时刻向海汉求助。为此在其他方面对海汉有所妥协,或者主动向海汉输送一些利益,这些原本有些不平等的交换条件放在特定时期来看也是值得的。

根据官方公布的信息,海汉将在下个年度对外销售的武器装备种类相较往年并没有大的变化,仅仅只是对一部分型号作了小修小补的例行升级。

“接下来这一年所制造的火枪,我们将会采用新的加工技术和更好的材料,让其射击精度和有效射程都能得到提升。同时我们还将对一些比较容易损坏的零件进行升级,以降低火枪在使用时的故障率。”

作为海汉兵工产业的负责人,白克思此时被一群大主顾围在中间,他必须得抓住这样的机会,向客户们推销下一年度的军火。

有人提问道:“白大人,贵国每年对武器的升级都是小打小闹,何时能够一步到位,将连珠步枪也拿出来销售?即便价钱贵些也可啊!”

白克思道:“关于武器装备的销售安排,我国需要考虑的问题很多,首先是要满足海汉军自身的武装需求,在有剩余产能的情况下,才会有余力提供给外国采购。像连珠枪这样的高级武器,因为制造工艺极为复杂,我们的产出还远远不能满足军队需求,当然也就没有办法出售了。而旧式火枪的结构更加简单,制造工艺也比较成熟,所以每年还可以造一部分供应各国。而且我们也一直在根据各国反馈的意见,不断对这些旧式武器进行升级,我想这样应该就是对各方都有利的做法。”

白克思以产能不足作为借口,当然也不可能唬住所有人,海汉的出口武器装备在性能方面远不如海汉军列装的同款装备,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相当一部分外销武器型号甚至已经逐步在海汉军中淘汰,这种做法摆明了就是要在出口武器的同时保持对买家的军事优势。

不过对于海汉的这种做法,各家也是心照不宣,都不会主动去揭穿,因为一旦捅穿了这层窗户纸,对买家而言也未必是好事。毕竟那高级武器的产能有限,而且价格肯定贵得离谱,或许就不是现在这样谁都能买得起了。到时候可能就那么一两家有实力的主顾大量购入,那岂不是瞬间就拉大了与别家之间的实力差距?

所以大多数人的选择是接受海汉对军火销售的安排,这样起码各家装备的武器还是保持在同一代,战斗力的差距也不会太离谱。等到海汉人过些年开放这些高级武器的购买,到时候价格也应该降到了可以接受的程度,这样各方就能继续默契地保持战略平衡的局面。

但海汉每年出售的武器都会有小小的性能升级,这就使得各家还不能只看不买,不然多得几年下来,也一样会被别家拉开差距。到时候再来考虑大面积更换装备,一是一次性的军费支出巨大,二来也极有可能根本没法在短期内采购到心仪的武器装备。所以每年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分批采购,分批升级,对绝大多数主顾来说都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方案。然后想持观望态度的人看到别家掏钱采购,也只能咬牙跟上了。

这样一来,海汉每年所接到的军火订单基本都会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线之上,海汉有钱赚,各方能够在升级武力的同时保持战略平衡,这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都算是可以接受的局面。

当然了,也不是所有人都对这个军火贸易体制感到满意,比如荷兰和大明这两个特例。一直以来他们从海汉采购军火都会受到比别家更多的限制,不仅是采购数量上,同时也会限制他们所能购买的武器装备种类。

类似冷兵器和盔甲,海汉原则上都可以无限供应,想买多少都行,质量数量都有保障。但火枪火炮之类的远程杀伤武器,荷兰和大明就不是想买什么就能买到了。

想要从海汉手里购买这些武器,已经不仅仅是价钱高低的问题,还得答应更多的交换条件,才能如愿从海汉换得所需的军火。

这对于本身具备一定武器制造能力的东印度公司来说,一时半会倒也不算太致命,巴达维亚已经在大力建造武装帆船,扩充海上战斗力,只要熬过这段时期,在南海找到适合开采的铁矿,那东印度公司很快就可以恢复自制武器的能力,消除马打蓝国向海汉购买武器后所造成的实力差距。

所以苏克易可以假装硬气地不参与这些活动,到时候军售期开启,能买就买,实在不能买就算了,总不能一再对海汉妥协,将他们想要的巽他海峡控制权拱手送上。

而费策贤的处境则要比苏克易被动得多,荷兰人虽然也被海汉敲打过数次,甚至被夺去了安不纳岛这样的海上要地,但这些地方终究只是其所辖的海外殖民地,倒也没有到伤筋动骨的程度。而大明海岸线的多处要害位置都处于海汉控制之下,随时都有可能像金州那样被海汉在沿海地区占去一块地,并以此手段一步步地蚕食大明领土。

但与此同时大明又得依赖海汉在辽东拖住清军南下的步伐,所以对海汉的小动作只能装聋作哑。同时为了以缓解北方国境线所面临的压力,以及镇压发生在中原地区的内乱,大明也需要大量购买先进武器来增强明军战斗力。

可仅靠大明单方面的意愿并不能达成交易,海汉很早就声明了立场,可以向大明出售军火,但大明需要就两国的土地纠纷给出明确的态度。说白了就是大明必须承认海汉对实际控制区域的统治权,至于具体的说法可以商榷,比如可以效仿安南的做法,以租借的名义将指定的沿海港口地区交给海汉经营。

但大明自视为天国上朝,立国以来便号称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就算是在内忧外患叠加的当下,崇祯帝也不敢违背祖训,公然答应海汉对这些大明领地的索求。在大明朝廷看来,如今腾不出手收回被海汉强占的领土也就罢了,双方保持表面上的默契即可,怎能公然将这些土地让与海汉。

大明不肯松口,海汉便在方方面面设置限制,让大明也不那么好过。按照两国建交的协议,海汉要向大明提供包括军械在内的援助,但协议上可没写明具体的数量,所以海汉每年出售给大明的火枪火炮数量,也是远远低于大明的真正需求。

费策贤虽然每次都会据理力争,希望能为大明多争取到一些军火采购额度,但基本上不会起到理想的效果。海汉会以各种借口为名,将大明的采购量限制在一个极低的水平,甚至还远远不及福建许家军的采购规模。

费策贤当然也明白其中猫腻,多得几次之后,他也不愿在跟海汉高层交涉此事,免得自取其辱。能买多少就买多少,总不能跟许心素学,拿大明的颜面去换海汉的援助。

但这次的比武活动也让费策贤意识到,大明沿海地区已经有了越来越多的地方势力投靠海汉,其中不仅有许心素这样的地方官员,也有如福瑞丰这种背景深厚的商业大鳄。如果大明朝廷不能有效地加以监管和限制,那或许若干年之后,大明沿海州府将会纷纷变成海汉的属地。

所以各国使节在想方设法向海汉高层争取下一年能够获得更多的军火采购额度时,费策贤却已回到使馆奋笔疾书,在奏折中细数此次参与比武大会的多支来自大明的武装势力,提醒朝廷务必要对这些地方加强监管措施,设法抵制海汉在当地的不断渗透。

“各沿海州府皆有贼子与海汉内外勾结,自建私军,对抗朝廷。似此等忤逆行为,不胜枚举,若继续坐视不理,则海汉必将得寸进尺,加紧蚕食我大明领土!微臣斗胆建议,兵部军器局及内府兵杖局应加紧对海汉制式武器进行仿制,以尽早摆脱依赖,对海汉展开反制……”

费策贤这两天看下来有颇多感悟,提起笔来便洋洋洒洒,一直写到了后半夜。待他停下笔来审稿之时,才发现手腕已经酸疼得不行,只能慢慢揉搓缓解。费策贤叹了口气,心道自己这番苦心,也不知能不能让圣上和朝廷高官感同身受,有所行动。

其实费策贤提的这些问题,出的这些主意,朝廷中的高人又如何会考虑不到,只不过解决起来并不是像他动动笔杆子这么轻松,地方上的利益纠葛,兵工技术的巨大差距,都不是朝廷下旨就能立竿见影得到解决的问题。

更何况北方防线所面临的军事压力一年比一年大,如果没有海汉在辽东拖住清军,那形势很有可能会急剧恶化。相较于需要直面清军入侵的京畿重地,几个临海州府县城的短期归属,显然就不是那么要紧了。

请收藏本站:sddxss。顶点小说手机版:sm.ddxss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