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1627崛起南海 > 第1949章

1627崛起南海 第1949章

作者:零点浪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7 13:59:03 来源:顶点小说

第1949章

黑土港的开发时间远比昌化更早,所以实际上这里的轨道运输体系的修建时间也要早于昌化。不过昌化那边为了能将内陆矿区的矿石快速高效地运至临海的冶炼区,就不得不修建工程浩大的货运铁路,而黑土港就没有这么麻烦了,煤矿开采区就在港区旁边不远,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无需修建大型货运铁路,在运输环节的投入要比昌化省下了许多。

不过对于李溰这样的外行人来说,短时间内很难完全理解海汉在基建方面因地制宜的做法,只能从更直观的角度去比较参观过的这几处工业基地间存在的差异。

黑土港如今的经济效益相当不错,城区也已经不再是早年间竹木棚屋为主的建筑群,如今由地方官府出资修建的矿工楼都是砖石结构,生活设施和配套的服务机构也更为齐全,甚至还有儋州的书院专门在这里开设的基础教育机构。如果以矿工的生活条件而论,这里比起海南岛的石碌矿场还要更胜一筹。而且黑土港的矿工多以安南和广西的移民为主,没有苦役营这种不安定因素的存在,在治安方面的隐患也较石碌矿场要小得多。

谢春说是随便吃点,但还是摆下了两大桌丰盛的宴席,一桌是白克思、李溰一行人,另一桌则是作陪的本地官员和士绅名流。李溰看了一下桌上的内容,心道这与早先在三亚胜利堡由执委会操办的那顿接风宴也差不多了。他发现这些海汉人说话越是客气的时候,做事往往就会越是高调。

席间谢春在得到白克思的授意之后,便主动向朝鲜人介绍了本地的生产状况。黑土港的煤炭矿脉几乎就在地表,所以开采方式也是露天开挖,几乎与石碌铁矿如出一辙,而因为黑土港煤炭品质极好,开采出的煤炭直接便可作为燃料使用,在加工环节上要比铁矿简单太多了。

而随着黑土港的煤炭生产逐渐正规化,谢春也已经不再满足于仅仅只利用煤炭制成焦炭、煤焦油等初级副产品,近年来开始寻求在黑土港修建与煤矿配套的化工厂,制造附加价值更高的深加工产品,如甲烷、乙烷、甲醇、乙醇等等。不过海汉目前在化工领域培养的专业人员数量相当有限,而且大多都供职于三亚内陆的田独工业区,人才的稀缺让谢春的产业升级计划无法得以实施。

这次趁着白克思也来了黑土港,谢春也有意借此机会再提一下关于在本地修建化工厂的要求,虽然他也知道执委会拖着这事的原因未必是要给黑土港设门槛,但这种长期规划如果不主动争取,那要指望胜利堡主动将这好处交给黑土港也不太现实。毕竟现在海外统治区越来越多,每块海外飞地都有自己建设计划,资金往往还不是制约这些计划实现的主要问题,而是严重缺乏包括官员在内的专业人员,黑土港想要在目前的基础上进行产业升级,现在所面临的问题就是化工人才的巨大缺口。

“老白,你看我们这边的化工厂规划在资金方面都是自行筹备,不给三亚增加负担,只要三亚愿意给人,一两年之内就能小规模投产,到时候也可以弥补田独化工厂的产能缺口。而且我们这边要生产的化工产品都是以煤炭为原材料,成本要比把煤运到三亚进行生产低得多,这里外里一年下来又是多少钱了!”

谢春趁着席间空隙,不遗余力地向白克思进行劝说,希望他能够表态支持黑土港关于发展化工业的规划。

白克思应道:“执委会对黑土港的化工业建设规划是支持的,但要说到人才供应方面,暂时还是有心无力啊!我现在能给你的保证,就是今后黑土港会作为优先发展化工业的候选地区,在人才供应方面会对这边有倾斜。”

谢春听到这个回答其实还是有些失望的,只是他也不能质疑执委会的意见,否则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

吃完这顿饭,众人在酒楼小憩片刻,白克思在征求了李溰的意见之后,便让谢春安排去矿区转一转。毕竟这趟来黑土港的主要目的是向朝鲜人展示海汉的煤矿开采和运营水平,光吃吃喝喝肯定是不行的,正事还是得好好办妥,不能让朝鲜人对这个临时多出来的安排心生困惑。

谢春简单吩咐了几句,不多时外面的马车和骑兵护卫都准备停当,然后众人便离开酒楼,乘车前往矿区。从城区到矿区不过两三里地,乘车走宽阔平整的官道只需片刻便抵达了目的地。

李溰下车之后,立刻便真切地体会到本地地名的由来,脚下的泥土如同被墨汁染过一般,目力所及之处都是一片纯黑。所谓黑土,便是眼前所见的这般景象了。

而开采区的景象其实与李溰在石碌铁矿所见极为相似,地面上也是被挖出了巨大的漏斗形坑洞,这直径百丈的大坑中一圈圈的螺旋采掘作业面,一直通到坑底。而坑中开采出的煤炭运上坑顶的过程,也与石碌矿场一样,是用几具蒸汽动力的卷扬机将其拉到高处。这种机械装置无疑要比人力或畜力的工作效率高得多,装煤的车斗在坑壁轨道一上一下走一个来回,比起让人打空手走这么一趟还要快得多。

类似这样的矿坑,在李溰目力所及之处,还有与之相邻的另外三个,这四个矿坑两两成排,如果从空中俯瞰应当是构成了一个巨大的“田”字结构。李溰大致估算了眼前这个矿坑里正在劳作的矿工数目,约莫有七八百人之多,如果另外三个矿坑也是同等开采规模,那就至少有三千名左右的矿工同时在这里劳作。考虑到这种几乎是纯手工操作的重体力活的连续工作时间不太可能持续一整天,很可能还有轮换排班的制度以保证工作效率,本地矿工的实际数量很可能还要多一倍以上。

这些矿工或是为了散热,或是不想让衣服在劳动过程中磨损得太厉害,大多都是打着赤膊拿着锹镐在劳动,满身的煤灰掩盖了他们本来的肤色和样貌,每一个人都是黑不溜秋的如同昆仑奴一般。

正好谢春在身边,李溰便向他求证自己的猜测:“请问谢大人,本地这些矿工是分几班轮换,还是就一帮人顶着干满?”

谢春道:“我们这里是分作两班,以午时为界限,各三个时辰。世子别看每一班的工作时间不算太长,但每个矿工班组都有相应的采掘任务,如果在班次时间内完不成任务,那相应的酬劳也会扣除一部分。”

实际上矿工的工作任务非常繁重,三个时辰的工作时间里并没有给他们留下多少划水的空间,具体的工作量都是经过了大面积的反复测试,确定在三个时辰里能够基本榨干矿工们的体力。如果不够卖力,就极有可能会导致自己所在的班组无法完成任务。当然了,如果这个班组的能力强到可以超额完成任务,那么也会按比例给予相应的奖金。只安排两个班次并非谢春有多么厚道,或是考虑到挑灯夜战的开采成本会比较高,而是本地的矿工数量有限,没有条件再排更多的班次进行轮换了。

这种露天开采的煤矿相比在地下打洞的坑道式煤矿少了很多风险,但矿工的一些职业病依然无法避免,比如在这种煤灰满天飞的环境中长期劳作,身体的呼吸系统就不免受到伤害,呼吸道疾病和肺病在矿工群体中都是高发病。所以这些矿工的收入虽然不错,但实际上挣到手的也是某种程度的卖命钱了。

当然了,对于这些需要生计糊口又没有什么一技之长的民众来说,在黑土港当矿工算是一份相当不错的工作了,累归累,但工作时间不算太长,收入足以养活一家人,基本住房有官方分配,矿上每天还能包一顿饭,他们当中的绝大部分人也不可能找到比这更好的工作了。

即便是想摆脱这个工作的矿工,也大多是将希望寄托在了下一代人身上。谢春专门从儋州引入师资力量,在本地建立了矿工家属学校,让矿工们将子弟送去读书识字。如果有比较突出的苗子,也会有官方出面承担费用,将其送去儋州甚至三亚入学,接受更好的教育。

这倒不是谢春要为自己塑造善长仁翁的人设,而是他知道要想大力发展工业,仅仅只依靠大量纯体力劳动者是远远不行的,必须要有足够多接受过基础文化教育,能读书识字具备一定学习能力的产业工人,才能支撑起工业时代的劳动力需求。如果黑土港本地能培训出更多有文化基础的工人,那至少可以进一步加大蒸汽设备的使用规模,无需再因技工的短缺而被迫限制蒸汽设备在生产过程中的运用。

更何况谢春心里还是一直记挂着产业升级,要在黑土港发展煤炭相关的化工产业,目前看来要完全依赖三亚提供专业人才非常困难,谢春还必须设法自行培训一些人员。虽然不可能在短期里凭空制造出一批化工专家,但至少要有一批有文化基础,能够在短期培训后迅速上岗的技工。

李溰感兴趣的内容主要是这里如何组织生产,因为国内大同江流域的煤矿也很快要进行开采了,这处已经由海汉运作了近十年的大型煤矿显然是一个极佳的范本。开采技术其实没什么好说的,即便先进如海汉,也依然是靠人力挖掘为主,只是在运输环节大量使用了蒸汽设备。朝鲜虽然没有蒸汽机,但用人力补足这部分的差距也是可行的。

在征得了白克思和谢春的许可之后,李溰请谢春找来了几名工头,向他们详细询问了采掘工作中的一些细节问题。不过这几名工头都是广西人,不太会讲海汉官话,而李溰又听不懂广西白话,于是谢春还得暂时充当一下翻译角色。

李溰主要想了解的内容便是这些班组是如何分工合作完成生产任务,以及他们认为在采掘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这些都是谢春的讲解中不曾涉及到的细节,而李溰认为作一下了解将有助于本国的煤矿运作,这些长年工作在一线的工头无疑是最好的研究对象。

谢春听了李溰的问题,也不禁有些欣赏这个朝鲜世子的用心,看得出对方并不是来这里走个形式而已,而是真要了解这里的详细运作,甚至是要将黑土港的经验带回朝鲜。

不过既然白克思没有特别的表示,谢春对李溰的要求也就不会作任何的阻拦,他也从报纸上知道目前海汉与朝鲜有很多正在进行当中的产业合作项目,而煤矿大约也是其中之一。安排朝鲜人来参观黑土港,显然目的就是要让他们来学习海汉的成功经验。但谢春也没想到白克思还有所保留,并没有告知他关于安排这趟临时行程的真正原因。

这倒不是白克思信不过谢春,而是不想再让未经查实的消息进一步扩散,毕竟发生在昌化的事件究竟是有预谋的袭击,还是安全部神经过于紧张导致的误判,在有进一步的证据之前都不太好说。白克思可不希望让谢春认为自己太过神经质,为了一起未经证实的袭击事件便临时更改了朝鲜世子的行程。

当天下午在矿上的参观结束之后,一行人按照谢春的安排乘马车回到港口,又再次登船出海。不过他们的目的地并不远,就在黑土港附近的一处小岛,这地方如今是谢春的私人领地。

岛上除了谢春一家用于居住的庄园之外,他还修建了一些特别的设施,比如一个25米长的泳池,一个用水泥做了地面硬化的篮球场,一个五人制的足球场,以及围绕整个庄园的一条两米宽的慢跑健身步道,俨然就是一个十七世纪版本的私人体育活动中心。

请收藏本站:sddxss。顶点小说手机版:sm.ddxss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