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科幻灵异 > [清]再不努力就要被迫继承皇位了 > 第二百八二章(加更)

  “大哥说, 驻防关内的八旗战力,比起西域的准噶尔汗部来, 差了一截, 冲锋时不够英勇,军纪也存在一些问题。”

  刚才还是老母亲的心态,转眼说起正事来, 康熙又回到了原本的角色之中, 心里还残余着些许因儿子娶妻一事而生气的心浮气躁,待听胤礽认真说完, 康熙已是沉着冷静地陷入了思考之中。

  胤礽认真道:“大清八旗制之弊端, 在此次西征时就已经有了体现, 汗阿玛可有想过该如何改善此事?”

  确实, 八旗制度, 是让旗民世世代代在军中, 父死则子孙继,旗民只能靠军饷而活,不能以其他事谋生, 不可经商、不可耕种, 每年朝廷都要花许多军饷来养他们, 即使他们不上战场, 不参与训练, 只要他们是旗民, 一家子人就靠着朝廷来养活。

  “大清立国时, 最初的八旗旗兵乃是关外而来,自幼长于马背上,天生的骁勇善战。可是他们的后代, 迁入关内, 自幼在更为舒适的关内长大,他们从未到过严酷的地方,根本无法适应艰苦的训练,加之无从生计,于是许多八旗旗民闲散终日。”

  “朕又何尝不知道这些,然战事已起,不可妄动,否则影响我军之士气,朕重视此战,并有再次御驾亲征之意,不想在与准噶尔汗部战时留下遗憾。”

  康熙隐去心中失落,打起精神来应对:“还没有到时候,保成。如今的福建海军,新军训练已然成熟,八旗之制改动确实可以提及,但不是现在。”

  胤礽点了点头:“儿臣赞同大哥之建议,重编军队,去除八旗世袭之制,当然,是战后。”

  战事发生时不去改动,待和平时日到来,安逸只会令更多八旗后人沦落为只能靠朝廷军饷养活的废人。

  重编军队,为的是大洗牌,将有战斗能力的留下,没有战斗能力的则放他们脱离军籍,寻求别的谋生机会,而非缩在八旗旗民身份里,被这种粗糙简陋的制度腐蚀。

  帝王沉吟片刻,说道:“八旗战力,并不似你想象中那般糟,胤禔写信给你,是因想要重新练兵,让你劝说朕答应他掌兵重练的请求。”

  也是将勒德洪在军中经营的八旗任职人脉拔除的大好时机,一旦康熙答应,胤禔便有机会掌握更多的军权。

  “两位皇叔也赞同大哥的说法,”胤礽补充道:“大哥想要重新训练,选取精英重编军队,这些是迫在眉睫的,还需汗阿玛统一。”

  康熙沉默了许久,静静思索。

  是否要给予保清莫大的军权,一旦开放这个口子,那大阿哥在军中威望将迎来鼎盛。

  “保清他还未满二十。”康熙看着他道,意味深长。

  “这不是还有两位皇叔吗?还有其他督军看着,若是大哥犯错误,自然有人指正,”太子倒是对皇长子信任极了,反过来劝说康熙放权。

  胤礽解释道:“汗阿玛,大清需要的是能够适应艰苦环境的军队,需要拥有斗志,精神抖擞的军队,而非是一些世袭下来的公子兵。至于新军如何编制,如何管理,大清已经有基础了,也是您前几年下达的命令,才令大清之海军得以保持战力,在海上维持秩序,清缴海贼,保护我国百姓。”

  海军都这么搞了,陆军搞起来很难吗?

  不再奉养酒囊饭袋,将八旗进行大清洗,难吗?不难,只看帝王是否有这个决心。

  若是前几年,国内不稳,或许还不敢这么搞,如今国内经济腾飞,到处都生机勃勃,动一动八旗,还不至于山崩地裂,甚至于解救出来多余的八旗后人脱离旗籍,获得其他的谋生之路。

  旗民不得经商,不得耕种,不得卖艺,不得以拿军饷以外其他方式谋生,并非所有人都有职位,底层之旗民才叫惨呢!

  胤礽有心搞军队,胤禔有能力重编军队,两个儿子都等着康熙答应。

  康熙道:“待攻下西域以后,就重编军制,此战,朕欲再次御驾亲征。”

  胤礽:“……”

  康熙:“噶尔丹一日不死,一日便是朕之心头大患,只要他横在那儿,朕之心总是不安定。”

  胤礽实话实说道:“那您可能,得抓紧时间出发了。”

  康熙下意识回他:“怎么?”

  “大哥想要重编军队,为的是训练精锐,打闪电战,利用地形围追堵截,如今急切送信前来,是因时间紧迫,”胤礽解释道。

  “准噶尔汗国国内根基不稳,早些年是由各种游牧部族组成,如今噶尔丹将其统一,却治理困难。”

  康熙耐心听着,催促他:“快说重点。”

  “我军之补给,是各地粮仓运输而上,而准噶尔汗国之补给,是牛羊、马,他们的粮食种植覆盖面积还不足以维持长时间的打仗,别看他们现在骁勇善战,那是因为他们还保留有马背上的战斗力,可一旦时间久了,他们补给的短处是根本比不上大清的。”

  康熙若有所思:“但现在并非冬日。”

  “去年冬天,准噶尔汗国已经开始出现粮食短缺的情况,”胤礽补充道,脱口而出:“今年春季,他们国内又发生了畜瘟,牛羊马死去大半,在青黄不接时更是雪上加霜。”

  “嗯?”康熙来了精神:“是保清传来的消息?怎么不见他的奏报。”

  是胤礽从十四口中挖出来的消息,得知此时恰好是噶尔丹最艰难的时候,上一世因罗刹阻挠、喀尔喀蒙古内乱错过,如今再无顾虑,还不趁机将其彻底除去?

  胤礽暗示胤禔前去求证,对自己从哪儿得来的消息却含糊过去,若是汗阿玛再次问起来,大不了就推脱到小美身上,让小美背锅。

  胤礽瞥了一眼工具虎小美,它正追着自己尾巴绕圈圈,笑着对康熙道:“大哥已经派遣斥候前去求证,一旦消息属实,必会寄奏书给您。”

  事实上,胤禔的奏书没有多久就由八百里加急送到了京城。

  对于进攻噶尔丹,胤禔在求证后采纳了太子的建议,断其粮草补给,将噶尔丹逼至城中,再行瓮中捉鳖之计。

  只是对能否捉到噶尔丹,胤禔实在没有把握,他必须要增加自己的底气,亲自训练一批能够吃得起苦的精锐。只是,汗阿玛能同意他重编八旗子弟吗?若是汗阿玛以为他迫不及待要培养亲兵,经营自己人脉,是否会父子生隙?若是不服之人搬弄是非,引得军中士气动荡,他是否又能压制下来浮动的人心?

  胤禔不仅仅需要试探两位皇叔的态度,也要注意防范着勒德洪等旧势力。许是知道大阿哥撅起之势不可阻挡,勒德洪表面配合,实则紧紧盯着他,只等着他稍有差错,就联合其党羽攻之。

  最初汗阿玛拎走了纳兰明珠,令胤禔有机会在不受纳兰明珠的影响下执掌军权。而今汗阿玛将纳兰明珠给胤禔派过去,他在军中已经站稳脚跟,多一个明珠,等同于多了一位老谋深算的谋士,倒是能够有人替他看着勒德洪了。

  只是纳兰明珠不在京城,京城朝堂之上就没有人主持大局来帮胤禔了。若是有朝臣及御史参奏弹劾,引得汗阿玛改变主意,可就坏了胤禔的西征计划。

  也怪他年纪太小,若是再过十年,看谁还敢质疑他,正是因为他如今不过虚岁二十,在军中也是耗了好大力气才将部下们折服。

  因为有了这些顾虑,胤禔才率先寄送了一封信给胤礽。

  康熙接到胤禔奏报,确定准噶尔汗国国内情况不佳,后续补给不足,乐道:“这是天助我大清统一西域!”

  “保清想要另训兵卒组成一队西征,这计划,若是能如愿活捉噶尔丹,可就太妙了。”康熙顾虑更多,除去胤禔另训兵卒时的阻碍,也考虑到京城朝堂反应及军中士气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也迫不及待想要将心腹大患噶尔丹消灭,康熙决定,再次御驾亲征!

  “有朕亲自看着,镇着军中,士气总不会再受此影响,”反对大阿哥掌权之人也无从下手,亲自跑一趟去坐镇军中,比任何办法都管用。

  至于京城,则继续留下太子监国。

  康熙临去前,握着胤礽的手,兴致勃勃:“朕信任保成之能力足以应对政务,朕此去,一年内必回,到时候灭了噶尔丹,西面战事一定,朕就回来张罗太子大婚!”

  胤礽费力哄走了兴奋起来的康熙,叹道:“汗阿玛这般说,是唯恐孤跑了吗?”

  康熙西征期间,时常会给胤礽写信,有时会提对他的思念,有时会关心其身体,偶尔在胤礽的回信下问一问小阿哥们与小公主们的情况。雷打不动的,是每一封信最后都会念叨两句太子大婚,从年初念叨到年后,催婚如同狂风骤雨,将本来对成亲一事心如止水、顺其自然的胤礽,心绪都被汗阿玛给搅合乱了。

  临到西边战事喜讯连连传来,这一仗从夏季开始,一直持续到冬天。今年冬天的准噶尔汗部又一次迎来了雪上加霜的一年,国内粮食歉收,牛羊损失过多,听闻他们的军队如今只能靠吃瘦死的骆驼肉来强撑。

  噶尔丹已被大清之军队逼迫至强弩之末,而康熙并未因寒冷停止进攻的脚步,要求胤礽派出援军,运输更多的粮草与冬衣来支援前线。

  不仅仅是前线的军队压制,大清朝廷与往年不同,竟还学会了舆论压制,不断地派人传达消息、散布流言、分发报纸。

  招安噶尔丹的部下,动摇准噶尔汗国人心!

  “今年的大清国库满仓都是粮食,又是一个大丰收年,他们的稻谷堆着吃不掉,米仓里的鼠都养得滚圆肥硕!”

  “前些年他们出现人工孵化技术经过多年来酝酿成熟,现在大清到处都是养鸡场,市面上出现最多的是能够短时间内能够培养长大的鸡肉。”

  “相比较起来,鸭肉成本比鸡要高,稍少,猪肉养殖时间较长,更少,少到村里的百姓们过年餐桌上一家人只有一锅猪肉吃,可太少了。”

  准噶尔汗部的牧民,听到大清人嫌弃过年一家人一锅猪肉嫌少,留下了羡慕的泪水。

  人心在舆论的造势下,渐渐溃散,逃亡至呼和浩特的噶尔丹奔溃之下,杀死了两位劝说他投降的部将,更是激起了部族内部的矛盾。

  康熙又一次寄送了信件来:朕此次西征做全准备,带许多太医,道中万信,可遂无复见沿途水土邪气之侵。天气愈寒矣,保成于京师多着暖衣,勿着了凉。今有朕为汝忧,明年待保成娶妃,则有妃为你忧也。朕恐其来不及还年矣,岁时为朕诣皇太后安,今则简单过之,及至来年更置大办。保成十八乎?俟朕春归,则为你张罗和。时兵胜,西域顺,太子纳妃几件喜事凑一,必至可喜,朕盼其日速至。

  婚期逼近,胤礽愣是被汗阿玛影响着升起一些紧张与焦虑来。

  对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感在汗阿玛的紧盯下更放大了几分。

  胤礽有些受不了康熙的催婚,他低声抱怨道:“汗阿玛到底知不知道这样搞儿子心态,会让儿子恐惧成亲啊?!”

  接受他倾诉烦恼的胤禛瞥了他一眼,淡淡道:“太子二哥知不知道,兄弟们有多么羡慕嫉妒你?”

  “在汗阿玛心里,你的人生大事与国家大事等同重要。”

  胤禛轻哼一声:身在福中不知福。

  这一声哼,连气都是酸溜溜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