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1627崛起南海 > 第2263章

1627崛起南海 第2263章

作者:零点浪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7 13:59:03 来源:顶点小说

第2263章

对于极少有机会见识到军中训练场景的大部分观战嘉宾来说,这些军人在校场上飞沟过堑,迅速穿越各种障碍的矫健身手的确是让他们大开眼界。

场上的军人每通过一个障碍物,都会惊起看台上的一片感叹声,不管是一丈多高的木墙,还是低至膝盖附近的铁丝网,这些军中高手都能以常人无法完成的动作快速通过,即便是没有什么军事知识的人,也能明白这样灵活有力的动作在战场上的生死搏杀中所将起到的重要作用。

张金宝看得大呼过瘾,心想如此厉害的比试,过去这些年却一直都不开放给民众观看,实在有些可惜。这即便是要购买高价门票入场观看,想必也会有很多人像自己一样愿意掏腰包见识一下。

但让他觉得有些遗憾的是,海汉军只在这个比武活动中担任举办和仲裁,却没有派员直接参与这些项目的比试,没法借此机会见识到海汉军的实力了。

而有着类似这样想法的远不止张金宝一人,例如苏克易就很想立刻建议官方让海汉军也派几个人下场参与比试,以便了解海汉军与这些学员之间的真实差距到底有多大。

大概只有在校场上参赛的各**人,才会对海汉军的缺席感到庆幸,他们很清楚自己与基地教官们之间的实力差距,这样的同场竞技能免则免,否则真的会严重打击到自己的自信心。

而排在最后出场的董尚义与黎海二人,此时心中已经没有任何杂念,全神贯注在前方的障碍上。他们必须要争得头名,才能为自己所在的阵营赢得荣誉。对他们来说,这个校场,就是此时此刻的战场。

最后的一道障碍是一根圆木,这圆木直径不到半尺,但长度却有足足有五丈左右,固定在地面约莫一尺高的几根木桩上,选手须从这道独木桥上快速通过才算合格。

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如果选手中途从桥面滑下,就必须回到桥头重新过桥,对于需要争分夺秒的障碍赛来说,只要失误一次就极有可能会输掉整个比赛。先前比赛的几组人马中,便有人在最后一关掉下了桥面,导致在终点前功亏一篑。

正确的通过方法当然是减慢速度,保持平衡,力求一次过关。但这两人都是个中高手,他们很清楚在这里减速就等同于给对手留出超越自己的机会,因此到了独木桥前面丝毫没有减速的迹象,均是一个箭步就跨上了桥面。

在高速奔跑中保持精确的落脚点和身体的平衡并非易事,但这两人却是在细长的独木桥上毫不费力地疾驰而过。从看台上望过去,丝毫不会觉得他们在过桥的时候有任何减速的迹象。

在赛道旁观战的安道石,看到这一幕暗暗叹了一口气,这才明白董尚义和黎海在平日的训练中都有所保留,会在通过独木桥障碍时减速,如今到了大比武才拿出了压箱底的真本事。

虽然两人都已竭尽全力,但竞赛就是竞赛,终究会有胜负高下之分,最后还是董尚义以领先三尺的优势率先冲过了终点线。而以这两人的表现,根本不用再看计时成绩,就明显要比先前几组人马快了许多。

“厉害,真是厉害!在下输得心服口服!”

不等宣布成绩,郑柞便主动鼓掌认输:“许大人阵中有如此良才,真是令人羡慕!”

同样参加了这个赌局的李奈也开口赞道:“看来许大人先前表现得胸有成竹,果然是有底气在,在下愿赌服输!”

“这场比试其实旗鼓相当,两人都表现极佳,我方赢得实属侥幸。”拿下这一项之后,许裕兴的口气反而变得谦逊起来。

第二项比试是掷弹,这一项比试又分为两个考核方向,一是距离,二是精准度。

手雷对海汉军而言,也是一个较为新鲜的武器,基于造价和产能的原因,目前仅有少数精锐部队装备了这种范围攻击的杀器,掷弹技被列为军中的训练项目,也仅是最近一两年的事。而在允许出口销售的武器装备清单上,实际上并没有手雷这一项。

因此外军学员即便掌握了掷弹的技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也基本上不会有运用这项技能的机会,无异于是学了一项屠龙技。而之所以向外军学员传授这种屠龙技,是因为军方认为这项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醒外军学员,与海汉军在武器装备方面所存在的巨大差距,以此来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

这些学员自然在受训期间已经见识过了手雷的威力,但在场观看比武的嘉宾们却未必能明白这个项目的意义,所以为了说明这一点,海汉军特地在校场另一端设置了一个小小的临时靶场,演示手雷的威力。

演示的方式也很简单粗暴,圈出了十丈方圆的一块区域,然后在不同距离上用架子悬挂起刚刚宰杀的肥猪,以其作为攻击目标。掷弹兵从远处的掩体后将手雷掷入到这个区域中,待爆炸后就可以观察不同距离上的杀伤效果。

“原本这项演示,我们是打算放在比武之后的装备展示活动上来进行,但考虑到这项比武的观看效果,最终我们还是决定提前进行展示。”颜楚杰言简意赅地向坐在旁边的贵宾们解释了安排武器性能演示的目的所在。

于是嘉宾们便看到了三枚手雷从掷出到爆炸的全过程,只是他们的看台距离演示区较远,爆炸的动静虽然不小,但无法听到颜楚杰说明的大多数嘉宾并不能立刻明白这项演示的意义所在。

当然了,海汉军方安排这个项目的用意主要在于震慑外军,民众能不能立刻看明白并不重要,只要让到场这些大人们明白海汉手里有怎样的先进武器就行了。

架子上的肥猪被取下来,用板车运到看台这边,颜楚杰主动起身,邀请身边的这些贵宾到近处查看杀伤效果。

即便是苏克易这种半个门外汉,在看到深深嵌入肥猪体内的弹片时也不免为之动容,而且越是靠近爆炸中心,所中的弹片就越是密集。按照海汉给出的说明,这种被称为手雷的武器爆炸后可产生数十枚铁弹片,在三丈范围内造成杀伤,即便是身着铁甲,如果距离太近也同样会被高速弹片穿透,其杀伤效果跟火枪弹丸相差无几。

可以想象在两军对垒之时,如果阵中被对手接连抛入这样的武器,那所造成的杀伤效果大概也不会逊色于炮击了,而这手雷不过拳头大小,重约半斤,携行使用可要比沉重的火炮方便多了。虽然射程远不如火炮,但在交战距离较近或是地形较复杂的时候,这种武器的使用灵活性会更优于火炮,而威力又大于步枪,的确是一种令人不得不忌惮的武器。

“刚才演示中所使用的这种手雷,仅仅只是一个威力较小的版本,而我们装备到海汉军中的手雷,份量会稍重一些,杀伤力和杀伤范围也会更大一些。我们已经在辽东战场上使用过多次,对这种武器的实用性和可靠性都比较满意。”

颜楚杰顿了顿接着说道:“但也正因为这种武器非常危险,所以在今天的掷弹比试中,我们不会使用实弹,以避免发生意外。”

颜楚杰所给出的理由仅仅只是一个搪塞众人的说法而已,实际上这些外军学员也从未接受过实弹的掷弹训练,这不仅是训练风险的问题,同时也是借此保守技术机密,比如拉掉撞针掷弹出手之后的爆炸时间,这对于掷弹手估算飞行时间和选择掷弹抛物线都很关键。

事实上手雷在这个时代的世界也不是什么新发明了,北宋的“震天雷”就是外壳由生铁所铸,内装黑火药,用引线引爆后使用破片杀伤敌人,可算作手雷鼻祖。明末也有一种用作守城的

爆炸式武器,称为“万人敌”,但这玩意儿重达数十斤,想靠人力投掷显然不行,只能放在城头使用。

而欧洲在15世纪也出现了装黑火药的手榴弹,到17世纪中叶,便出现了野战手榴弹,并且有专门使用这种特殊武器的兵种掷弹兵。如果从时间上来看,西方的进程可能也就比海汉慢了十来年而已。

当然了,无论是本土还是西方的类似武器,在设计原理和作战性能方面都跟海汉军装备的手雷没得比,毕竟军事技术差了几个世纪,海汉的兵工厂就算现在暂时还造不出m68式手雷,至少也比同时代的技术领先了若干代,而且也足够让在场的这些大人物们眼馋了。

颜楚杰还特别说明海汉军中装备的型号与展示所用的手雷有所不同,便是要让在场这些人明白,想要通过外军学员所学到的掷弹技术来推算海汉军在实战中所用的战术是行不通的。

其实关于海汉在军中装备手雷一事,向辽东金州派驻了军事观察员的几家或多或少都知道一些,只是今天才亲眼得见这种武器的威力。

而众人在查看了杀伤效果之后的第一想法几乎都是一样——海汉的这种新式武器能不能花钱买?

“这种武器尚在试制试用阶段,还有很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所以我国暂时还没有外销的打算。”颜楚杰当下便给众人迎头泼了一盆冷水,不过他打完巴掌也立刻就给了一颗糖:“但我国愿意把掷弹战术先行传授给各国学员,等时机成熟之后,就向各国开放销售这种新式武器。到时候要在各自军队中装备和训练使用这种新武器,也会更顺畅一些。”

颜楚杰只字不提什么时候才是“时机成熟”,这时间可能是一两年,也可能是十年八年,总之先将各国胃口吊足再说。

众人意犹未尽地回到了座位上之后,颜楚杰便示意这一项比试开始。

选手们在比试中所使用的都是重量相当但没有装填火药的训练雷,每人有六次投掷机会,前三次测距,取最远的一次为成绩,后三次测投掷精准度,目标是十丈开外的地面沙包标靶,取离靶最近的一次为成绩。两次成绩排名取均值,最高者为优胜。

这个项目的对抗性没有先前障碍赛跑那么强,但同场竞技之下,孰强孰弱更是一目了然。裹上白灰的训练雷在地面的落点十分清晰,一眼就能看清谁投得更远更准。

张金宝虽然不太清楚先前一堆大人物围着几条死猪在研究什么,但他很快就将注意力重新回到眼下的比赛中来。

让所有人都略感惊讶的是,在第一个项目中表现出众的两支队伍,到了掷弹这个项目上却都没有了先前的水平。尽管他们出战的选手也有不错的发挥,但在这个项目上已经无法占据鳌头了。

前三轮掷远比拼,许家军和安南军分别排名第三第四,第二位被金盾的一名选手以二十七丈三尺的成绩占据,而第一名则是被名不见经传的福山队一位马姓选手以三十三丈七尺的距离拿下,惹得在场不少人纷纷开始打听这福山队究竟是何方神圣。

莫说普通民众了,就连与海汉高官坐在一起的这群人,其中也有不少人并不清楚这支队伍的来历,苏克易便是其中之一。在问过旁边的宁崎之后,他才知道原来这是来自大明山东的一支地主武装。

宁崎的说明并不算详尽,所以苏克易也不清楚这支地主武装与海汉之间的渊源。事实上来自山东登州福山县的这支队伍,某种程度上也可算是陈一鑫在山东当地培养的一支私人武装,当然为了方便行事,这支武装并没有直接归在他私人名下,而是以他老丈人马东强的名义组建。

之所以有这样的安排,一方面是以此手段来保护马家在福山县的众多利益,另一方面也可以此铺路,让马家子弟有渠道进入海汉的官僚体系。

当然如果仅仅只是从军,那陈一鑫在山东就可以操办下来,但马家希望自家子弟能有更好的前程,所以陈一鑫上下活动一番之后,便从去年开始,以山东登州福山县民团的名义,送了数人到三亚这边进修军事技能。

请收藏本站:sddxss。顶点小说手机版:sm.ddxss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