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科幻灵异 > [清]再不努力就要被迫继承皇位了 > 第二百七七章(捉虫)

  这一夜, 外头下着狂风骤雨,京城郊外叶赫纳拉氏置办的宅院被人敲响, 一辆神秘的马车, 于雨夜驾驶而来。电闪雷鸣下,照亮了马车车顶上扎着的两三支箭!

  纳兰明珠大半夜的被叫醒,被迎面丢来个大难题:如何秘密将被追杀的老太师接回京城, 并安排他入宫见到太子与皇上?

  他差点没被这位老太师给吓死, 一整天都坐于案前愁眉苦脸。

  纳兰明珠头痛欲裂,质问杜立德:“太师明知我与索额图互为仇敌, 又为何会想到来寻我?”

  他瞧杜立德狼狈的模样, 心下不安。总觉得有麻烦事在前方等着自己, 恨不得立刻脱了干系才好。

  杜立德身上没什么伤口, 如今洗漱过后, 已是精神许多, 向纳兰明珠微微拱手:“老臣也是没有办法,才来寻求明相相助,这朝中若要说谁能值得信任, 明相便是其中之一。”

  纳兰明珠感到匪夷所思:“太师何出此言?”他不相信杜立德这样的老狐狸会看不透自己面具之下的伪装。

  杜立德道:“有些下作事, 以明相之傲骨, 不会屑于去做。也正是因为谁都不会想到身为太子太师的我会来找明相, 倒是令追击我之人找不到我了。”

  纳兰明珠左眼眉头直抽:“我为相多年, 倒是从未听说自己还有什么傲骨, 太师说笑了。”

  杜立德轻笑道, 并没有给他逃避的机会:“今有地方形成滔天罪孽,意图只手遮天,以官商勾结, 瞒天过海, 要将这天捅破个窟窿,明相可有两个选择,一是在此了结了我,二是护送我入紫禁城,除此以外,以你之地位,仍有成被蚁咬死之象的忧患。”

  纳兰明珠百思不得其解:为子孙官途,我已隐忍至此,为何还会有麻烦事盯上我?!

  “老夫也是没了法子,索相不在京城,且大清之军皆在西边,此事事关国危,还请明相重视。”

  杜立德以老前辈之身,向纳兰明珠拜道,惊得纳兰明珠连忙避开……

  待最炎热的天气过去,田野里的麦穗出现一片片金黄色,民间进入了紧张的秋收阶段。

  各地报喜的奏报蜂拥而至,几乎每一个覆盖到改良粮种、新化肥及农药的县城都有粮食增产的喜讯。

  在一种报喜的奏报之中,突然就出现大量与众不同的声音,弹劾、谩骂、喊冤,恳请朝廷惩戒贪官污吏,启奏京城明察秋毫等奏报都显得尤其扎眼。

  而那奏报之中,竟还掺杂着“万民血书”,以献血写下的请愿,这该是有多么可怕的贪官污吏出现,才使得民怨如此,竟上告到了京城来?

  一切的一切,皆直指一人——姚启圣!

  在人们都还没反应过来时,姚启圣已经变成了罪大恶极的贪官污吏,全天下都视他为仇敌,朝廷官员弹劾,御史上奏,人证物证皆在,还有其贪污受贿的账本也全都由御史送至康熙御案之上。

  民怨四起,民不聊生,全天下百姓们痛不欲生皆是姚启圣造成的,满朝皆是声讨姚启圣的声音。

  局势一边倒不说,为安抚朝堂,康熙派出巡抚、御史共同上路彻查此案,更是选择了数位刑部官员前往。

  胤礽坐在御书房前,面前是如山一般声讨姚启圣的弹劾。

  大部分都是地方上送来的,有的是当地巡抚所奏,有按察使所奏,就连当地省学政都掺和了进来。

  万民书中的名字得吏部官员校对名册,每一个皆是福建户籍,乍一看毫无纰漏。

  胤礽匪夷所思地翻看那些万民书,他也不嫌弃那些暗褐色的血字脏污,以手指触摸上去,细细观察。

  今早,帝王于朝会上大发雷霆,命令出兵押送姚启圣回京听候审案,也不知道现在出兵还来不来得及护住姚启圣回京。

  “一夜之间成过街老鼠,保成你信这些弹劾吗?”

  康熙神色间似有忧色,正是因为此事透露着诡异,才令他万分警。

  “回汗阿玛,儿臣是不信的,就算是年纪最小,初次参政的胤祐都觉得这其中有古怪。”

  胤礽叹息一声,指着万民血书中的几片名字:“这些名字虽是不同人的字迹,每一个人的手印不同,用的却是同一人的血。”

  虽然大清现在还没有技术能够测出人的基因,可小美它能测出dna啊!

  康熙眉头一跳,拧眉道:“速速净手,你也不注意一些,这上头还不知有多少脏东西,小心那什么,细菌?”

  将显微镜下看到的脏污命名为细菌,虽是太子所说,现在则已经成为了人们公认的名词。

  康熙沉吟道:“仙兽能为你分辨出这其中血迹出于一人?”

  一听康熙提起细菌二字,胤礽怔了怔,吐口而出:“汗阿玛,显微镜也许可以投入此案之中,或可成为破案关键!”

  自古以来,没有哪一个朝代拥有将事务放大七百倍的方法,唯大清拥有这项技术,且此技术并未流通过久,在民间还处于稀罕物。

  没有谁会想到官府会将这份万民书的每一个名字都采取样本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

  康熙也算是留了个心眼,为不令此事生效,打算秘密进行,于是招来心腹重臣,想了想,又招来三阿哥与四阿哥,命令他们二人与陈廷敬一同在暗处秘密查案。

  这么大的事儿,康熙却让陈廷敬带着两小阿哥去办,陈廷敬自是万分不情愿。

  这是帝王在胤祉与胤禛如朝堂后给予他们的第一件大任务,比之前在各自部院小打小闹可要严重很多。

  然为人臣子,自当为帝王分忧,陈廷敬此前对姚启圣为官颇有诟病,心里却坚信他或许被人污蔑。

  一个为了收回郑氏台湾训练水师,虚报金钱的谎官,宁愿冒着被杀头的危险挪用国库的奇人。姚启圣是个奇人,更是与陈廷敬截然不同的那种喜爱冒险之人。他一生的钱全花在训练福建水师之中,最大的功绩在于壮大海军。

  陈廷敬对那些弹劾姚启圣说的“纵容属下兵卒抢掠良家妇女”,“建妓院以供军中享乐挥霍”,“挪用共财”,“收受贿赂”,“草菅人命”等报质疑态度。

  究竟是污蔑造谣,还是确有其事?他定要将其查得水落石出不可!

  胤礽正在为山雨欲来的气息而心怀不安,一封由宫外递来的书信引起了他的注意。那封信的渠道有些奇怪,是惠妃娘娘命人悄悄送至毓庆宫的,也就是说,是掌上明珠给他送信?

  胤礽拆开信一看,竟是杜老太师的字迹,言明他如今正受人追杀,且其中三教九流,江湖人士颇多,防不胜防,唯有通过此方式来与胤礽取得联系。

  胤礽正襟危坐,仔细阅读,越是看下去,脸色铁青,手指捏得泛了白。

  啥也不说了,先将在后宫宠幸年轻妃嫔的汗阿玛给叫来。

  胤礽很少会在康熙临幸妃嫔时冒出来,除非有大事发生!

  康熙正忙活着,突然听闻人通报,腰上一抖,脸色顿时就绿了。

  低头看了看一脸懵的王氏,帝王不动声色地抽了抽嘴角,黑着脸在太监们的伺候下穿上衣裳,让人将王氏打包带走。

  胤礽在书房里等了没多久,就等来了匆匆而来的康熙。

  还未等他说话,胤礽急切将信递给了他:“汗阿玛,您看看杜太师这封信。”

  康熙很少见到太子失态的模样,拿来信粗粗阅览,已是满目震惊,哪还顾得上临幸妃嫔,勃然大怒道:“朕只当是姚启圣触及什么利益犯了众怒,以至受人群起而攻之,其中竟有这等隐情!”

  “福建似有成为鸦片走私之地,各地有烟馆开设,而外洋人与当地官商勾结,百姓之家因吸食鸦片而倾家荡产不计其数,更有此风气传入达官显贵之中,由人贡献给更上一级的官员。”

  “吸食鸦片者,成瘾君子,一日不吸,则癫狂疯癫,丧失理智。当地富商以此享乐,培养妓子以助禽/兽之欲,其泛滥蔓延之趋势剧烈,而姚启圣以总督之威压各地禁鸦,直接点爆了鸦片利益群体,以至于他们群起而攻之。杜太师说,送往京城的万民血书,其中多为当地豪强与地主勾结串谋所制。”

  胤礽语速急切地禀告:“甚至于京城,都已经诞生了三家福康烟馆,经营几个月,还不知卖出了多少鸦片。”

  外洋之贸易太过盛大,盛大之后遗症却给了胤礽当头棒喝!

  他怎么都没想到,促使国库收入增加的外洋贸易开展,竟为鸦片泛滥于大清提供了契机,这让胤礽高度紧张此事。

  其实自古以来就有鸦片在这片大地上出现的痕迹,从三国时华佗制作麻药时,这种以罂粟果实制作而成的上瘾之物已然被记录在了史书之上。麻药此物不可获缺,医学若要发展,此物之种植必掌握于国家之手,绝不能放任民间自行种植。

  唐朝时,将从阿拉伯传入国的“阿芙蓉”,北宋时的罂粟之粟果都是“鸦片”,前明时这东西还被作为催/情药流传!至崇祯帝下令禁烟,反至国内吸食鸦片泛滥(1)。

  那时候京城可没有烟馆,更没有如今福州那么庞大的走私集团。

  杜立德的书信上写姚启圣禁烟:海军之队百余人,闯入种罂粟之村,反受村民暴起,伤亡近半,以军压之。有一兵因恻隐之心放过孩童,次日便死于孩童之手,百余人皆牺牲于此。增添兵缘,焚火烧村,而民痛其恶行,皆痛骂姚启圣乃世之恶人,阻百姓财路,草菅人命,不得好死,使其于民间之声望一落千丈。

  康熙痛恨道:“此乃误国之奸邪之物,其诱良家子弟,坏人之根基,毁人之意志,惑民众而制动乱,朕明日便下令查抄京城之烟馆,日后私卖鸦片者,一律以反贼论处!”

  “杜立德何在,速去将杜立德请入宫中。”

  “汗阿玛,作为监察官去往福州的杜太师是悄悄回京的,他寄宿在了明相家中,儿臣担忧打草惊蛇,以至于令那些人提前接到消息逃脱。”

  胤礽与康熙关起门来商议,一同定好了接下去的计划。

  先悄悄布局埋伏,接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敌人打个措手不及,捉拿烟馆之人,封闭京城消息,戒严城门。

  另一边,又急调令附近驻防八旗前去福建支援姚启圣。

  “汗阿玛,前去查案的巡抚与御史都在路上了。”

  康熙立即道:“命人快马加鞭前去召回,保护其性命,监视其可有与谁联系。”

  大清按明之锦衣卫规格培养了大批銮仪卫,如今派上了莫大用处。

  另一头,三阿哥与四阿哥凑在一起嘀嘀咕咕,二人决定先从那份万民血书研究起来,按照太子二哥的提示,一头扎入科学研究所。

  陈廷敬摇了摇头:“看那万民血书能看出什么来?即使是字迹一样,也无法证明姚启圣之清白。”

  巡抚与御史负责在明处查案,陈廷敬则负责在暗处,他决定从那些弹劾姚启圣之人的关系查起,翻阅其出仕至今的记录,寻找蛛丝马迹。

  夜黑风高时,部院中的火烛还亮着,挑灯夜读的陈廷敬带着他身边最得用的助手,埋首在宗卷的海洋中,看得眼球酸涩,布满血丝。

  正在此时,三阿哥胤祉匆匆敲响了部院大门,气喘吁吁地闯进来与陈廷敬说道:“我们有了新的发现。”

  陈廷敬皱了皱眉,语气微重道:“如今已是三更,三阿哥此时应去睡觉,皇上只说了命您协助老臣。纵使是为了获得皇上赞许,也不该拿自己身子开玩笑!”

  胤祉提高了声音,兴奋道:“陈大人,我们用显微镜将万民书上的手印皆观察下来,发现每一个人的指纹皆独一无二!”

  “大人,每一个人的指纹皆有其不同纹路,在显微镜下,其每一分每一寸皆不同弧度。此指纹,可以用以指认特定之人。且若有人手汗尤其多,可以粉末撒于其上,采集到隐藏指纹,如今研究室正在想办法调整观察指纹之染色剂。”

  陈廷敬:???

  竟还有这等操作?!

  胤祉将新发现激动地说出,为陈廷敬的查案提供了有史以来最不可思议的新技巧。

  最近几日,京城人心惶惶,三家烟馆一夜之间被贴上封条,相关人员皆被抓入牢狱之中。

  帝王再次将陈廷敬招入御前,彻底解开了鸦片走私的面纱。

  陈廷敬在胤祉的鼓动下,将鸦片馆之中的烟杆子,运输的箱子,及账本上能够搜集到的指纹皆命人尽可能取得。

  吸鸦片的人捏着烟杆子的地方最容易取得指纹,运输箱子的劳工手汗也多,而账本则较难采集,索性运气不错,在账本其中几页有类似的纹路。

  此断案之方式,令人闻所未闻,却给了陈廷敬办案极大的帮助。

  杜立德安全进入宫中,暂时住回了上书房原本属于他的屋子里,胤礽有些担忧杜恭俊的安危,老太师解释道:“是我不放心姚大人,让他折回去保护姚大人了。”

  胤礽松了口气,时刻关注朝廷禁鸦片之动向。朝臣们发现,原先毫无攻击性的太子变了,本在朝会上如和风细雨的太子,露出了其暴戾之獠牙,谁若敢阻朝廷禁鸦片,谁若家中子弟牵扯其中,别想逃过太子之手。

  谁说太子仁慈,性格和善?他杀起人来毫不眨眼!

  本朝宗室子弟吸食鸦片,于牢狱中发作烟瘾,太子亲自将其拎至朝中,将其丑态暴露于满朝文武。瘾君子病发时之疯癫,骇人听闻,惊地朝臣瞥过眼去不忍在看,耳边是那瘾君子如兽之咆哮。

  还有谁敢说情,谁敢说一句不禁鸦片?

  京城之中,犯吸鸦片者,无论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皆抓入牢狱中强制戒罂。

  太子手腕之激烈,亦引来了文士之诟病,皇上却将指责太子之人皆贬谪外放。

  自京城向沿海展开了浩浩荡荡的禁鸦之行动,其雷厉风行,与过去政令实行速度全然不同。

  各海关口成重点排查之地,而向大清投入鸦片,妄图以此赚取巨额钱财的荷兰等皆受到大清国书之谴责,此后数年都别想在西方各国间取得通商优势。

  胤禛有些担心胤礽的状态,唯恐他杀红了眼,这还是太子第一回并未经索额图之手,而是自己命令銮仪卫去杀人。

  有些人会受到律法审判,有些人却利用家室地位,逃脱贩卖鸦片之罪责。

  胤礽对此毫不手软,定下严苛之令“无论多少,还是是否被迫。一经发现其贩卖走私鸦片,杀无赦。吸食鸦片者,牢狱戒鸦后,永远不得入朝为士!”

  自从开了杀戮后,太子身上的气质与以往不同了。

  原本温和的气质带上了凌厉的痕迹,如同开了光的宝剑,出鞘之下,凶光毕露。

  也越来越像胤禛印象中的太子胤礽。

  兄弟们都很担心太子,自禁鸦行动起,太子就紧绷起了弦。

  胤禛问他:“陈廷敬已经调任刑部,已经很努力在禁止鸦片,断案判案了,你又何必脏了自己手,反而连累自己名声。”

  胤礽不所谓道:“孤本就在朝中没什么好名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朝臣喜爱孤的依然喜爱孤,不喜孤的他们也还是不喜。太傅们在此事上皆赞成孤之雷厉风行,汗阿玛也并未劝说孤停手,你又以何身份来指责孤?”

  胤禛见他表情淡漠,微微皱眉:“我并非是来指责你,汗阿玛说要我们来劝劝你,他说你半夜做噩梦呕吐,一连几日没吃下东西。你禁烟之态度,惊诧朝臣了。”

  胤礽抬眸瞥他:“你觉得不该禁吗?”

  如果鸦片传遍国内会如何?如果这东西传入八旗军中又会如何?这东西有剧毒,它会腐蚀大清,会让国家连根都烂掉!

  “禁,当然要禁,”别说是胤礽,胤禛自己都下令禁鸦片,甚至颁布法令二条:《惩办兴贩鸦片烟及开设烟馆条例》及《申禁售卖鸦片及开设烟寮上谕》!(2)

  只是他在位期间,因外洋贸易并未如如今盛大,鸦片之害在当时得到了遏制。

  胤礽摇了摇头:“孤因外洋之暴利蒙蔽眼睛,险些酿成大错,疏忽了对其中的防范。国之重事,分毫不可出错,此为孤上深刻一课。”

  “汗阿玛没有阻止孤,可见心里是支持孤的,他也期望看到孤因此事而成长,”胤礽冷淡道:“孤是在弥补曾经的过失,防止大清因此受到更大的损害。从此次事件起,必以此为戒,设严刑峻法,以严酷之律阻其再现。”

  太子在朝中所有权势,皆被用来禁鸦片了,他在以行动告诉天下人:贩卖鸦片,使其流通之人罪无可赦,唯以死谢罪,让他们去底下向阎王爷忏悔吧!

  这场禁鸦活动一连数月,直接影响到了新年,整个过年年节皆在血色中度过的。

  午门之外,贩卖鸦片者血流成河,皆以叛国之罪斩之。

  百姓们为官京城风雷变动惊慌失措,宣传部文书跟上,通报全国以安民心。

  鸦片之害,摧毁人心智,毁灭人家庭及其一生,必将此罪恶滔天之物宣扬得全国皆知,令国内上至八十老人,下至三岁小儿皆知此禁不可碰触,碰之及家破人亡!

  灰暗中带着血色的气息萦绕京城,整个冬天都过得很压抑,直到春天的脚步临近,西面战事传来巨大捷报,满面喜色的姚启圣入京述职,亲自拜谢太子于禁鸦片活动中对他的支持,这一场轰轰烈烈的狂风骤雨,终于迎来了雨过天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