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科幻灵异 > [清]再不努力就要被迫继承皇位了 > 第二百七三章(修)

  胤礽有意拒绝, 帝王一个眼刀过来,语带不善地问他:“外洋事务不是你一直都想做的吗?自己当初提出来, 现在临到需要你代表大清去主持大局, 怎么又一脸不情愿?”

  胤礽无奈道:“那是彼得丢给儿臣的激将,您怎么照单全收了呢?”

  “罗刹国主也是年少浮躁了,去了趟外洋就想要改革国内弊政, 我大清派遣出去的使臣一样能为朕带回外洋之先进事物。至于招揽各国人才, 他眼巴巴地跑过去招,还不知道去当地招到什么牛鬼蛇神, 朕只需点头首肯, 西方各国就派了最顶尖的科学家前来出使大清, 就他那蛮夷小国如何能与我国之威相比?”

  康熙不遗余力地将罗刹国往底下踩, 一个至今国家大片土地还处于大地主与贵族们的领地下, 甚至都没有礼教文化教育做基础的蛮夷国度, 听说那儿还有什么农奴,大清在这儿士农工商,农之社会地位高于工商, 而罗刹那边, 视农为奴, 其落后可见一般。

  从字面意思就能理解什么叫做农奴制度, 农民种田不是为了自己, 不是为了国家而种地, 而是为了领主, 这不就好比周王朝之分封之制各地分领主治理?

  他们国民信仰之教派也是混乱堪比西方,什么东正教、伊斯/兰教、天主教、新教等,可惜派遣去他们国家的探子折损了许多, 康熙没能接到更加多的信息, 但这并不妨碍他看低罗刹国内各方面底蕴。

  康熙深沉道:“他倒是给朕提了个醒,朕且看他之后改革会如何收场,如何压制反对之声。”

  听他口吻,似乎有再次派人前往罗刹国探听其发展之意。

  而两国签订边境盟约,友好互市开始以后,大清商人还真能名正言顺地去往他们国家行商。

  胤礽:???

  他什么都还没说,也没料到汗阿玛竟然兴起了让沙皇彼得“以身试毒”的想法,通过观察他是把自己毒死,还是置之死地而后生,以此吸取改革之经验,到时候好的举措就改善模仿,坏的弊端就摒弃不用。

  胤礽:“啊这……”

  康熙给了他一个轻飘飘的眼神。

  胤礽急中生智:“这可真是机灵!”

  康熙:“……”

  并没有因被太子夸奖机灵而感到高兴,反而还感到牙痒痒。

  彼得面临的难题可有不少,国内各大贵族大老爷们,束缚农奴于土地上,剥削其劳力。

  各地管理内政、财富与律法职务混淆,没有明确之各部分工,且贪污受贿情况尤其严重。

  军队经营地产,军纪尤差,且好吃懒做之流居多。国内也没什么学堂,很少有人能够识字。

  国内更是穷的叮当响,前些年内政皇室内斗,又与奥斯曼长时间打仗,不重农也不重商,能有钱才有鬼了。

  在大清人的认知里,罗刹落后、贫穷、野蛮,他们打仗最大的优势是毛子们魁梧英勇,以一当十。

  康熙冷哼道:“罗刹国主初登基,手中之权力还在他舅舅手中呢!朕对他能将国内改革成什么拭目以待。”

  就等着看彼得与国内旧贵族斗起来的大戏。

  他还告诉胤礽:“太子莫要处处都想着学外头,有些事情,其实大清才是最好的,你要对比着来看。”

  胤礽欲言又止:“可是我国科学底蕴,人才储备实在不足。大清在前些年原地踏步太久了,比如那造船技术与造炮技术沿用前朝,连续几十年没有改变。”

  他一一举例:“我国之科学家确实不如外国多,也是因重文重儒所致。人们都去为了出仕而读书学文,仿佛除去科举一途,读书人就没有别的出路了。”

  “自科学发展至今改变汗阿玛也看见了。粮食产量,百姓生活,造船造炮事关大清国力之发展,都与科学息息相关。而我国士人,前些年全去研究复古、反过来令注释古籍,阐述前人思想的‘小学’兴盛了。唯缺创新之精神,这样状态,一直持续到科学研究院出现成果,才使得民间一批年轻人将眼光放在此。但是在民间,年轻学子放弃科举而投身学习科学,是要被骂父母骂不孝的。以至于科学在国内仍被文人视作小道。”

  然康熙的态度仍然很明确:“朕答应你兴科学,却不代表赞成科学成主学超越儒之地位。以儒治国,事关大清之安定,望保成悉知。”

  “当然,当然,儿臣自小熟读圣人之言,成绩之好多次获得太傅们的赞美,怎么会不知道儒之地位事关国体?”

  “儿臣以德行要求自己做到更好,也定会在外洋事务上给各国留下大清乃礼仪之邦的印象。儒学是大清的招牌,是国之文化。科学却可以兴国,这二者并不冲突。”

  胤礽觉得,除去从上而下进行推动科学的地位发生改变,还可以从方方面面影响民间,从下而上也是个不错的主意。当上下联通时,科学将成为本国国力飞涨的巨大助力,整个国都会运转起来。

  如何推广科学之兴盛,唯有兴办教育,在各地建立学堂。这并非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需要国之力量推行下去,从京城铺设到各地方。

  纳兰性德说的不错,京城之外学、科学已然步入正轨,下一步该是以点到面,全面铺开了。

  胤礽回到京城,就致力于推动医部成立,学校兴办。康熙见他做的起劲,将国之重担负担于肩头,主动办事,思想觉悟之高,再也没有提过不做太子之事,心下微松。

  接待各国使臣的事一回生二回熟,胤礽早些时候接待外国使臣还是礼部出人,如今有了外交部,朝中政务运转更为完美,外交部与礼部两部共同分管负责,处理起来效率也快。

  没多久,沿海海关处便将各国使臣之国书递交至京城,待京城批准,则护送使臣入京。

  英格兰使臣团这次一共来了十个人,其中有五位皇家科学院的科学家,两位议会成员,艾萨克·牛顿则两种身份皆有,算是此次负责人之一。

  大清之国,在西方人的印象之中有古典、优雅之印象,沿途一路驿站住下来,也多是小桥流水,假山装饰点缀,颇有将建筑融入自然风光之景。

  这其中的装饰设计,令居住充满商业气息伦敦的牛顿感到新奇。

  接待他们的大清官员见他对此感兴趣,笑着说道:“驿站这里,只是借用了好风水,要论园子规模之大,设计之精妙,当然还是大清皇家之园林,待使臣入宫面圣,就有机会参观紫禁城了。”

  如同皇上唯一京城郊外的避暑别宫畅春园,就是既有恬淡自然之意境,又兼顾皇上治国理政之需要,集合儒学礼乐之道大成而建。若是他们运气好,就有机会与法兰西使臣一样参观畅春园,因为京城暑热,皇上与太子殿下会在最热的时候居住在别宫避暑。

  英格兰使臣的衣服较为繁琐,他们为了保持体面,宁愿在热乎乎的天气里穿着得体,即使已经热得浑身汗湿,也绝不会表现出来一丝一毫的苦夏。

  伦敦与京城的温度差不多,每年夏天如出一辙的热乎,使臣们倒是还算习惯。

  来回驿站皆有人接应,住处干净整洁,沿途的景色也很美,待他们到达京城时,恰好是最热的时候,大街上还有小摊贩沿街售卖杨梅、桃子味儿的凉水。

  驿站官员笑道:“为了消暑气,驿站为众位使臣准备了解暑汤,绿豆汤能清热解毒,莲子汤可养神益脾,皆是解暑佳品,各位可在驿站休整一番,等待皇上召见。”

  牛顿正处于最意气风发的中年,对暑热还能抵抗,倒是共同供职于皇家学会的罗伯特·胡克,年纪却大了,早已是热的满头大汗,闻言立刻便让人端了一碗绿豆汤来。

  那绿豆熬煮得稀烂,入口即化,其中还放了白白的花瓣,嚼着苦兮兮的,配合着汤中的甜味中和,冰凉之感顺着喉间滑下,舒爽得令人精神一怔。胡克哈出一口气,一屁股坐下,又要了一碗莲子汤。

  胡克显然很喜欢大清的美食,驿站侍从见他连喝三碗绿豆汤,胃口大的很,不由笑着提醒:“绿豆吃多了容易腹胀,使者若是喜爱,可以再尝尝别的。”

  要说来大清值得人期盼的,就是每一顿吃的美食了,他们这儿街头卖的大饼都香脆可口,花样之多,令这些英格兰人大饱口福。

  胡克性子外放乖戾,且不修边幅,在英格兰有古怪的名声,不似牛顿般优雅矜持,他要是真喜欢吃美食,自己上大街都有可能,他一点都不在乎自己的形象。

  其他使臣见他这样随便,皱眉道:“这胡克,性格越来越乖张了。”

  他们纷纷去瞧牛顿,牛顿笑道:“不如大家也去休息吧,看罗伯特先生的反应,绿豆汤与莲子汤味道一定不错。”

  小老头胡克冷哼一声,一点不给他面子。

  接待各国使臣之事落到胤礽头上,这就成了政治任务,与艾萨克·牛顿之间的见面,场面正式,氛围严肃,更有史官将其记录在文书之上。

  大清国皇太子矜持、矜贵,尽显大国储君之风采,其礼仪之涵养优雅且尊贵,亲切中有带着疏离,两国交好间的分寸,皆拿捏地无可挑剔。

  牛顿可不知那封从东方送来的信是出自皇太子之手,作为一名国会议员,一位政治家。他知道该如何通过自己的科学知识,来撬开大清的大门,让他们欢迎使臣团的到来。

  为了表示对他们的欢迎,皇太子准备了宴席宴请几位使臣。

  宴席之上,从天文地理,说到物理知识,这位皇太子知识储备之丰富,似乎没有任何事情能够难道他,他甚至能够与他们这些专业的科学研究者探讨力学、光学,数学造诣也极高。

  牛顿与其交流之下,惊喜地发现这位储君还读过自己的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如果不是知道殿下您是大清国储君,以您的言语谈吐,我甚至要以为你是一位科学家、博物学家了!”

  牛顿想借此将话题引入两国之间良好邦交,通商贸易之上,毕竟他加入英格兰议会后就选择与财政大臣查尔斯·孟塔古合作,也是因查尔斯许诺等他回国将提携他主持货币工作,才让他对英格兰未来的经济更为上心。

  胤礽轻笑道:“今日宴请各位使臣,暂时先不谈论政务之事,待明日孤带你们见汗阿玛,你们可以在汗阿玛面前提出政治相关的请求。”

  于是,他又一次提起了科学话题。

  胤礽感到很遗憾:秦始皇惊艳于韩非写的《韩非子》,作为书迷能向韩国讨要韩非,孤也想将牛顿给讨要来大清,可惜,看他在英格兰议员中的地位,恐怕这个愿望是不能达成的了。

  于是,他将目标又一次投向了另一位科学家身上。

  大清皇太子亮晶晶的眼眸望向了独自发呆沉默不语的罗伯特·胡克,他温声道:“孤没有想到,写下《显微制图》的胡克先生也会来到大清,您写的《显微术》孤也拜读过。”

  胡克诧异地抬起了头,没想到尊贵的大清国皇太子竟然会注意到他?!

  难得在艾萨克·牛顿的光芒下被人注意到,胡克惊讶道:“皇太子殿下还阅读过我的《显微术》?”

  “不止如此,孤还读过您的著作《关于太阳仪和其他仪器的描述》(1),您在其中留下的暗号谜底是什么呢?”

  胡克顿时来了精神,他喜悦于皇太子对他著作的了解,情不自禁地顺着胤礽的话往下说,与胤礽攀谈起来:“那是我在实验时发现的,用词排列后的谜底是‘力如伸长’。意思是说螺旋弹簧每伸长多少与它所受拉伸力有关。”

  胡克自然不懂大清语言,胤礽却懂得英格兰语,身板还跟着个翻译官,二人之间的交流毫无障碍。

  牛顿见皇太子与胡克详谈甚欢,神色不变,仍然微笑着与周围人谈论说话。

  使臣团隐隐以他为中心,英格兰人都追捧着这一位科学领域诞生的新星。

  次日帝王召见,召见的也是英格兰使臣代表,像胡克这样在国内没什么名气的人,来出使只是做陪衬的,自然没有资格获得这样的荣誉。

  胤礽没料到迎接英格兰使臣还能吃到外洋来的瓜,他不仅看热闹看得开心,还升起了挖墙角的心思。

  心裕如今专负责胤礽身边大大小小的情报,也是他手底下身手矫健的人手最多。

  无论是打探消息,还是杀人放火,心裕都能完美完成。

  他告诉胤礽:“殿下,据英格兰使臣团其他成员所说,罗伯特·胡克曾在伦敦起诉艾萨克·牛顿剽窃他的成果‘万有引力之说’。他们都称呼胡克为‘为了出名不择手段的疯子’,‘靠前几年发明吃老本的老不羞’。”

  “罗伯特·胡克与艾萨克·牛顿不和的消息,在他们使臣之间并不是秘密,每个人都心知肚明。因为胡克此前的起诉失败了,他的名声并不好。”

  胤礽若有所思:“而牛顿获得了成为议员的机会,他即将一跃而上,功成名就。胡克与他不和,在伦敦日子恐怕不好过,你说,若是孤趁此招揽他留在大清,他会答应吗?”

  心裕竟无言以对。

  皇上让您全权招待外洋使臣,您怎么将权力用在盯着别人家的墙角挖?

  还不是罗刹国主寄来的信刺激到了胤礽,他不仅改革,还从各国挖了好多人才去呢!

  汗阿玛不屑于这些,胤礽自己却有一点心痒痒。

  “不试一试,又怎么知道能不能成功呢?像胡克这样能著书的专家,大清太少了,能挖一个是一个。汗阿玛给了孤权力,孤留个人还不容易吗?”

  胤礽搓搓小手:不如,先让孤来探探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