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过继长孙 > 第56章

过继长孙 第56章

作者:明照万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8 07:00:04 来源:免费小说

  许学士现在心平气和了,总之圣上并不是有新人忘旧人的圣上,他还告诉了曾湖庭地址,邀请他参加乔迁宴。

  “自然,可不要嫌弃我上门才是。”曾湖庭道。他今日也不是平白提到许学士,许学士是翰林院人缘最好的,不论跟什么人都能谈上话,跟他交好总之是没错的。

  送宅院的事情暂且过去,曾湖庭回去告诉兴旺商行准备二十套礼盒肥皂时,老板掏掏耳朵,险些以为自己听错了。

  “啥?二十套?送进宫里?”他不敢相信。

  “唔,二十套还可能不够,总之先送二十套,再准备五十套三色礼盒。”三色礼盒是给太监总管们打通,而礼盒最好填上刚刚研发成功的竹炭皂凑成九色,以后九色礼盒便是专供宫里使用的礼盒。

  兴旺商行的老板走路发飘的出门,他觉得梦幻般不可思议,他的肥皂要成为贡品了?八辈子都没经历过的,真是祖坟冒青烟了!

  准备好后,曾湖庭打铁趁热就送给太监总管,为了赶制二十套礼盒,还加班加点重新做了模具。

  为了以示区别,宫外的肥皂都是小小的正方形,巴掌大小,而送进宫的,都用新雕刻的九色花朵模具。

  太监总管拿到三色礼盒十分满意,他们伺候贵人,每天都要把自己打理的干干净净,而太监总归有些难言之隐,肥皂简直是送到他们心坎上。

  最重要的是状元郎的态度,既不会高高在上鄙薄他们,也不会眼含同情让人态度,就如同对待最普通的同僚,不亢不卑谈笑自如。

  “王大伴以后如果还想买,就去兴旺商行,这是贵宾卡,别的客人都没有,打八折。”这几日紧急了解该怎么称呼皇帝身边的公公,太监这个词,只有掌管内十二监的公公,才能被叫做太监,品级四品。

  那张贵宾卡是用木头薄薄雕刻,外镀金漆,还有编号,看起来就荣光华华不可逼视。

  “这是什么?”

  “每个拿贵宾卡的客人,在兴旺商行都能八折消费,且能第一时间拿到新品试用。”总之就是圈子,圈子,形成一种氛围。

  王大伴从来不缺银子,就缺尊重。他拿着贵宾卡,在圣上问起肥皂有没有送到时,还贴心讲解用法。

  “这是竹炭皂,状元郎说是新品,最适合夏日除汗,清爽。这是羊脂皂,冬日用暖肤润燥。这是茉莉皂,清香宜人。这是玫瑰早,气味浓郁,适合喜欢浓香的,留香久。”王大伴简直是个合格的推销员,九种味道一一道来。

  “你这么热情,怕不是收了贿赂?”元康帝笑道。

  “这个圣上便是冤枉奴才了,”王大伴从容的笑,亮出贵宾卡,“状元郎抠门,只送了打折卡,奴才还是要亲自去买。”

  “哈哈哈!”元康帝笑道,“确实抠门。”

  作者有话要说: 谢谢各位发现bug的天使,因为现在赶进度,所以等写完全文后我会增补,顺便改错别字。

  么么哒,爱你们!

  第83章

  要说元康帝完全不知道手底下的猫腻, 那是不可能的。但是,他身处宫中,跟公公们相处的时间甚至长过后妃, 对他们自然带了三分同情。公公没后代收些银子,没耽误正事就好。

  现在他饶有兴趣的看着那张卡片, 薄薄的卡片闪着金光,他突然问,“这是金子做的?”

  “哪能啊,这是涂的金漆, 颜色好看。”王大伴笑道,“状元郎就是扣。”

  “瞧着精美就成了。”元康帝放下卡片,同时选了一块雪白的羊脂皂。羊脂在冬日是极好的润肤佳品, 有人一到冬日就皮肤皲裂干痒, 用羊脂最好,试用之后元康帝很是满意,大手一挥,自己留了两套,剩下的分给后宫众人。

  同时他在想, 这次的状元不仅饱读诗书,在经济学问上, 更有独特的见解?

  也许他正在为难的问题,可以试试交给他?

  曾湖庭自然不知天将降大任于他,他正在跟同僚们聚会,在许学士家中庆祝乔迁。

  许学士一朝得蒙赐宅, 喜的是走路带风,他办宴会自然很多人愿意来,热热闹闹的坐满了七八桌。

  酒酣耳热, 就有人说起了闲话,“最近户部的贾大人,又在哭穷了。”

  “这算什么稀罕事?要是哪天贾大人不哭穷才稀罕呢!”立刻有人反驳。

  “哎,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要是有银子,贾大人哪里愿意哭穷?堂堂一部的尚书大人呢!”

  “怎么了,又是赋税的事?”

  “对啊,小弟当年算学学的不错,被调任户部帮忙清理账册。”说话的人有些自得,毕竟户部虽然比不上入内阁,总归是个肥差,“今年有些地方的赋税都没收上来,唉!”

  “年关难过,也不光是那些欠钱的啊!”

  “算了算了,少说这些糟心事,喝酒喝酒!”他们即刻调转话题,毕竟大家总归还有点忌讳,年关头说这些,来年穷一年。

  曾湖庭竖起耳朵听着,他这是第二次听到贾大人的事迹。其实在翰林院虽然清闲,长了耳朵的人却能了解到很多消息。能成为内阁首辅次辅自然是人中之龙,但内阁总共也就才几个职位?其实很多人看清楚自身适合什么后,都会跳去六部实践一番。像刚才发话的仁兄,就是打定主意以后去户部。

  他倒是还没想好以后干什么,修书虽然是个利在千秋的活计,他却是活在当下。

  陶兴喝到一半突然凑过来,“湖庭在想什么?”

  “我在想,要不要继续在翰林院待下去。”他好像,并不喜欢待在这里。

  陶兴一愣,“我也在想这个。”他说完这句突然想到什么,“咱回去说。”

  “嗯。”这里并不是谈话之所。

  回去的路上,陶兴就着酒意,开始把最近几个月压在心里的话讲了出来,“虽然都知道翰林院前途远大,我却一点都不期待,湖庭,这话我只敢跟你讲。”他露出愁绪的面孔,“以前在镇子上我就是读书最厉害那个,等到了府城,泯然众人,一点都显不出我来。”是人总归心里有点小骄傲,他的小骄傲被打击的一滴不剩。

  翰林院的人才太多,过目不忘的,书法大家,吟诗天才,各个都有绝技,显的他灰扑扑的。

  这大概就是考省第一的人突然凑到考国第一的人堆里,形成了落差。

  曾湖庭长长吐一口气,“我还以为只有我一个人这么想。修书立传已经有这么多人了,我总想做点只有我能做到的事。”

  “我就知道你懂我!”陶兴击掌,“那,咱们怎么规划一番?”

  “快过年了,马上陛下就要封笔,赶也赶不急。元宵之后,我就去找许学士申请借调到各部,看看自己到底适合做什么。等到三年期满,就去适合自己的地方,如何?”

  “跟我想到一块儿去了!”陶兴拍着手,“我想好了,第一个就调去户部!”他算学学的不错,也许那里才能发挥他的才干。

  曾湖庭便想起当年他们第一次见面,他当时不知道陶兴的名字,还偷偷取的别号,七文钱,眼睛一眨,他们都认识这么多年。

  他便真心实意的祝福,“你一定会成功的!”先不谈天赋,便是这份心,已经足够了。

  “这个年终于可以过好。”对未来有期待的陶兴此刻心满意足,便恨不得写信告诉所有人,在京城他们每月去信一封,告知自己的情况,小四也会写信过来,告诉家里的情况。她说家里找到了新的宅院,每个人都分到小院子,而陶母也在隔壁安定下来,他们都聚在一起过的很好。

  当然,祁月明也会写信,简简单单清淡的见信如晤几个字,曾湖庭便给她们寄女儿家的事物回去。想想祁姑娘平时还要练武,适合的饰品就是轻巧精致,颇费一番心思,但总归两人熟络起来,能闲话家常。

  当然为了讨姑娘欢心,他又选了几个经典的武侠故事,假作自己买的话本,争取跟姑娘早点熟络起来。

  妻子是一个家庭的主人,如果两个人心不齐劲不往一处使,那就是事倍功半。既然已经定亲,便好好的对人家。

  又是一个在京城过的年,跟去年的忐忑相比,今年总要放松些。最大的好消息就是他终于寻摸到合适的院子,独门独院,三小进,虽然小了些但是几进院子互相用花木隔开,隔音还是不错的,要价虽然贵,他咬咬牙还是买得起。最关键是旁边有个小二进,陶兴也看中了。

  这么赶巧的事哪里能放过?他果断下手,趁着年节衙门关门前一天办好了手续。

  节后重新清理打扫一遍,上漆买新家具,总归是在京城有个落脚点。

  不过很可惜,他跟新宅院暂时无缘。

  过节还要抽空去看孟先生,自从淋浴和肥皂在孟先生的老朋友中出了风头,孟先生极其爱带着他过年拜访,毕竟文质彬彬少年英才往那里一站,总是惹人眼馋,何况人家成绩又好年纪且轻呢?

  不少人动了结亲的心思,这时候孟先生就更得意的说,“我已经抢先下手了!”

  “哈哈哈没想到吧?”

  这话搭配起孟先生的表情格外欠揍,然后孟先生就被老友们集体“围殴”。

  孟先生的老友都是些闲散文人,也没什么势力,但跟他们相处起来格外愉快,他们自由散漫天真,不会给人心理负担。

  然后时间总是过的特别快,眼睛一眨元宵节就从指缝里溜走,又到了当值的日子。曾湖庭第一天上班,就又被许学士叫着,在议事殿当值。他熟悉了当值的节奏,倒也不是特别难过。

  上午闲适,那些他叫不出名字的大臣们进进出出,只闻其名的贾大人在里面待的最久,估计是在告状呢。

  下午快散了,圣上单独召见他。

  他以为又是抄写诏书的活,进入殿内后,圣上突然发问,“有办法短时间收到足够的赋税吗?”

  嗯?这个问题?他以为是圣上考教,正要张口回答,就看到元康帝突然揉着额头,“忙晕头了,

  刚才的问题你就当没听到。”

  估计是把他当成贾大人。

  “唉。”元康帝自言自语,“朕已经消减平日的开支,减少宴会的规模,户部还是缺银子,别的地方也就罢了,军队缺棉衣缺兵器,难道朕要差遣饿兵?”正是民间有句俗话,皇帝不差饿兵。

  “圣上,您既然问出问题,微臣愿意解忧。”

  “是吗?”元康帝反问,“说来听听。”

  “答案是没有。”

  元康帝都气笑了,“你消遣朕呢?”真是个少年人,说话完全不知避忌。

  曾湖庭不慌不忙的说,“短时间的办法没有,长时间的办法却有。”他看元康帝终于抬起头做出倾听的模样,便把自己的见解说了出来。

  “圣上只看到户部缺银子,六部都缺银子,却没想到,民间也缺银子。就像一个人头疼,可能不是单纯的头疼,而是病在内里呢?”

  “说说。”元康帝扔掉毛笔,背靠在硬邦邦的龙椅上,准备听听他能胡扯些什么。

  “如果想要治这个病,就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而是要从身体调养做起。快策就是多派人寻找银矿铜矿,慢策就是放开对经商的限制。”

  “你知道吗?你并不是第一个提出要开放经商的。”元康帝慢慢吐出一口浊气,“然而朕面对的整个国家的子民,岂不明白牵一发动全身的道理?一旦行差踏错,便会面临整个局面的崩溃。”所以元康帝不敢赌,他输不起。

  “可是我有成例啊圣上,您不妨看看对比一下福城县十年内的赋税情况?再让如今的知县亲自汇报,是否福城县人人安居乐业,且家家有余粮和余钱?”曾湖庭微微一笑。没有实际例子他不会开这个口。

  “当真?”元康帝坐直了,“如果你说假话,朕可是会治你的罪!”

  “便请圣上一查!”

  元康帝即刻让户部贾大人调查卷宗,为了保险起见,他甚至拿了近二十年的文卷。

  元康帝在前头翻看文卷,十年前,福城县只是一个小小县城,人口甚至不足五万,每年交的赋税总是拖拖拉拉,便是在五六年前,突然就能及时上交赋税不说,商业税还从第一年的几十两慢慢升级到几百两,几千两,更是隐隐有突破一万两的趋势。

  这还只是一个县城!每个州郡都有七八个县城,如果全国加起来,该是多大的金额!

  作者有话要说: 女主待机中,感情戏在后头,走先婚后了解路线。

  第84章

  起初, 元康帝虽然知道小食铺赚钱,却以为那是小打小闹,秉承不与民争利的原则, 他还很是鼓励民间做这些。毕竟藏富于民远远胜过藏富于国。

  贾大人立刻握紧了曾湖庭的手,“圣上, 此等人才必须调往户部!”户部都是会扣钱的,还没有会赚钱的,从天而降一个人才还正正掉在自己面前,贾大人如果错过, 一定会悔死。

  “贾卿还想跟朕抢人吗?”元康帝故作恼怒,同时对着曾湖庭说,“这其中是何道理, 速速说来。”

  “是。”

  “赋税的增长是一个多方面综合起来的效果。首先, 有那么一部分平民,会在农闲是进城找活干,贴补家用。这种活不好找,就会想办法自产自卖,用田产换成银钱, 这就是最早的小摊贩由来。这种小摊贩其实赚不了多少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